马歇尔范文10篇

[论文摘要]马歇尔立足于现实阐述了自己的企业家理论。马歇尔从企业家的界说、企业家的能力和素质、企业家的作用几个方面对企业家进行了分析。马歇尔把企业家的界定与企业家的素质和职能联系起来,认为企业家应担当风险、经营管理和创新,并具有相应的知识、领导和一般能力。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新古典学派的代表。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其企业家思想。

一、企业家的界说

在马歇尔之前,已有经济学家使用“企业家”这一概念。在坎蒂隆的《商业性质概论》中多次使用了“Entrepreneur”这一术语。在他看来,企业家的外延很广,比如租地农场主、布商、制造商、面包师、屠户、商店店主和零售商等等。(p25-26)亚当·斯密,“对企业家的界说为后继经济学家研究企业家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p275)。他认为,资本家(企业家)“几乎没有劳动”,但由于其资本的垫付能力而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对企业家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他说,企业家“是应用既得的知识创造供人类消费的产品”的人(p372)。在马歇尔的著作中,企业家的地位很重要。马歇尔喜欢在企业家前面加上限定词,例如“机警的企业家”,“机敏的企业家”,“谨慎的企业家”等,这无疑包含着马歇尔的价值判断。在《经济学原理》的正文中,马歇尔没有给出“企业家”的直接定义,所以通过马歇尔的叙述,必须明确“企业家”所指代的内容。

马歇尔在谈到生产要素之一的组织时,涉及到了企业管理。他说:“在大多数营业中,都有企业家这个特殊阶级参与其事。”(p305)“在近世的大部分营业中,能够如此地指导生产以致一定程度的努力能最有效地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任务,不得不分裂开来,而转入专门的雇主手中,或用较为普通的名词来说,转入商人的手中。他们‘冒着’或‘担当’营业的风险;他们收集了工作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他们安排或‘计划’营业的一般打算,并监督它的细小事情。”(p305)可见企业家是营业中的主体,是中间人,是商人。企业家所担当的角色是企业中风险的承担者和管理者。在《经济学原理》的附录中,马歇尔给出了一个近乎定义的论述:“这一名词来自亚当·斯密而惯用于欧洲大陆,用它来指那些把企业的风险和管理看作自己在组织工业工作中应尽的本分的人,似乎最适当不过了。”(p392)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企业家是劳动者,企业家只有在工业中,才能称之为企业家,并且要承担一定的职能,尽自己的本分。在此基础上,马歇尔对企业家进行了分类:“一类引用先进的企业方法,另一类墨守成规”。

二、企业家的素质及作用

马歇尔道出了理想的企业家所需的才能。

马歇尔依据企业家所履行的不同职能对其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分析。

马歇尔于1795年9月24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州边远地区,其父亲曾是华盛顿的同事和好友,经常参与有关美国宪政问题的讨论。年轻时代的马歇尔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多年以后,马歇尔曾自豪地回忆说:我年轻时所获得的有益的东西都归于父亲的细心的照顾。他是我思想上唯一的伙伴,同时又是一位称职的父亲和一位真诚的挚友。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马歇尔与其父亲一起参加了大陆军,其军旅生活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特别是发现地区的偏见和补给的匮乏常常困扰大陆军的时候。在独立战争中,乔治?华盛顿作为军队总司令常常因军事补给的匮乏而求助于大陆会议,这一事实没有逃脱马歇尔的注意。后代许多历史传记学者都证明是这场战争造就了马歇尔对美国的看法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信念。同时,在战争中与汉密尔顿和其他一些州革命领导人的交往以及和来自各殖民地士兵的接触,也大大开阔了马歇尔的视野,坚定了其爱国热情。战争使马歇尔成长为一位实用主义的理想者,他坚信美国将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他也清醒地意识到了毫无限制的州的权力所导致的危险。正如后来他在自述中所说到的:“联合则存,分离则亡,成为每个美国人铭言之时,我亦深受其熏陶,久之成为我身心的一部分,在军营中,我坚信美洲是我的国家,国会是我的政府。”[1]

1870年,马歇尔开始在威廉?玛丽学院跟随乔治?威思学习法律,然后学习各州的思想史和政治史。威思指导马歇尔学习普通法基本原理和先例推理的基本观点,更为重要的是,威思还把马歇尔引入政治哲学中,并指出政治哲学在法律辩论中的地位。18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中,马歇尔成为弗吉尼亚律师界一位著名的律师。1787年马歇尔被选为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他积极支持采用所制定的宪法,并对所提交宪法的第三条关于建立联邦司法系统的优点作了详细的说明。为了平息州权主张者们关于联邦司法系统侵占州司法权的担忧,马歇尔充分阐述了他的想法。他认为一个联邦司法系统,包括一个规定了初始管辖权和上诉管辖权的全国最高法院,将会最有成效地保护美利坚合众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和联邦权利。针对反动派惯用的观点:“若采用联邦宪法,权力必被滥用”,马歇尔进行了有力地反驳。他说:“我们受压迫时,正应设法控制政府。现在在美国,并无个人特殊利益可言,社会利益已与个人利益融合不分,我个人在寻求共同利益时,亦同时在寻求个人利益。”[2]

1797年马歇尔和雷吉?格里以及平克尼一起三人前往法国,进行外交谈判,维护美国在英法冲突中的中立地位,结果表现卓越,不辱使命,深受国内的赞许。1798年马歇尔当选为联邦众议院众议员。1799年,马歇尔又被任命为亚当斯总统的国务卿。1801年亚当斯竞选总统失败,为了保持联邦主义政治思想的影响力,他在卸任前任命马歇尔为联邦首法官。

马歇尔在美国最高法院任职长达35年之久。在他主持下,最高法院审判了许多留传后世的案子,写下了许多著名的案例。这些案例既集中体现了马歇尔的宪法思想,又对美国宪法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下我们将结合有关具体案例来阐述马歇尔的宪法思想。

一、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摘要】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是现代微观经济理论的基础。效率问题,即在投入一定的条件下,使产出最大化的问题,是微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马歇尔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中对影响生产效率的三大因素———生产者身体的活力、生产者的能力和组织进行的深入分析,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歇尔;效率理论;启示

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其《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领域中划时代的著作。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产生的前提是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其研究目的是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率问题,即在投入一定的条件下使产出最大化的问题,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马歇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影响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生产者身体的活力

马歇尔认为,物质财富的生产取决于工业效率,而身体的活力即强健的体格、坚强的意志、旺盛的精力是工业效率的基础,是一切进步的源泉。他说:“我们必须考虑身体的、精神的和道德的健康与强壮所依靠的种种条件。这些条件是工业效率的基础,而物质财富的生产要看工业效率而定;……在许多职业中,工业效率,除了身体的活力———这就是筋肉的强壮、健全的体格和奋发有为的习惯———之外,不需要什么其他东西。……这种人的坚强、这种决心、精力和自制力,简言之,这种‘活力’,是一切进步的源泉:它在伟大的事业中,伟大的思想中,以及对于真正的宗教情感的能力中表现出来。”[1](P212-213)他认为,决定体力和活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生活必需品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开发基于对外经济援助的外国债券的设想,建议以此为契机建立国际债券市场。马歇尔计划和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债券市场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抓住后危机阶段的宝贵时机,大力发展国际债券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关键词:金融市场;对外援助;外国债券;国际金融中心

一、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启示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外需大幅度萎缩的当口,学术界提出了建立“马歇尔计划”式的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基金的命题。设想中的中国对外经济援助计划资金来自中国的巨额且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规模可达5000亿美元,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贷款,帮助借款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以此带动我国的产品、劳务和资本输出,从而解决中国产能过剩的问题,把国内过剩的产能和资本转化为国家债权,由受援国的项目收益和国家信用等多种方式保证债务偿还。中国对外援助计划成为一举多得的共享发展计划,不啻于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长远发展构想职称论文。

中国对外援助共享发展计划借鉴美国二战后的成功经验,起源于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管理困境,着眼于舒缓产能过剩危机。但是,对于马歇尔计划成功的复杂条件和实施环节的思考过于简单化。其实马歇尔计划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当时刚刚确立的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美国马歇尔计划扩大了美国商品的全球市场需求,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进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市场。“马歇尔计划”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增长效应,计划执行期间,每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至8%。

可见,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问题,仅仅单纯考虑外汇储备管理而设立对外援助基金还远远不够。在目前的形势下,中国的对外经济援助也具有多种功能、多种方式,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思考,创新政府对外经济援助的模式,尤其是将对外经济援助与金融市场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联系起来。

【摘要】

美国法律传统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确立了司法机关作为宪法最终解释者的司法主权原则,而1804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则因为最早确立了司法审查原则而成为这一传统的象征。在该案中,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充分运用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精湛的法律技艺,将政治斗争转化为法律原则的斗争,以政治上法官任命的失败为代价赢得了司法审查原则确立的胜利。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纠结于人民主权与司法独立、代议民主与持久价值、大众激情与审慎理性等多项宪政议题,该案被不断地解释和再解释,最后完成了从司法审查原则到司法主权原则的提升,确立了美国特色的、司法至上的法律传统。而对这一过程的解读与梳理,有助于祛除法律神话中的迷雾,增进法律科学智识的理性与自主。

OneoftheimportantcharacteristicsoftheAmericanlegaltraditionistheprincipleofjudicialsovereigntywherebythejudicialorgansaretheultimateinterpreteroftheConstitution.Thedecisioninthe1804Marburyv.Madisoncase,byestablishingtheprincipleofjudicialreview,hasbecomethesymbolofthistradition.Duringthecenturythatfollowed,throughthecontinuousinterpretationandreinterpretationofthisdecision,theUShastransformedtheprincipleofjudicialreviewintotheprincipleofjudicialsovereigntyandestablishedthelegaltraditionofsupremacyofthejudiciary.Understandingthisprocesswillhelpusdispelthemistsurroundingjudicialreviewandenhancetherationalityandautonomyofthelegalscience.

【关键词】司法审查/司法主权/法律传统/马歇尔/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一个家族需要遥远显赫的祖先,一个国家需要天神一般的立国者,一个民族需要自己的史诗和神话,一种法律传统也同样需要高贵的起源。欧洲人在罗马法中找到了自己的法律传统,英国人将散见各地的原始落后的习俗上升到一种自然法,于是,有了“自然是第一习俗,习俗是第二自然”的自我标榜。同样,美国人也将自己的法律传统建立在1804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Marburyv.Madison)案中,该案被看做是“美国最高法院的独立宣言”,它不仅确立了由司法机关宣布违宪的法律无效的司法审查原则,更主要的是,经过美国大法官和法学家们的不断阐释,该案甚至确立了司法主权(judicialsovereignty)的政治原则,即司法机关作为“宪法的最终解释者”,超越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成为“宪法活的声音”。(注:LarryD.Kramer,TheSupremeCourt2000TermForeword:WetheCourt,115Harv.L.Rev.4(2000).)

将一个涉及具体争议的案件变成一个普遍原则的象征,甚至某种法律传统的象征,无疑包含了神话的过程。不幸的是,我们的法学家们对这样的神话过程往往缺乏智识上的自觉,其结果是我们的法学研究从理性的科学堕落为非理性的教义宣传。今天,我们的法学家差不多变成了西方现代法律巫术的祭司,法学界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齐玉苓案比附为“中国的马伯里案”就暴露出法学界普遍存在的偶像崇拜。我们的法学研究要走上理性而健全的道路,就必须走出对西方法律制度的迷信。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要在谱系学意义上将马伯里案的神话还原为对具体历史事件的理解,(注:对马伯里一案的谱系学分析,参见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载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而且更进一步的是要追究这种神话的理性起源,即这个案件中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法律智慧,纠结了怎样的重大问题,以至于后来的人们不断要神话这个案件这意味着我们在将这个案件还原为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斗争的同时,还必须看到这种政治斗争背后的价值原则的斗争,更为细致的也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必须要考察法律技艺在这种斗争中扮演的角色,即法律技艺是如何在政治原则与政治利益之间建立内在的关联。

摘要:研究人员尝试将钢渣加入沥青混凝土中,但这种做法面临沥青混凝土低温状态下抗裂性能下降的问题,而在其中掺杂适量的玻璃纤维,可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解决。基于此,本文围绕钢渣玻璃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渣;玻璃纤维;沥青混凝土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常规掩埋处理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国内外尝试将钢渣掺杂到沥青路面中,发现钢渣虽然可作为沥青混凝土的掺杂材料,但会导致后者低温抗裂性能下降,而在玻璃纤维加入沥青混凝土之后,沥青混凝土的断裂韧性、动稳定性、水稳定性均会提升,且产生永久变形的情况有所下降[1]。

1设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1.1试验材料

本文在钢渣与石料的路用性能试验中参考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钢渣在吸水率表现上高于规范要求(超出2%)。在对钢渣的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钢渣存在较多孔隙,这导致钢渣与混凝土混合后会吸收较多沥青。在其他性能方面,钢渣具有抗压碎能力强(压碎值17.3)、表观密度大(3.239,超出石料16%)的特征,且针片状含量相比石料更少,形状更规整,因而钢渣颗粒之间的力量传导更均匀,而相比石灰石而言,钢渣更容易形成骨架结构。但钢渣同样具有游离氧化钙含量较高的特性,由于游离氧化钙水解时体积会增大,导致掺杂钢渣的沥青混凝土遇水后更易产生路面开裂[2]。因此,如果要将钢渣作为沥青混凝土骨料,需要先对其游离氧化钙含量进行鉴定,只有在游离氧化钙含量合格的前提下才能应用。图1为应用钢渣骨料的沥青混凝土样本。本试验的玻璃纤维采用短切无碱原丝。在性能测试后发现,该类型玻璃纤维在抗拉强度以及熔点上的表现非常理想,刚性较大,具有脆性高、吸水率低的特征。低吸水率使得玻璃纤维吸附沥青的性能并不理想,初步推测油石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路面泛油的情况,但是仍需进一步验证。图1应用钢渣骨料的沥青混凝土样本。

摘要:观瞻数百年来经济学思想史之演进和成长,西欧无疑是近代经济学成型和迅速成长的摇篮,在英国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斯密—李嘉图—穆勒的古典体系”;英国剑桥堪称现代经济学的摇篮,马歇尔完成了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穆勒”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芝加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信仰和捍卫,为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古典体系;新古典经济学;芝加哥学派

本世纪就要在我们面前走完它的最后时刻,人类将从此跨入又一个千年。世纪回眸,千年阅读和阅读千年,与其说是对我还不如说是对经济学的挑战。80年代初,研修中国古代经济及经济思想史的书,我确实知道经济和经济思想那悠久和源源流长的历史,但我并不真正知道今天我所理解的经济学到底有多古老。后来在西方,人们常说经济是古老的,但经济学却是年轻的科学。这显然是因为他们并不把比如思想大师亚里士多德视为经济学家的缘故。这自然是有道理的。我再补充一句希望能够破题的话:经济学虽然无法因过去的千年而显示其辉煌,但却因其辉煌而渲染着一个千年的结束。

一、古典体系

首先,我们必须重视“政治经济学”一词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的重要意义。在古典的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涵盖了今天我们称之为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全部内容。我所看到的许多文献在涉及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时都提到斯密在《国富论》第4卷的导言中所写的一段话:“作为为政治家或立法者服务的科学分支,政治经济学有两个明确的目标:首先,它要为人们提供,或者更恰当地说,使人们能够为自己提供丰厚的收入或生活资料;其次,向国家或全体国民提供足以维持公用事业的财源。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要使国富民强”。这段话后来也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领袖人物莱昂·罗宾斯(L·Robbins)教授在《过去和现在的政治经济学》(1976)一书中所倡导的研究传统的基础。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论述的问题比斯密的《国富论》要少得多。不仅如此,李嘉图还没有继承斯密的关于价值(价格)决定的理论体系,而将注意力转到了“分配问题”。没有正确地把生产(价格)和分配问题统一起来的所谓“李嘉图谬误”,后来也成为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1954)中和芝加哥大学的富兰克·奈特(F·Knight)在《李嘉图的生产和分配理论》(1956)中对李嘉图式的古典经济学进行批评的根本原因。可是,李嘉图的这个“弯路”在英国古典经济学说史上插入了一个所谓的“作为剩余理论的古典经济学”的话题。当然,也可以这么说,没有李嘉图的这个“弯路”,就没有后来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如果我们把“剩余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视为李嘉图式的古典经济学的主线的话,那么,正如布劳格所说的那样,把马克思列为最后一批“剩余”的古典经济学家也是恰当的。

THE END
1.随着国会议员在历史性投票中支持法律改革,协助死亡又近了一步协助死亡目前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是违法的,最高可判处14年监禁。该法案将修改法律,允许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生命不足6个月的绝症患者结束自己的生命,前提是要有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两名医生和一名高等法院法官的批准。 如果该法案在议会获得通过,辅助死亡服务可能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才能启动和运行。在成为法律之前,它将接受议员https://3g.shimiaoshou.cn/guoji/12307.html
2.英国社会学家马歇尔将公民权利划分为基本的法律权利政治权利和英国社会学家马歇尔将公民权利划分为基本的法律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三类,其中,员工福利属于公民的()。 A.基本的法律权利 B.政治权利 C.社会权利 D.以上均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企业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606069.html
3.约翰·马歇尔(美国政治家法学家)美国政治家、法学家约翰·马歇尔(John Marshall,1755年9月24日-1835年7月6日),出生于弗吉尼亚威廉王子县。是美国政治家、法律家,曾任美国众议院议员、美国国务卿和第4任美国首席大法官,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最欣赏的人才[1]。约翰·马歇尔自学法律。独立战争期间,马歇尔曾在大陆军中担任过上尉军官。1780年曾在威廉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5179171
4.约翰·马歇尔(政治家)简介,后代,族谱(政治家)约翰·马歇尔,1755年9月24日-1835年7月6日,美国政治家、法律家,曾任美国众议院议员(1799年-1800年)、美国国务卿(1800年-1801年)和美国首席大法官(1801年-1835年)。 马歇尔在首席大法官任期内曾做出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奠定了美国法院对国会法律的司法审查权的基础。https://www.zupu.cn/citiao/103269.html
5.论中国革命新道路论文(通用6篇)马歇尔大法官在这份政治宣言中明确宣布美国法治的三项原则:宪法高于国会制定的法律、与宪法冲突的法律无效和由法院来审查与宪法冲突的法律无效。为此他全面阐述了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则,宪法至上的政治基础就在于公民拥有自然权利并通过社会契约进入法治,宪法的基础就是人民主权,而且人民的主权意志是通过成文宪法这种特殊的形式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tu5k052.html
6.马歇尔是美国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马歇尔是美国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政治家军事家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单选题】下列法律与烹饪人员从事的工作没有密切关系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球壁的中层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081a4dc6c39d478e838f7e02a78dd6bca2.html
7.论美国宪法中的“反多数难题”联邦最高法院有关司法审查的经典案例,伴随着建国两百年来社会持续而巨大的变化,折射了美国政治制度和观念的变迁,也是“反多数难题”最有迹可查的脚印。 一、洛克纳时代之前:“反多数难题”的提出 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由马歇尔大法官通过“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完成。[8]1803年,约翰?马歇尔在该案的判决中宣布,国https://china.findlaw.cn/xfwq/xiaofeiweiquanlunwen/57639_12.html
8.马歇尔(豆瓣)据悉,《马歇尔》有望于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上映,目标是“冲击奥斯卡”。而该片也聚集了一批好莱坞的优秀人才。好莱坞黑人影星査德维克.博斯曼将担纲主演马歇尔,而他也被爆出将出演《美国队长3》。编剧雅各布.斯克考夫和迈克尔.斯克考夫,前者撰写的《麦克白》曾获得戛纳金棕榈奖提名,后者则是精通法律的美国审判委员会康涅狄格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689487/
9.文摘丨约翰·马歇尔的美国宪法观不过,在马歇尔之前,最高法院还是过多地涉足政治事务,特别是第一任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和第三任首席大法官奥利弗·埃尔斯沃斯在任期间,相继接受出使英国和法国的任务,这种司法事务之外的任命,给新生的最高法院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尽管法律和政治的界限并不清晰,但马歇尔还是试图确定这一界限,将最高法院的职权限定在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03/01/51835491_1029489040.shtml
10.经济学说史试题(十套)附答案一般均衡论述题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马歇尔 D、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8、马尔萨斯的“土地肥力(收益)递减规律”观点来自于( ) A、李嘉图 B、威斯特 C、安德森 D、华莱士 9、最先确立政治经济学“三分法”的经济学家是( ) A、亚当×斯密 B、詹姆斯×穆勒 C、萨伊 D、西尼尔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9150805
11.云图光盘详情D010 政治法律大辞典 D009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D008 政策学概论 D007 政策学 D015 中国历代党争史 《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 D014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D016 先秦政治思想史 D017 中国政治思想史 D018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略 D013 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一作 D022 皇权与绅权 D024 两种智慧——科学与中国政http://www.yuntu.io/book/7739035002981
12.律师的最高境界独家我之所以说这是律师的最高境界,是因为这个境界中律师是为更加广大的民众服务,是在最直接地研究制定或准确直接地适用法律。 法律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历史渊源 法律和政治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二者互起作用、关系密切,故律师参政议政从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http://www.mzyfz.com/cms/benwangzhuanfang/xinwenzhongxin/zuixinbaodao/html/1040/2018-04-20/content-1330258.html
13.祛魅与自足: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上文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样的基本权利条款,在不同的政治理论引导下会有不同的论证过程或者不同的解释结果。正因为如此,宪法学的研究就必须克服对传统法律知识和法律技术的迷信,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文本阐释背后的政治理论。 “宪法解释必须诉诸作为宪法文本阐释背景的政治理论”,这种说法只是我们法律人在法学知识体系内的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