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法治中国建设成效卓著。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到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因此,我们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将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尽可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转化为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法律规则,让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人民作为衡量法治建设水平和能力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把法律监督工作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监督评判之下。

法治建设要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要创新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当前,一些地方立法工作中的部门化倾向和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比较突出,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应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发挥立法凝聚共识、统一意志、引领公众的作用。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依靠人民维护法律权威。长期以来,一些人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法治社会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问题相对突出。应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着力培育法律思维、法治习惯,使全社会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让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法治建设要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我们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要围绕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医药卫生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社会民生领域立法;要围绕基层土地利用规划、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扶贫救灾等群众关切信息,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法治建设要保护人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人民群众对执法乱作为、不作为以及司法不公的意见比较集中,这要成为我们厉行法治的聚焦点和发力点。”就要求我们必须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每一个人。对黑恶势力犯罪要坚决“零容忍”、坚持出重拳,进而形成有力震慑,保障人民安全感。对每一起冤假错案要深刻反思,建立健全防范冤假错案机制,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坚持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在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上,只有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主体的法治理念,“中国号”法治巨轮才能劈波斩浪、扬帆前行!

THE END
1.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战略地位论法治战略地位论回答的是在众多治国方式中,为什么要选择法治,以及法治有什么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站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中国政治文明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的战略高度,多方位多维度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选择法治、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的问题,立体化系统化地科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时代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命题,形成了http://www.npc.gov.cn/c2597/zgrmdbdhzdllyjh/zgrmdbdhzdllyjh002/202312/t20231206_433289.html
2.论民主与法治不可分——“法治中国”的几个基本理念之辩这样的法治,作为全体人民期待的,一种理性、有序、公平、安全的基本生活方式,同时也具有了目的性的地位。因此说,法治是保持手段与目的统一、国家社会主体统一的一项必要原则。相反,如果离开了民主强调法治,则很容易重新把法治完全工具化,那将无法从根本上防止社会的分裂和对抗。http://www.sass.cn/109000/39460.aspx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要点是?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须遵守法律。 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重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https://www.med66.com/yixuekaoyan/gonggongke/li2208034865.shtml
4.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一文读懂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DgzMTc2NA==&mid=2247531953&idx=2&sn=90aad2f0ebcbf9105f6d4b912de7782a&chksm=fc3f60fbe76b95991efa225f582b10f9a7f1d7ddd0dc6b4fe5b933af725469c2383fa5371f23&scene=27
5.国际法研究》2023年第4期(专稿)《对外关系法》的制定也是中国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关键一步,是“中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围绕中国制定《对外关系法》的必要性、《对外关系法》在中国涉外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制定《对外关系法》对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等3个方面,试图系统阐释《对外关系法》在中国涉外法治体系中的http://qmyfzgyjy.cupl.edu.cn/info/1011/1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