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9.4全民守法

搜集材料,阐述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

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本框包含两目,第一目“全民守法的内涵”,阐述全民守法的含义,阐释推动全民守法的目标,介绍全民守法的原则。第二目“推进全民守法”,阐述推动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社会主体遵守法律促进社会进步的具体事例,探究全民守法的内涵,理解全民守法要求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

2.体会人们在法治国家中的美好生活,明确全民守法的意义,阐明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国家坚持把全民普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工作,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2.科学精神: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原则和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3.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着、坚定捍卫者。

4.公共参与: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权益,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全民守法的原则和推进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增强全民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辨析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今天我们以“疫情防控”为背景,学习第四框《全民守法》,深刻感悟我国全民抗疫抗疫背后的法治底色。

总议题:深刻感悟全民战疫中的法治底色

议题一:在“依法抗疫”中感受全民守法

议题二:在“法治警钟”中理解全民守法

议题三:在“法治大考”中践行全民守法

疫情防控,是一场“法治大考”,从政府及其各部门,到社会方方面面,到每个人都是“考生”。

2022年3月30日晚,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等综合防控措施。

探究一:观看视频《记者直击: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

思考:

(1)上海市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全域静态管理下,青少年应如何做到“依法防疫”?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析: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四十三条规定,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2)例如:根据法律要求,青少年要主动服从防控管理,落实“非必要不流动”要求,做到“足不出户”。确需外出的,必须落实查证、验码、测温、登记、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一、全民守法的含义(是什么)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分析:

1.全社会要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

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民的行为准则;反之,如果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而是要靠上访、信访,靠找门路、拖关系,甚至采取聚众闹事等极端行为解决问题,法律必然没有权威,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

探究二:观看视频《3人篡改核酸检测证明,北京铁路警方:拘!》

思考:3人因篡改核酸检测正面被行政拘留,带给我们什么法治警示?

(1)要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

(2)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二、全民守法的目标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3.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全民守法的原因(为什么)

法治社会在于全民守法。

探究三:阅读上海市委市政府《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节选)》

思考:全体上海市民的支持和付出,在取得依法抗疫胜利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疫情期间,上海普通市民接受居家监测管理;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定期接受核酸检测;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配合有关单位的扫描、测温等防疫检查,为依法抗疫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还可以从志愿服务奉献等角度分析。

1.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在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如何做到人人尊法、守法,这是世界法治史上独一无二的课题。

2.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只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才能增强整个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才能形成自觉、主动守法的良好道德风尚,才能让公民的法治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实现全民守法的法治环境,不仅需要提高公民对法治的信任,更需要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正确法治观念。

探究四:观看视频《西安男子“因饥饿外出买馍”被防疫人员殴打!警方通报:拘留7日》

思考:分析两位防疫人员被警方拘留的原因。

这两位防疫工作人员在行使防疫管理权利时,严重损害了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四、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原则、特征)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探究五:观看视频《疫情期间这么做,违法》

思考:分析视频中的四个案例,概括其行为的共同特点。

案例一:确诊病例陈某林、刘某敏不主动报告,不居家隔离。

案例二:药店的负责人杨某、王某娴未要求购买人进行扫码登记、体温测量,未进行药品销售信息实名登记。

案例三:疫情封控管理期间,李某泉、张某荣擅自翻越小区护栏,离开封控区域。

案例四:出于恶搞心态,廖某网传有人核酸检测报告为阳性的虚假信息。

共同特点:不履行法定义务,破坏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思考:法官的释疑,为我们在疫情期间维护合法权益带来了哪些启示?

(1)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

(2)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遵守和运用法律,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知识拓展]处理矛盾、纠纷的几种方式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没有疫情的时候大家都“岁月静好”,对这些法律比较“无感”。大疫当前,防控中的这些活生生案例,唤醒了一些还在“沉睡”的人,不断地给人们“上课”,这客观上也是一次全民普法、推动全民守法的过程。

五、推进全民守法

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直接考验一座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其中,法治建设是最重要的“必考题”之一。

思考:分析深圳战疫是如何推进“全民守法”的?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全民普法工作。

(2)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严格执法,依法打击不履行法定义务,破坏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

1.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律师观点]

——平时撒个小谎,隐瞒点自己的私事,至多也就是个“小节”,对别人一般不会有什么妨碍,但疫情防控期间,隐瞒病情或行程,则不仅是“私德”问题,可能既害了自己,还危及他人安全,直接触犯法律。

——平时三五好友打个牌,聚个餐,是正常不过的私人权利,不算个事,但疫情防控期间,不顾禁令执意为之则可能违法。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知识拓展]公序良俗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

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公序良俗原则是我国民法领域中的一种基本原则,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无效。

THE END
1.公民守法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要素找律师公民守法意识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公民守法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发挥道德引领作用和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等措施,提高公民的守法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https://kanfawang.com/post/17121.html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的形式,使自由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3.法理学授课讲义:守法与违法〔现实主义法学派〕(2)按照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模式认真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这是守法的实质要求。 (3)发生违反法律的行为或后果时,主动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守法的保障性要求。 (五)守法的意义 1.只有普遍的守法,反映在法当中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2.只有普遍的守法,依法治国的目标才能在中国变为现实。 https://m.51test.net/show/293444.html
4.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尊法学法是基础。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明确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避免无意中触犯法律。学法不仅是为了避免违法犯罪,更是为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守法是关键。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每个人都需要https://www.meipian.cn/56l7fpob
5.2016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大纲(下篇:综合课)考研大纲守法的定义;守法的意义。 二、守法的要素 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 三、守法的原因 四、守法的态度 第五节法律监督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的定义;法律监督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国家监督;社会监督。 第十章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https://www.kaoyan.com/dagang/569dc95f462f1.html
6.守法的意义守法的意义 生活短视频内容平台-匠子视频,专注生活技能短视频,让生活更精彩,重庆匠子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https://m.jiangzi.com/baiduApplet/shenghuo/150168.html
7.七下道德与法治期末总复习提纲23、道德对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义是什么?P103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24、法治中国对青少年的要求: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P103https://www.jianshu.com/p/7d251051687e
8.关于法治社会论文范文写作推进全民守法,共建法治社会相关论文一、全民守法的重大意义 全民守法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在新的起点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全民守法是发展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https://uwskqetuqcroib.wqxlw.com/lunwenfanwen/74317.html
9.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和意义练习文章公正司法的意义和定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 全民守法的意义和定义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民守法,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https://dazi.91xjr.com/article/practice/desc-5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