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永远的恩格斯(全文)红色人物

题:永远的恩格斯——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作者:郝贵生

1、背叛他的家庭,走上为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一条崭新的道路

恩格斯出身于德国莱茵省的一个纺织工厂主的典型的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在为他出生而举办的酒会上说,希望他的头生儿子将来成为乌培河谷的一个“名符其实的老板、干练的厂主、商界的雄狮”。然而恩格斯最终背离了他的家庭,走到了反对他的父亲在内的整个资产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上来,并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创始人之一。究竟什么原因呢

2、坚持自学道路,最大限度学习和继承了人类最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进一步熟悉和了解了英国当时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的日益贫困化的状况。他开始试图从理论上解读这些现象。于是他读了当时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傅里叶和圣西门的著作,充分肯定了他们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阶级矛盾的批判,同时对其一些观点提出了许多质疑。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资本主义,他又读了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的著作,尽管其某些观点有合理性,但恩格斯认为,斯密和李嘉图学说的本质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辩护的。1843年,他就把自己学习、研究、批判经济学理论的成果写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书。

恩格斯的成长经历不同于马克思,他完全是通过自学即与马克思不同的途径方法也较为系统学习、掌握了这三大优秀成果。没有这段自学道路的经历而掌握人类优秀成果,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3、在阶级斗争实践中自觉运用唯物论、辩证法和发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恩格斯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本原因是实践,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实践。恩格斯1842年11月到1844年8月正是亲身参加了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并把他学习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主义学说等观点应用到实践中,发现了物质利益决定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等基本原理。

第一,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英国状况

第二,自觉运用辩证法思想认识事物的本质

恩格斯1939年研读黑格尔哲学后,其辩证思想在其脑海中打上深刻的烙印。他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处处体现其辩证的思维方法,如历史发展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等。如恩格斯特别善于从工人的普通生活、工作、斗争中去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闪光点和积极因素,充分肯定他们的勤学向上、顽强拚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行为。以1842年宪章派领导的曼彻斯特大罢工为例。恩格斯认为,“罢工是不可缺少的。在罢工中表现了英国人的独特的勇敢”,“顽强的、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镇静的坚忍精神”,“经受上百次考脸的不可动摇的决心”。“显示出自己性格的最值得尊敬的一面”,工人阶级是“能够摧毁整个资产阶级的力量的”。但正如任何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一样,作为刚刚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弱点,如斗争缺乏目的性、自觉性和组织性。通过对这次罢工起义失败的原因分析,恩格斯认为,工人运动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必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胜利。

第三,发现物质利益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在历史观或是停留在对人们动机的善恶观念的考察上,或是从历史之外的绝对精神中去寻找。恩格斯正是逐步抛弃了他们唯心主义方法,从物质利益方面揭示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和主体作用的内在根源。恩格斯来英国通过调查发现了现实的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严酷的阶级斗争现实,促使思格斯不得不承认,“在英国,至少在正在争统治权的政党中间,在辉格党和托利党中间,是从来没有过原则斗争的;它们中间只有物质利益的冲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56年,第547页)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的利益,辉格党代表工厂主和商人的利益,而宪章派则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恩格斯以当时以围绕谷物法的争论,揭示了物质利益是各阶级之间斗争的主要内容和根源,也成为他分析认识工人阶级之所以能够进行反抗斗争的内在的物质原因。

第四,发现无产阶级主体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以往的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恩格斯正是在对英国工人阶级调查研究基础上,发现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思想。恩格斯首先把人看做能够生产劳动的人。正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广大工人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次,恩格斯把人看做具体、历史、阶级的人,把工人阶级看做与资产阶级完全不同的人。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资产阶级把工人仅仅看做一种增值资本和财产的工具,看做在市场上买卖的工具。再次,恩格斯高度评价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意识,把工人阶级看做真正符合“人”这个含义的人。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受剥削压迫的经济政治地位,迫使他们起来反抗斗争。而放弃同这种斗争,“乖乖地让人把挽扼套在脖子上,只想把挽扼下的生活弄得比较过得去一些,而不想摆脱这个挽扼”。或者“帮助资产阶级把束缚工人阶级的锁链锻得更结实”,或者“成了命运的玩物,……过一天算一天,酗酒,追女人。”这几种情况下,在恩格斯看来,“那他们就真的变成牲口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956年,第399—400页)

第五,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观点

第六,写作《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等

4、与马克思共同写作《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作者马克思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但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的贡献。这种贡献主要表现在:

第一,与马克思会见后为《神圣家族》撰写两章内容,并同马克思一切详细制定和阐发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够形成,第一个原因就是唯物史观理论的形成。首先发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无疑是第一个。但恩格斯1843年英国调查期间也不同程度发现了社会物质利益、物质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和群众史观的观点。所以1844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巴黎见面时,两个人的见解惊人的一致,并为马克思当时正在撰写的《神圣家族》一书写了两章内容。1846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这本书的直接目的是批判德国的“真正”社会主义,同时在这种批判中详细展开和阐发了他们所发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特别是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这本书还谈到了“共同体”,书中认为,在存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只存在“虚幻”的、“冒充”的、“虚假”的共同体,只有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是真正的共同体。《共产党宣言》中的绝大部分观点及逻辑联系都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从这个意义上说,恩格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贡献也就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贡献。

第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大量资料和观点为《共产党宣言》所吸收。《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着重阐述资本主义产生、历史作用、发展过程、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历史使命、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观点。这一章主要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现状的研究。读过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人不难看出,《宣言》第一章的基本内容的事实依据、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认识等许多材料和观点都取材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如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本质、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发展历史、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等科学结论。

1、为马克思《资本论》写作做出杰出贡献

恩格斯1843年写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对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起到极大的启发作用,《共产党宣言》之后,马克思几乎把全部精力用在《资本论》的研究和写作上。恩格斯给予马克思《资本论》写作以极大帮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资本论》正式出版之后转年,恩格斯公开发表书评《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为<民主周报>而作》。书中高度评价《资本论》的伟大意义,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995年,第589页)书中简要介绍了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阐述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完成《反杜林论》著作,全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19世纪70年代初,德国柏林大学讲师杜林趁着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混乱之际,连续抛出了《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内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讲义》和《哲学讲义》三本书,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发起了猖狂的进攻,且这种思潮受到了德国党内机会主义者的吹捧。马克思认为有必要深入批判杜林的荒谬观点,但马克思正从事《资本论》第2卷、3卷的繁重的写作任务,要求恩格斯能够承担起这一任务。恩格斯也正忙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但马克思恩格斯1872年曾有过分工的约定,即恩格斯要对敌视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公开的反驳,并阐明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因此在马克思的一再要求下,恩格斯最后承担起批判杜林的艰巨任务。

恩格斯依据对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了极其艰巨伟大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同上)

3、研究《自然辩证法》,全面深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他们二人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上。恩格斯70年代初就转入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如他自己所说,从1870年一直到1878年间,他正处在“脱毛过程的中间”即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个彻底的熟悉、转变和研究过程。他的未完成的著作《自然辩证法》通过对15世纪之后特别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的哲学上的概括和总结,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理论、认识论原理、历史观原理都做出了独特的杰出的贡献。

阐述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恩格斯强调,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推动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力量。自然科学的发展制约哲学的发展,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应的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15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地前进,标志这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但这种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分门别类研究,形成了孤立、静止、片面的研究方法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从18世纪康德的星云假说发展到19世纪的细胞、能力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的发现,以十分丰富的材料证明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过程,证明了自然界有客观规律的充满矛盾的过程。同时恩格斯还特别强调哲学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最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性思维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第285页)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他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同上,第343页)这种“物质”不是具体实物,是从各种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熟悉即客观实在性。同时阐述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同上,第346页)阐述五种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既有其特殊运动规律,相互之间也是联系的。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它包含这低级运动形式,但不能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低级运动形式可以转化为高级运动形式。物质运动形式的划分是科学分裂的基础。

阐述了辩证法的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例举了大量自然现象和自然科学的事实,分析了辩证法的对立面相互渗透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阐发了辩证法的一系列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如同一性和差别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有限和无限、部分和整体等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论证了对立面相互渗透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和辩证逻辑问题。恩格斯强调,自然界和思维规律的统一性。“我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的世界遵循于同一些规律,因而两者在其结果中最终不能互相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支配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同上,第364页),自然界和主观思维的统一。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是辩证逻辑的前提和基础。由此推论出历史和逻辑统一的原则、抽象和具体统一的原则。人的认识从感性的具体开始,经过科学的抽象,舍弃非本质的、偶然的因素,抓住本质的、必然的因素,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把事物多方面的性质总和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达到真正的“多样性的统一”,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阐述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唯物史观思想。恩格斯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证明人类是自然界从低级到高级进化而产生的。而这种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不断转化的过程。一但出现某种决定性的因素,就会使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劳动就是从猿转变为人的第一个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导致手脚分工、直立行走,劳动使劳动者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互相帮助,使有群体特征的猿类开始具有社会的性质。于是语言又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劳动和语言使猿的脑髓结构和功能复杂化转变为人的脑髓。感官的日益完善发展到思维和意识的产生。劳动又使经常使用工具发展到制造工具。说明人类已经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和能动地改造自然界。恩格斯还认为,伴随这人类劳动实践和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对立。但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阶级斗争的结局只能是资产阶级的垮台和一切阶级对立的消灭。……为此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同上,第385页)

4、协助马克思建立和领导第一国际,同马克思一起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思潮做坚决的斗争

1879年,针对德国苏黎世三人团抹杀阶级斗争的错误倾向,恩格斯与马克思一起写给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等人的信中说:“至于我们,那么,根据我们的全部经历,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将近40年来,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一贯强调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第686页)

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继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1、继承马克思遗愿,撰写《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1877年美国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出版,马克思对其评价极高,准备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补充完善唯物史观理论,但1883年过早去世。恩格斯继承马克思的遗愿,于1884年出版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这本书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即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理论。书中还阐发了人类“家庭”的历史演变过程,即经历了血缘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书中还阐明了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的根源和发展规律。论述了国家及其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国家的产生、特征、发展和消亡等重要原理。

3、晚年针对思想理论界的错误思潮和混乱思想,在一系列书信以及重新出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中阐发和深化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为了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向德国党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原著,掌握唯物史观的实质。希望德国党内同志“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是根据第二手的材料进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1995年,第697页)二是认真研究历史,尤其要研究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工业史、农业史和社会形态发展史。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现实的原则。四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允许对待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态度,不能机械背诵或逐字逐句重复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而不掌握它的精神实质,把它的个别结论绝对化,也不能借口某些提法过时而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建立和领导第二国际,继续马克思未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

第一国际由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等多种原因,与1874年宣告解散。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在恩格斯领导下宣告成立。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劳工立法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任务。为了实现上述任务,大会“决议”号召“各国工人组织和社会党立即开始利用一切手段(集会、报刊、请愿、示威游行等)进行斗争,借此来影响本国政府。”。同时,为了纪念美国工人1886年5月1日的总罢工斗争,大会根据法国和美国代表的建议,通过了关于设立“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这是一个团结国际无产阶级共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决议,它对提高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锻炼和检阅无产阶级具有重大意义。7月21日代表们向巴黎公社的烈士们敬献了花圈,各国代表发言中反映一个共同的思想:“公社虽然失败了——公社万岁!”

第二国际的成立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它促使各国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联合起来,特别是“五一”节的决议成了动员和团结世界无产阶级的有力武器。1890年5月1日那天,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欧洲以及美国等许多国家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游行示威。恩格斯曾经写道:“今天……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今天的情景定会使全世界的资本家和地主知道:全世界的无产者现在真正联合起来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第265页)5月4日伦敦又举行了20万人的群众大会。年近70的恩格斯参加了大会,并发表了演说。群众性工人运动的发展,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影响,以及自身队伍的扩大。

1891年和1893年,第二国际相继召开了两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发展工人运动的行动纲领和策略原则。恩格斯在领导整个第二国际期间,同形形色色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且在1891年1月,不顾德国党的领袖的阻挠和反对,正式发表了马克思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同年3月为纪念巴黎公社20周年再版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并写了一篇很长的《导言》。《导言》着重总结了巴黎公社的伟大的历史经验,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用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规律。

5、为马克思和他本人曾经出版过的著作再版撰写《序言》、《导言》等

随着19世纪80和9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各国工人政党及工人群众要求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因此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纷纷再版曾经出版过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同时希望恩格能够为这些著作再次出版写《序言》和《导言》。如《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党宣言》、《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第一次公开出版)等著作。仅《共产党宣言》就写了5篇《序言》。这些《序言》重申原著的基本思想,同时结合形势的变化,指出了某些局限性和应用的具体条件等。但围绕这些《序言》、《导言》无论当时的个人运动内部还是列宁时代和今天都存在着激烈斗争。他们借用某些论断歪曲恩格斯的原意,鼓吹恩格斯晚年放弃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仅举两例: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喉癌去世。

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总结、学习恩格斯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斗争经历及其理论实践贡献,对于正在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发作用。

永远学习恩格斯的彻底革命精神,全心全意投入到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革命实践斗争中。

永远学习恩格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辨现实社会中的一切是非美丑善恶能力,提高我们当今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根本区别的鉴别和分辨能力。

永远学习恩格斯的批判精神,同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反对和歪曲马克思主义、反对和歪曲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进行坚决的斗争。

永远学习恩格斯的勤奋刻苦学习和科学有效的终身学习精神,把改造我们的学习摆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上来。

永远学习恩格斯的理论创新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向前进!

永远学习恩格斯自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高度重视自身的世界观改造和自身的发展。

第七,永远学习恩格斯的无私奉献和真挚的革命友谊精神,真正团结起来,为共同的共产主义事业目标而斗争。恩格斯的一生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他同马克思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二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建造起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大厦。列宁在评价他们二人的关系时指出:“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这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恩格斯总是把自己放在马克思之后,总的说来这是十分公正的。他在写给一位老朋友的信中说:‘马克思在世的时候,我拉第二小提琴。’他对在世时的马克思无限热爱,对死后的马克思无限敬仰。这位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颗深情挚爱的心。”今天我们纪念恩格斯,也要学习恩格斯的这种无私奉献和合作精神,向恩格斯那样,与周围的革命同志真正建立纯正、真挚、相互合作、相互激励的友谊关系,为我们共同事业奋斗终身!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永垂不朽!

2020年11月28日

【郝贵生,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为作者给红歌会网的投稿】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THE END
1.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夏玲电子书在线阅读那里的立法者能立什么法、法官能审什么案呢?我不清楚。君主拥有土地所有权,既然如此,也就完全不存在与土地所有权相关的民法。君主对一切都拥有继承权,既然如此,当然也就根本不存在与继承相关的法律了。在一些国家中,君主独霸着商业,既然这样,任何商业法都失去了作用。那里几乎不存在与陪嫁、与女方权利有关的民法,https://yuedu.163.com/book_reader/2185c4aa121241fe9683ab65292c6a29_4/773f9dd487754e5c92f1279b5076807d_4
2.能动司法:依据空间和限度光明日报法实践中积累的有关能动司法的认识和思考,刊载过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江苏专题调研时发表的重要观点《能动司法更加符合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今天以整版篇幅刊载著名法学家、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的重要文章《能动司法:依据、空间和限度》。这篇文章对能动司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作用空间和能动领域https://www.gmw.cn/01gmrb/2010-02/04/content_1049859.htm
3.郝贵生:永远的恩格斯——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恩格斯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本原因是实践,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实践。恩格斯1842年11月到1844年8月正是亲身参加了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并把他学习到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社会主义学说等观点应用到实践中,发现了物质利益决定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等基本原理。 http://www.kunlunce.com/llyj/fl11111111111/2020-11-30/148459.html
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根据公安部设置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估指标,良好的社区治安局面的基本标志是:社区公共安全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社区治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各项指标且这些设施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拥有良好的治安环境;社区公众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得到充分的保障;社区治安市场发育良好;社区治安创新体系已经建http://www.zgfzxxh.com/xhlw/201007/t20100729_392849_1.shtml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宪法至上地位主要体现在其特有的作用、效力和内容等方面。 ①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②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6.论民间法作用及与国家法冲突的协调张梅律师国家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我国法的正式渊源,具有普遍性和程序性,需要每个人遵守,因而国家法的价值取向也只能是照顾多数人利益,但由于法不可能包含所有的社会关系,在国家法之外还需要别的规则去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去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民间法作为有效地调节方法,并没有在国家法产生的时候消失,而是作为另一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64534.html
7.论竞争法的政策功能【内容提要】竞争政策是市场竞争规律与国家管理经济职能互相作用的产物,也是国家实现其“公平”与“效率”的一项经济政策;竞争法是实现国家竞争政策的根本手段,它必然以竞争政策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基本内容;竞争法的实施,实质上就是竞争政策的实现。因此,我国在建立与完善竞争法律制度的过程中,应该认真研讨并界定我国的既定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1150_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