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立国理想,中国梦的根基是法治梦。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进步要靠全社会推动。在官渡,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坚守坚持,默默用自己的忠诚诠释着法治建设的责任,在全社会营造着、引领着尊崇法律的氛围。他们是法治官渡建设的践行者、见证者和助推者。每一个人背后都折射出官渡区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的艰辛足迹和可喜进步。
追求细节完美的法官
——官渡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罗诚
他是一位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组织信任、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这是领导和同事们对罗诚的评价。
在工作中,罗诚坚持把“案结事了、官民和谐”作为行政审判追求,实行多元化协调新机制,把协调工作贯穿于案件审理始终。立案前做好诉讼引导,努力通过诉前协调解决纠纷;审理过程中,通过庭前、庭中、庭后的协调,梳理矛盾,解决纠纷。同时,罗诚注重行政权益协调与民事权益协调相结合,找准化解纠纷的着力点,想方设法理清当事人最根本的诉求,积极联系与案件各种利害关系人或部门进行案外协调,努力从根本上解决纠纷。2014年,行政庭共审理行政案件20件,经协调撤诉案件为10件,协调撤诉率达50%,远远高于往年比率。2015年,行政庭7月份的撤诉率达到29.63%,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高达81.25%,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
为了能够更好地督促和支持政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履行职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罗诚自接任行政庭庭长以来,积极组织行政庭收集资料撰写“行政白皮书”,对一年来所受理审结的行政案件进行数据统计及案例分析。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司法裁判与行政执法的良性互动,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改善行政审判的外部环境。
对每一项工作,罗诚都十分追求细节的完美,哪怕是法律文书,都不准许有瑕疵。此外,理论学习他带头,业务钻研他率先,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名法官,就要严格恪守法官的职业道德。”他说。
群众满意就是我的目标
——官渡区人民检察院控申科科长许雪舟
像这样的事例,许雪舟带领科室干警在控申接访和执法办案等各项工作中,不知遇到过多少件,最终总能妥善地解决。要问他有什么成功经验?他的回答简单而朴实:真心实意地做事。多年来,许雪舟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始终坚持为民解忧。2010年至今,许雪舟带领科室人员共办理涉法涉诉和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30余件,救助刑事被害人27人,发放救助资金人民币55.4万元,及时解决了一批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有效化解了不少涉法涉诉突出矛盾,彰显了党和政府的司法人文关怀。
为了捍卫法律的尊严
——官渡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干警郑焙文
有人说,批捕工作是清苦艰辛、枯燥乏味的。但是郑焙文在万千的感慨里,在难以说清的体味中,深深地爱上这一行。从事侦监工作4年,为了实现公平与正义,为了捍卫法律的尊严,惩恶扬善,保护人民,惩治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她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着一名检察官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诺言,让人生释放出璀璨的光彩。
为依法决策提供法律保障
——官渡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张雯
自2008年进入官渡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以来,张雯始终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念为指导,以加快和创新社会法制管理,落实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为重点,推进政府职能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程做出自己的努力。
张雯和同事努力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工作,本着合法、合理、有效的原则,不断规范全区的听证活动,提前介入听证会的筹备,实施即时指导和监督,并着重把握听证活动的几个关键点:注重听证事项的选取;注重听证代表的选取;强调公开透明;注重听证意见有效运用等,全区重大决策听证制度不断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工作有序推进。
赤诚磊落保公正
——昆明市东骏公证处公证员赵欣
在公证机构的发展过程中,赵欣敢于实事求是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上级领导的失当行为。不论是发生可能涉及自己的岗位调整人事变化,还是出现需要提供证据明辨是非的关键场合,他都能够以普通党员的要求旗帜鲜明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做出明确的行为,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从不回避矛盾、从不顾虑个人的得失。他充分认识到责任感表现在两个方面,要在利益取舍上顾全大局,要在工作中面对风险危机时承担责任迎难而上。
调解能手化纠纷
——官渡公安分局国际商贸城派出所联调室负责人余茂林
在矣六派出所联调室工作期间,余茂林成功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1000多件,其中比较突出的渔村村民的债基纠纷、赡养纠纷、居委会与村民纠纷等。每次他都亲临纠纷现场,避免了各类事态的升级。特别是广卫村两农户因翻建房屋,双方各请数十人持各种器械对峙。一场流血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接警后,余茂林和同事立即赶到现场,经过10多小时的苦口婆心劝说,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多年后,当事双方还多次到调解室对余茂林表达谢意和感激。
类似调解此类案件,余茂林的事迹多不胜举。2012年9月至今余茂林在国际商贸城派出所调解室工作,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600多件。其中农民工劳资纠纷数10余件,金额达到数百万元。意外死亡、工伤赔偿数10余件,资金赔偿达千万元。2014年协助司法局成功调解广卫社区居委会广卫村民小组与四川省广汉市黄某、王某多年未能解决的租地纠纷,并协调广卫村小组按期支付全部款项,一起多年未解决的租地上访纠纷圆满化解,为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余茂林就是这样,全身心扑在调解工作上,用自己的执着,诠释着一名调解员的责任与奉献。
在服务中宣扬法治精神
——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主任罗坷
他把每一次法律服务的过程都当做是一次法治教育、法治宣传的过程,通过法律服务推动法治进步。
执业至今,罗坷律师通过担任政府及有关部门法律顾问、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接待、法治宣传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积极服务和推动政府及其部门依法治理,促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在组织、策划的数次全省大型法律义务宣传活动中,罗坷自掏腰包,拿出50多万元印刷、购买近百万册法律宣传书籍、文本发放到群众手中,解答近千次法律咨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做好法律服务的同时,罗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捐资助学,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倾心为弱势群体服务。其中仅为贫困山区捐资助学就达10多万元。昭通鲁甸发生地震灾害后,罗坷带领全所律师踊跃捐款,第二天就把天外天人的爱心送到灾区、送到乌蒙群众身边。
积极援助弱势群体
——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主任、官渡区青少年维权中心主任赵勇
去年2月,在云南省律师协会的组织下,赵勇带领事务所正式开展“执业为民送温暖,法律服务献爱心”活动。期间,为积极支持法律咨询热线及青少年维权活动,赵勇多次深入街道、社区进行义务法律咨询,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去年5月,云南南博律师事务所正式成为官渡区青少年维权中心。
去年12月南博所正式挂牌石井社区、吴井路社区、四零三厂社区,全面做好社区律师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援助工作,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社会低保户、残疾人、农民工等社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赵勇认为,“关心并积极帮助弱势群体,是每一位律师应尽的义务,不求任何回报,保护每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在意利益大小。”
“三心”付出赢口碑
——官渡区妇联副主席苏萍
在区妇联,经常都会遇到因家庭暴力来投诉的妇女。今年苏萍接待了一位年轻的妈妈郭廖玉,她长期遭遇家庭暴力,由于自己没有工作,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男方,遭受家暴之后,一人独自带着8岁的女儿投宿在外……了解到她的情况后,苏萍通过区司法局为小郭申请了法律援助,并联系了官渡区法院,目前法院已经立案并交办到环城法庭,帮助小郭维权。
作为辖区妇女的娘家人,苏萍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漫长的时日里,她以“真心、热心、贴心”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为了能及时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苏萍充分发挥区妇联维权中心调解信息员和调解员的作用,以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快速传递的信息预警机制为基础,及时了解、掌握和反映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家庭和社会矛盾,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确保把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
一心一意筑和谐
——官渡区矣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邹彪
一路耕耘一路歌。在工作中,邹彪凭着一颗强烈的事业心、一股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一种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一心一意筑和谐,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时,他总是坚持实事求、依法处理的原则,给当事人以公开、公平、公正和合法、合情、合理的印象。”同事们说,特别是遇到越级上访、聚众堵路、无理取闹的情况,邹彪都身先士卒迅速深入事发现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和息访工作,耐心与群众代表会谈、劝解。自担任矣六街道政法委书记以来,邹彪参与街道维稳和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30余起,为构建和谐平安矣六作出了积极贡献。
破解治安“顽疾”勇担当
——小板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玉洁
去年以来,小板桥街道创新工作机制,在农转城“翻牌”社区中探索出一套新的城中村社会治理——围院+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卡口管理、网格服务、监控覆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便民、安民、乐民方面的实惠。而张玉洁,正是这套治理模式背后的主导者。
从区文明办到下辖8个翻牌社区的街道工作,张玉洁切切实实地看到了小板桥与城市城区在管理上的巨大差距,同时也引发了她更深的思考——对于城中村的管理,目前并不是没有好的经验,但我们为什么不学呢?“其实,差距就在于做与不做,干部敢担当,村子才能大变样。”看准“症结”后,张玉洁身先士卒、积极调研,开始推行城中村围院式管理和网格化服务。选定中闸社区向化二组为试点后,张玉洁亲自带着小组长王荣,到其他街道的先进社区学习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充分盘活社区现有资源,最终让围院式加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向化二组开花结果,辖区实现黄赌毒和两抢警情零接报,治安类警情同比下降36%。
截至目前,经过艰苦努力,小板桥已因地制宜在12个村组建立了围院式管理模式,并探索出三类运作方式,分别是向化二组的引进第三方建设管理模式、鸣泉村的自建自管模式和赵家村的自己建设再引进管理模式。同时将全街道划分为近400个网格,推进精细化服务管理,一硬一软两项措施,促进了城中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