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专业综合课真题及答案法律硕士

摘要:法律硕士真题的价值对于法硕考研学子们来说是其他资料无法取代的。通过对真题的分析,考生能熟悉考试题型,了解复习重点,掌握出题人的一贯思路。下面是希赛网整理的2011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专业综合课真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真题不仅可以了解历年考试范围、考试难度以及考试题型、分值分布,也可以帮助考生进行自我检测,有助于对自身的复习状态进行检验。希赛网整理了2011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综合课真题及答案,希望能大家带来帮助。

(文后附PDF版可供打印)

2011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综合课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要素的是

A.法律概念B.法律事实C.法律规则D.法律原则

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两者法律渊源相同B.两者法律本质相同C.两者诉讼程序相同D.两者法律结构相同

3.根据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法划分为

A.根本法与普通法B.国内法与国际法C.一般法与特别法D.实体法与程序法

4.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起源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律先于道德产生B.道德先于法律产生

C.洼律与道德同时产生D.法律与道德相伴而生

5.下列关于法律效力等级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法优于旧法B.一般法优于特别法C.普通法优于根本法D.下位法优于上位法

6.在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

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的主体C.法律关系的客体D.法律关系的内容

7.依据解释的主体和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

A.目的解释和文义解释B.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

C.系统解释和历史解释D.有权解释和无权解释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法院审理查明,甲实施了隐匿、毁弃他人信件的行为,且情节严重,因此依法判处甲有期徒刑10个月。法院在本案中运用的法律推理是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

9.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B.权力机关

C.一般人民团体D.群众自治组织

10.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A.平均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需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资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选民捐资

B.候选人所在单位资助

C.国库开支

D.候选人自筹

1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职权的是

A.决定特赦

B.批准直辖市的建置

C.制定行政法规

D.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13.下列选项中,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的法律文件是

A.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

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14.下列机关中,实行首长负责制的是

A.国务院B.主席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较高人民法院

15.秦朝的中央司法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B.刑部C.廷尉D.大司寇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是

A.总统制B.责任内阁制C.君主立宪制D.人民代表会议制

17.颁布《盗贼重法》的朝代是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8.中国古代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的法典是

A.北魏律B.曹魏律C.晋律D.唐律

19.依照唐律规定,对家长参与的家庭成员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是

A.以造意者为首犯,随从者减一等

B.以尊长为首犯,他人减一等

C.只坐尊长,卑幼无罪

D.不分首从,一体论罪

20.采用社会防卫主义理论,增设“保安处分”为专门一章的刑法典是

A.大清新刑律

B.中华民国暂行新刑律

C.1928年《中华民国刑法》

D.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

二、多项选择题:第2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命题之一。该命题的含义包括

A.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

B.法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

C.法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D.法是上升为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22.下列关于义务性法律规则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义务性规则具有强制性

C.义务性规则要求人们从事或不从事某种行为

D.义务性规则规定的内容不允许随意变更或违反

23.下列法律渊源中,属于不成文法的有

A.习惯法B.判例法C.国际条约D.国际惯例

24.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法律责任的种类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

B.法律责任的认定必须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前提

C.法律责任具有惩罚、救济和预防等功能

D.法律责任可以通过责任主体自觉履行而实现

25.下列选项中,属于法治基本原则的有

A.法律至上原则B.权利保障原则C.权力制约原则D.正当程序原则

2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主要是A.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B.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C.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D.通过法的创制和实施,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27.下列关于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共同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源于公民的请愿权B.属于公民表达意愿的自由C.主要在公共场所行使D.由多个公民共同行使

28.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检察院职权的有

A.核准死刑案件B.对刑事案件行使公诉权

C.受理公民的控告、检举和申诉D.对诉讼活动进行监督

29.清政府颁布的专门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包括

A.蒙古律例B.西宁青海番夷成例C.钦定西藏章程D.回疆则例

30.依照唐律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不孝”罪的有

A.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

B.居父母丧,身自嫁娶

C.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

D.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

三、简答题:第31~3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32.简述我国宪法作为根本法的特征。

33.简述清末司法组织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第34~38小题,共80分。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结合上述材料,试指出并分析上述三种观点分别涉及的法理学知识和原理。

35.(15分)联系我国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36.(15分)某县规划建设一座大型化工厂,当地居民担心污染问题,多次联系本选区的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刘某,希望向其反映问题。刘某均以工作忙为由予以推脱,居民对此深为不满。事后,55位选民(其中有4人不属于刘某所在选区选民)联名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递交了罢免刘某代表职务的书面申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来联系刘某即召开了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以全体委员的过半数通过了对刘某的罢免案。刘某对该罢免结果提出异议。

(1)联名提出罢免请求的选民人数是否合法为什么(2)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罢免刘某代表职务的做法存在哪些错误理由是什么

37.(15分)试析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38.(20分)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疏】议日:“化外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若高丽之与百济相犯之类,皆以法律,论定刑名。《唐律疏议》卷六《名例》

(1)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何谓“化外人”唐律关于“化外人”相犯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如何评价唐律的上述规定(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疏议”与律文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B

2.B

3.C

4.B

5.A

6.C

7.D

8.A

9.A

10.D

11.C

12.C

13.B

14.A

15.C

16.B

17.A

18.C

19.C

20.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BCD

22.ACD

23.ABD

24.ACD

25.ABCD

26.ABCD

27.ABCD

28.BCD

29.ABCD

30.ABD

法律硕士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售后投诉:156-1612-8671

您还不是该课程的学员,无法下载哦~点击下方立即学习,即可下载更多专享资料

THE END
1.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法理学原则,还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如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还能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提供依据。 三、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界定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2.科学界定生效裁判在刑事诉讼中的性质–重庆长安网虽然从法律意义上讲,只要是未依审判监督程序改判的生效裁判就是合法有效的,但如果对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已生效的裁判系错误裁判,或者存在错误裁判的重大疑问,即使此裁判还未经审判监督程序改判,也应当认定该裁判所确定的事实不成立。以司法解释没有规定刑事诉讼免证事实允许被反驳或推翻,认为只要未经改判,已生效裁判所https://www.pacq.gov.cn/?p=193655
3.法律逻辑学逻辑方法是达到认识目的的手段,是认识的工具。普通逻辑研究的简单逻辑方法包括: 定义、划分、限制、概括、寻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假说、论证等方法。 二、法律逻辑学研究的对象 1、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是研究 法律思维的主体在司法领域运用逻辑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主要包括:法律概念及其解释、法律判断、法律推理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255098
4.宪法学部分名词解释3、司法解释的原则 需要涵盖注重价值取向,合乎立法精神,维护法制统一等原则,尤其要限制司法解释对刑法的扩张性解释,对立法解释的“侵蚀”,实体法律规范的“创设”等倾向。 4、司法解释的对象 在进一步明确“具体运用法律”的含义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哪些由司法机关解释,哪些司法机关不得解释,哪些由司法机关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ei3324.html
5.国开(中央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考核的形考5.原意解释属于法律解释分类中的:()(1.00分) C. 语义解释 6.法律思维的特征包括()。(1.00分) D. 强制性 7.从静态法律构成的角度,法律形式包括()。(1.00分) D. 法律概念和法律命题 8.按照概念涉及的对象不同,可以把法律概念分为:()(1.00分) http://xueli.en369.cn/xuexiao/1693883443208385.html
6.第一章法学方法论的概念3.3 必然涉及法的社会结构论:采取不同的法律解释方法,会对国家机关的权力配置问题(即一些实体内容)产生影响。 第二节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语言多义性的三个逻辑层 1.1 语义学上多种可能的意义;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4900786/
7.证据学作业答案8篇(全文)还包括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科学研究揭示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因而可以轻易地进行检验,司法活动证明的对象具有不可回复性,一旦发生,根本无法将其复原;科学研究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司法活动在此之外,还要协调各种价值;科学研究可以采取人类所能承受的各种手段,甚至不计成本,而司法活动则必须使用法律允许的手段,而且有严格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s1xsd6y.html
8.物流法律法规调整的对象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单选题】负责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多选题】根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其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的有( )【单选题】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的权利。【单选题】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某市拟将https://www.shuashuati.com/ti/d6dc64cdd4c948339307350b831659e1.html?fm=bd9a546c5d8a82d607f630251fe17640c1
9.论“补正”与“合理解释”“瑕疵治愈说”针对“补正”与“合理解释”的界定混淆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界限,强化了“侦查中心主义”倾向,而且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真正建立事实上产生阻碍效果。应当从法规范目的出发,重新界定“补正”与“合理解释”之含义。所谓“补正”应指对真实性疑问的进一步证明,而“合理解释”则是针对取证行为之合法性以及http://www.ahxb.cn/c/3/2017-11-10/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