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一词,在汉语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也就意味着道德的本意指的是事物遵循道的规律来进行自身发展变化。可见,“道德”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无独有偶,马克思也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人类社会最早的道德伴随着原始社会的渔猎生活而产生,随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道德也在发生变化,但在各自阶段的社会,道德始终是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手段,是管理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方式。
(二)法律
世界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古代西亚乌尔王朝君主乌尔纳姆制定的《乌尔纳姆法典》,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是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变法时颁布的《法经》。
可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即法律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由国家立法,司法部门颁布并监督执行的。它与道德不同,是靠司法部门强制约束人们的行为来形成一定的秩序。
(三)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不止是生活常识,更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生活中,凡是法治不及之处,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个法治完善和健全的国家中,法律几乎已成了一部道德规则的汇编,即“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1.联系
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二者即相互独立,又相铺相成。法律最初源自道德习俗,随着不断发展和作用加强,才与道德列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法律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调整达到规范社会的目的,而道德是通过对人们思想的约束调整社会关系。二者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公平、公正、正义、人道的社会目标。最终为社会的良好秩序服务。
2.区别(见下表)
考察方式
试题练习
(单选)关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内心自律
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相促进
【中公答案】C。解析: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A项正确。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是外在强制;道德主要通过内心自律,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B项正确。
法律与道德均各有自己的规定范围,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反法律,如尚未被纳入法律范畴的行为;而违反法律也不一定违反道德,如防卫过当。C项错误。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二者是互相促进的。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