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新声·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人权法治保障,持续完善人权救济机制,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推动我国人权法治保障工作取得新成就。

立法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基石。人权保障的首要环节在于立法。立法既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的过程,又是确立人权保障理念、原则和制度的主要抓手。当前,人权已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问题,各国纷纷通过立法确认和保障人权。人权作为一项维护人的尊严所必需的权利,不仅被国际法所承认,而且几乎被所有国家的国内法或司法实践所认可。2024年是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写入国家宪法20周年,民法、刑法、行政法、社会法等部门法以宪法为依据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了人权保障的内容和措施,初步建立起现代人权保障法律体系。

执法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依法行政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途径。执法机关通过行使法定职权,将法律规定转化为具体行动,使得人权保障条款得以有效落实。我们既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管,又要畅通监督渠道鼓励公民、媒体或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监督。例如,2024年4月26日,国家安全部公布《国家安全机关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2个部门规章,就是旨在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进一步保障人权。执法机关应当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公正、文明。

司法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法院通过审理案件、作出裁决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权威性和终局性。公正司法是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法院应当加大对人权案件的审理和裁判力度,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获得及时有效救济。2024年是《国家赔偿法》颁布30周年。据统计,全国法院共审理国家赔偿案件31.8万件,其中司法赔偿案件9.9万件,决定赔偿金额75.35亿元,以法治平冤理直,以正义抚慰人心,不断加强对人权的保护。我国不断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司法救济渠道,旨在为公民提供全面、有效、便捷的人权保障路径。

守法是人权保障的公民基础。守法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只有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才能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为人权保障提供坚实的公民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正确人权观,广泛开展人权宣传和知识普及,营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等方式,可以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使他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同时,公民还应积极参与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共同助力中国人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THE END
1.民法典的意义规范社会关系保障人权的法律基石民法典的意义:规范社会关系、保障人权的法律基石 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通过民法典,中国法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国家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界限,而且为解决日益复杂化的人际关系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人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397202.html
2.法律保障下的公民安全感与归属感探究法律资讯1、确立法律保护框架 法律是保障公民安全的基本工具,通过确立法律保护框架,明确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为公民提供一个稳定、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刑法、治安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增强公民的安全感。 2、打击犯罪,保护人权 https://kanfawang.com/post/19473.html
3.保护的责任:演进逻辑法律性质及中国的立场从国内法的角度来看,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在本国宪法和法律中规定或暗含了对人权的保障。但其中,规定对他国的人权事件作出反应的内容,无疑十分罕见。有学者提出,一般法律原则的形成不再局限于国内法律(foro domestico),只需国家作出意思表示即可。在此,国内法的实践不再是构成性的。[49]也有观点认为,通过外交http://www.szlilun.com/content/mb/2021-08/30/content_24479427_0.htm
4.法律好书推荐《法理学第二版大学生法律专业马工程法学教材高等一、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思想渊源 16 二、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 17 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9 四、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重大意义 2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中国化 23 一、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法律思想 23 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法治https://www.jianshu.com/p/fd5fdbc1f768
5.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901法理学复试考研大纲人权是最具有普遍性的权利;人权是本源性的权利;人权是综合性的权利。 二、人权作为法的价值的意义 三、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 第六节法与正义 一、正义的概念和基本分类 二、正义作为法的价值的意义 三、法律对正义的保障 第五章法的渊源与效力 第一节法的渊源 https://yz.kaoyan.com/dlfu/dagang/586df57f99750.html
6.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7.粗通根本法只需四十问——宪法知识问答4、我国宪法在“国家机构”一章规定了各国家机关的权限范围和行使职权的基本程序,从而为防止公共权力侵犯基本人权提供了保障。 四、我国宪法是如何体现权力分工和制约原则的? 答:在权力分工方面: 1、我国宪法规定了横向权力分工关系,明确了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统帅机关的职权范围。 http://lyj.gd.gov.cn/news/newspaper/content/post_1871796.html
8.无罪推定的刑事辩护理念应擅于从不同角度去检测办案机关的办案逻辑,准确把握既定事实与犯罪构成要件是否相符,其定罪结论是否正确,对此,可以以法律三段论进行检测;其次,必须将人权放在首位,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保障人权;第三,任何一个案件或多或少总会存在各类疑问,作为刑辩律师需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和敏捷的思维,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巧妙地解决问题https://www.jinrilvsi.com/mrsf/5589.html
9.试论劳动法与劳动者的人权保障法律是各种主体对于人权追求的记载的保障工具,列宁所说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同马克思所说,“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是一个道理。法律适应人类的权利要求而产生,以记载保障人权的实现为使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权与法律在内容、客体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同一性,两者有着不解的渊源。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3163400_4958.html
10.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问题分析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问题分析-诉讼法学专业毕业论文.pdf,V 摘要 在我们这个走向权利的时代,人权闯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 关i生,人们运用各种手段对人权予以保护。本文阐述了刑事诉讼与人 权保障的关系,指浅了惩爨犯罪和保障入权是刑攀诉讼的薅个基本目 的,萍j事诉讼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124/141285039.shtm
11.法律史范文8篇(全文)作为社会的调节器, 法律应当稳定, 但社会生活状况却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法律因随其而适时的改变。据此, 法律稳定的必要性和变化的必要性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冲突。而几个世纪以来法律思想家们一直试图在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庞德也是其中之一。 一、法哲学的发展与演变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65hwurm.html
12.全球化时代中国刑法改革中的人权保障一、全球化时代刑法对人权保障日益重视 人权的改善和进步需要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障, 法律保障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 刑法由于其所保护利益的广泛性、重要性及其对违法制裁的特殊严厉性, 而对人权的全面保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 强化对人权的保障是全球化时代刑法改革的主旋律。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