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2014年12月29日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全文如下: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2014年12月

目录

一、新闻事业概况

二、公共管理体制

三、传统媒体发展

四、新兴媒体发展

五、媒体融合发展

六、队伍构成及权益保护

七、职业道德建设

八、对外交流合作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闻事业,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予以积极支持和扶持。新闻行业组织努力推动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新闻媒体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当前,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公共管理体制逐渐完善,新闻媒体发展环境越来越开放。逐步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媒体管理和服务体系。新闻环境越来越透明,新闻报道越来越及时。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越来越便利。

2.媒体综合实力增长迅速,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报业大国,广播电视产业加快发展转型,媒体公信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华社逐步建成拥有强大实力、覆盖全球的全媒体机构。新兴媒体成为中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媒体形态。

3.传媒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融合发展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指引了明确方向。

4.新闻队伍建设常抓不懈,探索建立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业内外广泛好评。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下大力气净化媒体环境。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逐步建立。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支持新闻工作依法开展,并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和工作指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进行行政管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制定和维护行业标准。新闻单位实行社长(台长)或总编辑负责制,内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在法制框架下,中国媒体依法享有各种职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媒体管理和服务的主要做法有:

1.坚持依法管理。国家法律是中国新闻工作的行为准则,各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中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许多法律中都有关于新闻工作的规定,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面还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既规范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又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例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制定《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等。2008年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保障公民、法人依法获取政府信息。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的主要原则和精神以长效法规固定下来,为外国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提供便利。该条例同1990年公布的条例相比有了重大变化。比如,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外国记者赴开放地区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等。

2.加强行业内部约束。媒体从业人员要遵守新闻职业基本准则,加强行业自律,恪守职业道德。中国建有完善的记者行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如中国记协、地方记协、专业记协等组织体系,新闻行业内部实行自我约束;制定了系统的新闻行业自律规范,如《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手机媒体自律公约》等,对不同领域媒体从业人员提出职业要求。

4.提高媒体服务水平。中国努力为境内外媒体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在党代会、全国两会、奥运会、世博会、青奥会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中设立新闻中心,为境内外记者提供采访线索,帮助联系采访对象,提供必要工作设备,提供生活便利。党的十八大新闻中心,共接待境内外记者2700多名,包括1700余名境外记者,为记者免费提供公共广播电视信号和新闻图片,提供从驻地到人民大会堂的摆渡车,组织记者到周边地区采访等。中国记协定期举办“新闻茶座”、“记者沙龙”等活动,邀请中国知名专家学者和官员,围绕国际热点问题和涉华议题,与境内外记者现场交流,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一)报纸出版业发展情况

中国的报纸出版业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改革、发展、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历史性变化。

1.中国是世界报业大国。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8月《二〇一三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出版报纸1915种,总印数482.4亿份,总印张2097.8亿印张,定价总金额440.36亿元人民币。2013年,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76.7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87.7亿元。

2.报纸种类齐全,报业结构较为合理。中国报纸出版业经过近年来的宏观调控及综合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布局趋于合理,逐步形成以党报为龙头,区域性城市类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行业报、读者对象类报纸、文摘报等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格局,能充分满足读者多层次的阅读需求。在目前出版的1915种报纸中,党报约400余种,约占报纸总数的20%;区域性城市类报纸近300种,约占报纸总数的15%;行业专业类、读者对象类报纸共700余种,约占报纸总数的40%;生活服务类报纸200余种,约占报纸总数的12%。

3.日报出版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近10年来,世界报业与新闻出版者协会(WAN-IFRA)公布的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0家报纸排行榜中,中国内地已有20余种,约占“百强”的四分之一。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8月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度,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平均期发行量314.32万份,《参考消息》平均期发行量288.47万份。

5.加强报纸集团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报业集团。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等10家报业集团的总体经济规模居于前列。

6.积极推动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中国政府推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第一批拟转制为企业的3388种非时政类报刊中,已有3271种完成了改革任务。中国还积极推动已转企并符合上市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尽快上市。在内地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中,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涉及书报刊等业务。

7.积极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全国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68亿元,建成60多万家农家书屋,所有的书屋均配备各类图书、报纸、期刊,供农村及民族地区群众免费阅读。

(二)广播电视业发展情况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加快转型,事业建设加快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绩。

2.节目创新创优取得重要突破,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成果初显。2013年,全国生产制作广播节目总量为739.12万小时,同比增长2.82%,增幅较上一年有所降低;全国生产制作电视节目总量为339.78万小时,同比下降1.12%,但优秀节目和原创节目大幅增强,公益、文化、原创三大趋势逐渐显现。广播电视节目发展正逐渐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超级演说家》等一批类型多样、形态各异的优秀文化节目涌现出来。综艺类节目总量减少,总体品质明显提升。《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等一批大片级综艺节目持续火爆,以专业品质赢得了大众市场,综艺节目水准和品牌效应大幅度提升。中国节目模式市场雏形形成,一批中国原创电视节目走出国门,进入欧美,跻身全球优秀电视节目行列,成为文化走出去的新生力量。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拿出专项资金,设置节目研发部门,创新创优开始常态化、制度化。

3.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加快升级。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向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化、融合化加快演进,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相结合,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传输覆盖体系。到2013年年底,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79%和98.42%,同比增长0.28和0.22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设播出机构2568座,包括电台153座、电视台166座、教育电视台42座、广播电视台2207座(其中含县级广播电视台1996座)。上述播出机构共开办4199套节目,其中广播节目2863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65种语言对外广播不计在内)、电视节目1336套。

4.广播影视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13年年底,中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29亿户,入户率达到54.14%,数字电视用户1.72亿户,占有线广播电视用户的74.95%,付费数字电视用户3498.41万户,占数字电视用户的20.39%,双向覆盖近9500万户,开通双向业务用户超过2457万户。高清电视、3D电视成为数字电视用户的标准配置,地面电视数字化加快推进,300多个城市已完成地面数字电视发射验收工作,卫星电视用户全部数字化,户户通用户达1310万,村村通用户达1909万。广播电视制播数字化取得新进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面实现数字化,省级台、地市台、县级台的数字化率分别超过90%、70%和50%。各级电视台大力推进高清制播能力建设,截至2013年底,中央、省、地市三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经批准共开办高清电视频道50个,其中高标清同播频道44个,新增高清开路频道2个,高清付费频道4个,全国范围内高清节目播出规模扩大。电影高新技术应用全面推开,数字化程度领先全球。农村电影全部实现数字化放映,城市电影放映基本实现数字化,影片卫星传输系统加快建设。

5.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加快升级。全国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整体提升。2013年,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深入扎实推进。12个省区市已提前完成“十二五”村村通建设任务,8个省区基本实现户户通。全国农村广播电视正处在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由看得上听得上向看得好听得好、由覆盖网络建设向服务网络建设升级的关键阶段。部分省区市结合当地需求,在“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基础上,实施“村村响”、“渔船通”、“广电低保”等项目,使广播电视覆盖到所有用户。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伴随国家城镇化战略进入新阶段,许多地区由流动放映向定点放映、由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由服务农村居民到服务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升级。

(三)通讯社发展情况

中国有两家通讯社,新华通讯社和中国新闻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是涵盖各种媒体类型的全媒体机构。在全国除台湾以外的各省区市均设有分社,在台湾派有驻点记者,在一些重点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分支机构,在境外设有180多个分支机构,建立了比较健全、覆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形成了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

近年来,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为主向直接面向终端受众拓展、由立足国内为主向有重点地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初步建成融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电视业务、网络业务、金融信息业务、新媒体业务和多媒体数据库业务等为一体的全媒体机构,走出了一条以事业体制为主导,以五大公司和其他社属企业、社办报刊为市场主体,与市场经济成功对接、多元运营体制并存的事业发展新路子,在国际传媒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正阔步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性现代国家通讯社和国际一流的现代全媒体机构加速迈进。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

在中国,互联网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领域。互联网的新闻传播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人们及时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

新兴媒体是继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媒体。作为传播技术进步的产物,新兴媒体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以其巨大的信息负载能力、数字化技术、超时空传播、易复制易检索、互动性强等优势成为媒介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成为中国最活跃、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媒体形态。

(一)中国新兴媒体的发展历程

经过2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电子版,到网络版、门户网站,再到新闻客户端、微博客、即时通信工具、自媒体写作平台等的中国新兴媒体,正经历逐步专业化、媒体化和互联网化的发展过程。无论是网民的人数、技术的应用、新闻的发布,还是对社会的影响、对产业的参与,都全面接近甚至部分赶超世界水平,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媒体民族品牌。

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中国新兴媒体应用移动化趋势明显,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越传统PC上网比例,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发展。在中国网民各类网络应用中,网络新闻用户比例接近80%,网络新闻受众超过5亿。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中国知名网站,每天刊载的新闻信息在1万条以上,每天的页面访问量过亿,甚至达到十几亿。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新兴媒体的基本构成

中国新兴媒体正快速向移动化发展,加速与社会融合。由新兴媒体发展而产生的微政务、微电影、微视频构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微时代景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闻网站相继推出手机报、手机电视以及适合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客户端,形成了全媒体的立体化传播格局。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公众新闻接触新入口。

(三)中国新兴媒体的总体状况与评价

最近几年,中国正从新兴媒体大国迈步走向新兴媒体强国。在全球新兴媒体快速普及和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中,中国新兴媒体在发展方式、文化特质等方面越发彰显民族品格和中国特色。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广泛运用于新兴媒体中。

多元多样的新兴媒体正以优质的信息内容、丰富的表现形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从中获取新闻资讯。每个网民都不再仅仅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成为发布者、传播者。很多热点新闻都来自网民发布的几张图片或几条微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推动新兴媒体报道更加精彩纷呈,可穿戴设备等终端的不断普及,推动网民更加便捷地运用新兴媒体。

新兴媒体不仅在满足人们不同信息消费需求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日益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新兴媒体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汇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近年来,“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等一个个“最美”人物在新兴媒体传播放大,在全社会激荡起一股向美向善向上的强大正能量。2014年中国农历春节期间,多家网站联合发起“2014春节回家顺风车”公益活动,有10万人获得帮助踏上了温暖的回家路。

新兴媒体给中国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使人们更为便捷地获取医疗、教育、娱乐、休闲、商务等信息,也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密切相互间的关系。

(四)中国新兴媒体法律法规、基本政策与实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兴媒体取得蓬勃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同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依照法律管理新兴媒体。这方面有关的中国法律是公开透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秩序,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促进新兴媒体繁荣发展。1994年以来,中国颁布了一系列涉及信息传播规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努力让新兴媒体的管理、运用、服务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按照这些法律法规,中国依法保护网上言论自由,保护网上知识产权,禁止利用互联网散布违法信息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五)中国网络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

新兴媒体为人们交换看法、切磋互动提供了便捷渠道,但不时出现的虚假新闻、淫秽色情信息、个人隐私泄露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对网络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共利益带来危害。要充分释放信息自由流动的红利,就必须消除信息安全的隐患,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信息自由流动和安全流动是相互依存的整体,不可偏执一端。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信息流动就容易失序,新兴媒体的科学发展和有效利用就难以实现。中国对新兴媒体发展秉持自由流动与安全流动相统一的原则,依法保障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中国网民的网上言论表达空间空前广泛,极大促进了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不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法律义务。

中国政府一贯注重维护网络安全,为新兴媒体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依法管理和科学管理,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对违法有害信息,依法予以遏制、阻断和清理。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开展以打击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为目的的“净网行动”和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为目的的“剑网行动”,净化网络空间内容。中国政府重视对网站的安全防护,积极开展专项行动防范治理黑客地下产业链。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意见》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将技术建设和内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意见》的出台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指引明确方向,对媒体领域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新兴媒体裂变式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新兴媒体获取信息,传统媒体受众规模不断缩小、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媒体要赢得生存空间,就必须积极适应媒体格局的变化,加快推进媒体融合。

在新闻从业人员中,中央新闻单位共有持新闻记者证采编人员2.6万余人;地方新闻单位共有持证采编人员22.8万余人,其中超过1万人的省份有江苏、河南、广东、山东、浙江、四川等。

从性别比例看,中国新闻记者男女性别比例基本持平,男性144,087人,占55.87%;女性113,791人,占44.13%。从学历看,中国新闻记者群体拥有较高学历,大专学历68,613人,占26.61%;本科学历169,328人,占65.66%;硕士18,318人,占7.10%;博士728人,占0.28%;其他学历881人,占0.34%。从年龄结构看,老中青搭配比较合理,中青年记者占了绝大多数,30岁以下的39,928人,占15.48%;30至40岁的100,357人,占38.92%;40至50岁的81,734人,占31.69%;50岁以上35,859人,占13.91%。

中国记协高度重视新闻工作者权益保护工作,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新闻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3.颁布《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授予办法》。2013年7月19日,中国记协颁布《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授予办法》,对在新闻采编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授予荣誉称号。为因公殉职的中央电视台记者翟树岩、海口广播电视台记者邱航亮举行追授仪式。

4.研究制定《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工作者应急援助办法》。2013年,中国记协召开抗震救灾记者座谈会、余姚水灾报道座谈会,将及时介入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提供应急援助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工作者应急援助办法》正在抓紧起草。

近年来,新闻战线采取多项措施,规范行业行为,治理突出问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倡导恪守“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改进新闻报道作风文风,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积极履行媒体社会责任”的职业道德,探索建立行业自律长效机制。

2.进一步加大整治突出问题的力度。针对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新闻敲诈、虚假报道等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2014年3月开始的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查处和通报了一批新闻敲诈和假新闻频发、社会影响恶劣的媒体、非法网络公关公司和从业人员。中国特产报社记者利用新闻采访谋取非法利益被查实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吊销该报出版许可证,吊销涉案记者新闻记者证。中国经济时报社驻河南记者站记者,多次借采访报道之名谋取不正当利益,被终审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该报河南记者站被撤销。

3.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规范。2009年11月27日,中国记协公布了最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是准则自1991年通过后第三次修订,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重大调整:一是首次写入“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主体和服务对象”;二是深入阐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三是详细规定“新闻真实性原则”;四是丰富拓展“发扬优良传统”。新版《准则》已经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的重要遵循,是一份指导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4.试点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新闻道德委员会是新形势下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创新之举,是依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四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新平台,是解决新闻界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新闻战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举措。2013年,在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五个省市试点建立新闻道德委员会。2014年4月底开始,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试点14个,包括13个省区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和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新闻道德委员会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新闻行业监督作用。各试点省区市和单位按照“举报查处为重点,惩治引导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在接受社会举报、开展新闻评议、通报查处案件、推选正面典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加强行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记者组织和新闻媒体积极与世界各国新闻界开展真诚、友好、平等、共赢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中外新闻界的联系和沟通,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有关政府部门通过举办媒体对话或论坛、参加国际会议或活动、开展境外新闻人员专业培训等方式,推动媒体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广播电视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和主流广电机构签订了100多个合作协议,在新闻交换、节目制作和技术合作方面取得了务实有效的成果。中国政府多次派代表参加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大会、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ABU)大会、亚太广播发展机构(AIBD)大会、国际电联(ITU)等重要国际或区域性会议,并成功搭建了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中德媒体对话、中韩媒体高层对话、中日媒体人士对话、中美互联网论坛、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韩互联网圆桌会议、新兴国家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国与东盟10+1新闻部长对话、中俄媒体合作分委会等国际交流平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专业人员培训力度,为100多个周边、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广电主管部门和电台电视台编辑记者共1500多人提供了培训。

中国记协作为中国新闻界的代表,通过组织互访交流、举办论坛研讨会、参加国际会议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媒体交流、搭建合作平台。中国记协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组织开展新闻交流活动,与其中60多个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关系,通过定期派团互访,增进了中外新闻界的了解与友谊。2013年,中国记协共接待美国、俄罗斯、日本等21个国家25个团组179人来华访问和采访;组派21个中国新闻代表团166人出访美国、俄罗斯、德国等34个国家;组团出席韩国“2013世界记者大会”,参加伊斯坦布尔“世界媒体论坛”,参加亚非媒体联盟成立大会。中国记协与日本新闻协会、韩国报纸广播编辑者协会联合举办中日韩新闻研讨会,目前已经举办四届。1992年以来,中国记协共组织84个大陆团组997人次赴台湾进行新闻交流或采访。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以来,中国记协共接待台湾新闻界来大陆参访85个团组1368人次。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已举办十三届,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已举办十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新闻营已举办十九届。2013年,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接待了埃塞俄比亚、朝鲜等来访团组以及黎巴嫩、加蓬、刚果(金)、印度等国摄制组。

THE END
1.涉外法治纵横(第六十一期)新时代新征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履行立法职责,科学编制立法规划,健全牵头起草重要法律法规草案机制,统筹立改废释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24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MTY1MjYwNA==&mid=2247499371&idx=1&sn=a608899a8fb7069c79cc6a6cee1d07d0&chksm=ceed000f36251983eda5f9a14c4df26086906f09f1585800687a328e60127824a7e09d034723&scene=27
2.关于印发石城县突发环境事件等应急预案的通知石城县信息公开经县政府同意,现将《石城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石城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石城县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石城县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石城县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石城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石城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石城县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http://www.shicheng.gov.cn/scxxxgk/sc91613/202301/03684b85dd7a4ffbab6a36dd2cc210cc.shtml
3.新闻月盘点2016年6月重大立法案例全面梳理《意见》明确,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均需履行6项职责。前者的职责包括:为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参与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党内法规草案和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的起草、论证;为处置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法律服务等。后者的职责包括:对企业重要经营决策、规章制度、合同进行法律审核https://www.chinalawinfo.com/News/NewsFullText.aspx?NewsId=81512
4.新闻记者证7新版证件 特点 改进 8处罚事件 9词条图册 1基本介绍编辑 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必须持有新闻记者证,并应在新闻采访中主动向采访对象出示。新闻记者证持有者从事新闻采访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新闻机构应在其所属媒体上公布“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的网址,方便社会公众查验新闻记者证,并接受监督。https://baike.sogou.com/v7822333.htm
5.抚州市融媒体中心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度)牢记党媒姓党,定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和各项新闻出版法律法规,严守职业道德,坚决杜绝各类有偿新闻,锤炼“新闻铁军”。 2.维护社会公德 加强对道德领域热点问题的引导,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自觉恪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弘扬社会正气,讴歌美好心灵https://www.zgfznews.com/news.html?aid=821137
6.近期新闻资料(精选9篇)3. 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新闻记录价值 国内外形势、国内外会议、战争、国际活动、突发事件等新闻记录具有时代标志性, 这类资料管理能够作为一个时期的历史纳入档案管理, 对于日后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总要参考。 4. 法律新闻的重要参考价值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 由于社会发展总会出现新的事物, 而这些事物是需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bt93j.html
7.审视全球十大AI事件,AI治理如何做到趋利避害特征一:新生事物对传统伦理与法律的挑战 典型案例:AI编写假新闻、智能助手劝人“自杀” 事件说明:2019年2月,OpenAI公布了一款可编写新闻的软件,如提供“一节装载受控核材料的火车车厢今天在Cincinnati被盗,下落不明”,软件可编写出7个段落组成的虚假新闻。考虑到这款软件采用的无监督语言模型GPT-2滥用可能带来的危害https://www.51cto.com/article/609152.html
8.打印案例陈永洲事件之警示今天,身处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媒体人理应秉持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出于公心、守住底线,在价值多元中呵护良知;新闻工作者只有恪守敬畏事实、秉持正义的道德伦理,才能善用记者权利,不辜负社会寄予的厚望。 陈永洲事件警示法律面前没有“无冕之王”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事件给所有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新闻记者敲响http://app.71.cn/print.php?contentid=743787
9.知法守法:与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疫情防控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每一位公民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学校党委要求,每一名中财大师生都要清晰地认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小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http://news.cufe.edu.cn/info/1002/43849.htm
10.11月2018人民论坛为什么全国职总属下富食阁可以在说明这起事件后,让留给公众对这起事件自行判断呢?全国职总提告《独立新加坡网站》的法律提告行为是不必要的。这样的行为已经关闭了让公众进行反驳与辩论的健康平台。新加坡政府必须接受必要的公开辩论和适应改变中的世界。 政府对独立新闻媒体网站镇压的结果将会是适得其反的。它将会进一https://wangruirong.wordpress.com/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