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法律教育现状与成因及弊端探析

论文摘要:法律教育改革是我国法学界探讨的一大热点问题。而改革的前提务件必然是先找到我国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能认识其弊端。我国的法律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就是法律教育不统一,如法律教育的构成、类型与性质的多样化、法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化、法律教育办学机构的多渠道化、法律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导致法律教育如此混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法律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的长期分离、缺乏兴办法律教育机构的基本资质要求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因素。法律教育的不统一,其弊端是严重的,具有不利于我国法制的统一与尊严、有损我国司法的体面与尊严、影响了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浪费了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等危害。

我国的法律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法律人才的神圣使命因而“一国法律教育的得失,有关于国家法治的前途”。诚然,我国的法律教育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法治社会的实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法律教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是法律教育的不统一。本文将从多视角分析我国法律教育不统一的现状、成因及其弊端,以期为探讨我国法律教育改革的方向提供可能的背景。

一、我国法律教育混杂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法律教育混杂发展的源流分析。

我国真正的近代意义上的法律教育始于清末,而从清末以来的我国法律教育是通过不断移植各种外来法律文化的结果,以致于我国的法律教育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混合性与多样性的特色。l9世纪后半叶,我国最早举办的几所近代大学法律系科(如1895年设立的天津中西学堂、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等),主要是以英美或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教育为蓝本的。l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我国的法学教育主要以学习与模仿日本为主。如1905年,清政府建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法学教育专门机构——直隶法政学堂,到1909年,全国共有法政学堂47所。这样,清末的法律教育就出现了大学堂(可以说是综合性大学)的政法科与专门的法政学堂同时并举的办学机构。而这种在大学之外广设法政学堂的体制就是模仿日本法律教育体制的产物,法政学堂无论是课程设置、教材还是师资均深受日本的影响,从而使我国的法律教育更具有大陆法系的特色。⑧

总之,自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我国法律教育从办学层次(大学法学院系与法政学校并存)、具体的办学形式(公立与私立并立)到培养模式(美国式与大陆或日本式),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我国对旧的法学教育体制不分好坏一律加以了清除。与此同时,新中国的法律教育开始“以苏为师”,照抄照搬苏联的模式,并创办了一批专门的法律院校,而且综合性院校也建立了法律系,因而又出现了并存的局面。文革期间,由于法制被严重破坏,法律教育几乎全部被取消。从70年代末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实施以及法制建设的不断恢复与加强,法学教育重新得以建立与发展。大学法学教育的模式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教育模式有些类似(如招收的对象为高中毕业生,教学内容兼具人文教育与法律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为讲授法等),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法律人才。但是,我国现今法律教育最为积重难返的问题是法律教育的不统一,具体体现在法律教育的构成、类型与性质的多样化、法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化、法律教育办学机构的多渠道化、法律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二)我国法律教育不统一的现状分析。

首先,法律教育的构成、类型与性质呈现多样化。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是由普通高等法学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教育、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等同时并举的多种法律教育构成的从法律教育的类型与性质来看,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既有学科教育,又有专业教育;既有脱产,又有半脱产和业余教育;既有正规教育又有非正规的教育。

其次,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层次呈现出多样性。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法律人才培养的纵向层次来看,我国不仅有法学本科、硕士与博士三个基本层次的学历与学位教育而且还有法律中专与大专的教育;二是从法律人才培养的横向层次上来看,呈现出多头并举、犬牙交错的状况。如在高等法律教育本科阶段,又增设有辅修、双学位、第二学位教育;成人法学教育中包括短期培训、岗位培训、职业培训、专业证书教育、专业继续教育、成人法律专科、“专升本”和“高起本”教育;研究生教育中除法学硕士与法学博士之外,从19%年开始又新设了法律硕士教育(其中又有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攻读的法律硕士与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攻读的法律硕士之分),另外,还有研究生课程班教育。

再次,法律教育的办学机构呈现多样化特色。这也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从横向层次即从兴办法律教育机构的种类来看,既有高等教育机构又有非教育机构,还有行业主管部门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形式。二是从纵向层次来看,上述三种类别兴办法律教育的机构各自又是政出多门的。如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兴办法律教育者是多元化的。既有教育部主管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又有司法部所属的法学教育系统,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五所政法院校;还有行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所属的高等院校的法学院、系;还有地方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以及各种各样的民办大学中的法律院、系。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普通高等法学院校、系已有300多所。我国兴办法律教育的非教育机构的类别也在不断增多。如各级党校设立的法律院系或法律专业、司法机构设立的各级法官学院与检察官学院。行业主管部门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高等院校法学院与法院、检察院或公安部门联合办的各层次的法律教育。2002年司法部委托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在司法行政系统启动了法律专业”专升本”远程函授教育工作就属于此类型。

第四,法律教育的办学形式与招生形式的多样化。其中普通高等法律本科教育主要采取的是全日制的脱产教育;研究生教育主要采取的是全日制的全脱产教育、半脱产教育与业余教育等形式。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更是五花八门,主要有普通高校中举办的法律函授、夜大、自考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独立设置的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政法干校和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培训机构以及广播电大、业大与职大等。招生形式同样体现了多元化的特色,除有“计划内招生”之外,还有各种形式的“计划外招生”。

二、我国法律教育混杂的成因分析

(三)我国政府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兴办法律教育机构的基本资质要求,从而为我国法律教育的不统一提供了生存空间由于设立法律院系的基本标准不明确,因而在兴办法律教育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法律教育被视同一块大肥肉,不同程度上被利用作为谋取部门利益或私利的一个工具,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的法律教育极不统一、法律人才参差不齐的局面的形成。我国现在许多各级各类的大专或大学在师资条件与图书条件都十分欠缺的情况下也争先恐后地设立了法律系或法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其次,高校自身为了创收,在“计划内招生”之外,大量的进行了各种层次不同的“计划外招生”,这是导致我国多层次法律教育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因为“计划外招生”人数由招生学校自行决定,而收入归学校所有。由于“计划外招生”虽然在入学标准、学制、学习业绩等方面与“计划内招生”有很大的差距但“计划外”的学生可以得到与“计划内”的学生完全相同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故越是重点高校,其“计划外招生”的规模就越大。

再次,在我国现已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的条件下,法学教育的经济导向功能更为明显,再加上我国仍然没有设立一个统一的兴办法学教育的标准,因而出现了不管是否有条件开办法律教育,都来争抢法律教育市场的局面,究其目的为的就是经济利益。如许多工科大学或学校、民办大学等机构在其师资力量、图书资料等都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仍然开设法律教育。当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法律教育呈现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泛滥的局面有愈演愈烈之势。

三、我国法律教育不统一导致的弊端分析

(一)法律教育不统一,极大地影响到我国法制的统一与尊严。法律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权威,而法律权威的形成,依赖其自身的统一性与一致性,并要求有统一的一致性的法律运作而缺乏统一性与一致性的法律运作,是根本没有威信与尊严的当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为我国宪法所确认。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均要求形成全国统一的法制(包括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而统一的法律体系的构建、实施与完善,必须要求其立法者、司法者以及执行者具有共同的法律素养(如法律语言、法律伦理、法律信仰等)。因此,如果法律教育不统一,就不可能形成具有共同法律素养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进而很难以企求缺乏同质化的法律职业者能制定、实施或执行全国统一的法律标准。因此,法律教育是否统一,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得以健康的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家法制的统一与法律的尊严。

(四)法律教育不统一,损坏了法律职业者的整体形象与威望。法律职业需要公众的信赖和尊重,而只有那些在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证明了自己能力的人才能获得这种信赖与尊重。两大法系各主要国家,其法律职业者神圣而崇高的法律地位,均与其接受了严格的法律教育与极其严格的司法考试即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式的选拔有很大的关系。而我国目前法律教育的不统一,接受法律教育者的层次的参差不齐,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即法学似乎是一种最容易学的学科,只要熟记了我国的法律条文就可以成为法律工作者。这一观念的形成,使公众难以对法律职业者产生敬畏、信任与尊重。

(五)法律教育的不统一,严重影响了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由于法律教育不统一,国家始终没有出台一个兴办法律教育的统一标准,以致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根本不具备兴办法律教育的机构、个人以各种各样的名目出现在法律教育的市场上,这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法律教育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因而出现了抢占法律教育资源的混乱局面。随着每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类型以及层次不一的法律教育的混合,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正规大学法学院的教师尤其是从事理论法学与部门法学教学的教师日益成为了疲于应付上课的机器,久而久之,自然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放松了,再加上各种层次的学生太多,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与失控,其最终的结果是所培养的人才更多的只有其名而无其实。

(六)法律教育不统一,浪费了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一个国家教育的发达程度,与这个国家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教育资源很有限的情况下,实行多层次的法律教育且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处于割裂的状况,以致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最后又要花大量的经费用来培训,这无疑是一种重复式教育,既影响了法律职业者的整体水平,也严重地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

注:

①孙晓楼著:《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②1903年天津中西学堂更名为北洋大学堂。程燎原著:《清末法政人的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6页。

③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载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10页。

④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同注3,第l2一l4页。

⑤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同注3,第11页。

⑥参见汤能松等著:《探索的轨迹——中国法律教育发展史略》,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288页。

⑦参见孙晓楼著:《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2页。

⑧详见汤能松等著:《探索的轨迹——中国法律教育发展史略》,第292—3l0页。

⑨引自霍宪丹著:《不解之缘一一二十年法学教育之见证》,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06页。

⑩引自霍宪丹著:《不解之缘一一二十年法学教育之见证》,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

⑩参见孙晓楼著:《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l6页。

⑩详见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第9—15页。

⑩1995年我国颁布的《法官法》与《检察官法》以及2001年对这两个法律的修改,结束了法律职业无学历要求的历史,同时,统一司法考试的实施,也为实现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的结合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仍然没有规定纯法律学历的要求,从而为非法律专业者进入法院或检察院提供了方便之门。我国自2002年开始实施统一的司法考试,这一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我国法官、检察官及律师的从业资格,有利于实现三者从业资格的统一。但由于我国法律教育的五花八门,以致具有资格参加司法考试者的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而司法考试参考资格的宽松,又为法律教育本身的混杂性的继续生存提供了空间。

⑩燕树棠:《法律教育之目的》,载孙晓楼著:《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2页。

⑩[英]梅因著:《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04页。

⑩孙晓楼著:《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l页⑩详见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同注3,第29—32页。

⑩刘世芳:《大陆英美法律教育制度之比较及我国应定之方针》,载孙晓楼著:《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84页

THE END
1.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是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http://www.cnlawweb.net/law/egulation/2024120846338.html
2.(图表)我国已建成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司法部法律顾问(图表)我国已建成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4年9月6日 据司法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各类法律服务机构75.4万个,专业法律服务人员399.7万人,建成了59万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60多万个乡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每年办理各类业务4000多万件。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EFK95F05346RC6.html
3.报告: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行政执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这些情况背后,是一些重要制度要求尚未全面落实,例如,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在应审事项界定方面笼统模糊,实践中存在应审未审、审而不严、审而不改等现象。”报告认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加强一些过去监管相对懈怠领域的治理,这要求行政执法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既以更严格地执法以确保法律规则的刚性约束,也以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955457410059573&wfr=spider&for=pc
4.我国军事设施法律保护的现状与对策军事设施作为国防的物质基础,对于国家的国防安全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军事设施用法律的方式进行保护是使其发挥应有之功效的必由之路。因此,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对现有内容进行更新;通过修订的方式完善相关的配套性法律;制定专门国防资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从而促使军地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保障军事设施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4342aede4fe1a818dddd3.html
5.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改进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改进 摘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农民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有利于增进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律实施效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但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不知法、不懂法、不重法等。而落、促进农https://m.findlaw.cn/lawyers/article/d402231.html
6.新闻法规3、简述我国知情权的立法现状1、历史状况:(1)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知情权的很少,只有在私法中有一些规定,而在公法中几乎没有。历史上在《后汉书》里就有“知情”的用词,可是漫长的中过封建社会里,人民根本是不可能具有知情权的。只有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情权才被逐渐摆在实践的台面上来。(2)党的十三大,https://www.360docs.net/doc/ee8519213.html
7.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的现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劳务派遣这一行业起源于西方,发展于欧洲、日本,后来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最后才进入我国。那么劳务派遣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如何呢?本文为您整理了我国劳务派遣发展现状的相关法律知识,请您阅读了解。 我国劳务派遣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我国逐渐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一些外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但起初https://www.64365.com/zs/642658.aspx
8.当代法律范文12篇(全文)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 大学生法律意识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 随着我国普法活动的大力开展, 学校法制教育的持续进行,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已经有了普遍的提高, 用法、守法和维法行为也明显增多, 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 在许多调查中都显示采取法律途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3s4zyqk.html
9.法律名家讲堂我国当前离婚的现状1万粉丝1万作品教育视频简介:法律名家讲堂上传的教育视频:我国当前离婚的现状,粉丝数18608,作品数10192,评论数3,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简介:主讲人: 史琳律师,中国政法大学学士, 中华律师协会会员、私人财富律师、财富传承管理师、中国人寿、中华遗 嘱库法务联盟成员、人民日报海外版、京华时报 特约讲师。擅长领域:婚 姻家庭领域、私人财富管理规划https://www.iqiyi.com/a_19rrh4swb9.html
10.论我国家庭暴力的法律现状及对策研究.doc论我国家庭暴力的法律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兴媒体普遍性越来越高,家庭暴力已经多次的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被熟知。家庭暴力常发生于家庭的内部,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受害对象,并对其身体、心理、性等各方面进行伤害和虐待,提起家庭暴力也不得不知悉其手段,主要包括殴打、侮辱、限制人身自由等等。在以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14/8036004037004110.shtm
11.我国法学类连续出版物《集刊》现状上述对我国集刊类出版物现象出现的分析非常肤浅,也非常不完善,事实上这类出版物的大量出现有其更为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限于本文作者学识浅薄不再过多的去作评论。为便于各类读者能深入了解此类连续出版物的现状,笔者将近年来在图书市场上所能收集到法律与法学"集刊"的书目按照一个大致的部门法范围分类整理出来http://iolaw.cssn.cn/gyyd/200704/t20070420_4599742.shtml
12.无讼阅读评《民法总则》第十条——我国法律体系中习惯的现状与未来那么,在《民法总则》尚未施行的当下,习惯在我国司法体系中有着怎样的地位?《民法总则》第十条是否可以达到上述利于纠纷解决、弥补我国成文法的空白的目的? 回答以上问题,我们需首先了解在一般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习惯有着怎样的定义、以何种形式存在、有着怎样的效力。 https://victory.itslaw.com/victory/api/v1/articles/article/27f69757-73fb-4bb2-925e-10cab62def55
13.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融资租赁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一、我国融资租赁法律制度现状 二、我国法律制度需要完善的方面 三、融资租赁登记制度完善需要从法律层面解决 第三节 会计和税务法规 一、会计准则 二、税收法规 第四节 租赁公司机构管理法 一、新《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办法》 二、新《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 第五节 2022-2023年中国融资租赁社会环境分析 一、https://www.cir.cn/2/56/GuangFuFaDianRongZiZuLinDeFaZhan.html
14.杨广非:从恒大案看我国跨境破产领域前景一、《示范法》及我国跨境破产法律现状 我国的经贸领域持续对外开放,跨境破产和域外执行的作用将会随着国际商事活动的增加而增大。由于跨境破产领域存在复杂性,除了联合国《跨境破产示范法》(《示范法》)外还没有更多条约和国际公约进行约束。这就给我国制定规则留出一定空间。但是在我国现存司法实例中不难看出,我国对于http://www.kunlunce.com/ssjj/guojipinglun/2023-12-22/17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