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涉外法治班)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英文名:TheScienceofLaw
专业代码:030101K
学科门类:法学(法学类)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涉外法治班)以“新文科、新法科、新法学”为理念,以提升学生全球法治胜任力为目标,坚持“政治+法律”“外语+专业”“国内+涉外”和“理论+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富于创新进取精神和忠诚奉献精神,掌握扎实全面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具备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进一步接受法学教育基本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尤其注重通晓国际法律规则、掌握法学和国家安全法知识,熟知我国政法涉外工作的方针政策,熟练运用英语交流,具备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国家政法系统、党政机关、国际组织、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及其它涉外法律工作的跨文化、跨学科、跨法域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法治人才。
二、专业培养方式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以及专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以及实习课程的锻炼,帮助掌握系统的法学基础理论,同时增强涉外法律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法学思维和涉外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加强国际关系和经济贸易知识培训,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国际法理论及其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基础理论、公法、私法、国际法、涉外法、实践课程七个课程模块,具体开设课程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国家安全法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刑法总论、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知识产权法(双语)、民事诉讼法(含仲裁法)、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专业法律英语、国际组织法、国际安全法、欧盟法、涉外法律英语(双语)、法律职业伦理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包括基础理论、公法、私法、国际法、国家安全法、法学实践和涉外法实践七个课程模块,具体开设的课程包括法律逻辑学、外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犯罪学、刑法分论、犯罪心理学、环境资源法、公司法、合同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侵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海洋法、国际刑法、国际人权法、国际商事仲裁(双语)、世界贸易组织法、港澳基本法、国家安全法案例研习、继承法研讨与案例分析、公法模拟法庭、法院司法实践、律师实务、私法模拟法庭、涉外与司法礼仪、国际法模拟法庭、外国公法案例研习、国际法模拟法庭、涉外法务实践等课程。
其中,专业特色课程包括国家安全法学、国际安全法、国际人权法等课程,双语教学课程为国际商事仲裁、法律英语和知识产权法等课程,开设的实践拓展课程为国家安全法案例研习、涉外与司法礼仪、公法模拟法庭、私法模拟法庭、国际法模拟法庭、法院司法实践等课程。
另外,我校在每年的6-7月份开设夏季学期课程。学校统一组织部分课程,由校系两级办学,各院系邀请国际高水平师资,面向各专业二年级在校生开展外语或者双语教学活动。
四、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应完成
总学分
通识
必修课
选修课
专业
实践
环节
160
58
10
55
21
16
五、主要实践活动安排
1.专业实践性课程:在部门法课程中注重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方式,将国内法与国际法案例研习、参与法律实务及模拟法庭审判、模拟竞赛、法院司法实务等实践教学活动纳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实践演练,全面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事实调查、交流、辩护、谈判、诉讼、调解等方面的能力。实践课程必须至少完成14学分。
学年
实践课程
周
学时
总
实践学时
课程说明
第一学年
外国公法案例研习(选修)
2
30
全球胜任力培养(选修)
15
由在政府、国际组织、外交领域、跨国企业等任职以及人才培养和跨文化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体验、思考、实践、总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国际理解,并学会跨文化沟通。
第二学年
法学论文写作(必修)
国家安全法案例研习(选修)
20
采用课堂协同教学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在介绍《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安全法典型案例进行讲授,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分析国家安全案例的能力。
继承法研讨与案例分析(选修)
每周用1课时围绕不同的继承法制度内容进行讨论、分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第
三
学
年
法律职业伦理(必修)
6
结合案例分析、讨论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司法伦理规范和伦理关系规范、业外行为规范和执业行为规范以及廉洁自律规范等内容。
文书写作与法律检索(选修)
起诉状、申请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的写作,法律条文、案例和论文的检索。
法院司法实践(选修)
3
45
43
校外实践课程,由法院的审判业务专家对选课学生进行一对一授课和指导。
公法模拟法庭(选修)
28
围绕行政法和刑法等学科内容,结合学科竞赛的综合整理和分析能力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公法类案件的实操能力。
第三学年
私法模拟法庭(选修)
围绕民法、商法等学科内容,结合学科竞赛的综合整理和分析能力需求,培养和提高学生公法类案件的实操能力。学生私法类案件的实操能力。
国际法模拟法庭(选修)
27
围绕模拟案例,根据不同争议解决机构的程序法,适用国际法,开展国际法实践。
涉外与司法礼仪(选修)
对司法形象礼仪、公务礼仪、职业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进行培训,分组模拟、角色扮演。
法学前沿专题(选修)
1
邀请知名学者、行业实务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专家来校授课,讲授法律理论与实务领域的前沿问题。
领事法研讨与实践(选修)
12
着重讲授在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领事关系过程中就建立双边领事关系、领馆和领事官员的法律地位和保护等问题所坚持的原则、政策和处理方法,并佐以大量的司法判例。
律师实务
(选修)
25
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实务指导教师由律所选任和派出,以案例实践教学为主,开展教学活动。
四
国际法前沿专题(选修)
涉外法务实践(选修)
采取措施支持学生在本科第四年进行三个月至半年的涉外法务实践或者国际组织实习实践训练。
2.学科竞赛:法学院组织举行的法治主题征文比赛或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法学院认可的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等国内专业学科竞赛以及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中文、英文)、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比赛等全国性和国际性专业学科竞赛,计入素质拓展模块实践学分体系。
3.大学生学术支持计划:从第三学期到第七学期,学生均可申报学生科研项目,由校内教师担任导师,学校给予资助。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历练,增强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和承担一定科研工作的能力。
4.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在校期间学生还有机会以工作人员或志愿者身份参与在首都举行的重大外事活动或国内外高层次赛事和会议,从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参照《国际关系学院拓展素质学分认定及成绩评定标准》执行。
六、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建设富有特色的教材、课程、师资队伍、教学设施,通过专业授课、法学前沿讲座、模拟法庭竞赛、辩论赛、“法眼看校园”、普法宣传等课内外活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和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法律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法律研判与运用能力。
学生有机会申请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支持计划,通过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及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七、学制与学位
四年为基本学制,学生可选择在三至六年内毕业。毕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八、相近专业
无。
九、毕业合格标准
具备扎实的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主要国际法律规则和我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了解法学理论和国际法理论前沿概况,理解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基本路线,具有一定的涉外法律实务技能,懂经济,懂国际关系,能够运用法律理论和制定法分析实践中的涉外法律问题,同时应掌握国际间法律纠纷的处理方式。
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取得160学分,毕业论文通过评审,体育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可毕业。
十、专业课教学计划表
法学专业(涉外法治班)必修课一览
(下表中课程的55学分须全部修满)
序
号
课程名称
分
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应修学分
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模块
宪法学
26
4
国家安全法学
18
8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基础
模块
中国法制史
5
法理学
35
公法
刑法总论
9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40
证据法学
7
私法
民法学
60
56
经济法学
知识产权法(双语)
民事诉讼法(含仲裁法)
国际法
国际法学
54
国际私法
24
国际经济法
42
涉外法模块
专业法律英语
国际组织法
国际安全法*
欧盟法
涉外法律英语(双语)
法律职业伦理
法学论文写作
法学专业(涉外法治班)选修课一览
(下表中的课程需选修满21学分,其中实践课程模块需修满1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