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修并重,切实加强佛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
8月29日上午9时,“2018佛教论辩会暨中国佛教讲经研习班”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据了解,自2009年至2017年,杭州市佛教协会陆续举办六届全国佛教讲经交流会。2016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下,杭州成功举办首届佛教辩经会,为培养杰出僧才,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探索出更为广阔的道路。
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楼炳文在开幕式致辞中从5个方面强调了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及加强队伍建设需要注意的方面,即:深入挖掘宗教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展现新时代宗教的风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研习经典、阐释经典、讲经说法,既要继承传统,更要与时俱进;正视当前佛教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赋予佛教新的活力和生机;要带着问题去研习经典,深入思考解脱与社会责任、出家与社会参与、清规与现代生活、继承与时代创新、佛教教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关系,使中国佛教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觉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坚持学修并重,注重实修,只有身体力行、现身说法,才能赢得信众的信任和信赖,才能维护佛教的良好形象。
“近年来,佛教商业化扰乱了正常的佛教活动秩序,损害了佛教形象和合法权益,要深刻认识佛教商业化的危害,坚持‘依法不依人’的原则,持之以恒强化道风学风,坚决纠正不良风气,切实加强佛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楼炳文进一步强调。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主任、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光泉法师认为,佛教论辩活动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学经方式,也是一种研习经典的有效方法。辩论会可以弘扬中国佛教优良传统,把握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积极引导信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辩会促进佛教加强自身建设,弄清哪些思想行为符合佛法,哪些背离佛法,形成共识,树立正气,抵制歪风,加强佛教自身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树立佛教界的良好形象;论辩会能培养和发现佛教优秀的弘法人才,促进佛教界对经典的深入研习,倡导僧众的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提高法师内修外弘的能力和智慧,展现广博的学识和优质的资质,使其成为弘扬佛教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不以胜负为目的,旨在促进彼此对于佛法精微要义的理解
2018佛教论辩会紧扣“智慧无碍·自觉觉他”的主题,在为期3天的赛事中,围绕6个辩题,经过18个场次的比赛,最终,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浙江慈云佛学院、中国佛学院等6支论辩队分别获得佛教论辩会金莲花一、二、三等奖。智瀚法师等8名辩手获得最佳辩手奖。
佛教论辩历史悠久,无论在古印度还是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都非常重视论辩的交流方式。玄奘法师曾参与的曲女城无遮辩论大会,已然成为一段历史佳话。2018佛教论辩会是一次大型高规格的论辩会,对佛教界担当时代责任、培养优秀僧才、传承圣贤智慧,有着深刻的意义。
佛教论辩不同于社会上的辩论赛,佛教论辩不以胜负为目的,而是以慈悲的发心,引导大众对佛教的认识。在本届比赛辩题的设置上,既围绕教理教义,又具备可辩性。
“为了做好筹备工作,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领导非常重视,先后多次进行研究。”杭州佛学院的老师介绍说,“我们在网上开展征集辩题活动,发动佛教界人士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使辩题的设置更贴近现实、更符合实际、更科学合理。还专门召开了各佛学院领队会议,商定辩题和论辩规则,抽签确定各队辩题和顺序。”
为了体现比赛的公平公正,本次比赛专门成立评委会,邀请高僧大德担任评委。据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向学法师介绍,评委会由7位评委组成,并借鉴了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比赛规则。每场论辩,每位评委从逻辑立论、攻辩理据、团体配合、举止威仪等4个方面进行评议投票,得票多的一方为获胜方。最佳辩手也是由评委投票决定的。
传承佛教优良传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
激烈的辩论赛紧张进行的同时,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46名学员也在2018中国佛教讲经研习班上紧张地学习。
据了解,本次课程安排有3大板块9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语言训练板块,教史典籍板块和时代现状与特色板块。内容涵盖佛教经典导读、中国佛教讲经发展史、语言表达训练、受众心理分析、新媒体时代弘法特点以及中国佛教海外弘法现状等。研习班还特别探讨了法师在讲经弘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光泉法师介绍,中国佛教协会自2008年以来,连续10年举办全国讲经交流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发扬佛教讲经说法优良传统、发现培养青年弘法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0年来,400多位法师参加了全国讲经交流活动,有150多位法师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