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主体,肩负着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重任,在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企业因对法律风险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不愿投入防范风险成本等因素,以致发生法律风险,给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使企业的理想无法实现。
法律风险虽然难以预见、难以控制、难以防范,但只要改变传统观念,建立健全防范法律风险的各种制度,企业法律风险是可防可控的。企业如能在法律风险防范的各个阶段做到:事前未雨绸缪,增强防范意识;事中面对现实,主动作为;事后亡羊补牢,及时采取救济措施。企业法律风险可以避免或者减少。
关键词: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价值体现、管控措施
ABSTRACT
Keyword:Corporatelegalriskprevention、value、Controlmeasures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商情瞬息万变,市场莫测难定。商场如战场,机遇和挑战并存,利益和风险同在。各种难以预知的风险可能随时发生,给企业发展造成潜在的困难,如不及时有效管控企业法律风险,轻则成本增大,减少收益,重则影响发展,致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落空,乃至断送企业前途。
本文根据司法实践中普遍发生的案例,结合现行法律和政策规定以及人文环境,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潜在法律风险进行粗浅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与同道探讨,供企业参考。
一、企业法律风险概念及特点
所谓风险是指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包括现行政策)的规定或合同约定,企业在设立、变更、生产或服务、营销等活动中,因自身或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它因素的影响,阻碍企业目标的实现,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后果。(本文只探讨企业法律风险,其他风险不涉及)
二、企业法律风险管控的价值体现
(一)持续发展、实现目标
企业有效的管控各种法律风险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企业各种经营目标的保障。若企业法律风险频频出现,势必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如能把法律风险的管控提升到必要的地位,与企业的生产或服务同样看待,则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企业法律风险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往往使企业忽略了这方面的成本计算,大多企业主不知法不懂法,心存侥幸,总想法律风险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花心思也不投入资金,任其自然发展,甚至听天由命。事先怕增加企业成本不加防范,只等风险发生后才被动应对。其实,事先管控与事后救济比较,事后救济的成本高,结果也不确定。一般情况下,企业事先防控与事后救济的资金投入会成反比关系,事前投入资金成本大,事后救济投入的资金成本就小,反之亦然。因此,事先管控企业法律风险会使企业成本降低,降低成本也就意味着利润增加。
(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要主体,担负着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重任。企业顺利健康发展,将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三、企业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
四、企业法律风险管控措施
对企业法律风险的管控要改变传统观念,事先没有防范意识,总抱侥幸心理;事中措施不力,丧失时机;事后救济方法不当,损失无法挽回。因此,企业在管控风险时要有忧患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救济为事前预防、变单一管控为系统设防,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一)事前预防,避免风险发生
首先,企业应当增强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政变传统观念。企业股东、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都应当树立事先预防各种风险的意识,改变临时抱佛脚的陈旧观念。法律风险是企业的敌人,如不有效防范,会使企业的经营发展受挫,甚至使企业的理想难以实现。因此,观念预防与行动预防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企业在各个发展经营阶段,都应当充分认识法律风险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设防,以保万无一失,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如企业做出战略规划、重大决策、重要合同的签订等事项之前,应当邀请法律顾问参与,做到“决策先问法”的良好习惯,由其提供全面系统的法律论证和风险评估,有效预防潜在的法律风险。现实中,有些企业因法律意识淡薄,忽视法律风险的管控,以致发生了很多悲剧。如有的企业在设立时未充分考虑潜在的法律风险,未正式生产经营就矛盾不断,官司缠身;有的企业在融资时不掌握法律规定和政策走向,以致涉嫌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及集资诈骗等罪名,有的甚至锒铛入狱;有的企业在重大合同签订时发生失误,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其次,创建机构、责任到人。除企业管理者高度重视外,要设立专门的法务部门和聘用专业的法律顾问,制定法律风险防范制度,使法律风险的管控有专业机构和人员负责,做到有章可循,使各项具体工作得到落实。具体包括:机构的设立、确定专人、制定措施、落实方式、预测与评估、监督与控制、目标跟踪、定期分析、奖罚措施等。
再次,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控项目。企业法律风险管控项目主要有:1.企业重大决策法律风险管控;2.企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管控;3.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4.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保护;5.企业投资、融资法律风险评估;6.企业法律风险预警和救济;7.企业法律风险定期评价;8.企业法律风险定期检查;9.法律风险年度考核;10.法律风险管控奖惩等10项。做好上述项目的落实,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企业法律风险的发生。
(二)事中控制、防止风险扩大
如果说事先预防是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而事中有效控制则可以防止法律风险的扩大,使事态始终朝有利我方的方向发展。实践中,有些企业事前对法律风险疏于防范,没有忧患意识,盲目乐观,对市场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求利益不想风险,甚至有些企业主“情况不明决心大”,侥幸不出事。一旦发生法律风险,事中控制不及时,方法又不当,最后造成事态失控,损失进一步扩大。因此,事中控制不能忽视。当纠纷苗头可能出现时,应积极主动作为,采用预先设定的方案,具体分步实施,使法律风险始终沿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做到合法合理合情的处理法律风险。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若发现对我方不利时应及时与对方沟通,以期达成补充协议,防止损失扩大。有一实例教训深刻。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双方约定甲公司借乙公司2000万元,甲公司以两套三亚海景别墅抵押,借期十八个月。乙公司的法律顾问审查合同时发现,抵押物未登记。遂向乙公司经理提出,因经理在外地出差,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借款到期,甲公司无力还款,抵押合同未生效,给公司追款造成很大困难。
(三)事后救济、降低风险损失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法律风险受自身和外界因素影响,很难预测,后果不确定。但是,只要企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改变传统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立相应机构,确定专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企业法律风险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