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公安招警笔试备考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律行为的分类山东公安招警考试

2024公安招警笔试备考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律行为的分类

笔试备考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律行为的分类

有关法律行为分类的理论构成法律行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行为细化技术功能的表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梳理了法律行为的几个基本分类。

一、以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区分:①单方行为,是指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遗嘱、行政命令等;②多方行为,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方法律主体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等。

二、根据法律行为是否合法,其可分为两类:①合法行为。即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由此而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非常广泛。例如,职工的录用、买卖合同的缔结等等。②违法行为。即违反现行法律的行为,既包括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包括不作法律所要求的行为。违法行为,根据其违法的性质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可以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两类:严重违法行为,通常指触犯刑法的行为,这种行为构成犯罪,属于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是指犯罪以外的违法行为,例如:违反民事法律应受到民事制裁的,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违反经济法规应依法追究其经济法上的责任的,属于经济法的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规应受行政处罚的,属于行政法的违法行为。

三、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区分:①积极行为,又称作为,是指以积极、主动作用于客体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②消极行为,又称不作为,则是指以消极的、抑制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四、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区分:①意思表示行为,又称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意思表示而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②非表示行为,是指非经行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等。

五、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区分:①要式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②非要式行为,是指无需特定形式或程序即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七、根据行为的公法性质或私法性质区分:①公法行为,是指具有公法效力、能够产生公法效果的行为,如审判行为、行政处罚行为、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②私法行为,是指具有私法性质和效力、产生私法效果的行为,如结婚、签订合同、赠与等行为。

THE END
1.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法理学原则,还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如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还能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提供依据。 三、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界定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2.科学界定生效裁判在刑事诉讼中的性质–重庆长安网虽然从法律意义上讲,只要是未依审判监督程序改判的生效裁判就是合法有效的,但如果对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已生效的裁判系错误裁判,或者存在错误裁判的重大疑问,即使此裁判还未经审判监督程序改判,也应当认定该裁判所确定的事实不成立。以司法解释没有规定刑事诉讼免证事实允许被反驳或推翻,认为只要未经改判,已生效裁判所https://www.pacq.gov.cn/?p=193655
3.法律逻辑学逻辑方法是达到认识目的的手段,是认识的工具。普通逻辑研究的简单逻辑方法包括: 定义、划分、限制、概括、寻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假说、论证等方法。 二、法律逻辑学研究的对象 1、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是研究 法律思维的主体在司法领域运用逻辑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主要包括:法律概念及其解释、法律判断、法律推理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255098
4.宪法学部分名词解释3、司法解释的原则 需要涵盖注重价值取向,合乎立法精神,维护法制统一等原则,尤其要限制司法解释对刑法的扩张性解释,对立法解释的“侵蚀”,实体法律规范的“创设”等倾向。 4、司法解释的对象 在进一步明确“具体运用法律”的含义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哪些由司法机关解释,哪些司法机关不得解释,哪些由司法机关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ei3324.html
5.国开(中央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基于网络考核的形考5.原意解释属于法律解释分类中的:()(1.00分) C. 语义解释 6.法律思维的特征包括()。(1.00分) D. 强制性 7.从静态法律构成的角度,法律形式包括()。(1.00分) D. 法律概念和法律命题 8.按照概念涉及的对象不同,可以把法律概念分为:()(1.00分) http://xueli.en369.cn/xuexiao/1693883443208385.html
6.第一章法学方法论的概念3.3 必然涉及法的社会结构论:采取不同的法律解释方法,会对国家机关的权力配置问题(即一些实体内容)产生影响。 第二节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法律推理/法律论证 语言多义性的三个逻辑层 1.1 语义学上多种可能的意义;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94900786/
7.证据学作业答案8篇(全文)还包括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科学研究揭示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因而可以轻易地进行检验,司法活动证明的对象具有不可回复性,一旦发生,根本无法将其复原;科学研究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司法活动在此之外,还要协调各种价值;科学研究可以采取人类所能承受的各种手段,甚至不计成本,而司法活动则必须使用法律允许的手段,而且有严格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s1xsd6y.html
8.物流法律法规调整的对象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单选题】负责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多选题】根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其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的有( )【单选题】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 )的权利。【单选题】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某市拟将https://www.shuashuati.com/ti/d6dc64cdd4c948339307350b831659e1.html?fm=bd9a546c5d8a82d607f630251fe17640c1
9.论“补正”与“合理解释”“瑕疵治愈说”针对“补正”与“合理解释”的界定混淆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界限,强化了“侦查中心主义”倾向,而且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真正建立事实上产生阻碍效果。应当从法规范目的出发,重新界定“补正”与“合理解释”之含义。所谓“补正”应指对真实性疑问的进一步证明,而“合理解释”则是针对取证行为之合法性以及http://www.ahxb.cn/c/3/2017-11-10/4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