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以及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感受到宪法的存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韩大元认为,宪法是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连接起来的根本法律,同时又连接国家、社会,连接每一个人。“所以我们讲宪法有高度、有温度,同时它也有深度、宽度,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宪法立体的、生活化的规范。”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众一般想到法律都觉得是约束自己的,是管着自己的。”据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张翔观察,普通公众乃至于很多干部,对此都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他强调,宪法的核心功能其实是对国家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就是说“要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对于向公众普及宪法知识,张翔认为结合最新的实践案例进行宣传可能是更为通俗易懂、更贴近生活的方法之一。2016年12月4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建成开馆也为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的重要平台。
宪法承载历史的记忆
“一个国家有关的宪法记忆,是从它的第一部宪法开始的。”为了留存中国宪法的记忆,大约在十五年前,韩大元开始收集整理有关“五四宪法”的资料。
“‘五四宪法’颁布之后,全国有1.5亿多人参与了草案讨论,你要去农村,甚至到工厂、到任何一个地方去,都能看到获得解放的独立的人民,以高涨的热情参与讨论,提出很多修改的建议。”据韩大元介绍,“五四宪法”中有些条款,就是当时的普通老百姓通过发电报的方式提出的修改建议,而当时一条电报就要花费一个月的工资。“所以‘五四宪法’无论在中国的宪法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律。”
“2004年宪法修改的时候,我当时还在读博士,1982年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孩,我肯定(对修宪)没有太多直接的印象了。但是我回过头来在学习宪法的历史过程中,我其实看到了很多很有意思、给我很多感触的东西。”张翔说。
考上博士之后,张翔从导师肖蔚云那里获赠了已经绝版的《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一书,书中对1982年宪法在起草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争议问题做出了详实的记录。“这对于今天理解1982年宪法,乃至于构想我们中国的宪法、中国法治社会未来的发展,都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作为肖老师的学生,张翔也希望将这本书再版,“让我们的公众理解我们宪法的来之不易,理解我们今天的这种大好局面的来之不易”。
宪法体现并保障人的尊严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的宗旨,它的初心就是人民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韩大元说,“怎样始终以人民作为最高的目标,首先就要保障人民的尊严。我们所有的政策、法律都是为了让每一个生活在共和国土地上的人都有尊严地、体面地生活,让他们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
近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世界各国面临严峻考验,国家和政府如何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成为共同的挑战。中国宪法所确定的国家制度表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动员力。在韩大元看来,党和国家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尊严,有了生命的尊严,才有维护尊严的人权文化。“所以在疫情当中,我们所体现的理念也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的认可。”
中国疫情防控成功经验给民众带来的强大安全感,也在激起巨大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总要有一个情感的投射,“比如说我们的国旗,我们的国歌,我们的国徽。”张翔说,实际在现代社会还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宪法爱国主义”,这部宪法体现着国家、民族的伟大理想,体现着国家对于人民的权利的尊重和保障。“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爱这个国家可以体现为我们爱这部宪法。”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我国法治现代...
台海网12月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王龙祥通讯员高加聪)12月1日上午,漳州市公安局龙海分局组织刑侦、交警、政工等警种部门民警,参与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联合举办的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周志伟到场指导并参与宣传。活动现场,各警种部门根据自身职能,设立了反诈防骗...
台海网8月12日讯据泉州晚报报道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是什么样子?昨日记者从鲤城法院了解到,该院的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日前获赠珍贵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单行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据鲤城法院介绍,日前,中国印刷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章泽锋一行到该院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参观交流。参观交流人员向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赠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