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宪法学》简答练习题

【导语】中国教育在线成人自考频道根据《全国各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收集整理了“自考《宪法学》简答练习题”以供广大考生参考,具体如下:

自考《宪法学》简答练习题

1.为什么说宪法是地区的根本法

(1)宪法规定了一个地区最根本性问题;(2)宪法有着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简述宪法和宪政的关系。

第一:宪法是一国宪政运动的结果,又是一国宪政的规范形式和依据。宪法是对社会既存的民主事实的法律确认,宪政运动是宪法产生的前提,宪法是宪政运动的结果。第二:宪政是宪法的实施。宪法确认了民主事实,将民主事实制度化和法律化,这样一部宪法的有效实施,即意味着实行了宪政。

3.我国宪法的结构是怎样的

序言+正文(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地区机构,国旗、国徽、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地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法治原则;(4)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

6.宪法的修改方式有哪些

(1)全面修改;(2)部分修改;(3)无形修改。

7.美国宪法的修改程序是怎样的

美国是联邦制地区,修改宪法的程序较为特殊一些。根据美国宪法第5条规定,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有以下四种程序:(1)宪法修正案须由国会两院各以2/3以上的议员(出席议会的议员总数)通过,并交由3/4州议会批准。(2)宪法修正案须由国会两院各以2/3以上的议员(出席议会的议员总数)通过,并交由3/4制宪议会批准。(3)由2/3州议会申请提出修正案,国会应即召开修宪大会讨论该修正案,通过后提交经3/4州议会批准。(4)由2/3州议会申请提出修正案,国会应即召开修宪大会讨论该修正案,通过后提交经3/4州制宪会议批准。

8.宪法的解释方法有哪些

(1)由最高地区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解释宪法。(2)由普通法院解释宪法。(3)由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解释宪法。

(1)违宪审查与宪法保障:宪法保障制度即保障宪法实施的制度,是与宪法实施相联系的,在含义上最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它在内容上包括了一切保障宪法实施的措施,而宪法审查制度只是宪法保障制度的一个方面。

(2)违宪审查和宪法监督:在我国,宪法监督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制度形态和严格意义上的宪法监督,这一意义上的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的含义相同;二是作为政治意义上的宪法监督,这一意义上的宪法监督并不具有严格的制度形态。

(3)违宪审查司法审查:由于每个地区的政治体制、历史传统、政治理念及法律制度等具体国情不同,违宪审查制度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为不同的体制,某些地区中,司法审查制度仅为违宪审查制度的一种类型;在实行司法审查制度的地区,在宪法意义上,司法审查制度就是违宪审查制度。

(4)违宪审查和宪法诉讼:两者之间存在两个方面的联系与区别:1)在大陆法系地区,由宪法法院进行的宪法诉讼,其功能之一是进行违宪审查,除此之外,宪法诉讼还解决其他宪法争议;2)在违宪审查中,在有些地区有普通法院(如美国)或者特设机关(如德国的联邦宪法法院)通过诉讼的方式审查法律、法规或者行政命令是否违反宪法,通常把这种方式称为“宪法诉讼”。可见,在这一意义上,宪法诉讼是违宪审查的一种具体的审查方式,其与违宪审查并不是想同等的概念,因有些地区并不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违宪审查。

10、宪法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政治条件:资产阶级掌握地区政权,实现对社会的统治,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与人权等宪政思想观念的提出深入人心。

法律条件:法律部门划分的出现、法律部门的增多与法律体系的完善。

11、英国宪法性法律主要包括哪些

《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改革法》

12、当代宪法有何发展趋势

(1)重视人权保障,扩大公民权利。(2)重视宪法实施保障,维护宪法权威。(3)重视国际协作,维护世界和平。(4)社、资宪法共存,既相互斗争,又相借鉴。(5)成文宪法取代不成文宪法是趋势。

13、1949年《共同纲领》有什么历史意义

(1)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动员人民起来迅速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朝着社会主义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和战斗纲领。(2)它对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公民权利和自由,恢复国民经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保障作用。、(3)它为我国正式宪法实施和制定积累经验,创造了条件。

14、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是怎样的

答: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15、我国多党合作中包括哪些民主党派

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6、试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职能的具体内容。

(1)政治协商:是对地区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行政权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2)民主监督:是对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地区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3)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会民意进行协商讨论。

17、试述当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宪法第6条确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另外,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非公有制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宪法第6条规定,“地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宪法第6条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地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分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指按照社会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报酬,它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地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形成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8、地区形式包含内容与地区性质的关系

答:地区形式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地区结构形式;关系:地区性质决定地区形式;地区形式是地区性质的体现和反映,对地区性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它的内容

答:发展过程:1954年全国人大正式成立---1957左倾干扰,不能正常开展工作--1966-1975,人大制度名存实亡----1978年后健全与发展了人大制度;主要内容:指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地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情况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照法定程序,首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组织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的各级其它地区机关,组成统一协调的地区政权体系,共同行使地区权力。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一种特殊政治体制。

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从简)P14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长期坚持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恰当政治途径和形式。(1)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领导下的一级地方地区机关,都受上级地区机关的领导;(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自治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自治权(4)各民族一律平等。(5)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6)自治机关有权管理本地方的财政、经济,安排和管理各项建设事业以及发展本地方的文化建设,地区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7)自治机关有权依照地区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21.简述我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地区的历史必然性。

答:(1)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确定地区结构形式时,首先要考虑到无产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2)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中央集权地区,各民族始终在统一地区生活。特别是在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各民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不可分离的关系。(3)我国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历史情况(4)只有在统一地区里,才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5)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依然威胁着我国,只有加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发展和巩固革命建设成果。

22、地区象征的主要内容及含义

答:(1)国旗:国旗旗面红色代表革命,旗上五颗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2)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含义: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必胜的斗争精神(3)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国徽中的天安门是我国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新中国成立的场所。天安门图案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革命传统和新的民族精神,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THE END
1.民族团结小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您了解多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实施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该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4年10月1日颁布施行。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ODA2NTM4NA==&mid=2666025522&idx=4&sn=46fafe0e9b14a8b4b4872dabbae48b8d&chksm=f0d291c0cde5e60b7843acd91a23d2be6a52c5940f193bade7cd0f1529647602eb511b828920&scene=27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及其发展确立什么样的制度和模式来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http://www.npc.gov.cn/zgrdw/npc/xinwen/rdlt/rdjs/2010-12/29/content_1613535.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08763933411236067&fr=search
4.2022年“百万网民学法律”统战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都享有宪法规定的( ),并且教育他们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A.平等权利 B.公民权利 答案:B 3.《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答案:A 4.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 )的公民担任。 https://www.jxlaw.com.cn/system/2022/08/31/030183459.shtml
5.[选择题]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是()。[选择题]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是()。 [选择题]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是()。 A. A.《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B.《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参考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法》https://www.kdnk.cn/2023/07/336095.html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章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现在,就来看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现行<宪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https://www.027art.com/fanwen/gzzd/13756499.html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光明日报牟本理: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有巨大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制度规范和法律规范。 所谓制度规范,是指实施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方面确立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平等地位,实际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https://www.gmw.cn/01gmrb/2008-04/30/content_768085.htm
8.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9.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 )工作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面不是引起玻璃体混浊的病因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中不属于环境卫生“四定”制度的选项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https://www.shuashuati.com/ti/3a373d12a53b41c7aca8cfbfc3b4b503.html?fm=bdbdsd9306e32dcfef593e797d0740952a5d4
10.2016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大纲(下篇:综合课)考研大纲综合课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https://www.kaoyan.com/dagang/569dc95f462f1.html
11.五年制《历史》第一学期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学习园地20.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对蒋介石的“兵谏”。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后在中共帮助下得以和平解决。这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21.民族区域自治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基于我国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https://zy.ganzhsz.cn/s.php/gjb/item-view-id-143.html
12.民族区域自治法律体系现状与完善建议随着我国社会民主法制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形成了以《宪法》为依据,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有关民族问题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为基本内容,以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立法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民族法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60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