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显示了基层社会治理和大中型城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区域一体化、大湾区和大都市圈建设步伐的加速,市域社会治理问题与挑战逐渐凸显。由于大中型城市吸纳了大量人口,集聚了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优势生产要素和产业,但同时也相应集中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无论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区县一级政府受制于体制机制等因素,尚不具备足够的治理资源和治理能力,因此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治理的重要作用,他近期到上海视察时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域治理现代化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治理体系格局中,从行政体系架构上看地级市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功能。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于2018年6月4日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首次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概念,并对其中的“五个导向”“四大体系”“七大能力”进行了宏观思考。从实践层面上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优化国家治理结构,明晰市一级承上启下的枢纽功能;有利于强化市一级承接中央、省级治理任务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优化市一级中转统筹指导功能。第二,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方面积极性,优化市域内事权财权的纵向配置;能够更好地如何发挥市域政治、经济、法治、编制、规划、财政等治理资源的科学配置,如能更好地发挥设区市立法权,更好地发挥市域内外的统筹协调功能。第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域治理高效能优势。城市科技支撑能力强大,扁平化治理结构普及,市与街道社区先天融合决定着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紧密相连。强化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助于城区基层“党建+治理”的效能发挥,有助于优化市域治理资源的最优配置,有助于全面打造城市基层治理社会共同体,有助于网格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的提升等。
市域社会治理的基本概念
总体而言,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市域”从立法学角度看主要是指“设区市”和“较大的市”,从行政区划上看主要是指“地级市”,从计划单列的角度上看包括副省级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发挥市一级党委政府的统筹谋划作用,通过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核心能力,形成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上下联动协调,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社会治理新体系,继而在市域范围内构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也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和载体。相对于乡村治理,市域社会至少具备三个方面的资源优势:一是治理主体优势。市域社会的政府体系一般更为发达,同时组织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等也会更加密集和优质,城市居民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和综合素养也会高于农村地区居民。第二,治理资源优势。城市地区一般都集中了更多的资本资源、人才资源、科教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等各种能够调动并用于市域社会治理的资源。三是治理基础优势。当前强调市域社会治理,并非是乡村治理成效由于城市社会治理。相反,长期以来,城市社会治理明显优于乡村社会治理。中央试图把从乡村社会治理中诞生的“枫桥经验”向市域社会治理延伸,体现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意图和决心,正是市域社会与乡村社会融合发展的现实要求。由此可见,把“枫桥经验”推广到市域社会治理领域,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效果可能会更好,甚至能够由此发展出效果更好的城市版“枫桥经验”,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互动和助推关系。同时新时代“枫桥经验”也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和经验借鉴。
(一)在市域社会治理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二)在市域社会治理进程中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社会治理是一个事关国家治理全局的工作,具体落实到省域、市域、县域等具体空间范围,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结合社情民意,切实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地级市在省与县之间,是“顶层”和“基层”之间的“中层”。市域一般比较辽阔、所辖区县较多、临近区域较多、城乡混合、内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参差不齐。市域社会治理不仅事关本辖区,也与交界地区密切关联,要突出市域社会治理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守护稳定发展、平安和谐;要统筹好域内域外资源,与周边地区建立良好的社会治理互动机制,探索边界地区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经验。其中市一级要不断优化地方治理的立法体系建设,发挥设区市的立法先行功能,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市县乡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政策制度建设方面的优势,制定系统化的社会治理政策体系;村、居委会等自治组织积极推进自治规范体系建设;形成“一元多层次”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在市域内部,也要坚持所辖各市区县的协同治理、行政区与功能区之间的协同治理,推进乡镇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和基层群众自治纵向发展,坚持重点突出与基层基础同步并进,按照“先难后易、重点突破”的治理思路稳步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市域所辖城区要着眼整合资源,消除阻碍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性障碍;要解决城区之间犬牙交错的边界不规范问题,科学合理划定市辖区界线。所辖县要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承接大中城市辐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强化县对乡镇街道的领导和支持功能,引领基层群众自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