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律师李营营发布:组合信息是否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认定规则法院原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知产庭受理的8436案件民事二审实体案件中,涉及技术类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的数量为342件,比技术秘密纠纷案件多出129件。经在公开渠道检索,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纠纷类约3100件,其中典型案例6件,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案件68件,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案件316件,专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177件。

最高法院:判断组合信息是否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认定规则

不能将组合信息的各部分与整体割裂开来,简单地以部分信息被公开就认为信息整体公知。

阅读提示

裁判要旨

判断组合信息是否不为公众所知悉,不能将组合信息的各部分与整体割裂开来,简单地以部分信息被公开就认为信息整体已为公众所知悉;如果各部分的组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区别于公有领域信息,且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他人不经过一定的努力和付出不能直接获得,则仍应认定该信息组合整体不为公众所知悉。

基本案情

1.原告春风公司自主研发完成多套全地形车方案,形成大量图纸资料并制造多款测试样车。为保护项目方案、图纸、资料等商业秘密,春风公司采取了相应保密措施。

2.被告徐某、李某华均为原告春风公司前员工,徐某曾担任整车工程师、研发设计主管、技术中心整车专家,李某华曾担任整车工程师,两人均可能接触涉案技术信息。

3.2018年8月,被告徐某、李某华先后从春风公司离职后均加入被告赛格威公司。2018年12月,赛格威公司成立,并于2019年3月初启动全地形车项目。

4.原告春风公司发现,赛格威公司申请的专利发明人为被告徐某、李某华,专利文件中的技术内容与春风公司全地形车项目形成的技术秘密构成相同或实质性相似。原告认为,被告赛格威公司、徐某、李某华将其技术秘密公开披露,造成原告在专利布局、产品生产规划等方面的巨大经济损失。

5.春风公司起诉至苏州中院,要求法院认定被告赛格威公司、徐某、李某华侵害其商业秘密,各被告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600万元。

6.各被告一致认为,原告主张保护的5点技术信息为公知信息,并提交了6份证据证明信息公知,同时被告对原告主张的5点技术信息进行公知鉴定,结论为公知。

7.2022年3月9日,苏州中院认为案涉技术秘密容易通过公开渠道获得,不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要件,不构成商业秘密,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原告不服,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

8.春风公司认为,原告主张保护的是独立研发形成的不为公众所知悉的全地形车机身内部的部件布局,一审法院认为跨骑式摩托车与跨骑式全地形车领域相近,缺乏对于车型的基本常识,导致事实认定错误。此外,一审法院将评价专利创造性的标准用于判断技术秘密是否具备不为公众所知悉要件,系法律适用错误。

9.2024年9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苏州中院一审判决,各被告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170万元。

争议焦点

案涉技术信息是否具有秘密性?

法院裁判观点

一、经过逐一对比,密点1、3、4被公开,密点1、5未被公开。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中,经比对认为专利文献WO2011/030293A1、US2009/0038875A1、JP3154536U均公开了密点2-3;2011款北极星850全地形车拆解视频公开了密点3-4;专利文献CN101687527B公开了密点4。即赛格威公司提交的证据已经公开了密点2-4的内容,但并未明确公开密点1的内容,未公开密点5的内容(详见附件3《案涉技术信息秘密性/公知性比对分析表》)。

二、如果各部分的组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区别于公有领域信息,且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他人不经过一定的努力和付出不能直接获得,则仍应认定该信息组合整体不为公众所知悉。

三、密点5是密点1-4的组合应用,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不容易获得。

四、案涉实用新型专利无效决定中对案涉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并不必然影响本院针对案涉技术信息是否具备秘密性的判断。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赛格威公司还主张,案涉实用新型专利已被宣告全部无效,进一步佐证案涉技术信息不具备秘密性。对此,本院认为,评判特定技术信息是否具备秘密性的标准与评判专利新颖性、创造性的标准不同,即便该专利技术方案在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相对于现有技术缺乏新颖性或创造性,也不必然意味着该技术方案所体现的技术信息在被诉侵权行为发生时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本案中,案涉技术信息主要记载于案涉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中,案涉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仅体现了案涉技术秘密部分内容,案涉实用新型专利无效决定中对案涉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并不必然影响本院针对案涉技术信息是否具备秘密性的判断。

商密实战指南

一、商业秘密案件审理中,技术信息,法院一般围绕权属、范围、特性三个方面进行审查。

结合司法实践,审理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件,一般依次重点审理标的、行为、责任三个层面的问题。其中,对标的(即案涉技术信息)的审理又需要审理权属、范围、特性三个方面的问题,具体涉及案涉技术信息是否属于主张权利的一方当事人合法掌控的技术信息、该当事人所称技术信息是否明确或者具体、案涉技术信息是否具备商业秘密的法定性质(秘密性、价值性、保密性)。

在审查权属、范围、特性的时候,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一般习惯使用《案涉技术信息秘密性/公知性比对分析表》,通过让当事人及代理律师填写分析表的形式,快速了解清楚原告主张的技术秘点内容是否有载体证据、是否清晰,被告提供的证据能否证明原告的技术信息被公开。

二、商业秘密民事案件中,在原告初步举证涉案技术信息区别于一般公众信息或者作出合理说明后,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

因此,权利人对其主张的技术信息区别于公有领域的信息进行初步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说明后,应当由主张该技术信息不具有秘密性的一方(通常是被诉侵权人)举证证明该技术信息为公众所知悉;如果主张该技术信息不具有秘密性的一方不能举证证明该技术信息为公众所知,则通常可认定特定技术信息具有秘密性。

三、实际上,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本行业人员容易知悉和获得的理解,非常严格,几乎很难见到。

被告同时向北京的知识产权鉴定中心申请了非公知鉴定,一审法院认为,本行业内人员容易根据现有公开资料获得密点1-4的全部技术信息,春风公司未能说明密点1-4的组合(即秘点5)能够产生何种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认为不构成商业秘密。最高法院认为,现有证据只能证明秘点2-4被公开,秘点1和秘点5并未被公开。

与一审法院思维不同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层面的态度代表了目前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那就是在没有直接公开证据的情况下,一审法院可能更倾向从技术和行业本身出发综合认定本行业人是否容易得知获得,而最高人民法院的则更加谨慎,甚至是“死板”,一方面是基本上很难见到最高院在无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根据本行业技术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推定容易获得,另一方面甚至还要求一项证据公开秘点的全部内容才是公开,而不是分别公开部分。

四、实用新型专利无效决定中对案涉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并不必然影响本院针对案涉技术信息是否具备秘密性的判断。

本案中,被告认为,被告举证证明的公知证据(专利文件)全部被宣告无效,可进一步佐证原告的技术信息不具备秘密性。对此,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实用新型专利无效决定中对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并不必然影响在商业秘密案件中法院对技术信息是否具备秘密性的判断。

李营营律师结合多年来集中办理大量商业秘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经验建议,当事人及代理人在办理案件中提出的法律观点一定要有把握,对于自己没有任何把握并且明显站不住脚的观点,千万不要提,否则就会被法官这位老师在你的答题试卷上画一个大大的“×”。

李营营律师提示: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商业秘密案件涉及证据保全、秘点的总结和确定、非公知的分析论证、采取合理保密措施的分析论证、非公知鉴定、同一性鉴定、损失鉴定、损失计算、侵权论证、证据规则的巧妙运用等多项复杂法律问题,案件本身难度大、综合性强,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应当聘请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商业秘密律师,为案件和自身合法权益保驾护航。记住,在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商业秘密案件中,没有绝对的法律观点。可以说每一个案件都有50%的胜诉率和50%的败诉率,当事人如果聘请专业的商业秘密律师,就可以大大提升争取另外50%胜诉的希望、降低另外50%败诉的风险。

THE END
1.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2.反洗钱相关法律法规(精选5篇)各有关法律法规的衔接要一致,特别是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负责查处的违法案件,应明确界定参与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从而提高法规的执法力度,避免“法律真空”和法律冲突问题的出现。总行及相关部门要建议或主动对不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执法相关的制度进行修订或者废除,要尽快出台一些与《中国人民银行法》https://www.1mishu.com/haowen/201373.html
3.律师持调查令在银行碰壁:"法院文件不属法律范畴"新闻频道律师取证的“法律真空” 根据《民事诉讼法》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另外,《民事诉讼法》六十七条还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https://news.cctv.com/2019/07/12/ARTIJ2ITxY1RfcvoZya7NYf6190712.shtml
4.催收市场鱼龙混杂:行业标准不明确就业人员不规范时至今日,已拥有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催收行业,依然处于监管真空、法律空白、行业混乱的窘境中。 “催收行业市场大,责任重,解决就业广泛。”一位催收行业协会筹备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如此描述,“事实上,业内都呼唤立法、拥抱监管,希望实现合理的政府引导”。 https://www.chinanews.com/cj/2019/12-20/9038710.shtml
5.再美的荷官,也掩盖不了缅北的残暴03 法律真空之地 又是电信诈骗,又是贩卖人体器官,缅甸政府也不在乎吗? 准确地说,是无法管理的。 由于缅甸是一个联邦国家, 7 省、7 邦和 2 由一个中央市辖区组成。由于历史原因,军阀混乱,占地为王。 一座山上有一支军队,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法律在这里还不如一张卫生纸。 https://www.tojoyun.com/news/shangjieguancha/64e5a4ef64eb1a725fd15a66
6.再美的荷官,也掩饰不了缅北的凶残03 法律真空之地 又是电信诈骗,又是贩卖人体器官,缅甸政府也不管管吗? 确切的说,是管不了。 缅甸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 7 省、7 邦和 2 个中央直辖市组成。由于历史原因,军阀混乱,占地为王。 一个山头就有一个军头,每个邦都有各自的武装力量,法律在这里还不如一张厕纸。 https://36kr.com/p/2395074665405825
7.严惩虚假宣传乃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之必需互联网并非法律真空地带 企业通过互联网发布虚假的企业介绍等信息进行虚假宣传,在涉网案件中所占比例最高。2013年年底,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定性处罚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指出:“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不真实的企业简介信息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http://www.creditsoso.org/content.asp?Id=3847
8.职场“小白”不应是法律“小白”实习期不是法律“真空地带” 现有法律框架下,对实习有没有相应的规定? “目前,法律没有专门针对实习的具体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实习‘无法可依’,更不意味着实习生的权益不受法律保护。”滕欣燕表示,目前司法实践中,在处理涉实习的纠纷案件时,除了可以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外,教育http://www.sxzf.gov.cn/m/html/212/144290.html
9.starl币团队跑路了吗,“星途”黯淡:Starl币团队疑似跑路风波2. 监管滞后与法律真空 全球范围内,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尚未明确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更遑论针对项目跑路等欺诈行为的有效惩处措施。这种法律真空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也让受害投资者在事后追偿时面临重重困难。 https://www.duote.com/tech/202404/555133.html
10.“微信购物不受消法保护”说法引发争论微信购物并非法律真空 不能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处理的,是不是意味着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呢?业内人士说,微信购物并不是真空地带。遇到纠纷之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也都可以成为法律依据。对于微信购物,在发生问题和纠纷时,工商部门作为法定执法机构,也应当适时介入,积极履行职责。 https://www.cnr.cn/jingji/txcj/20160804/t20160804_522878799.shtml
11.压力容器/真空储罐的定义方法及相关法规介绍YeKeey意凯只做高ASME标准对压力容器/真空储罐的定义是指承受内压和外压的容器。 压力容器相关法规 国内压力容器/真空储罐的法规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引用标准5个层次构成。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包括《特种设备安全法》、《https://www.yk-machine.cn/%E5%8E%8B%E5%8A%9B%E5%AE%B9%E5%99%A8%E7%9A%84%E5%AE%9A%E4%B9%89%E6%96%B9%E6%B3%95%E5%8F%8A%E7%9B%B8%E5%85%B3%E6%B3%95%E8%A7%84%E4%BB%8B%E7%BB%8D/
12.一位大学教师的刻骨体验不良网络游戏就是精神鸦片光明日报这些法律真空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值得我们深思。 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比毒品还毒 不健康的网络游戏最终会给社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媒体已经报了很多案例。一组组令人触目惊心的镜头,一串串急切求助的家长的呼声,不由得使我们将其与“精神鸦片”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与真正的毒品相对比,在毒性上更有过之而无https://www.gmw.cn/01gmrb/2009-12/17/content_1023383.htm
13.次贷危机启示范论文11篇(全文)我国金融立法长期滞后,而且立法层次太低,操作性强的法律缺位等情况严重,这些都极易导致金融监管上的法律真空。因此,我国必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相关资本市场的交易规则、监管规则。在金融开发的条件下,更应该按照国际金融准则、惯例和组织原则重整金融法律法规,废除、修改不适用的金融法律法规,订立和完善新的金融法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z2de00t.html
14.行政执法调查报告(通用6篇)各有关法律法规的衔接要一致, 特别是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共同负责查处的违法案件, 应明确界定参与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 从而提高法规的执法力度, 避免“法律真空”和法律冲突问题的出现。总行及相关部门要建议或主动对不适应新形势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或执法相关的制度进行修订或者废除, 要尽快出台一些与《中国人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10loh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