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案】张东平,现年48岁,中共党员,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0月进入公安系统,先后在德昌县公安局基层派出所、刑警大队、法制大队工作,现为德昌县公安局法制大队民警。从警26年来,共参与侦破杀人、抢劫、绑架、盗窃等重特大案件100余起,亲手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名,上网追逃人员30余名,审核案件1000余起。多次被省公安厅、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被县级公安机关通报表扬、嘉奖。
前期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将对案件的侦破和最终的起诉、判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专案组外出办案,每次派出的警力都不同,但大多数时候张东平是不二人选,因为他是“阅卷者”。
从警以来,张东平始终牢记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屡建功绩。更为难得的是,曾经因一场重病险些夺去生命的他在出院后,与病魔顽强做斗争,一边坚持服药,一边奋战一线,为年轻警员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珍惜活着的意义
2004年夏,张东平病倒了,一场重病让他一治就是大半年。
“病魔太凶猛,经过医生全力抢救总算捡回一条命。”张东平感慨道,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争取多办一些案子,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自己受点苦遭点罪不算什么。
在案件侦破和办理过程中,由于长期审阅把关案件材料,工作量大、任务重,每天面对如山的案件卷宗,有时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身体也有吃不消的时候。长期伏案,张东平不仅颈椎出了问题,还患有高血压等病症,多次眼结膜出血、鼻黏膜出血,但是张东平强忍疼痛与同事们继续工作,对在侦、在办案件进行分析,指出收集证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案件侦办过程证据收集的重点,并提出下一步案件的侦查方向,为多个大案、要案的侦办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出众的“阅卷者”
审阅一件案子的工作量,超出常人想象。
“局里办理的涉黑涉恶大案卷宗多的达100多本,每本250页左右,总共就是将近3万页,每页以500字计,就是1500万字。”说起审阅卷宗,张东平显得稀松平常。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三年来累计整理、审阅的案件材料2000万字以上,专案组所办涉黑恶案件都是经他把关。
出众的“阅卷者”,是公安机关办案过程中少不得的人。张东平非常感激曾经在刑大工作的8年经历,让他练就了一身“阅卷”真功夫。尽管到公安系统工作时不是警校科班出身,但通过侦破案件的实战,以及自己后期的坚持学习,对于案件侦办、审讯等工作流程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因此,在德昌县公安局扫黑专案组成立时,张东平作为法制大队精干力量支援专案组的工作。通过前期摸排,扫黑专案组前后成立了“4·02专案组”“4·17专案组”“4·15专案组”对案件进行侦办,张东平均参与了这些案件的审核、审批工作。
针对这一情况,张东平反复阅卷,找准案发的关键词、关键点,深度挖掘嫌疑人供述中的矛盾点,直接与主要嫌疑人黄某某、孙某某、唐某某斗智斗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后期案件顺利移送审查起诉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张东平与同事一道,顺利将上述涉黑涉恶案件成功移送起诉。多个案件共移送审查起诉主体案件50余起,打击犯罪嫌疑人170余人,张东平在案件的侦办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把关作用,为专案的顺利推进,作出了突出贡献。
〉〉〉热心的“张大哥”
无论党龄,还是年龄,张东平在专案组里都是老大哥。
“专案组成员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干警,我们需要不断开会、沟通,及时将案件资料收集、固定,以及查漏补缺。”张东平感慨道,能将自己所学教授给年轻人感到高兴,为案件的侦破尽自己一份力感到自豪。
同时,张东平是个有心人,他对近年来经济犯罪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进行了分析,此类案件处于高发态势,社会危害性极大。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81.5万起,为国家和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亿元。
“经济类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诈骗、传销和非法集资领域,许多受害者倾家荡产。因此,作为一名警察,在感到非常痛心的同时,更有责任为老百姓挽回经济损失。”
近年来,张东平经手的经济类案件,大部分都为受害者挽回了经济损失,这一点让他感到挺欣慰。
长期的一线工作,张东平对家人深感愧疚。2004年,儿子刚好上小学一年级。“由于妻子在成都照顾我住院,儿子第一天上学就是一个人去的,总觉得对不起他。”张东平坦言,转眼儿子已经大学毕业,而自己还奔忙在侦办案件的路上。
璀璨星空,张东平只是浩瀚宇宙中一颗普通的星星,却发着耀眼的光和热。他用不屈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他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尽自己所能为民分忧解难,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的光荣职责和使命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真情和坚守,树起了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