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是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连续、稳定、安全运行制定,作为护理工作者,必须要严格遵守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这是发生在某地一医院的真实案例●
该院某一科室的中年女医生足月妊娠,去本院的产科选择剖腹产,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未见明显渗血,子宫收缩良好,患者在镇痛泵的作用下未诉疼痛,因为是本院职工,大家都认识,所以很多程序是能省则省,夜班时,在值班护士第二次照例查房后,患者家属提出,产妇情况都好,正需要休息,等下能否不要来了?值班护士想着产妇也是学医的,查房也确实会打扰到休息,在叮嘱家属有事就按铃后,同意了家属的要求。
第二天早上床头交接班时,接班护士看产妇睡的很熟,也就不忍心叫醒,只询问了家属,夜间产妇并未诉不适,就放心的去查看下一位患者。
这之后产科的护士长在后面单独查看每一位患者,轮到这位产妇时,护士长叫她的名字和她打招呼,但未见产妇回答,情知不妙的护士长立马掀开了产妇的被褥,发现身下已被血水浸湿……
立马呼叫医生、止血备血、紧急抢救,产妇在ICU住了一个星期才痊愈出院。
这起案例违反了两项护理核心制度,也暴露了科室管理的缺陷。
一、分级护理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是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该案例中,医生已经开了一级护理的医嘱,护士应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护士在一开始也按时巡视了,但在家属提出不要打扰请求后,碍于情面、心存侥幸,之后并没有遵医嘱执行一级护理的内容,从而导致了产妇出现安全事故,差点酿成大祸。
小编向您推荐一堂视频课:
SBAR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知护优品
25购买
二、护理交接班制度
为了保证护理安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持续,有效进行,病房护士实行24小时三班轮流值班制,护理人员应履行各班职责,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对于一级护理病人、产后病人、术后病人、催产素引产宫口近全的孕妇进行床头交接-班。
床头交-接班内容重点观察病人神志、子宫复旧情况、术后切口情况、阴道出血量、引流液的量、性质、色泽、宫口开大等情况。交班者必须床前交清,接班者如发现情况及时询问,如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本案例中,交班护士和接班护士工作不严谨,麻痹大意,床头交接班时只是简单询问了家属夜间情况,又碍于不打扰产妇休息的心态,没有询问产妇本人,也没有仔细、全面的交接产妇的情况。
●原因分析●
一、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无慎独意识
护理人员在繁冗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怠倦感,惰性严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慎独精神,低年资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对高危患者评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评估不充分,不能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主动服务意识差,工作中过度依赖陪护、呼叫铃,不遵医嘱巡视患者,床头交接流于形式,不检查、不核对,导致护理事故的发生。
二、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
《致命人脉》里说过,人情是开路的利剑,也是自缚的茧。对于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护理人员很容易会产生亲近感、将对方代入自己的想象,以为是医生就熟悉各专科的疾病,工作中没有预见性,本着方便同事的原则,有些检查能省皆省,健康宣教也是一并省略。
孰不知,在医院,跨科室已经等于隔行如隔山了。这样处理的结果,不出事,皆大欢喜;出了事,法庭相见。对于同事,我们同样不能违反护理常规,不能简化正常的护理程序,不能给自己挖坑。对待熟人,一定要在医疗上遵守原则,按规则办事,在医疗以外可以给予更多的关心,这才是正确对待病患的态度,也是护士必备的自我保护。
三、护士长督查不到位
护士长应经常深入病房,督查病区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隐患及时纠正,现场处理,有针对性、有效的提出防范措施。日常要抓好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中常检查,为年轻护士把好关。
●解决对策●
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出现呢?
1、加强责任心培养:责任是能力的基础,是成就工作的关键,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提升工作自觉性,临床工作中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落实护理核心制度:经常性的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培养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正确执行医嘱,规范护理行为。
3、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做好陪护管理,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该做的检查一项也不可缺少;该交代的事情一件也不能省略;该执行的流程、规范一个也不要遗漏。
4、护士长要履行管理职能: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要勤检查、勤督促,对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杜绝,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临床工作不能有半点含糊和马虎,否则,一旦出事,后悔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