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理论的比较与评析

分析法学关于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的讨论

分析法学(又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历来就以重视法律规范的类型区分和体系建构问题为其显著特征。

(一)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

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被公认为是分析法学纲领性的旗帜性的文献。

奥斯丁认为广义的法包括准确意义上的法和并非准确意义上的法,可以划分为四类:第一,神法或者上帝法,即上帝对人类设定的法;第二,实际存在的由人制定的法,即我们时常径直而且严格地使用“法”一词所指称的规则,这些规则,构成了普遍法理学的真正对象,以及特定法理学的真正对象;第三,实际存在的社会道德,也即实际存在的社会道德规则,或实际存在的社会伦理规则;第四,隐喻意义上的法,或者比喻意义上的法,亦即人们仅在隐喻或比喻的意义上使用“法”一词所指称的对象。

在奥斯丁的法律体系中,还有一些并非严格意义上可以使用“法”一词所指称的社会现象,它们虽不属于命令,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适当地纳入法理学的研究范围的。这些“法”,属于“法是一类命令”这一命题的例外,其内容包括包括三类,一是解释性质的法,二是废除或撤销现存的由人制定的法的那部分法,三是没有要求他人必须服从的目的的那部分法,或不具有强制要求性质的义务的那部分法。

(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理论

凯尔森的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理论,可分别从法律体系的静态结构理论与动态结构理论两个侧面出发予以梳理。

静态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研究静止状态的法,将认识的对象指向人类创造、适用和服从的法律规范。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法律的定义以及法律理论的基本概念,从静态中把握法律的性质。

根据法律规范的形式与功能,凯尔森对法律规范作了如下划分:

首先是一般规范和个别规范。一般规范是规定当某种条件具备时,某类现象应当发生的法律规范。个别规范是决定一个人在不重复发生的状态下的行为并从而只对一个特殊场合才有效而且只可能被服从或适用一次的法律规范。

其次是假设性规范与绝对规范。假设性规范也称条件规范,即在一定条件下命令或禁止一定行为的规范,无论一般规范还是个别规范都是假设性规范。绝对规范是无条件地命令一定行为的规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规范。

再次是独立性规范与依赖性规范。“如果一个法律秩序(例如议会通过的制定法),含有两个规范,第一个规范规定一定的行为,第二个规范对第一个规范的不遵守施加一定制裁,那么第一个规范就不是一个独立的规范,它根本上要与第二个规范相联系。”其中第二个规范是独立性规范,第一个规范是依赖性规范。凯尔森早期并不承认依赖性规范是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但后期则依据调整了的法律规范的个别化原则,主张法律规范“似乎是以意志行为加以个别化:每种有权的意志行为似乎都创造了一个单独的规范”。

(三)哈特的新分析法学理论

哈特的新分析法学,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传统与语义分析哲学的融合。

哈特的分析是从对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解析和批判开始的。哈特认为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论是一个失败的记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该理论由以建构起来的那些因素,即命令、服从、习惯和威胁的观念,没有包括、也不可能由它们的结合产生出规则的观念,而缺少这一观念,我们就没有指望去阐明哪怕是最基本形式的法律”。哈特新分析法学的显著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其法律规则理论。

哈特主张,在社会规则中,可以大致发现两类不同性质的规则,“一类规则可以视为基本规则或主要规则,根据这类规则,人们必须为或不为某些行为而不论愿意与否;另一类规则在某种意义上从属于或辅助前一类规则,因为它们规定人们可以凭借做某些事情或说某些言论的方式采用新的主要规则,废除或修改旧的主要规则,或者以各种方式决定主要规则的影响范围或控制它的作用。前一类规则设定义务;后一类规则授予公共权力或个人权利。前者涉及人们的行为的活动或变化;后者具有不仅引起人们行为活动或变化,而且引起创立或改变责任或义务的作用”。后一类规则叫做次要规则,其涉及主要规则本身,其说明主要规则可以最后被查明、采用、消除、改变的方式和违反主要规则的事实被查明的方式。次要规则包括承认规则、改变规则和审判规则。承认规则是指用来明确主要义务规则的内容、范围及效力的规则。改变规则是指控制主要义务规则的发展变化,并用来确定主要义务规则的取舍的规则。审判规则是指确定谁最终有权认定主要义务规则是否被违反的规则。

哈特和凯尔森的论战属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两种实证主义的论战。在这个论战中,哈特一反凯尔森对于法律体系之纯粹性的追求,转而认为法律陈述既具有规范特征,又具有事实特征。哈特的观点既涉及到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更涉及到他的核心范畴“承认规则”。承认规则不同于凯尔森的基本规范,它不是一种基本预设,而是源自某种“社会事实”的法律理论,即法律的存在最终取决于一些经验因素,取决于官方的法律实践。

(四)拉兹的理论

拉兹继承和发展了凯尔森和哈特的法律体系的思想。拉兹认为,法律体系的承认规则包括两种承认性规则,即主要法律适用机关有义务适用现有的法律,他们也有义务创制新的法律来解决法律未规定的争端。这是拉兹对哈特承认规则的发展。

这样,对法律的规范性理解依赖于对法律之间的结构化联系的认识,依赖于法律体系的概念,而并不依赖于法律规范的概念。拉兹将法律体系的基本单元划分为法律,突破了法律必须由法律规范组成这一分析法学的传统观念。拉兹认为,在法律体系中,不仅存在规范性法律,还存在着非规范性法律,它们的功能不是设立义务和授予权力,而是规定法律生效和修改的条件。在分析法学中,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民法规范论关于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的讨论

在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上,《合同法》首次给裁判者课加了区分强制性规定与非强制性规定的任务。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确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合同行为所违反的规定,究竟是否属于强制性规定,成为了解释论上必须回答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民法规范论的重要性。

民法规范论的讨论首先应着力探讨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区分,进而梳理民法所协调的利益关系的类型,以此作为研究民法的规范类型及其配置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因事件和事实行为引发的非交易关系背景下诸种类型利益冲突时,民法规范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此类规范可能成为当事人“约定排除”适用的规范,但却不会成为《合同法》第52条第5项所说的合同行为“违反”的强制性规定。因为从逻辑上讲,能够违反此类规范的只会是事实行为;而排除此类规范适用的约定,违反的也一定不是此类规范。就此而言,此类规范不存在作强制性规定与非强制性规定类型区分的问题。

结语:简要的评析

分析法学有关法律规范类型及其配置关系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在形式逻辑上将法律规范与其他类型社会规范区分开来,并建构一个逻辑自洽的法律体系。因而在分析法学的框架下,将一个规范称为主权者的命令还是称为独立规范,或者称为主要规则,并不会对具体法律规则的设计或适用产生丝毫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分析法学只能回应已经被认定为法律的事物所包含的问题,而不能回应符合什么标准才能成为法律的问题。就此而言,无论凯尔森的基础规范还是哈特的承认规则,更像是一种修辞术。

人类所有有意义的类型区分,都是目的指向的,法律规范的类型区分也是如此。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的不同理论,乃是分别服务于不同的理论分析或实践操作目的。因此不同的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理论,在逻辑自洽并具有足够解释力的背景下,并不存在真假、对错之分。就同一理论分析或实践操作目的而言,最能够且最便捷地实现该目的的法律规范类型区分理论,即是最可取的理论。

THE END
1.觉晓法硕每日一题11602003法硕/法理来自觉晓法硕教育【觉晓法硕每日一题】11602003 法硕 / 法理 / 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法学】下列关于人权的表述,正确的是?平仑区 看答案更多法硕免沸题库指路App—【觉晓法硕】#25法硕# #考研# #法硕# 法硕超话 #26法硕# R觉晓法硕教育的微博投票 单选 A.人权就是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B.人权价值可作为立https://weibo.com/7435184148/P3jDdzUiA
2.荐书推荐给法律人的十五本法律英语书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法律英语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与一般英语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故而常常成为法学生或法律工作者在学习、实务中难以攻克的一座大山。 今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法律英语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与一般英语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区别,故而常常成为法学生或法律工作者在学习、实务中难以攻克的http://www.ylmeng.com/luyoumeishi/202412-18021.html
3.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我想学法律,这个决定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海洋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法律,不仅是规则和规范的集合,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手段。我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能够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二、解锁法律之门 要想学好法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这包括宪法、民法典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4.哈特:法律的性质(豆瓣)哈特:法律的性质 作者:[美] 马修·克雷默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H. L. A. Hart: the Nature of Law 译者:杨建 出版年:2022-12 页数:288 定价: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208178472 豆瓣评分 9.8 56人评价 5星 85.7% 4星 8.9% 3星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290197/
5.《哈特:法律的性质》([美]马修·克雷默作者杨建译)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哈特:法律的性质》,作者:[美]马修·克雷默 作者 杨建 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最新《哈特:法律的性质》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哈特:法律的性质》,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9545524.html
6.哈特法律的性质(美)马修·克雷默著杨建译世界各国法律社科¥17.80 图说天下探索发现2-世界神秘现象 查看商品参数 ¥17.80 图说人类神秘现象 查看商品参数 图书 文化 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哈特 法律的性质 (美)马修·克雷默 著 杨建 译 世界各国法律社科 正版图书籍 上海人民出版社 https://m.suning.com/itemcanshu/0071602506/12438625686.html
7.哈特法律的概念.pdf哈特法律的概念.pdf,外 国法律文库序 【分类 号】 《法律 的概念 》 【分类名 】法学 【书名 】法律 的概念 【著者 】英[]哈特 、Hart,H.L.A. 【译者 】张文显 【出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社 【出 日期 】1996.1 外 国法律文库序 江平外 国法 律文库是 ?套 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326/8111141026005051.shtm
8.哈特与法律实证主义[5 认为对一种实践或一项制度进行描述的工作,应当先于对其进行评价的工作,并且应当与之分离,这个观念在现代读者看来似乎太过明显而无需申明,更不消说要对它进行辩护了。[6]不过,当我们谨记有关法律的著述 历史 以及法律的制度类型时,法律实证主义备受争议的性质就会变得更为清楚 关于第一点,历史地看,大量有关https://doc.mbalib.com/view/d436fe62033f8c3f3402fc5fc1cd707e.html
9.民法中权利设定的几个基本问题民法是关于权利的法律,理解民法的权利设定技术是理解整个民法的基础。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阐述。 一、民法中的概念 民法对权利的设定是通过民法规范而成就的,而民法规范则又是由概念组成,对民法中的概念的基本类型与性质的分析是探索民法权利设定技术之奥妙的入口。 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5135_6113.html
10.H.LA.哈特与法律实证主义H.L A.哈特与法律实证主义 法律实证主义概观 法律实证主义以这样一个简单的主张作为它的基础:对法律的恰当描述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并且,这是一项必需与(关注现存法律之价值,关注法律应当如何得到改进或革新的)道德判断分离开来进行的工作。法律实证主义的早期倡导者包括了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 1748~1832),http://iolaw.cssn.cn/flxw/200507/t20050713_4596479.shtml
11.法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6篇)[13](英)格林(Green,K.),(英)克斯雷(Cursley,J.).土地法(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 [14](美)伯恩哈特,(美)伯恩哈特.不动产发(影印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 [15]陈祥键.论空间权性质与立法例的探讨[J].中国法学,(5). [16]陈祥健.论空间权的构成及其三个法律问题[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y63377l.html
12.交付的法律性质交付的法律性质,交付,占有,法律性质,物权行为, 交付一词经常在多种意义上使用,但是法学理论中有关交付的研究多局限在物权变动尤其是所有权变动中的交付。法律上交付概念是通过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7222238.nh.html
13.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性质与作用姜明安的财新博客哈特曾就“什么是法律”所经常出现的三个争论点考察法的一般特征:法的存在意味着特定种类的人类行为不再是任意的,而是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强制性;法律制度体现着特定的和基本的道德要求之宗旨,正义既是适合于法律的善,又是诸善中最具法律性质的善;法律制度总是由规则构成的,而可预测的后果是法律规则的重要特性。[26https://jiangmingan.blog.caixin.com/archives/41420
14.论行政私法行为的法律性质政府补贴等行为实际上属于行政私法行为,政府机关这类行为的正确使用与否涉及到该类行为法律性质的科学界定。行政私法行为最大的特点是结合了行政和民事的双重因素,具有行政法、私法的双重性质。而混合说可以作为重要标准以识别行政私法行为的行政私法性。这种特殊性质的行为与纯粹意义上的民事行为、行政行为等相邻行为都https://china.findlaw.cn/xfwq/xiaofeiweiquanlunwen/55667_2.html
15.中国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法律性质"公序良俗原则"具有的事实面相、事实可还原性,以及立法技术的开放性要求——完整地给出了其具有双重法律性质的理由。"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法律规范进行适用时,需要经过创造性解释环节,使其达到法律规则要求的确定性程度,同时消除可能存在的分歧。故此,必须执行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逸"和"谦抑性"要求,以防止"公序良俗http://qks.cqu.edu.cn/html/cqdxskcn/2018/5/20180513.htm
16.哈特的第二性规则初探首先,哈特构建了法律的“规则论”体系,而第二性规则是构建“法律规则论”体系的关键一环?。笔者认为,与其说奥斯丁“命令说”的失败在于其没有给“规则”留下相应的位置,倒不如说奥斯丁的“命令说”忽视了与“义务规则”相对应的另一类型的规则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虽然哈特批判了奥斯丁没有区分“命令”与“义务”https://www.fx361.com/page/2017/0524/18213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