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守法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全民守法知识点包括科学认识全民守法的内涵、全民守法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全面把握全民守法的意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精神、坚持全民守法的原因、公民积极守法的要求、推动全民守法的措施、契约精神、实现全民守法等部分,有关全民守法的详情如下:

(1)所谓“守法”,就是信仰法律、尊重法律。著名学者卢梭曾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法治的根基在于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法治的伟力源于人们的真诚信仰。

(2)全民守法,就是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1)处理好学法与守法的关系,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这里的关键是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具体行为习惯做起。凡是法律禁止的,都不去做;凡是法律提倡的,积极对待;凡是法律保护的,依法去做。

(2)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做到维权与守法的统一。在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家的责任,维护自身权益是公民的权利。但在任何情况下,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努力必须合法、合情、合理,决不允许以违法犯罪的方式、破坏法治和秩序的方式、侵害他人权益的方式进行。

(3)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做到守法与有德的统一。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范,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道德的红线不能触碰,法律的义务不能弃、道德的责任不能丢。

(1)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让包括社会治理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信仰法律,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全社会形成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依法治国才能有“源头活水”,才能有“施展空间”。

(2)全民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新诉求,民主法治是关键,全民守法是核心,只有全民守法,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3)全民守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保证。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安宁。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由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群众性的普法宣传设施设备、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制度规范等构成的,有利于法律实施的社会心理支持力量,属于文化的重要内涵。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道路及相应的文化现象等;另一方面是在法治领域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的一种文化。

法治精神可指法治和良法善治的理想和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法的善恶性质是否明确或意指,可以分为依法治国精神与良法善治精神。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注重统筹兼顾,科学、民主与法治相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与宪法法律至上相统一。

(1)人民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国家的主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全民守法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只有将法治观念植根于民心,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国才能形神兼具,行稳致远。

(2)使守法成为全民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尚存在一定差距,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在认同感和敬畏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法治宣传存在对象和地区的不均衡现象,制约了普法成效,全民守法仍然任重道远。二是促进全民守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3)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

(1)弘扬法治精神,实现全民守法,要求公民以积极作为的国家主人翁态度,做到“信任立法、配合执法、依赖司法、努力护法”。

(2)信任立法,就是切实坚持民主立法,使广大公民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立法,保证我国立法是公平正义和人民意志与利益的集中体现,进而确信尊重法律、遵守法制、维护司法权威就是尊重自己的意志、维护自己的利益、保障自己的幸福。

(3)配合执法,就是要在信任法律和法治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配合行政执法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和依法从事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工商管理、交通安全、税收执法、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金融秩序、环境资源保护等执法活动。

(4)依赖司法,就是要求全社会信仰法治,广大公民遇到矛盾纠纷等问题时要依靠法律,特别是依赖司法制度和司法机制来解决。在法治社会,司法是化解矛盾、处理纠纷、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公民维护权利、讨要“说法”、解决纠纷、寻求救济最权威、最有效的制度安排。要彻底改变靠上访、信访、群体性事件、制造谣言以及靠找门路、托关系、闹领导等非法方式来解决矛盾纠纷的非法治观念和错误做法。

(5)努力护法,就是要求公民不仅自觉学法守法,而且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同违法活动和犯罪分子作斗争,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秩序和他人权利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同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渎职滥权、贪污腐败等行为作斗争。

(1)“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普法的牵头单位,应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普法责任人地位,做到普法有的放矢。

(2)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完善公民和社会组织信用建设。建立全国范围内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逐步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查机制。

(3)培育和弘扬尊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4)处理好学法与守法的关系,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做到维权与守法的统一。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做到守法与有德的统一。从公民积极守法的角度来看,弘扬法治精神,实现全民守法,要求公民以积极作为的国家主人翁态度,做到“信任立法、配合执法、依赖司法、努力护法”。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契约”一词源于拉丁文,原义为交易,其本质是一种契约自由的理念。所谓契约精神是指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而由此派生的契约关系与内在的原则,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

契约精神不是单方面强加或胁迫的霸王条款,而是各方在自由平等基础上的守信精神。契约精神在民主法治的形成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市民社会私法上的契约精神促进了商品交易的发展,为法治创造了经济基础,同时也为市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秩序;另一方面根据私人契约精神,上升至公法领域在控制公权力、实现人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契约精神,无论是私法上的契约精神促进商品交易的发展,还是公法上的契约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都有着积极作用。

(1)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弘扬法治精神,实现全民守法,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关键,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抓住了“牛鼻子”,其中重要的是要着力提高他们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2)全民守法,需要有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制度安排。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最关键。

②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各地要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创建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增强公民法治观念,让群众懂得法律保护什么、限制什么,强化“平时学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理念,营造全民懂法、用法、守法的大环境。

(3)全民守法,需要有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①建立“全覆盖”的实体法律平台,切实抓好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实体法律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法制宣传教育“四个全覆盖”,确保群众能够就近享受法律服务。

②建立多功能热线法律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市民服务热线联动对接,做到“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限时办结”,使其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联系群众的重要阵地。

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全民守法要求公民应先行使权利,后履行义务。

(2)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材料一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这句誓言,凝练地道出了“使法必行之法”在于人心这一道理。

材料二知法,就是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全体公民知道或了解法律的条款,提高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制观念,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发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守法,就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和组织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探究](1)根据材料一说明全民守法的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全民守法的必要性和要求。

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需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使人民群众内心拥护法律,需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某市的下列做法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②印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责任表,把普法工作全部委托给人民团体

③通过举办法治讲座、警示教育报告会等方式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

④在暑期组织“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模拟法庭巡演”,向青少年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深圳宪法公园有全国首个公民自主宪法宣誓平台。宪法公园设置“古今说法”“法在身边”“普法园地”等展示区域,成为普法宣传、教育的窗口。市民和游客在休憩、游玩的同时还能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深圳宪法公园的建设,能够()

①为公民提供感受司法公信力的环境

②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③引导公民主动学法、懂法,自觉守法

④让宪法精神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材料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法治的根基在于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同,法治的威力源于人们的真诚信仰。现代社会治理是多元共治,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只有让包括社会治理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信仰法律,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在全社会形成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社会治理才能在法律框架下运行,现代社会治理模式才能真正形成。

材料二某社区法治公园的设计理念为“亦赏亦游亦学法,且行且思且悟道”,一改传统法治公园的呈现形式,大胆创新,以审美性、艺术性、教育性、功能性为出发点,呈现“法治灵魂”“法治名言”“法治民主”“法治和谐”四个主题。沿蜿蜒曲折的小径漫步,可见道路两侧形态各异的花岗岩石雕上,刻着古今中外法治名人的名言警句,让人们游园、小憩时,也能学到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领会法治精神的实质,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感受法治文化。

[探究](1)材料一给我们什么启示?

(2)“法治文化是从多方面渗透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想灵魂的浸润,感染力和影响力可以穿越一个人的心灵。”从全民守法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工程。全民守法,要求全体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地学法、守法、用法。全民守法的落实途径是()

①培育法律信仰与法治文化

②鼓励公民积极守法行为

③建立社会诚信记录机制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这是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一句解说词,一语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THE END
1.公民守法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要素找律师公民守法意识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公民守法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发挥道德引领作用和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等措施,提高公民的守法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https://kanfawang.com/post/17121.html
2.法律的意义和价值行业资讯法律的秩序意义:法律在构建社会秩序中起着主要作用,保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法律为社会的稳定有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法律的自由意义:法律明确行为模式,让行为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模式,同时,法律将个人自由赋予法律的形式,使自由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 http://www.anlihk.com/detail/id/103/
3.法理学授课讲义:守法与违法〔现实主义法学派〕(2)按照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模式认真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这是守法的实质要求。 (3)发生违反法律的行为或后果时,主动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守法的保障性要求。 (五)守法的意义 1.只有普遍的守法,反映在法当中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2.只有普遍的守法,依法治国的目标才能在中国变为现实。 https://m.51test.net/show/293444.html
4.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尊法学法是基础。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们可以明确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避免无意中触犯法律。学法不仅是为了避免违法犯罪,更是为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守法是关键。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每个人都需要https://www.meipian.cn/56l7fpob
5.2016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考试大纲(下篇:综合课)考研大纲守法的定义;守法的意义。 二、守法的要素 守法主体;守法范围;守法内容。 三、守法的原因 四、守法的态度 第五节法律监督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的定义;法律监督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 国家监督;社会监督。 第十章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https://www.kaoyan.com/dagang/569dc95f462f1.html
6.守法的意义守法的意义 生活短视频内容平台-匠子视频,专注生活技能短视频,让生活更精彩,重庆匠子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https://m.jiangzi.com/baiduApplet/shenghuo/150168.html
7.七下道德与法治期末总复习提纲23、道德对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意义是什么?P103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24、法治中国对青少年的要求: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P103https://www.jianshu.com/p/7d251051687e
8.关于法治社会论文范文写作推进全民守法,共建法治社会相关论文一、全民守法的重大意义 全民守法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在新的起点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全民守法是发展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https://uwskqetuqcroib.wqxlw.com/lunwenfanwen/74317.html
9.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和意义练习文章公正司法的意义和定义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 全民守法的意义和定义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民守法,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https://dazi.91xjr.com/article/practice/desc-5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