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税超过五年,主动补税后能否申请退还?

漏税超过五年,主动补税后能否申请退还

编者按对于税款追征期制度,我们已经有所了解。除偷逃抗骗类案件外,纳税人少缴税款的,税款追征期通常不超过五年。那么,如果纳税人漏缴的税款已经超过追征期,但其在收到税务机关书面通知或口头告知后,仍然主动补缴了税款,能否再就这部分税款申请退税呢

案例引入

2021年9月,深圳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公布了一份《税务处理决定书》。该案中,纳税人于2016年11月取得5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作进项抵扣。2021年,税务机关将该5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定性为虚开,但没有认定纳税人构成偷税。2021年8月,纳税人向税务机关补缴了税款。2021年9月税务机关作出《税务处理决定书》,认为纳税人因取得虚开发票抵扣导致少缴税款已经超过税款追征期,对纳税人补缴的税款予以退还。

法理分析

前述案例从实践角度认可了超过追征期补税再申请退税的合法性,而深入到理论层面,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税款追征期是否属于除斥期间。

法谚有云:“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法律虽然是行权的依据,但如果权利人迟迟不主张权利,为了提高民商事交易的效率,消除不稳定性因素,法律也不会永远保护权利人,这在民商法领域主要体现为消灭时效制度。消灭时效是指如果权利人在一定期限内不通过有效方式主张权利,那么这项权利(或对这项权利的法律保障)将归于消灭。消灭时效又可以分为除斥期间和诉讼时效,超过除斥期间不行使权利,权利本身归于消灭;超过诉讼时效不行使权利,权利仍然存在,但权利的法律保障将会减损,表现为胜诉权丧失,或者义务人取得抗辩权。相较于诉讼时效,除斥期间对权利人的鞭策性更强,因此,除斥期间适用于效力比较强大的权利,主要是凭权利人单方意志就可以创设法律关系的形成权。而诉讼时效适用于效力相对较弱的权利,主要是需要义务人配合才能实现的请求权。

消灭时效在行政法领域同样存在,为作区别,我们将行政法上的消灭时效分为除斥期间和非除斥时效。税款追征期是除斥期间还是非除斥时效的问题,又进一步转化为税款追征权是形成权还是请求权的问题。在税法理论学界,目前基本认可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公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熊伟教授据此认为,“税收债权的成立从来不依赖税务机关的核定行为,因此,税收核定行为也不是一种形成权。这样,无论追征期是税法对核定税收的期限要求,还是对征收税收的期限要求,追征期的性质都只能是消灭时效,不能是除斥期间。”对此,我们认为仍有一定的讨论空间。

熊伟教授虽然坚持税款追征权不是形成权、追征期属于非除斥时效的观点,但同时指出,特殊的非除斥时效也可以适用权利消灭主义(即超过时效权利直接丧失,而不是权利的法律保障减损,达到和除斥期间同样的效果)。熊伟教授指出,“从限制公权的角度出发,权利消灭主义似乎更为可取。事实上,德国、日本、韩国等大陆法系国家,虽然在民法上采纳抗辩权发生主义及诉权消灭主义的时效制度,但对于税收债权的时效则普遍采纳权利消灭主义。”

2019年1月的解析——

偷税行为超过五年被发现是否处罚

案情简介

开平地税稽查局认为贸易公司的行为属偷税,所以追征其未缴、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没有期限限制。法院在审理后认为贸易公司为偷税行为,偷税行为的追征期限没有限制,因此贸易公司以其违法行为超过五年不应处罚没有依据而驳回贸易公司的请求。

一、一般行政违法行政处罚追罚期限

二、税收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追罚期限

三、结论

综上,无论是没有追征期限的偷抗骗税收违法行为还是其他普通的税收违法行为,都应当在超过五年后被发现时不予行政处罚,很多税务机关的做法也印证了这一规定:

2014年7月21日,无锡市国税局稽查局对其管辖某幕墙公司作出《税务处理决定书》、《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某幕墙公司追缴增值税7854733.66元,其中2004年103270.13元,2005年7732857.33元,2006年18606.2元;某幕墙公司上述违法行为属于偷税,因违法行为已超过五年,不再予以行政处罚。

另外内蒙古一个案例也说明税务机关对偷税行为适用超过五年发现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2016年8月10月,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直属第三稽查局也曾向其管辖某煤炭公司下发《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对此公司2005-2006年共计在账簿上多列支出9,959,269.78元,少缴企业所得税3,286,559.02元的偷税行为因为超过五年期限而做出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因此,税务机关大都是认为偷税行为超过了五年被发现的,则不予行政处罚,个别税务机关即使给予处罚也是税收法律理解的有误,而这种观点必然会被纠正。

THE END
1.法理学案例分析20220803151525.pdf法理学案例分析.pdf,第一章 (一)据报道,自1996年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以来,法律硕士(简称 法硕)一直是每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引人注目的报考热点。特别是该专业在 2000 年开始不再允许法律专业毕业生报考,只招收非法律专业毕业生以后,法 硕报考行情持续走高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803/5320142004004320.shtm
2.法理学案例分析(转)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其他机关或组织作出的管理行为是否也可以接受司法审查。但是,从行政法法理以及实践来看,不具有行政机关身份的组织由于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也可以称为行政管理者,从而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本案中的中国足协,虽然属于社会团体法人,不享有一般行政管理权,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已经有相关规定授权:“https://www.douban.com/note/329865377/
3.劳动合同纠纷案例的法理评析近年来,随着电力法制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多电力企业已牢固树立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但笔者通过网络和报刊等途径了解到,一些电力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同《劳动合同法》不和谐的音符,如法律意识淡薄,未按规定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企业规章制度制订公布程序不当,忽视对劳动合同的全面依法履行,https://www.66law.cn/laws/35333.aspx
4.法理学案例分析(论述)大全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光盘内的案例分析②在变化的速率方面,法律原则有较强的稳定性。法律原则通常是社会重大价值的积淀,不会轻易改变,相比之下,法律规则的改变要容易得多。③在是否适用的确定性方面,原则较为模糊,而规则较为明确;当原则与原则、规则与规则 法理学案例分析(论述)大全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光盘内的案例分析吐血整理,考研,自考,司法考试都https://www.taodocs.com/p-9706551-1.html
5.法理学案例法律硕士(非法学)部门在责任认定过程中有时限上的要求,交通管理部门不能违背这一法律程序的规定;另外,交 通管理部门只有权进行责任认定,并没有权利决定与事故有关的损害赔偿问题。 1. 分析 根据事例3—2,分析绝对权利义务与相对权利义务之间的区别。 绝对权利义务—一般权利义务—对世权利义务 特点:权利主体无特定义务人相对,或http://bbs.kaoyan.com/t3364964p1
6.经典法律案例分析(精选8篇)经典法律案例分析(精选8篇) 篇1:经典法律案例分析 法律实务经典案例: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 发表于: 2011-11-15 13:58:52 企业和机构的收购和兼并是一个时代潮流,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律师事务所为收购和兼并提供法律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能依法保证收购和兼并的顺利进行,又能从中获得较高的报酬、扩大自己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stxpp00.html
7.2020法律热点案例分析2020法律热点案例分析 第十一天 【温馨提示】本材料分为热点案例(2019十大案例)、刑法和法律英语三部分,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完成和记忆,参考答案将于晚上公布。 一、热点案例 1995年,孙小果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其父母通过伪造病历帮助孙小果非法取保候审、保外就医,致使其未执行刑期二年四个月又十二天。https://www.51zlaw.com/xingfa/88197.html
8.2019年民法司法考试案例分析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 1) 各国民商事法律制度互不相同,3、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解决方法 1) 冲突法解决方法——间接方法冲突规范是指明某种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应适用何国实体法来调整的法律规范是指冲突规范借以确定某一法律关系应适用什么法律的根据属人法、物https://www.bkw.cn/gjsfks/ask/1838027.html
9.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五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 法律概念 55 【案例3-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年)第150条的规定 55 第四章 法的渊源 60 【引例】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典型案例分析:法律适用冲突与解决 60 第一节 法的渊源及其分类 61 第二节 法的渊源的效力等级 63 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9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