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法律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现状课题研究

浅析我国法律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现状

毋庸置疑,标志着我国在立法层面确立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法条则为《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该条规定了三种情形下恶意缔约人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其中,前两项为列举式的条款,第三条则为兜底性的条款。应该说我国关于缔约过失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有一定出彩之处,涵盖面广,保障了受害人获得全面有效的法律救济。但是,仍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如我国《合同法》仅仅规定了损害赔偿的情形,且比较笼统,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赔偿标准、范围等未作出进一步的明确,客观上给予了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空间。具体地说,我国关于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立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条款过于分散,不成体系化

纵观《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条款,涉及缔约过失责任的条款不多而且分散。(见下图表)

上图表显示出,这样穿插式的规定显得较为分散,而且互存交叉情形,不仅不利于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立法上的体系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对该制度的研究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们知道,一国对一项制度研究的足够透彻,应达到科全完备、体系完整的状态。而从我国现有规定来看,未界定缔约过失责任含义、未确定缔约过失责任损害赔偿范围,折射出我们仍需进一步梳理该项制度的整体结构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2、概念过于模糊,不够明确化

我们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是移植大陆法系规定的做法,以第42条单一的条款写入合同法,直接规定损害赔偿情形,却缺乏含义、范围等相应配套规定,体现出我们在概念移植过程中,对这一概念的产生、发展及价值未能做够做足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仅仅为了现代商业社会发展的需要,“熟人社会”向“陌生化社会”转型的需要。概念的引入最主要是为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及调整社会关系的需要。故而,理论基础研究不足,概念界定不清晰,必然容易导致实务中存在适用上的困境。

张文显先生认为,学法律之人必须首先明确法律词汇的基本含义,法律术语是认清法律的最基本方式,他能帮助我们了解法律,表达法律。由此可见,准确的法律概念对于认知法律、熟悉法律、掌握法律的重要性。由于我国法律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未做清晰的含义界定,因此,诸多学者对其各有各的解读,也进而导致具体概念难以统一。

对于“缔约过失责任”而言,对“先合同义务”的概念认识显得尤为重要。而从我国法律条文规定来看,只能找到诚实信用原则、保密义务等例举情况,而缺乏明确的定义。有的甚至缩小了一定的概念范围,如将保密义务中的“秘密”仅指商业秘密,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保障善意缔约人的合法权益。故此,进一步明晰该项制度的概念定义,特别是其中关键性、指引性的概念更应加大概念明确化力度,才能更好地确保司法实践中有法可依,标尺统一。

3、赔偿范围不明确,不够全面化

相比较而言,《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更为细化完整,不仅明确了应该违约应该得到补偿,而且深层次的确定了范围,既包括直接损失,也包括间接损失。因而,对违约责任的规定从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均给予了明确的法益保护。然而,对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范围,正如上文所述,大多认为是信赖利益、固有利益等的结合。但在现有法律条文中,却没有明确提出这一赔偿范围。

而且,细读《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发现损害赔偿是建立在一方当事人主观故意与过失上的基础上,如此推理,隐性含义是否是缺乏主观恶意但又造成损害的不纳入保护范围。如此,固有利益,该怎么去理解法条未涉及,只仅仅规定了损害赔偿适用的几种情形,但具体赔偿范围如何计算上缺乏立法或司法解释予以补充。使得司法实践中容易出现裁判尺度不统一,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4、计算方法不规范,不够科学化

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丰富,商业机会不断涌现,商业交易过程中一旦出现缔约过失时,极易造成大额的机会利益损失。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赔偿实务中,我们一直缺乏一定可供普遍统一遵循的计算方法,纠纷案件涉及到机会利益损失时,基本上是由法官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自由心证,作出裁判的。如很多判决书上的展示的“机会利益损失,酌情赔偿…万元”这样的句式,“酌情”一词蕴含着我们在这一领域仍然缺乏缜密的计量标准与方法。故而对该部分判决,有时难以让当事人信服,甚至引发舆论。故而,亟需对该部分进一步细化规定。

5、实践适用有盲区,不够明朗化

在缔约过失责任实践适用过程中,一个往往被忽略的问题是责任承担主体的问题。我们知道,合同具有相对性,违约责任的承担主体只能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但相比较而言,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主体是否仅为缔约双方从当前理论及实践适用来看,一般仅适用于缔约者。但可能存在第三人恶意破坏缔约进程的行为,此种情况下,第三人承担的责任属性问题,似乎难以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中找到答案。

我们一直强调,缔约过失责任存在的前提是有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在这里,有一个适用盲区是:当存在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行为时,但受害方却未察觉,继续与之订立合同,意味着并未对合同的订立、生效造成任何影响。比如,合同磋商的双方,一方违反了保密义务,但当时对该行为及后果并不知情,合同继续订立并生效,但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缔约过失行为,才清楚自身受到的利益损害。此种情形下,可否要求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现行法律规定及实务做法,并没有体现此情况下对善意缔约方的保护。

THE END
1.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http://www.cnlawweb.net/law/egulation/2024120846338.html
2.(图表)我国已建成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司法部法律顾问(图表)我国已建成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4年9月6日 据司法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各类法律服务机构75.4万个,专业法律服务人员399.7万人,建成了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60多万个乡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EFK95F05346RC6.html
3.报告: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行政执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这些情况背后,是一些重要制度要求尚未全面落实,例如,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在应审事项界定方面笼统模糊,实践中存在应审未审、审而不严、审而不改等现象。”报告认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加强一些过去监管相对懈怠领域的治理,这要求行政执法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既以更严格地执法以确保法律规则的刚性约束,也以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955457410059573&wfr=spider&for=pc
4.我国军事设施法律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军事设施作为国防的物质基础,对于国家的国防安全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军事设施用法律的方式进行保护是使其发挥应有之功效的必由之路。因此,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对现有内容进行更新;通过修订的方式完善相关的配套性法律;制定专门国防资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从而促使军地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保障军事设施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4342aede4fe1a818dddd3.html
5.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改进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改进 摘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农民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有利于增进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律实施效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但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不知法、不懂法、不重法等。而落、促进农https://m.findlaw.cn/lawyers/article/d402231.html
6.新闻法规3、简述我国知情权的立法现状1、历史状况:(1)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知情权的很少,只有在私法中有一些规定,而在公法中几乎没有。历史上在《后汉书》里就有“知情”的用词,可是漫长的中过封建社会里,人民根本是不可能具有知情权的。只有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情权才被逐渐摆在实践的台面上来。(2)党的十三大,https://www.360docs.net/doc/ee8519213.html
7.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现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劳务派遣这一行业起源于西方,发展于欧洲、日本,后来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最后才进入我国。那么劳务派遣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如何呢?本文为您整理了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现状的相关法律知识,请您阅读了解。 我国劳务派遣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我国逐渐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一些外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但起初https://www.64365.com/zs/642658.aspx
8.当代法律范文12篇(全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 大学生法律意识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 随着我国普法活动的大力开展, 学校法制教育的持续进行,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已经有了普遍的提高, 用法、守法和维法行为也明显增多, 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 在许多调查中都显示采取法律途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3s4zyqk.html
9.法律名家讲堂我国当前离婚的现状1万粉丝1万作品教育视频简介:法律名家讲堂上传的教育视频:我国当前离婚的现状,粉丝数18608,作品数10192,评论数3,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简介:主讲人: 史琳律师,中国政法大学学士, 中华律师协会会员、私人财富律师、财富传承管理师、中国人寿、中华遗 嘱库法务联盟成员、人民日报海外版、京华时报 特约讲师。擅长领域:婚 姻家庭领域、私人财富管理规划https://www.iqiyi.com/a_19rrh4swb9.html
10.论我国家庭暴力的法律现状及对策研究.doc论我国家庭暴力的法律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兴媒体普遍性越来越高,家庭暴力已经多次的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被熟知。家庭暴力常发生于家庭的内部,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受害对象,并对其身体、心理、性等各方面进行伤害和虐待,提起家庭暴力也不得不知悉其手段,主要包括殴打、侮辱、限制人身自由等等。在以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14/8036004037004110.shtm
11.我国法学类连续出版物《集刊》现状上述对我国集刊类出版物现象出现的分析非常肤浅,也非常不完善,事实上这类出版物的大量出现有其更为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限于本文作者学识浅薄不再过多的去作评论。为便于各类读者能深入了解此类连续出版物的现状,笔者将近年来在图书市场上所能收集到法律与法学"集刊"的书目按照一个大致的部门法范围分类整理出来http://iolaw.cssn.cn/gyyd/200704/t20070420_4599742.shtml
12.无讼阅读评《民法总则》第十条——我国法律体系中习惯的现状与未来那么,在《民法总则》尚未施行的当下,习惯在我国司法体系中有着怎样的地位?《民法总则》第十条是否可以达到上述利于纠纷解决、弥补我国成文法的空白的目的? 回答以上问题,我们需首先了解在一般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习惯有着怎样的定义、以何种形式存在、有着怎样的效力。 https://victory.itslaw.com/victory/api/v1/articles/article/27f69757-73fb-4bb2-925e-10cab62def55
13.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融资租赁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一、我国融资租赁法律制度现状 二、我国法律制度需要完善的方面 三、融资租赁登记制度完善需要从法律层面解决 第三节 会计和税务法规 一、会计准则 二、税收法规 第四节 租赁公司机构管理法 一、新《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办法》 二、新《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 第五节 2022-2023年中国融资租赁社会环境分析 一、https://www.cir.cn/2/56/GuangFuFaDianRongZiZuLinDeFaZhan.html
14.杨广非:从恒大案看我国跨境破产领域前景一、《示范法》及我国跨境破产法律现状 我国的经贸领域持续对外开放,跨境破产和域外执行的作用将会随着国际商事活动的增加而增大。由于跨境破产领域存在复杂性,除了联合国《跨境破产示范法》(《示范法》)外还没有更多条约和国际公约进行约束。这就给我国制定规则留出一定空间。但是在我国现存司法实例中不难看出,我国对于http://www.kunlunce.com/ssjj/guojipinglun/2023-12-22/17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