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精选3篇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

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两者都是畸形的师生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那么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力的学生,难以养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难以成大器。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简单形式化。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适,每节课到采用分组讨论方式,打上“合作学习”旗号。

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作学习究竟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搞合作学习,必然有害无益。

因此,在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适应社会。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思考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对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大多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教师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既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又约束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思想,学生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所在,使得教育效果很难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往师生观念阻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教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惧怕教师的威严,甚至在课堂上对不懂得地方不敢进行提问,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学习;缺乏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黑板以及粉笔成为了课堂的主体部分,班级学生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良好的教育方式,没有将每个学生顾及到,在教学中也没有做到与实践相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一味的长篇大论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出现了教师讲课很认真,学生却没有得到所要掌握到的知识。那么,怎样将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作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是众多教育者应该进行思考的问题。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

2.1不断的转变教师自身教学的观念。

新课标要求下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地调整和改革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注重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体系。新课标将原先的思想品德改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希望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初中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道德与法制教师不断的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从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步转向素质教育的观念。初中的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不断的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思想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注重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个方面的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标准,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的调整,精益求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跟紧时代的步伐,强调价值观引领,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2.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实际的如果能中要想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真正有效地实现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目标,就需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想真正有效地落实教学的目的,就需要注重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句话叫“亲其师信其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就需要认识到自身即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还是学生的朋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应当注重多一些尊重和赏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注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表达自身关爱之心,在课堂中营造良好、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2.3引入道德模范实施教学,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摘要]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竞争程度的加剧,社会各界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已经成为一个人的必备素质。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自然也就承担起了非常重要的教学职能。“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学为中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要点,促进学生智力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之一,需要做到“学为中心”。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思想和行为偏差,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树立“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总体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首先

二、采取“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三、开展“学为中心”的实践活动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学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多从学生需求出发,制定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积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情感素质和法治观念,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3)

THE END
1.德育教育论文3篇德育的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统一的。在社会变革时期,社会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单纯地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而应当面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更新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模式,培养能够运用所学德育理论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现代大学生,这正是德育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通过德育创新http://m.1126888.com/showinfo-18-209335-0.html
2.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五篇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https://www.gwy101.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0217
3.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12篇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 ,简单的说 ,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 ,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般情况下 ,教学论文没有固定的结构格式 ,这是由于教学及研究的课题不同 ,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不同 ,逻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集合12篇 ,https://www.scfaying.com/jiaoankejian/35217/
4.道德与法治相关论文题目范文6篇(全文)道德与法治相关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浅谈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4、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 5、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刍议 6、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途径 7、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思考 https://www.99xueshu.com/a/J6s6an3f4xoh.html
5.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开展2024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等教育教学为更好地为我市广大学科教师搭建学术研讨平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交流学科教学研究成果。经研究,决定开展2024年小学道德与法治等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落实课标要求,践行课标理念。 二、参评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德育、中小学班主任、家http://www.bzsjks.cn/wjtg/18423.html
6.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教学衔接研究本论文是通过调查和了解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教学衔接的现状,找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最后给出自己的建议,主要是通过关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材内容、课堂情况,分析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在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对法治教育的教育功能和教学作用,促进法治教育从小学到初中的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64-1020807713.htm
7.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4篇)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四 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学习中体验道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道德意识 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的言行,使他们既是对自己言行进行http://cooco.net.cn/zuowen/2598149.html
8.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精选6篇)只有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才能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就要清楚认识到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也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228zuip.html
9.精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教学论文范文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思想最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时期的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世界的认知处于模糊状态,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其人生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希望找到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不断https://www.91wenmi.com/wenmi/lunwen/jiaoxuelunwen/358237.html
10.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伦理道德论文我国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法律观念,掌握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的场所,安排设立针对性的道德法治课堂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规范青少年日常行为,养成良好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1579.html
11.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docx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素养 一、综合性的知识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定性为综合性课程,其综合性至少体现在:不同知识领域的综合;生活圈层的综合,即学生与自我、社会③、自然等不同生活圈层的内在整合;学习的多维统整,即生活体验、知识与技能学习、价值引导等相统一。不同于语文、数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209/5203111322003040.shtm
12.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团队主持参与省级、厅级、教改项目、科研课题研究30余项。撰写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部。 武香利,河南开封人,副教授,中共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硕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教研室教师,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曾担任机械工程学院政治辅导员工作,讲授过《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https://www.yrcti.edu.cn/szb/info/1019/3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