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確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理論品格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體現出真摯的為民情懷,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從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產生,指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經過實踐檢驗,彰顯實踐偉力,具有鮮明的實踐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提出了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可以深切體會到,習近平法治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順應時代要求、體現時代精神、回答時代之問,彰顯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辟了21世紀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新境界,展現出強大真理力量。

深刻回答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具有鮮明的科學性

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實現新飛躍,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達到新的歷史高度。

習近平法治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深刻揭示了法治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什麼?最形象的說法就是准繩。用法律的准繩去衡量、規范、引導社會生活,這就是法治”“守法律、重程序,這是法治的第一位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相反,一些國家雖然也一度實現快速發展,但並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的門檻,而是陷入這樣或那樣的‘陷阱’,出現經濟社會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種情況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証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正是基於對法治規律的科學認識,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無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依法治國既是重要內容,又是重要保障”。“在‘四個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國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這些重要論斷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地位,更加堅定了黨和人民厲行法治、奉法強國的信念。

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觀察法治歷史、引領法治發展、指導法治建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論范疇。例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依法治國,法治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涉外法治,國際關系法治化,等等。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重大理論命題。例如,“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們的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治最大的區別”“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司法權從根本上說是中央事權”“厲行法治、嚴肅軍紀,是治軍帶兵的鐵律,也是建設強大軍隊的基本規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就是要依法設定權力、規范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等等。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科學把握政治與法治、改革與法治、自由與秩序、安全與發展、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等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大關系,為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指明了正確方向。

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在概念上系統集成,在話語上自成一體,在邏輯上有機銜接,閃耀著真理的光芒,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為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科學指引和精神動力,確保法治中國建設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具有鮮明的人民性

民之所向,政之所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充滿真摯為民情懷,人民立場是其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明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生動體現了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習近平法治思想強調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不斷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必須用制度體系保証人民當家作主。我們黨支持和保証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把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明確全面依法治國必須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來進行,推動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讓法治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制度化、法治化,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對法治建設的參與程度,影響著法治發展的進程及其廣度和深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始終把人民作為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使全面依法治國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中。強調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努力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法律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依靠人民維護法律權威、踐行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

在推動更高水平法治中國建設的時代進程中彰顯實踐品格、展現實踐偉力,具有鮮明的實踐性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習近平法治思想對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法治建設的豐富實踐和寶貴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科學回答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深化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指明了正確方向、提供了有效路徑,確保法治中國建設行穩致遠。

習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沃土,在推動更高水平法治中國建設的時代進程中彰顯實踐品格、展現實踐偉力。黨的十八大閉幕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對執法司法領域的重大改革作出戰略部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黨的十九大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召開,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習近平總書記用“十一個堅持”深刻回答了事關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問題,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重大關系、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要求全黨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確保法治中國建設沿著正確航向前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

(作者為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

《人民日報》(2021年12月06日09版)

(編輯:任海軍送簽:任海軍簽發:張桃英)

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旗幟雜志社版權所有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承建版權聲明轉載請注明來源,京ICP備18060497號-1,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6249號

THE END
1.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战略地位论法治战略地位论回答的是在众多治国方式中,为什么要选择法治,以及法治有什么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站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中国政治文明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的战略高度,多方位多维度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选择法治、为什么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的问题,立体化系统化地科学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时代性、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命题,形成了http://www.npc.gov.cn/c2597/zgrmdbdhzdllyjh/zgrmdbdhzdllyjh002/202312/t20231206_433289.html
2.论民主与法治不可分——“法治中国”的几个基本理念之辩这样的法治,作为全体人民期待的,一种理性、有序、公平、安全的基本生活方式,同时也具有了目的性的地位。因此说,法治是保持手段与目的统一、国家社会主体统一的一项必要原则。相反,如果离开了民主强调法治,则很容易重新把法治完全工具化,那将无法从根本上防止社会的分裂和对抗。http://www.sass.cn/109000/39460.aspx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要点是?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须遵守法律。 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重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https://www.med66.com/yixuekaoyan/gonggongke/li2208034865.shtml
4.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一文读懂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实行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DgzMTc2NA==&mid=2247531953&idx=2&sn=90aad2f0ebcbf9105f6d4b912de7782a&chksm=fc3f60fbe76b95991efa225f582b10f9a7f1d7ddd0dc6b4fe5b933af725469c2383fa5371f23&scene=27
5.国际法研究》2023年第4期(专稿)《对外关系法》的制定也是中国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关键一步,是“中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围绕中国制定《对外关系法》的必要性、《对外关系法》在中国涉外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制定《对外关系法》对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等3个方面,试图系统阐释《对外关系法》在中国涉外法治体系中的http://qmyfzgyjy.cupl.edu.cn/info/1011/1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