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学

刑事侦查中的同一认定就是在侦查破案的过程中,具有侦察中需要的专门知识的人和了解侦查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侦查客体先后出现的特征是否同一作出的判断。

(1)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熟悉客体某些特征的人。

(2)同一认定的客体只能是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品或场所(3)同一认定的目的是确定某一客体是否同一或是否原属同一整体物,也就是解决某一客体与案件的特殊联系。

(4)同一认定的方法必须是以对客体特征的比较为基础,比较客体特征是认定同一与否的唯一途径。

(5)同一认定属于判断型认识活动。

(二)同一认定的科学基础1认定客体的相对稳定性2认定客体的特定性(三)同一认定的种类外部形象特征同一认定、运动规律特征同一认定、物质成分特征同一认定、空间位置特征同一认定、气味特征同一认定。

二、逻辑理论(一)逻辑推理理论1直接推理2间接推理(演绎归纳)(二)逻辑证明理论(三)侦查思维的逻辑规律1同一律2矛盾律3排中律4充足理由律(四)侦查假设是指在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侦查人员根据现场勘查获得的各种信息和分析犯罪行为掌握的各类资源,运用侦查经验和逻辑推理知识,站在嫌疑人作案的角度分析案情,将还原作案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因素作为查证的对象,即对犯罪嫌疑人没有确切依据但有可能存在的行为动作提出假说、建立假说、进行模糊求证或试验证明,从而打破僵局,发现新的案件线索,为案件侦破指明方向的一种侦查方法。

侦查假设具有客观性、推测性、逻辑性、动态性的特点。

第二章刑事侦查概述一、刑事侦查的概念及特点(一)法定概念及特点概念:刑诉法106条第1款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性措施。

特点:1侦查主体的法定性2侦查客体具有法定性3侦查工作的专门性和措施的强制性4程序的法定性(二)刑事侦查的侦查学概念及特点1刑事侦查主体:法定的侦查机关2刑事侦查客体: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3刑事侦查目的:查明犯罪事实,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4刑事侦查的性质: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二、刑事侦查的基本原则侦查法治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专群结合原则侦查协作原则侦查效益原则第三章刑事侦查的工作形式一、专案侦查是刑事侦查部门针对某些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组织专门力量,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手段,实行专案专办的一种侦查组织形式。

三、并案侦查(一)概念是刑事侦查部门将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作的一系列案件并联起来,统一实施侦察的侦查措施。

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

终止侦查条件:1犯嫌没有实施犯罪行为2共犯案件中,部分犯嫌不够刑事处罚的程序:1呈批2批准3送达和告知4释放在押犯嫌5对查封扣押财物及其孳息文件或冻结的财产,按照法律规定另行处理的以外,应当解除查封、扣押、冻结。

第六章犯罪现场勘查第一节犯罪现场勘查概述一、犯罪现场勘查概述(一)犯罪现场的概念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其他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切场所。

(二)犯罪现场的分类1原始与变动现场2主体与关联现场3真实现场与伪造现场4预备现场、实施、掩盖现场二、犯罪现场勘查的定义1犯罪现场勘查的主体是侦查人员2对象和范围具有特定性3是一项策略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侦查措施4具有特定的目的三、犯罪现场勘查的任务(一)查明犯罪活动情况(二)发现、固定、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及其他信息(三)记录现场情况并制作现场证人证言(四)在犯罪现场勘查信息系统中录入犯罪现场信息(五)分析案情、确定侦查方向第二节犯罪现场保护一、犯罪现场保护的概述(一)犯罪现场保护的概念是指刑事案件发生后,为了使犯罪现场内的痕迹、物证免受破坏,由民警等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的封锁、警戒和对痕迹、物证实施的一系列保全、维护措施。

(二)作用1查明基本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2发现和深挖线索3为其他侦查措施的组织实施提供依据4印证其他侦查措施结论的可能性5获取证实犯罪的证据第二节侦查实验一、侦查实验的概念是指在刑事侦查过程中,为了查明案情证实与犯罪有关的某些事实,现象、行为等,在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对某事物、现象或行为产生、变化过程进行的实验性重演或再现,以确定某事实、现象或行为能否发生或其发生条件、发生过程的一种侦查措施。

四、种类1公开和秘密2直接和间接3人身、尸体、物品、场所4被害人、犯嫌和证人5静态和动态五、规则1混杂辨认(针对客体)2分别辨认(针对主体)3客观辨认(针对侦查人员)第八章综合性侦查措施第一节并案侦查一、概念和特点(一)概念是指侦查部门将疑似同一个犯罪嫌疑主体所实施的若干起刑事案件合并起来开展侦查的措施。

二、条件和依据1是否具备作案时空条件2是否具备作案动机条件3是否具备、拥有作案工具条件4是否具备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特征条件5是否具备形成现场痕迹、物证的条件6是否具备持有赃款赃物的条件7是否具备活动轨迹条件8是否具有反常表现第九章查控性侦查措施第四节搜查、扣押一、搜查的方法(一)搜查的准备1明确搜查目的2了解被搜查对象3拟定搜查方案4履行法律手续(二)人身及随身物品的搜查(三)室内搜查(四)露天场所搜查(五)车辆搜查二、扣押文书、书证第五节通缉、通报一、通缉刑诉法153条第一款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机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

(二)分类1根据手段:入室盗窃、扒窃、撬窃、技术性盗窃2根据侵犯对象关系:内盗、外盗、内外勾结盗窃3根据发生场所:银行、宾馆、居民住宅盗窃、公交车、火车、轮船上盗窃等4根据侵害目标:盗窃文物、盗窃机动车、盗窃财物、盗窃现金、盗窃枪支二、特点1犯罪行为有隐蔽性2犯罪行为有预谋性3作案手法有习惯性4犯罪现场一般留有犯罪痕迹或其他物证5有脏物可查第十二章抢劫案件侦查第一节抢劫案件概述一、抢劫案件概念是指犯罪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THE END
1.法律行为基础知识及分类解析51CTO学堂本视频主要介绍了法律行为的基础知识,包括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等。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法关系的行为。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以达成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二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视频中还详细讲解了法律行为的分类,包括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https://edu.51cto.com/video/69649.html
2.法律上动机和目的的区别律师普法法律上动机和目的的区别2020-08-14 2,218 普法内容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虽然都是通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表现出来的主观心理活动,但两者存在以下区别: (1)从顺序上看,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 (2)从内容、性质、作用上看,犯罪动机表明行为人的犯罪起因,比较抽象,对犯罪行为起推动作用罪目的表明行为人所https://www.110ask.com/tuwen/13594161205030031902.html
3.民法分论物权编第三章(文字大纲+思维导图)(3)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4)征收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行为 (5)必须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国家所有权的保护 民法典第258条 第259条 第243条 (二)征用 1.征用的概念 征用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紧急需要强制使用民事主体的财产 2.征收和征用的区别 https://zhuanlan.zhihu.com/p/678584812
4.请问动机与目的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动机是因,目的是果,因为什么,要什么结果。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而目的则是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可以说二者是因果关系。有动机一定就有目的。 动机: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http://m.ye-su.cn/yy/2ddy29add.html
5.论刑法中的动机错误单义律师因而,仅仅因为存在如何区别动机与意图(目的)的巨大难题,“许多学者宁愿主张动机在法律中是不重要的”{4},是难以说服众人的。 为了探求在人格刑法学视角下,动机错误对刑法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从一般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动机形成的机制,动机错误的内涵,并得出在一定情形下动机错误与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基础——人格之间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700823.html
6.民法必考知识点之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尽管在多数情形下适用成立即生效原则,但在民法理论和民事立法上,已经将二者区分开来,并且在一些场合下,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确实不是同时完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除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已经完成外,还以意思表示的内容及形式的合法为要件。也即,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以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78079976305454741.html
7.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901法理学复试考研大纲二、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二)有效行为与无效行为 (三)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 (四)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五)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六)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结构 一、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 行为认知与控制能力;行为动机;行为目的。 https://yz.kaoyan.com/dlfu/dagang/586df57f99750.html
8.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内在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内在的、主观的领域,包括动机、目的和认知能力等要素;二是外在表现方面,即法律行为外在地客观表现为行动、手段和效果等要素。()判断对错https://www.shangxueba.com/ask/9555254.html
9.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法律行为的结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为有一个内在的、主观的领域,包括动机、目的和认知能力等要素;二是外在表现方面,即法律行为外在地客观表现为行动、手段和效果等要素。()判断对错https://www.shangxueba.cn/daxue/2WANAH5U.html
10.合法形式与非法目的:法律行为与主观意图的界限分析法律审查的应是客观行为而非主观目的。如果法律开始审查个人动机,就会动摇法治的客观性,使司法系统更多地依赖对个人内心的揣测,而非基于行为的客观事实。例如,某企业主可能为了提升形象而进行慈善活动,即使他的真正目的是获取更多客户,法律也无权干涉其行为,只要行为符合法律规定。这说明法律应当聚焦行为,而不是评判动机https://www.jianshu.com/p/26e3cfcf7c2f
11.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有什么区别犯罪动机产生在前,犯罪目的产生在后。 2、内容、作用不同。犯罪动机表明行为人的犯罪的内心起因;犯罪目的表明行为所追求的客观危害结果。 3、定罪量刑的意义不同。实践中犯罪目的一般不仅影响量刑,还影响定罪,但侧重于影响定罪,而犯罪动机侧重于影响量刑。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有什么区别的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条 https://www.lawtime.cn/zhishi/a401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