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难民危机暴露出西方制度弊端

自2010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几年来一步步演进,最终引爆了欧洲二战之后最大的难民危机。这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英国脱欧和欧洲民粹主义的强势崛起,欧盟面临进一步解体的巨大挑战。目前这场危机仍在持续,对欧洲的影响还难下最终的结论,但从危机的发生到欧洲对混乱的应对,使得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显露无遗。

难民潮发生时,欧洲正面临多重危机,处于二战以来最大的困境之中:主权债务危机、大规模恐怖袭击、传统族群出生率下降导致的种族危机以及中产阶级萎缩成为少数、民粹主义抬头,等等。按说危机中的欧洲更应该慎重面对和处置自己参与造成的难民挑战,以免造成无法控制的连锁反应。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德国非常仓促地决定敞开国门接纳所有难民,一年之内就涌进了100万人。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要拨款60亿欧元用于安置难民,结果仅2015年开支就高达210亿欧元。

更严重的是,德国此举不仅激发了更多的难民涌入,令难民危机的规模迅速膨胀,也使得原有的危机更加恶化:沉重的经济负担、恐怖分子以难民身份渗透进欧洲(仅2016年7月,德国就发生三起难民参与的恐怖袭击)、种族结构更加失衡、民粹主义更加迅速崛起。

而在英国,难民危机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脱欧计划成为事实,开启了欧盟解体的第一步。

西方主导世界500年,有着丰富的治理经验,何以进入21世纪后却频频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领导人的决策何以让人瞠目?

其实不仅难民危机是如此,恐怖袭击危机也同样如此。拿法国来说,希拉克主政时,法国没有发生过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这是因为希拉克的政策充分考量了自己国家的特点。一是国内有700万穆斯林,多数人生活艰苦,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容易在此找到同情者和支持者。二是法国疆域广大,四面环海,又是申根国家,在物流层面上很难控制危险品、爆炸品的进入。因此,2003年法国带头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既赢得了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也稳定了国内穆斯林的情绪,同时更避免了在法国出现恐怖袭击。

但到了萨科奇时代和奥朗德时代,法国的这些致命弱点被忽视。法国先是参与了以武力推翻卡扎菲政权,随后在伊斯兰国还未将目标针对法国时,奥朗德政府突然决定向伊斯兰国开战,直接引火烧身。

这些行为看似只是政府领导人的决策失误,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要从西方的政治制度上追根溯源。

西方选举制度的局限性日益显现,陷入“旋转木马式”的政治怪圈

竞选是这样,当选后要连任也同样如此。2011年,法国积极卷入利比亚内乱,就和萨科奇希望以对外战争的胜利争取连任有关。奥朗德执政期间多次对外动用武力,包括主动向伊斯兰国开战,也和拉抬自己的支持率密不可分,但后果却由整个国家承担。

刚刚结束的法国大选,执政党社会党的候选人阿蒙无视法国长期以来经济缺乏竞争力、处于困境中的现实,仍然提出竞选许诺:通过向使用机器人的公司征收机器人税,向每位成年公民发放每月750欧元的生活津贴。这一许诺乍一看似乎关照到了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但收取机器人税将会把法国的先进制造业赶到周边国家,更加削弱法国的竞争力和国力,所有法国人都将为此买单。

西方民主选择人才的逻辑是,先不管能力如何,选上去再检验,不胜任就在下一次选举时进行更替。把国家当成试验品的西方人才选拔逻辑显然过于草率和不负责任,而其导致的治理上的种种问题就不足为怪了。政治人物热衷于追求短期效应,置国家长远利益于不顾,这一点可以用来解释一个现象:曾经发达的西式民主国家如今经济增长都非常缓慢甚至是零增长或者长期负增长,而且大多债务累累。

在西方现行体制下,最优秀的人才往往不愿意从政,这也是西方难以选出优秀政治人物的原因。一是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时代,精英获得财富的能力、速度和领域迅速提升和扩大,而政界则往往难以提供相应的收入和待遇。众所周知,人才都是跟着资源走的,政治领域资源远远少于经济界,其人才素质自然可想而知。二是扭曲甚至无底线的选举过程令优秀人才却步。任何要角逐公职的人士都必须面对两个挑战,一个是私生活不复存在,自己和家庭的隐私都将曝光于世人面前,且容易都被道德化、完美化;另一个是选举期间激烈、不择手段的攻击和各种阴谋陷阱。今年年初,法国共和党刚刚通过党内初选推出前总理菲永为候选人,很快就被媒体曝光其担任议员时雇用自己的太太和两个儿子担任助理的丑闻。虽然此举并不违反法国法律,但菲永却在道德上被重创,形象大损,支持率随之下降。

政治人才一方面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有限的政治人才在使用上还存在巨大的浪费。由于政党对决,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人为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统统大换血。这一方面造成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则造成人才的浪费。政治精英原本就是一种稀缺资源,一个政党连任8年,也就意味着另一个政党的政治精英将被闲置8年。

西方长期以来奉行的价值观已经异化成僵硬的教条,限制了整个社会的改革能力

西方奉行的许多价值观之间是有张力的,比如自由绝对化,必然是以安全的下降为代价;公平极端化,必然会牺牲效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在各种价值观之间进行平衡。假如恐怖袭击是头号威胁的时候,就要压缩自由。当经济处于危机之时,就要以效率和发展优先。事实上,在如此之多的危机面前,西方并不是没有解决之道。比如当难民危机发生时,西方应当立即想办法恢复叙利亚的和平和利比亚的秩序,并在当地迅速建立起难民营。这既可以更有力打击恐怖分子、防止其渗透欧洲,也可以减少难民长途跋涉的艰辛,其直接成本远低于现在的处理方式。但要做到这一点,西方需要改变敌视叙利亚政府的立场。然而这和西方奉行的价值观相冲突,是政治不正确,所以西方不会选择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再比如,面对直接决定西方未来的种族结构变化,西方同样有很多牌可以打:强制同化、减少家庭儿童福利等。白人家庭早已自动计划生育,无子化和少子化现象非常普遍,而其他族裔出生率极高,且政府提供的儿童福利就能让他们维持基本生活。但这些措施又和他们的价值观如信仰自由、平等、人权等相冲突,无法实行。

西方受价值观政治正确的影响到了什么荒谬的程度,可由如下一件事窥一斑:2016年,24岁的德国左翼党青年组织负责人瑟琳·格伦被3位难民性侵,她报警时先是向警察说谎话,称是三位说德语的人抢劫了她。事件真相曝光后,她在社交媒体发表一封给难民的公开信,声称,“最让我伤心的是我受到性侵的事件,使得你们遭到更多的种族歧视”,“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种族主义分子把你们视作问题”。

因为被强奸者是政治人物,所以向强奸者道歉,并视此为人道情怀,这种咄咄怪事恐怕也只有在西方这种特殊的政治氛围下才会发生,由此可以想见西方政坛已经把他们那套价值观推到何种离谱的地步。也正是由于今天西方凡事都要问是否符合抽象的西方价值观,而不是从实际出发,所以其制定的政策不但难以解决问题,反而往往成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西方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应有的作用

西方制度模式弊病百出,运作日益艰难,还和西方民主制度赖以依存的基础——中产阶级日益衰减有关。2015年,美国中产阶级第一次处于绝对少数,低于最富有和最贫穷人口之和。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也是如此。美国史学家巴林顿·摩尔说:没有中产阶级就没有民主。美国学者福山也认为,当中产阶级消亡之时,西方的民主制度难以存活。一旦中产阶级成为少数,西方社会将很难产生多数共识,政治走向极化,民粹力量抬头,社会的稳定器不复存在。

可以说,难民危机不过是压倒西方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此之多的危机和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根源既在于制度本身,也在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西方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当然,这一切还都需要历史给出最终的答案,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THE END
1.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28洞察这些现实问题,与其说美国的宪政未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还不如说美国的宪政恰恰是为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政治制度服务的。 第三,西方“三权分立”的宪政已经没有希望,丧失了时代性。美国的宪法或者宪政,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孙中山分析英国的情形,指出:“当时英国人并不知道三权分立,不过为政治上利便起见,才把政权http://chinaps.cssn.cn/shjk/zhzhxyj/2010ndeq/201506/t20150626_2364939.shtml
2.法治局限性分析法治局限性分析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法是以人类行为的规范和社会关系调整器的角色来到人世界的。法作为社会的必然产物,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法律从无到有、从萌芽初现到最终形成为一种制度,在不同的民族和社会中经历了不同的具体过程。法治理念源于西方,西方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法治是迄今为止http://sxfgxfy.sxfyw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2/05/id/4326992.shtml
3.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件)2020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国家权力结构层面:法律内容上:司法实践中注重保护个人权利权力制衡无罪推定中古时期基督教伦理与教化近代新教伦理与教化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法律渊源及发展近代法律基本特征宗教伦理与教化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罗马法习惯法是社会约定俗成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14/6020155131010144.shtm
4.选择性必修一第0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学案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学会史论结合、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 时空观念 认识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运用文献资料,梳理从奴隶制时代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601607_1110901775.html
5.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1)西方法律制度为(1)西方法律制度为___服务,存在许多局限性。 (2)确认了___制度,每个人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3)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直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 22-23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查看更多[1] 更新时间https://zujuan.xkw.com/17q16733824.html
6.“严打”刑事政策的理性审读北京刑事辩护律师同时,由于我们鄙弃一切非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不承认人类创造的法制文明有共同性与相互继承性,否认人权的普遍性和超阶级性。因而,在摧毁反动的旧法统和旧的法律体系的同时,对旧政府和西方所有国家的法律一概采取“蔑视和批判 ”的全盘否认态度。这种连同洗澡水与孩子一同泼出去的作法,对新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制观念带来了http://www.xsbh.org/view/index6322.html
7.法律局限性(精选七篇)【摘要】法律的局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永恒不变的,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和民主程度,法律将会和其他社会规范一起,更好地维护人们自由和权益,我们要依靠和利用社会一切有效资源和手段,尽早完成法的局限性的研究和探索,使法律更好的造福于人类社会。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fcsy06.html
8.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学案(学生版+教师版)罗马法中的自然法思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3.局限性:罗马法的制定主要体现的是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罗马法遗产对后世的影响罗马法 对后世的影响陪审制度 现代仍是西方国家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保护人制度 现代各国的律师制度http://zy.21cnjy.com/21271482
9.从成文法的局限性论建立判例制度构想从成文法的局限性论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构想 [内容提要]:自清末沈家本变法以来,我国便秉承了大陆法系的传统,尊崇成文法的权威地位。可是,由于目前我国的法制建设还不成熟,法律的制定也不尽完善,加之,成文法所固有的特征和不足,使其在实际的应用中,常感到力不从心,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6/11/id/226279.shtml
10.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教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形成及发展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1.古希腊的法律 克里特https://www.mayiwenku.com/p-34920852.html
11.论我国土地发展权的法律性质土地发展权的法律性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土地发展权的法律制度设计。这既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问题。以传统公权与私权二分法来定性土地发展权,已经显示出无法克服的局限性。我国土地发展权具有二重性,既是一项具有私权性的财产权,又具有浓厚的国家干预色彩,应当将其定性为经济法意义上的权利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024/4016.htm
12.投资回报率论文模板(10篇)虽然近年来BT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完成了许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1],但我国对于BT模式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滞后,总体上对BT模式缺乏明确的界定、没有统一及配套的法律规范、欠缺规范合同的指引[2]。而有关BT模式的理论研究主要关注于BT模式的比较分析[3]-[4]、实施BT模式的制度风险与BT项目运作中的风险问题[5]-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33843.html
13.名师工作室②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在继承罗马法自然法基础上,融入了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③近代西方两大法律体系都具有司法独立,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保护个人权利等突出特征。 ④法律的适用范围从少数男性公民扩大到全体公民。 2.西方教化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基督教深刻影响西方社会,特别是欧洲的中世纪及近现代。 http://gzs.hsszhjy.cn/studios/other_detail?special=330&r=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