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我院各专业一年级的公共基础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取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增强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素质(如理想信念、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人格品质和心理素质等)的任务。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同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还将从培养面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出发,配合专业教育,着重解决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问题,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和较完善的职业纪律素质,为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而开设的。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明确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要自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4、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5、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做到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二)能力培养目标:

(三)素质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精神。培养学生大公无私、先国家后自己,先人后己的美德。培养学生奉公守法、遵守公德、严以律己的作风。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2、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三、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1、讨论式教学: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围绕“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等重要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教学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能帮助学生澄清认识,培养理论思维的习惯,体现课程的时效性和教育性。

2、辩论会:如以“大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道德修养中自律更重要还是他律更重要”等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开展辩论,在辩论中澄清认识,学生能够加深对问题的思考。

3、情境式教学:利用小品或其他表演形式,反映校园道德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寓教于乐。

4、案例教学法:运用实际生活案例讲解分析。

5、启发式:运用开放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多方位的思考理论知识。

6、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与革命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

7、信息化教学:授课中依托学习通、云课堂等信息化教学平台,选用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教学课件、音频、视频资料、课外读物等来充实课堂内容。利用学习通、云课堂授课功能加强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8、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运用大白纸和彩笔,以九宫格、平衡轮、拼图、思维导图、图说、图画、小记者采访、logo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录视频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获得感、安全感、成就感。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课时安排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课时

安排

备注

绪论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了解: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掌握: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4

破冰游戏;情景模拟;视频连线;图说新人等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2、正确的人生观

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以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理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

掌握:处理各种关系的方法,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6

课堂情景剧;模拟访谈;课堂自由辩论等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2、崇高的理想信念

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了解:理想信念、共同理想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掌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实现中国梦。

理想拼图;情景剧复兴之路;梦想众筹;抖音作品展示等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实践者的途径。

中国精神logo设计;魅力摄影赛;夸夸我的家乡;

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百团大战》等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坚定价值观自信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积极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词一句话一件事;微电影拍摄展播等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了解: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

理解: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恋爱观、婚姻观及公德意识的养成;

掌握: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10

辩论赛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5、培养法治思维

6、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成为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思维导图;法律案例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

考试

2

每学期2课时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我们把课程考核由重知识考核改为重能力、重素养、重日常的考核体系,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日常表现纳入全程化的考核范围。

(1)主要是以形成性考核成绩为主,占总成绩的30%。形成性考核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和能力素养三个方面,各占10%。其中学习态度主要考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表现主要考察:活动参与、责任承担、团队精神、日常奖惩,这里我们试行日常表现一票否决制,即学生有较重不文明、不礼貌表现,课堂活动秩序混乱,日常表现分为“0”;能力素养主要考察:项目完成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2)总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强化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量化表

考核方式

项目

主要观测点

评价主体

分值

项目得分

形成性考核

学习态度(10%)

出勤情况

教师

100

态度成绩×10%

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

日常表现(10%)

团队精神

班级成员

日常成绩×10%

活动参与

承担责任

一票否决

0

能力素养(10%)

团队项目成果

社会实践情况

教师、团队成员

(项目成果成绩+社会实践成绩)×10%

总结性考核

期末考核(70%)

闭卷

考试成绩×70%

六、教学参考资料

1、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3)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习近平:《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6)习近平:《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8)《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10)《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胡斌斌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11)《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袁本新、王丽荣等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2)《情感德育论》朱小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化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版。

(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化教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5)《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石川祯浩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版。

THE END
1.2024年全国宪法宣传周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 ?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制片人丨王兴栋 主编丨蒋安琪 潘梦莹 http://gzdk105.cn/ztzl/wlaq/202412/t20241204_86180688.html
2.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 (思维导图+核心知识+考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坚持宪法至上 【思维导图】 本 结构 根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 坚持根本法 宪法确认党的领导地位活动内容 准则 赊国一 领导立法党在宪法和领导二二坚持至高无上的权威 保证执法法律范围内L,;执薮J—-依宪任何组织、个人的行为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12/5203323310012011.shtm
3.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1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立场和态度,是对价值及其相关内容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价值观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蕴含着特定的阶级立场。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4.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思维导图模板思想道德与法治 结论:担当兴大任 成就时代新人 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 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坚持爱国爱https://www.zhixi.com/tpl/c92f910a9bcd79303b34a632ce2d466c?category_id=-1
5.道德和法律论文思维导图模板方礼彦的“道德和诚信” 晚间拾梦 会员 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U223423201 免费 《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 G. 免费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简 免费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学好管理学的哲哲 免费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三章)思维导图 大灰 免费 医学科研道德的意义和道德原则https://shutu.cn/search/daodehefalvlunwen.html
6.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专题4第1讲1教学设计:专题4第1讲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基本信息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2课时【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知识点1:为什么弘扬中国精神?知识点2:什么是中国精神?知识点3:如何弘扬中国精神?本小节内容在学生已经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要认识精神对于人、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2860997.html
7.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熊波老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质量管理与教学督导处将持续刊发经各级督导推荐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供校内教师交流学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厚植法治土壤—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课前“寻问题,聚焦点” 课中“析问题,答疑点” 问题一: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教学环节http://zgc.cjxy.edu.cn/info/1018/2079.htm
8.《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程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简介本书以《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的主要内容为蓝本,精心设计了各章的实践教程。本书每章的内容均分为五个部分,即思维导图、理论阐释、实践教学、精选案例、拓展资源。思维导图简明清晰地勾勒出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条和基本脉络,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联。理论阐释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及http://product.dangdang.com/11238741190.html
9.《思想道德与法治》导学与实践教程最新章节全文无弹窗在线阅读本书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思政课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本书每章分为“导航篇”“理论篇”“实践篇”三个板块。“导航篇”包括知识网络和学习指南两个模块,对本章知识框架和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对本章主要知识点有总体了解;“https://xiaoshuo.qq.com/detail/1051822600
10.“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与学习指导本书按照《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教材进行内容设计,共分为六章: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主要内容包括教学https://lib-tcy.wqxuetang.com/book/3248831
11.最泰安新闻客户端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真正实现学习知识、提高品质、落实行动这样三个目标呢?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方法指导。 学习策略指导 一、明确思想基础强化学科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作为中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http://mapp.my0538.com/api/newdetail.aspx?id=542538
12.枣庄市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本学期教材有“民风民俗”“科技之光”“怡情养性”“思想光芒”“江山多娇”“情趣理趣”六个主题,所选主题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小说、散文、说明文、古诗文、演讲、游记等文体,第四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以演讲为学习任务,突出学习的综合性,容易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和读书的欲望,提高学习http://tzsxzx.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419895
1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自2016年9月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已统称为《道德与法治》课,该课程成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34-1021554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