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做自尊自信的人》的试题

七年级政治《做自尊自信的人》的试题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试题了,通过试题可以检测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政治《做自尊自信的人》的试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要点一:知耻与自尊

【要点分析】耻辱,是一种自我意识、一种悟性、一种觉悟、一种良心。一个人有了知耻之心,当受到他人或社会的谴责、唾弃时,就会感到羞愧,从而改过自新,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以至宁愿做出自我牺牲,也要保持自尊与人格。

【典例1】陈景润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他在没有计算机,没有助手,甚至不能公开从事研究的情况下,在自己的斗室里,以床为桌,硬是用人工手算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表明了()

A.他是一个自尊自信,开拓进取的人

B.自尊自信能催人奋进,具有神奇的力量

C.他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

D.自尊自信能使人自强不息

【答案】ABCD

【命题思路】结合题干的含义和选项的观点,本题主要考查自尊自信对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作用,要求考生对这一内容要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注意判断每一个选项观点是否正确,并且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

要点二:自尊与维护人格

【要点分析】人格是金,人格是光辉是任何邪恶,任何势利都无法使其泯灭。自尊并不是求你胜人一筹,自尊只是希望你做得比自己认为可能达到的更好,自尊是一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以自尊获得他人自尊,是魅力;以自尊他人获得他人尊重,是理解。学会尊重别人,需要理解和宽容。所以说:人淡如清自高洁。人必先自爱而后爱人,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

【典例2】清朝官员叶存仁在拒绝部属临别赠礼时曾当即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这个事说明,自尊自信的人()

A.喜欢炫耀自己的文采

B.有强烈的荣辱观

C.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D.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答案】BD

【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自尊自信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这一基本观点。答题时既要正确理解诗的含义,又要联系课本知识进行判断。其中,A、C是干扰选项,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要点一:自信与成功

【要点分析】没有自信,便没有成功.一个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人,首先是因为他自信.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如若不充分认识这一点,有一天你会连原来的一半也丧失。自信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目标,自卑的人则只有凭借侥幸。自信者的失败是一种命运的.悲壮,自卑者的成功则是一种命运的悲哀。

【典例1】有人问居里夫人:“您认为成才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可见()

A.有了自信心,任何事情都可以办好

B.自信心——不要别人的帮助——决定了人能够成才

C.居里夫人靠自信和恒心成功,其他人却不尽如此

D.自信心是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答案】D

【命题思路】要善于辩证地分析问题。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离不开自信心,但并不等于有了自信心就能办好任何事,还需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还需要与他人比较,扬长避短,任何人只要具备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意志坚强,拼搏进取,就可能取得成功,居里夫人只是众多的成功者之一。故A、B、C观点错误,应选D。

要点二:做自信的人

【要点分析】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相信你能做到,你便能做到。”自信来自实力,来自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我们应该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发现自己可以做好一些事情的时候,自信心就会有所增强,逐渐对自己做事充满信心。培养了坚定的自信,也就拥有了战胜任何艰难困苦、迎接一切人生挑战的根本动力。诚如是,成功就会不断向我们招手!

【典例2】“张强同学是班上的“双差生”,不被重视。有一次在课堂上,老师看他肯动脑筋,就点名让他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受到大家的赞扬。从这之后,在老师和同学的进一步帮助下,他上课积极发言,学习也更加努力,有一次还自觉拒绝原来的“哥们儿”的邀请。这说明()

A.自尊自信,使人不断进取

B.自尊自信,催人自强不息

C.自尊自信,使人品德高尚

D.自尊自信,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

【答案】ABC

【解题技巧】ABC三项正是自尊自信的积极作用,张强在受到大家的赞扬后,自尊需要得到肯定和满足,从而受到激励,产生了进取的动力,并使他正视自己落后的现实自强不息,克服不良习惯,开始了真正的进步。D项是虚荣的表现不符合题意,因此不选。

一、基础知识题

1、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_____。

2、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______。

3、自尊的人_____,自尊的人_______,自尊的人_____。

4、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_____。

5、真正树立起自尊,赢得他人尊重,是要靠______来实现的。

6、要想赢得他人尊重,首先要_____。

7、自信是_____的基石。自信使人有_____的力量。

8、树立自信必须克服_____。

二、能力提高题

1、升人初中以后,有不少同学开始注重外貌的修饰,言谈举止的文明,在意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评价,这主要是由于同学们

A.期望他人尊重自己B.渴望取得成功

2、“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中的高尚品格指的是

A.高尚情操B.自尊心C.高雅情趣D.自信心

3、自尊即自我尊重,指的是

A.一种爱惜自己身体的心理状态B.一种爱护别人的心理状态

C.一种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心理状态D.一种向别人卑躬屈膝心理状态

4、《世说新语》记载:周处年少时,为害乡里,后来知道被人们所痛恨后,改过自新,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

A.有缺点、有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否下决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B.有缺点、有错误的人,即使改过自新,也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

C.周处的缺点、错误容易改正

D.有一些缺点、错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5、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是

A.自尊是自己的事,尊重他人是别人的事

B.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一回事,没有区别

D.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维护自尊首先要尊重他人

6、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一次碰到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这个资本家见萧伯纳很瘦,便取笑说:“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正在闹饥荒。”而萧伯纳则反唇相讥:“一见到你,我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对于萧伯纳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很幽默,喜欢开玩笑B.过于敏感,易情绪冲动

C.报复心强,易制造矛盾引发冲突D.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及时予以回击

7、五四青年节前夕,某校七年级2班老师让几个同学负责组织一个班会,几位同学思忖了一下,回答说“行,我们能行!”这种表现是

A.自负B.自卑C.自尊D.自信

8、“你行,我也行”!以此为主题的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7年10月2日在上海开幕。智障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乐观进取的风采,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升华。事实表明

A.自信是成功的基石B.自信的人决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

C.自信是运动员特有的心理品质D.自信的人一定能事事成功

9、“没有成功,人生便暗淡无光;没有自信,人们便失去成功的可能;失去自信,就像一把潮湿的火柴,永远点不燃成功的火焰。”既然自信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

①时刻看到自己的进步。②增强信心,相信自己行,加速增强实力。

③发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④想信自己一定能办成所有的事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10、人总是倾向于肯定自己,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获得肯定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自我否定和别人否定则会使我们情绪低落,心灵受伤。这说明了

A.自尊使我们多愁善感B.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C.虚荣心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D.得到别人的肯定才会有自信

11、“一个人小看自己,那么他人也有理由小看他。”这句话的寓意是

A.自信的.人是自高自大的人B.自信的人是骄傲自负的人

C.自信的人要克服自卑心理D.自信的人小看别人

12、小江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和炫耀自己,她要求父母晚上包一酒楼,邀请全班同学都来庆祝她的生日。小江的做法说明

A.她具有强烈的自尊心B.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的尊严

C.她这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D.她有很强的虚荣心‘

13、维护我们的自尊,不应该做的是

A.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B.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C.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拒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D.拒绝卑下,洁身自爱

14、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时候,先后试用过上千种材料做灯丝,可是都没有成功。面对他人的嘲笑,他却笑着说:“我并没有失败,因为我已经知道了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他坚持实验下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说明了

A.自信给人战胜困难的勇气B.爱迪生太狂妄

C.自信者自傲D.自信一定能使人成功

15、笛卡儿说:“尊重别人,才能够让人尊敬。”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可以不要尊重别人C.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B.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必将赢得他人的尊重D.自尊的人更懂得尊重他人

16、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这句话主要表明

A.有自信就必定能够取得成功B.自信是期望得到他人或社会尊重的一种心理状态

C.自信是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D.自信是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基本特征之一

17、徐悲鸿有一句名言:“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告诉我们

A.做人要有自尊B.做人要有自信C.不能狂妄自大D.应该尊重他人

18、“没有成功,人生便暗淡无光;没有自信,人们便失去成功的可能;失去自信,就像一把潮湿的火柴,永远点不燃成功的火焰。”自信如此重要,是因为

①自信使人勇敢②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③自信能使人发挥自己的潜能④自信一定能使人成功

19、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时,曾有一个洋人当众对他说:“中国人愚昧无知,是天生的亡国奴,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跟他打赌,展开竞争,最后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使那个洋人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徐悲鸿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B.自尊的人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C.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感,能积极向上D.自尊的人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三、拓展创新题

1、中学生王某下午放学后乘公交车回家,上车后,他坐一个座位,将书包放在另一个座位上,这时,上来了许多收工的民工及接幼儿的老人,王某也不让座,人们责怪他缺乏公德,不懂尊重他人。请问:

(1)公德的前提是什么

(2)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2、某校学生会组织演讲比赛,三位同学在台下准备着——

梦云想:前面几位同学不是忘词就是死记硬背,我们班其他两位同学也不如我,冠军非我莫属!

梦雨虽有点紧张,但她不断暗示自己不要担心,要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梦菲紧张得手都凉了,心想:别人多优秀,我胆小、声音也小,肯定不行。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心理诊断:根据三个人的心理活动,请你说说她们三个人各是什么心理

(2)材料透视:这三种心理对她们参加比赛分别会有什么影响

(3)回归教材:在你的身边肯定存在这三种心理的人,请给他们提出一些好建议。

3、进入初中已经半年多了,小孟将这半年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下面是他日记的几个小片段:

新鲜:我第一次跨进中学大门的时候,感到是那样的新奇,我终于是一名初中学生了……

倒霉: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身边的人和事,不信任他们。我开始逃避现实,有什么话只写在日记里面。我天天把自己埋在书堆里,可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老师经常找我谈话,我害怕得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我上课开始走神,制定的学习计划也不能按时执行了……

寻找:……

(1)分析小孟进入了初中后都遇到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小孟应该寻找什么

4、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八年级的三位同学在台下准备着——

小敏:前面的几个不是忘词就是死记硬背,我们班的其他两位也不如我,冠军非我莫属!

小涛虽有点紧张,他不断地暗示自己不要担心,要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小亮紧张得手都凉了,心想:我胆小、声音也小,肯定不行,看到别人多优秀,我一定会砸了!

请回答:(1)根据三个人的心理活动,请你说说他们三个各是什么心理

(2)这三种心理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3)在你身边存在这三种心理的人吗如果有,请给存在不良心理的同学提一些好的建议。

答案:

1、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2、期望3、积极向上赢得他人的尊重知荣辱讲自爱4、人格5、自我努力、发展提高自己6、尊重他人7、成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8、自卑

1.A2.B3.C4.A5.D6.D7.D8.A9.B10.B

11.C12.D13.C14.A15.A16.C17.A18.B19.B

1、(1)尊重(2)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尊重他人,还应该懂得敬重老人、照顾女性、关爱儿童;尊重他人,还要尊重他人民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尊重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

2、(1)梦云存在自负心理;梦雨充满自信;梦菲存在自卑心理。

(2)梦云因为自负,看不起别人,容易在比赛中失误;梦雨因为自信,能够实事求是看待自己,保持心态平衡,因而容易取胜;梦菲因为自卑,看不到自己长处,不敢尝试,所以容易失败。

(3)学会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走出自卑的心理牢笼,抛开愚蠢的自负和表面的虚荣,做一个脚踏实地、自尊自信的人。

3、(1)成绩下降;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出现闭锁心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学习方法不得当;意志薄弱。

(2)寻找新的目标;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友情和自信;培养坚强的意志。

4、(1)小敏是自负心理;小涛是自信心理;小亮是自卑心理

(2)小敏因为自负,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容易在比赛中失误;小涛因为自信,他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保持心态平衡,因而容易取胜;小亮因为自卑,他轻视自己,看不见自己的长处,不敢尝试,所以容易失败。

(3)建议:自负——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全面看待问题。

七年级下册政治暑假作业练习题

1、什么是规矩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需要共同准则)P86

(1)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2)因为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规则有哪些种类P87

1)道德;2)纪律、规章;3)法律。

3、法律有哪些显著特征(P87)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我国法律的性质是什么其作用表现在哪里(P89—90)

(1)性质: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作用:

1)规范作用:突出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同时,它还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保护作用:A、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B、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我们享受权益,需要法律的保护。

5、对待法律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什么P90

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采取的态度。

6、什么是违法行为P93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7、违法行为的种类P93

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该受到的惩罚等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包括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又叫严重违法或犯罪)。

8、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P93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于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9、什么是刑法P94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10、什么是犯罪P94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THE END
1.普法专栏法律是什么?行业资讯3.法律与公民:在现代社会,法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明显,法律的重心与终极目标在于确认并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方式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四、当代主要法律体系及其分类 1.根本法和普通法:宪法即为根本法,它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问题,如国家的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政治体制与权力的http://anlihk.com/detail/id/83/cid/44
2.人大研究杂志什么是“基础性法律”人大理论研究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立法法第七条规定了国家立法权限,从该条内容来看,并未对“基本法律”和“法律”的性质和地位作出区分。从“基础性”的判断来看,基础性法律应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但是,根据当前基础性立法实践来看,海洋环境保护法③、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④等作为基础性法律,是由http://www.gsrdw.gov.cn/html/2024/lnyj_1107/24249.html
3.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法信一个机关的宪法定位,实质是国家权力的配置问题.从权力配置和权力改革的角度更能反映出该机关所行使的国家权力的本质属性.我国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遵循的是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 关键词: 性质 职能 体制 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 戴玉忠 (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 100081) 摘要:一个机关的宪法定位,实质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264081
4.保护令在我国司法试点中的法律制裁性质探讨保护令在我国司法试点中的法律制裁性质探讨 保护令不应再被定义为法律制裁 在我国司法试点保护令制度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护令被界定为一种法律制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制措施说。认为保护令是为了保障婚姻诉讼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对妨碍诉讼等“殴打诉讼参与人”行为的法律制裁。中国应用法学研究院《https://m.bjhwtx.com/h-nd-193187.html
5.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性质是全民所有制有人说,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制,而“国有制就是官有制”。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来看,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基本性质是全民所有制。 第一,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http://www.wyzxwk.com/Article/zatan/2019/09/408329.html
6.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触发条款的法律性质分析学者RobertGoshay和RichardSandor提出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国外已经较为广泛的被应用;我国国内目前没有开展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业务,对保险风险证券化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且国内关于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学术文章大多较为笼统地对国外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基本模式、特点等进行整体介绍,针对保险风险证券化中的具体法律问题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SM202001066.htm
7.2018年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课真题及参考答案6.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的法律性质和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属于程序法 B.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法 C.是《监狱法》的上位法 D.相较于《公务员法》属于一般法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是行政法,是实体法,而非程序法,A错误,B项正确。C选项错误,《人民警察法》与《https://www.kaoyan.com/zhuanyeke/zhenti/5bffd44649139.html
8.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法律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和性质总是与所在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 ①奴隶制法律;②封建制法律;③资本主义法律;④社会主义法律。 考点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9.房屋租赁法律论文(全文)伴随着房价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生活,租赁关系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目前我国“租住同权”住房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需要房屋租赁权相关的法律研究给与支持。本文从房屋租赁权的法律性质入手,结合我国的“租售同权”改革进程,对我国房屋“租售同权”改革提供一点参考。https://www.99xueshu.com/w/wc087wxn5vc5.html
10.我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样的?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一、我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序言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https://www.lawpa.cn/changshi/540186.html
11.离婚的各种法律问题汇总肖裔涛律师个人主页由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都是补偿性质的,因此精神损害赔偿的金额一般不高。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就有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最高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人民币的相关规定。由此可见,无过错方只能通过离婚损害赔偿获得相应补偿而无法借此来致富或使有过错的配偶方倾家荡产,应当说这种补偿性质的赔偿目前还是与我国的实际国情https://m.findlaw.cn/lawyers/article/d1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