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简篇

【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极为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改革创新,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要求,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不断加强,“放管服”改革见到实效,一系列关键推进与监督机制覆盖全面、产生协力,法治政府的“四梁八柱”已巍然成形。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高度重视,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新部署。《奋斗新的伟业》第十一期节目,共同聚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二十大报告的第七部分,聚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主题进行论述。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在报告中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总结,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形成的法治道路。只有自信自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一、全面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种选择通过宪法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的核心构成要素。

????从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其关键就在于总是能够根据革命、建设、改革所处的不同历史方位,不断完善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强化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领导能力。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党因应新的历史条件,推动党的领导自我完善的重大战略。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确保了党的政策主张更好、更系统地法律化为国家意志,也加强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和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党更高效地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履行执政兴国重任。

????二、全面依法治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要实现这种现代化,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治体系来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就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确保公共政策选择体现人民的共同利益。

????科学立法满足人民对幸福安康的期盼,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人民群众广泛期待的领域设定符合人民利益的规则;严格执法打击侵犯人民权益、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让严重违法者付出代价,从而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在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领域的切身利益;公正司法规范司法行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尊重规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民对于法治与法律权威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形成尊重他人权利和维护公共秩序的社会环境。通过这些环节的制度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维护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益,确保人民幸福安康。

????三、全面依法治国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党长期执政,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全面依法治国对此承载了重大的使命。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四、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来统筹法治建设。法治建设并不是一个自我发展的独立体系,它需要与各项社会事业,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结合,成为它们不可分离的实现方式。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各个领域的法治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引领标准、规范工具、保障方式和促进机制。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意味着各类主体、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法治化。既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各类主体,也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还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是包括内政国防外交、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实质上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全面法治化。

THE END
1.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内容提要: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探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法治与德治是社会治理的两大基石,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稳定、公正的社会秩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深刻地反映了法治与德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人的作用。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罪行既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深受良知和道德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2.法制现代化范文10篇(全文)对其它宪法原则如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来说, 人民主权原则是其逻辑的起点和理论的基础。而主权理论作为人民主权思想的逻辑前提和立论之源, 其重要意义自然无可置疑。 二、我国传统法制中的政治权力体制 传统观念认为:中国在战国以后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都处在封建社会之中, 但如果以“封建社会”的概念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1cve5f7.html
3.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C. 在症状改善时,要告诚病人不要掉以轻心 D. 心理疾病能治愈 E. 讲解康复期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C0PD患者因气管内分泌物堵塞而发生肺不张时,可采用的呼吸训练为() A. 深呼吸练习 B. 缓慢呼吸练习 C. 节段呼吸练习 D. 渐进抗阻吹气练习 E. 缩唇呼吸法 查看https://www.shuashuati.com/ti/c09fb1f28ff64be1b014bf6706e8be3e.html?fm=bd2d93752e592524f8dd49d96c30be8116
4.法治宣传教育月丨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和谐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和谐社会—— 知法 懂法 守法 ——法治宣传教育月01什么是法治“法治”是一种治国理念或治国方略,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其基本内涵在于,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高准则,任何人和机构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法治”与“人治”相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g4NTQwNw==&mid=2650751973&idx=1&sn=0c6a3df900fccb296674052cc48a01d5&chksm=8966f2d685f478822162560d44db53c2283078eb1c01fac32643672c70b7066d5ad6b1c56726&scene=27
5.我国法治建设(精选十篇)依法行政原则, 提出于80年代初期, 它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奉行的普遍准则, 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依法行政, 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极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 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 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 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3lrzn8.html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文件精神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https://sz.xzcit.cn/?news_39/466.html
7.论法治与德治但法治是现代化社会的主流控制模式,是未来中国的必由之路。而为了促成法治的实现,从中国的社会实际出发,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从中国当今的实践出发,从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中找到德治与法治互相契合的现实公道性。关键词:法治;德治;社会控制模式引言:在现实社会中,社会控制和治理是极为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运用什么样的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faxue/122825.html
8.从现代性与中国性论国家治理的中国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基于这一前提,法治中国的提出意味着认真对待法的现代性在形塑国家治理的中国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顺应革命后现代国家法治发展规律,恪守社会主义制度价值,扎根于中国社会,以形塑国家治理的中国观为诉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位一体”,既为社会活力和http://www.sass.cn/109000/57326.aspx
9.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如果说从形式上架构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的话,那么,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具备则为现代法治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现实性与基础条件。现代法制是在一国社会发展和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缓慢生长起来的,法制变革固然有促进与加快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是现代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培育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4554_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