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法案例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法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溯源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员指导下,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实际案例展开教学活动,组织学员进行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亲验性教学方法,它以学员为主体,通过引导,使学员主动观察、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案例教学法通过将典型案例引进课堂,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员理解案例中的关键、疑难问题和隐含启示,或借鉴案例中的成功经验,或吸取失败教训,从而达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与优势

作为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给高职教育的专业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拟真度高。因为教学案例都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精心挑选和精心设计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样的案例既生动形象,又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有助于学员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是启发性好。案例教学法所设计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是虚虚实实,因此能够启发和诱使学员去深入思考,为他们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相比于其它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的互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员讲,学员听,课堂以教员为主导。而案例教学法则是教员和学员一起,共同参与到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之中。以案例的分析为基础,通过学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以及平等对话和研讨,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了师生互动的大课堂,有助于培养学员的批判反思意识和团体合作能力。

二是对能力培养效果更加显著。案例教学法总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使学员如同身临了各式各样的实际情境,有助于提高学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学员直面教育实践的本领,培养他们对现实问题快速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三是能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培养学员的岗位任职能力。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员面前,将学员带入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像教员那样去做出反应,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在不用深入实践的条件下就能获得接触并处理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并使之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三、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真实性原则。案例必须取材于鲜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实际,必须是指向现实事例的、而不是从抽象和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出的事实,更不能是凭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随意生产制造出来的文字产品。

二是典型性原则。在案例的筛选和设计过程中,必须选择与理论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案例,否则,尽管有时也可能会引发学员的兴趣,但由于太牵强附会和偏离主题,所以最终还是难以达到帮助学员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目的,对锻炼和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也是不利的。

三是针对性原则。要针对创新改造等关键问题和热点问题组织案例教学,要将新装备、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学习寓于案例教学之中,激发学员产生共鸣,使他们自觉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这样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

四是趣味性原则。一个精心设计的案例应该是贴近生活或贴近训练实际,或者就是从学员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所进行的一定程度的加工与概括。这样的案例才会吸引学员,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也才能使学员有话可说,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五是启发性原则。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总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决不能因为选择好的案例而背离了教学目的,那样岂不是舍本逐末了。因此,必须从教育和教学的角度去选取最佳事例,以起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案例教学法对教员的要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其它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求教员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不断提升案例教学法所要求的相应素质,这些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是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员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做好课堂讨论的组织和管理。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员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当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时,教员必须善于营造气氛,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当课堂讨论过于热烈或出现紧张气氛时,教员又必须做出适当的穿插,以缓和气氛;甚至当学员的讨论出现海阔天空、离题万里的情况时,教员必须及时做出引导,以避免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

三是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员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况且也不是所有的课程和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要达到理想的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还必须提升教员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员在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不断地加以反思总结,并结合课程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运用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法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贯彻"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应用知识,同时向学生传授所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用代表性事例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一种教学策略,促使师生通过讨论、对话、交流与沟通,实现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1.案例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2.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应用

3.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法教学,打破了课堂静悄悄的局面,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不离开课堂,在较短的时问内接触到诸多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得到感召,从而提升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小凤.以生为本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05:188+415.

案例教学方法,是创业教育的最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相比较其他教学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案例式教学在创业教育具有独特地位。创业教育,本质上属于工商管理学科,而该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而把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的桥梁,就是实践环节。有些实践环节,尽管价值很高,比如学生到工作单位兼职实习、进行社会调查等,但实施起来条件约束性很大,再就是所学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相比较来说,案例式教学,比较简便易行,所学理论与实践又能够紧密结合。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中,综合考虑成本、效果以及可行性等方面的因素,大量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就具有必然性。

所谓“三明治”案例教学法,是借用流行于西方的一种快餐食品的名称。三明治或者三文治(英文单词Sandwich的音译),是一种典型的西方食品,以两片面包夹几片肉和奶酪、各种调料制作而成,吃法简便,广泛流行于西方各国。在创业教育中,借用“三明治”的比喻,是指在创业教育培训中,实行“案例提出——理论方法——案例解答”的“三步曲”。

其优点是:第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动的案例导入,并且从生动案例中提出具有思考性、争议性的问题,设置疑问,启发思考,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单纯说教和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第二,有助能力提高。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实质和核心。而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在于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明治”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推进创业教育的改革。案例教学法,是创业教学的基本法。但是这个方法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二、实施“三明治”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环节

2、理论和方法的概括。主要的要点在于:一是所概括的理论观点应当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不能过于具体和琐碎,否则,就缺乏分析的价值。比如创业机会选择的基本观点,就具有结合案例深入分析的必要。二是概括的方法也应当具有普遍意义。许多案例是专门针对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但是方法本身也有抽象和具体之分,如果过于琐碎和具体,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比如:管理方格方法就很有具体分析的必要。三是要注意观点和方法的对立统一性质,也就是注意从矛盾中来提出概括理论观点和方法。比如:创业组织和技术的关系、创业机遇和风险的辩证分析,就很有具体分析的必要。如果问题和方法比较单一,除非是比较深刻的问题,否则,就很难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四是应当与时俱进,注意吸收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而且,要注意适当综合。比如:博弈论方法,尽管是经济学常用的方法,但对于创业教育就非常具有启发性。博弈论方法,既讲究“零和博弈”,又讲究“非零和博弈”。创业在某种意义上看,就是“博弈”。对于创业决策和创业竞争策略非常具有启发性。因此,方法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管理、营销和财务分析方法。

三、个案分析:创业组织问题出在哪里?

2、提出理论观点。系统分析方法和闭环管理原理。具体来看,一个组织,要发挥最佳功能,必须在人员上或能力上具有五个方面的互补功能: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参谋职能和情报信息职能,才能避免开环管理的弊端,形成良好地闭环管理效果。而且在数量上要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才能形成最优整体功能。

3、问题分析与解决。

问题分析。创业成功,从组织角度讲。要形成人员、能力、组织的互补。即: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参谋能力、监督能力和获取信息情报能力的互补。而且决策人员要具有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多谋善断的素质;执行人员要求精干高效,数量较多;参谋人员作为决策者的助手,不宜太多。该案中,决策者甲作为企业负责人,不能做到多谋善断,缺乏组织领导能力;参谋人员乙丙数量太多,互不服气,容易形成内耗;执行人员只有一个丁,工作量很大,数量不足。因此,该合伙企业不能形成整体上的最佳功能,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问题解决。第一,调整企业负责人甲。或者内部解决,或者委托企业以外的合适人员担任该创业组织的负责人。第二,乙与丙特点与长处雷同,从整体效果分析,只需保留一位即可,另一位转为执行人员,或者转为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第三,增加执行人员。除了丁以外,或者内部人员转岗,或者从外部聘任或者调剂,来解决执行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工作过程案例教学法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课程的建设和课程改革,尤其是专业课的建设和改革。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专业课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逐步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是运用生产实际中的典型案例,设置教学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该教学情境中,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深入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完成教学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后者要求要基于实际工作过程设置教学情境,教学目标是要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理论和原理。案例采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及操作,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可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学目的、教学方案设计均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法,其教学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开发出满足教学要求的典型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开发一般需经历四个阶段:一是案例策划阶段。即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选取典型工作案例,确定教学思路,教学工具,设计教学方案。二是案例开展阶段。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放手发动学生,引导全班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三是案例总结阶段。主要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四是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撰写案例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

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的互动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要转变权威角色观念,以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做到“教学相长”。在实行案例教学法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常常会担心因学生素质不高可能导致教学中师生无法配合,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即在课程的开始阶段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训练他们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从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的含义、特点、开发过程及注意问题几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阐述,希望能进一步正确引导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教学的应用。

[1]华雪倩,王维平等.管理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3).

[2]张琴.试论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代企业教育,2008,12.

一、案例教学法简介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的哈佛商学院所提倡的一种对培养与发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主张针对教学目标组织恰当的案例与材料,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达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这一教学法不仅改变了以前传统教学以本为本、再从概念到概念的一类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而且还成为一种促使学生变成教学的主体,实现在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二、中职教学对象的特点

三、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应用的优势凸显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与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法的比较中,案例教学使得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从而就形成了学生们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等诸多特点的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它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讨论,互相发表意见,然后经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出统一的见解,这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在增进师生沟通的同时,也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中职阶段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要疏远一些。在案例教学的互动的过程中,师生们可以一起讨论,互相交流,便能够弥补一下这些不足的地方。这样,师生之间可以进一步沟通,从而使讨论得以深入。长期以往下来,学生不仅能够在老师的授课中学到更多的课本知识,而且在不断地激烈的讨论中,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超过老师,这样,老师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示,让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四、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应用

教师在提出了案例之后组织学生们讨论,可以把上面的问题分解为三个有梯度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分别得出三个结论。问题1:人的素质包括哪些内容?道德素质在其中有什么重要性?问题2:良好的道德品格是单纯“教育”的结果,还是经常性的养成训练的结果?问题3:职业道德养成对于职业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最后,让学生认同“职业道德重在养成”的观点。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养成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职业道德养成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有助于事业发展,有助于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实际上职业道德的根本含义在于培养一个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帮助从业者逐渐形成良好的、端正的职业观与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从业者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热情的投入工作,最终创造人生的价值。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原本通俗易懂,但是略显乏味,通过案例引出,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五、案例教学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案例教学还是不能够代替系统的理论教学。虽然案例教学有着鲜明的优点,但在应用案例教学的同时不可以排斥和取代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不管是在何种情况下组织实施的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都必须注重教学本身的系统性。而且对于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案例教学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方法,不可以像那些法律院系的学生一样纯粹的进行实践,也就是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宗玉洁,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建议[J],价值工程,2010.4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案例教学法职业能力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理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就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讨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主要扮演向导的角色,利用案例作为讲课的题材,以案例教材的具体事实与经验作为讨论的依据,假定状况并协助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言,最后归纳与总结。

2.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使用英文的商务案例材料,即对真实商务情景的描述,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的商务理论知识运用商务思维,对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用英语的表达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3]。例如,目前我院开设的商务沟通课程的教学就要求学生不但能用英语理解和表述商务知识,而且注重学7生对商务知识的掌握,注重培养商务交际中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3.1前期准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案例教学的关键,首先在于设计合理而可操作的案例,这些案例必须具有真实性或拟真性。教师可依托教材内容编撰案例,也需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案例。

3.2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分析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能力等。

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可分为案例陈述、讨论与总结三个步骤。一般由教师朗读案例内容并对案例内容加以讲解,还可采用自由问答的形式对内容的分析逐步走向深入,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在现实商务活动范围内发挥想象,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及建议。这个环节也要求学生对现实商务活动有大致的了解。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

3.2.1课堂分析与辩论

课堂讨论的过程是群体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语言运用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不自觉地寻找最佳表达方式,记忆库里的词汇得到极大的调动,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体会到思维与表达之间的差距,进而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推断等能力。课堂讨论往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观点相近的同学会组织在一起,以形成强大的力量支持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会进一步加强。另外一种小组形式就是由教师指定小组成员,这样,不同观点的同学就有可能出现在同一小组里。表达能力、辩论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锻炼。不论是哪种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有好处[4]。

例如,在讲授4P理论时,当讲到Product(产品)的时候,教师可以呈现中国茅台酒打入国际市场的案例,在讲到Price(价格)的时候,可以呈现反倾销诉讼案例。在这个仿真表演中,学生基本能够实践那些他们在毕业后才能遇到的职业活动,也就是说,在进行职业体验的同时,既提高了职业素养、训练了职业技能,又为职业规范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的角色,能更主动地加入到讨论中,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加强;公众演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商务的背景让学习者更加注重专业表达方式的运用。在一个短短的情景中,学生的商务知识、口头表达、参与能力和反应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这些能力在以后的商务工作中不可或缺。

3.2.2案例总结

3.3课后撰写案例报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后实践实质上就是通过小组、全班讨论,要求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商务知识,借助英语这一工具,在课后撰写案例报告,以英文书面形式将案例进行理性地分析、总结。学生通过写作实践熟悉商务情境,锻炼语言能力,增长商务知识,练习写作技巧,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全面的提高。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梳理知识,使学生较容易地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教师对学生撰写案例报告的格式规范、问题等应有明确的要求,并要对学生的书面总结进行批改。通过不间断的练习、实践和总结,学生才能不断地提高商务英语的应用水平。

4.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能力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1],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时,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4]。撰写案例报告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对国际商务案例的处理能力,这些正是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当然,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商务知识毕竟有限,但是由此培养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使他们长期受益。

[1]谭英,陈雯.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1,VOL.19:169-170.

[2]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0,VOL.26,(5):113-115.

[3]韩宁.情景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海峡科学,2007,(9):72-73.

[4]尹小芳.大学英语案例教学与能力培养.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1):44-47.

[5]宋砚清.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模块教学法.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171-172.

大兴安岭地处我国边陲,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人口数量较少、流动相对滞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属于能力教育,即就业教育,其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三个方面,由于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的前身是普通中专,采取专业定向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越来越不适应,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质量不高。而且,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岗位技能要求也在变化,更新迟缓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很难适应社会需求的。

一、加快大兴安岭职业教育的结构调整,构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必须与人力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结构相适应,这样才会有真正发的质量和效益(这句话没读懂)。因为在当今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仍然需要大量简单操作生产岗位和技能岗位,这就给以培养中低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社会人力需求的主要阵地。(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是以高职为主,兼顾中职和职业技能培训)

二、制定合理招生政策保证生源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生源就像原材料的采购,没有优良的生源,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无米之炊”。生源问题也是各个院校非常重视的,为争夺生源,各高校使出各种奇招,争夺已近白热化。结合大兴安岭地区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作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尽量将职业教育学院的招生和一般普通高校的招生放在同一档次、同一批次录取,让职业教育学院和普通高校公平竞争,从而提高职业学院生源的质量。其次,要扩大招生渠道,可以考虑在大专层次的考生中进行招生。最后,作为学院应加大宣传力度,除了宣传本学校及专业外,更应宣传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特色等,使考生、家长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作为学院要特别注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学院校不能强调我有什么,我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而是要强调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这种“需要”应来自社会、企事业单位,同时也来自学习者个人,而且前者必须转化为个人需求,才能构成对教育与培养的切实需求。积极追踪社会、经济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热点。在专业设置上应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基本方针。因此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构建必须建立面向人才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办学体系。

三、大力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双元制教学改革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决定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前途。世界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都将校企合作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国内出口乏力,经济转型迫在眉睫。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教育部在2012年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服务。而具有操作技能同时又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非常缺乏,这类人才的培养既需要理论的指导,又需要大量实践的锻炼。[1]高职院校要应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完成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德国双元制(DualTrainingSystem)培养模式

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教学工厂”模式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校长林靖东先生创建的。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改进版,更加适合以华人社会为主体的社会生态环境。教学工厂模式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项目管理经验引入学校的课堂教学,为学习者或者培训者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工作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把企业的项目案例和资源引入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形成学校、实习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

三、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总体来说,美国合作教育有如下特点:法律健全,可操作性强。一方面,其有明确的财政支持。美国法律规定,联邦政府必须拨出专项资金来支持合作教育。据统计,1994年后,美国联邦政府连续三年相继投入到校企合作的资金分别是2.45亿美元、3.05亿美元和4亿美元。[8]另一方面,美国国会通过的《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以及2000年的《美国教育规则》等纲领性的法律、法规,从实施和管理上促进了“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

四、西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德国“双元制”在西方国家引进后,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具有“双元制”的特点,工学结合,校企共同培养。但现代学徒制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HilarySteedman将学徒制分为了两个大类,即供给引导型和需求引导型。需求引导型的特点是雇主责任感高,企业培训占主导作用,学徒制与全日制教育结构相分离。供给引导型的特点是雇主责任感低,企业培训相对较弱,学徒制与全日制教育结构进行了较为密切的整合。在澳大利亚,其现代学徒制所涉及的合作单位远远超出了“学校”和“企业”的范围。昆士兰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学生教育与培训计划”,就是一个具有双元甚至多元特性的校企合作机制。在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时,还提供在企业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实践任务。澳大利亚还为多元校企合作教育制度的政策性成果建立了监控和评估机制。这个资源共享、拥有共同驱动力和持续对话的校企合作机制,逐渐融合了职业院校的学科、专业,形成了新的信息共享、平台共用的网络,促进了合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学校与企业或者其他合作者的交互、资源利用和决策能力。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能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近年来各大专业学校紧紧围绕培养既有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的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开始注重区域校际、校企的多层次联合办学的大胆尝试与探索,在校企合作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在对国外校企合作机制发展现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校企合作机制的优势与特点,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俞仲文.从让学校跟着企业走到让企业追着学校跑[J].科学咨询,2011(3).

[2]周明星,孟庆国.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3]FengDan-Pai,ChangSu-Huei,HauChuan-Shou.FromthemanpowerneedstoexploretheGermandualsystemtofacetheChallengeoftheindustrialstructure[CA].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tureComputersinEducation(ICFCE2011),page:458-463,Jun.2011.

[4]张玲.德国曼海姆双元制高等学院校企合作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0(4).

[5]倪春丽,李玉春.新加坡NYP“教学工厂”的十大特色[J].教学研究,2012(6).

[6]郝志强.美国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探析[J].职教通讯,2011(15).

1德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概况

2德国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德国远程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把这种远程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与管理全过程中。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德国远程教育在充分运用媒体教学基础上,也同样重视面授教学,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管理模式。

2.1教学模式

2.2教学管理平台

3德国远程教育的法规与质量监控

4应用状况

在德国,远程教育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除了用于开展继续教育的学历提升外,在开展职业培训和开辟国外教育市场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1职业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每年正常有160万人年轻人参加职业培训。德国工商会(IHK)负责一部分的职业培训,该组织可提供300个种类的职业培训并授予证书,这样的行政联合机构在德国共有82个,其上级机构是德国工商总会(DIHK)。随着远程教育的成熟发展,IHK选择运用网络教育的方式开展职业培训,其目的是使学员可以在不中断当前工作的前提下获得进一步学习的机会,确保职工素质发展紧紧跟上行业不断发展的步伐。远程培训课程由来自高等院校、工商企业界和在不同行业有丰富第一手经验的专家以及精通远程教育与培训方式的学者共同设计,课程的编制做到清晰、系统,既有概论也有丰富的案例。培训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IHK负责理论部分的教学管理和组织考试,实践部分的教学和考试则由企业负责。培训范围涉及多个行业,如亚琛手工业者协会为考试提供了一个虚拟程序:从验光师、面包师到技工等,多种类型的考试人员都可以在网上得到指导、参与考试。

4.2开辟国外教育市场

5启示

从德国远程教育发展状况可以看出,德国对远程教育的立法、教学管理都有严格的要求,保证了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促进了远程教育健康发展,这些做法和经验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5.1积极推进远程教育立法

关键词:社区教育;企业;公民馆;社区学院

作者简介:王梦云(1968-),男,山西高平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杨苗苗(1993-),女,山西霍州人,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

一、国外社区教育与企业结合模式

(一)日本公民馆与企业结合

在日本,社区教育通常表述为社会教育,公民馆作为其核心设施与企业联系紧密,这是日本社会教育的一大特色。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与企业的充分互动。这种互动关系表现为企业对公民馆的支持与帮助以及公民馆对企业的开放与服务。日本教育界对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公民馆与企业的合作在推动日本文化传播与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对于社会活动的参与度与其规模成正比关系:对于规模较小、经济水平不高、设施设备不充分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开展活动的规模也不是很大。无论是大中小型企业,公民馆都会积极配合并对其实施一定程度和范内的援助,包括提供场地设施、配合企业宣传、提供专业人员援助以及支援企业活动等。

企业依托公民馆开展社会活动的理由有:一是为了宣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知名度及自身形象;二是为了加大企业产品的销量,追求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成果的转化以及实现企业长期发展;三是为了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创新企业科研成果;四是为了对地方的发展做贡献、增强与地方的纽带关系,这种社会责任负担意识驱使企业开展一些除去追求利益最大化之外造福居民的社会活动。前三个理由是由企业自身的特质――实现利益最大化决定的。对于公民馆而言,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助其发展社会教育,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实现社区居民全员、全程、全面的发展。

公民馆开展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关爱老年人、残疾人等的福利性活动;有讲座、学习会、演讲会等的学习型活动;有企业宣传会、商品会、参观工厂等的企业宣传性活动;有户外运动的体育性活动;有音乐会、地方传统民俗、工艺、美术展等的文化性活动。在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活动中,以企业宣传性活动为主。企业依托公民馆举办的社会活动可以范围三种类型,即企业自主举办型,公企共同合作型以及企业自行举办为主、公民馆配合为辅型。一般来讲,企业举办的社会活动以企业自行举办为主、公民馆配合为辅,但是在实际实施时,公企共同合作的活动以及公民馆作为辅助的活动超于企业自行举办的活动。

公民馆愿意为企业提供设施、场地并支持企业的活动,是因为它本着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发挥其本能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公民馆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对企业给予了积极的援助。与大学联盟为企业输送指导型人才,有效地知道企业开展工作并开展学术讨论小组提供有效学习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产学联合”模式的开发起到了纽带与桥梁作用,促使企业开展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迅速提高。企业在公民馆的支持与援助下,提升了自身形象,增加了经济效益,公民馆也在企业社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公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方向前进着。由此看来,公企联盟是公民馆与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美国社区学院与企业结合

美国社区学院兴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初级学院运动,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力求培训专门人才,提高社区民众素养,满足社区的教育、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强调以社区为本,最高宗旨是为社区发展服务。它划分了各州的社区学院学区,每个社区学院学区至少设有一所社区学院,为社区居民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完善自身所需的教育,履行职业教育、补偿教育、社区教育、大学转学教育及普通教育五大职能,确保与社会需求同步。美国社区学院分为公立和私立,最高可授予文科或理科的副学士文凭,或者一年制的生计教育证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这类高等学校被称作初级学院。在现代的美国,初级学院及社区学院这两种名字共存:公立的两年制学院被称作社区学院,私人团体或教会创办的两年制学院被称作初级学院。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独特的存在。它强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社区教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两次最伟大的革新之一。它以其不断创新完善的职能、灵活的教育方式、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在美国高等教育及社会教育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NorthernVirginiaCollege简称NOVA),是一所两年制的公立教育机构,是全美最大的社区学院之一。拥有25000名左右的学生,100多个资格证书项目和副学士学位,可供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或转入四年制大学。在四年制的大学转学计划中,学生若完成两年的副学士课程可以确保被弗吉尼亚所有有名的大学录取所录取。北弗吉尼亚家庭服务中心(NorthernVirginiaFamilyService简称NVFS)成立于1924年。它在有效地帮助社区居民改善生活质量、支持家庭需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996年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与北弗吉尼亚家庭服务中心合办了一个项目――培训前途。(TrainingFuture)有94%的参与者成功完成了此次培训项目。在这之中,85%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大多数的参与者都是一些失业或未充分就业者、移民、低收入者。通过此次培训所开设的课程就业示范项目,毕业后就业顺利、收入增加、个人认同感提升。虽然实现就业是本次培训第一目标,但仍有少数毕业生愿意留在学院继续学习。为此,北弗吉尼亚社区学院专门提供了继续教育咨询服务。

通常情况下,美国社区学院与企业的互动过程对双方都产生了有益影响。在这种互动中,合作企业给予社区学院以人力、物理、财力方面的支持:第一,在企业中选取优秀人才担任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第二,企业直接参与到社区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第三,企业为社区学院提供有偿服务,是社区学院财力的极大支持者。作为回馈,社区学院为企业培养专业人员,帮助其进行课题研究,实现与企业双方共赢。这些合作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作习惯、促进就业,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利用社区学院资源,对内提高员工科技、文化水平,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弥补自身研究不足。对外通过与学院联合开发新技术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获得丰厚研究成果,从而提升效益、提高产业竞争力。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与企业联合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为学院带来丰厚的资金报酬,同时提高学院声誉。

美国社区学院与企业的深度交融互动格局不仅使双方达到共赢,还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在某种意义上为实现终身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二、国外社区教育与企业结合模式的特征

(一)政府主导――法律支持与财政鼓励

日本和美国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财政措施,主导着社区与企业的合作,担当着沟通两者合作发展的桥梁,旨在提高国民福利、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日本于1946年的《关于公民馆的设置与运营》将经济界、教育界、政治界融为一体,指出公民馆不仅作为文化教养机关,是一种综合的、万能的社会教育设施。在随后1947年的《教育基本法》中,又明确规定“国家及地方各自治团体,应建立图书馆、博物馆及公民馆等社会教育设施,并利用学校设施及基地以实现完善人格的教育目的。”1949年的《社会教育法》是一部关于社会教育的专门法律,将社会教育从此纳入法制轨道,为公民馆的制度及视野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针对公民馆的事业,提出“公民馆应为各种团体、机关取得联络”,应“为居民集会以及其他公共活动提供设施”。1990年《关于整备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的法律》即《终身学习振兴法》出台,引入了终身教育理念,提出了依托公民馆设施,鼓励公民参与社会教育、推进终身学习事业,保证每位公民实现其需求、丰富其生活、享受其乐趣、完善其自身。另外,日本政府对公民馆的财政补助为公民馆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1982年的《联合培训方案》、1984年的《帕金斯职业教育法案》,加强了社区学院的建设并强调了企业与培训及厚茧的合作。1994年政府颁布的《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以法律形式使社区学院与企业间的合作固定化,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其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主要运作模式是当社区学院与企业双方在某项合作项目达成一致时,联合向政府申报,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便会启动。为鼓励企业参与与社区学院的合作项目,政府制定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2010年出台《技能:美国的未来》指出加强社区学院与企业间的合作是促进经济复兴的有望之举,并促使其建立合作关系。

(二)企业主动――人才需求与地位认同

(三)社区主体――服务宗旨与发展需求

日本和美国社区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公民馆和社区学院一直秉承着自足社区、发展社区的原则,坚持“一切为了社区,一切服务于社区”的理念,关心社区居民生活及教育需求,发展区域经济,培养并输送人才,成为国家发展的忠实伙伴。合作以社^为主体,为企业提供其发展所需场地、高素质劳动者,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从而创收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对经济的追求。这样企业乐于与当地社区合作,实现社区与企业的双赢。社区学校具有选择权,可以在众多有合作诉求的企业中挑出与其发展实际相匹配的企业进行合作,作为政府制定的培训部门,在合作中处于主体地位。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教育,企业经济效益的追求也离不开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成为很好的平台和中介。

在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形成政府、企业、社区三者相互影响、交叉、共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协同发展模式。在这个发展模式中,各方将责任、权利、利益融合在一起,形成三者互惠互利、融合渗透的合作关系。合作各方履行应尽的职责,享受赢得的权利与利益,达到共同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日本和美国社区教育与企业结合的经验,可以看出其使之都是“政府主导、企业主动、社区教育主体”的合作模式。随着合作和联系的日益广泛与深入,企业积极地参与社区教育事务中,为社区教育提供便利。社区也积极地参与企业新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形成社区教育与企业之间深度交融、密切合作、互利共赢的新模式。

当前我国已将加强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我国的社区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不错成效。很多社区开始探索与企业的合作。但总体来看,这种互动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政府主导型不强、企业积极性不高、社区主体性过强的现象,与日本和美国的合作互动模式仍有不小差距,互动经验不足,尚未统一和固话。日本和美国在社区教育与企业合作互动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吸收。

(一)国家层面

2.更新传统思想观念加大合作宣传力度。日本和美国的社区教育史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常态。在与企业合作的领域中已多次尝试并有所突破,逐渐专业化和固定化。而我国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整个社会对社区教育都存在认识不足甚至认识偏差的问题,对其信任程度偏低,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我国社区教育多由政府主办,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发展需求相脱节,在课程计划、学习内容方面沟通较少,对双方合作的推荐具有难度,往往难以合拍。应当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更新传统思想观念,将社区教育与普通教育放于同等地位,使两种教育协同发展。在美国,社区学院的毕业生同普通学校的毕业生无等级之分,学生可自由选择。

我国政府应学习并借鉴此种方式,加大社区教育的宣传力度,以保障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顺利开展。另外,应当看到面对经济新常态,合作可为各行业提供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我国要实现整体经济快速增长,首先要发展地方经济,因而地域性的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意义重大。在此情形下,可借鉴日本和美国经验,鼓励社会各界传统思想观念转变,加强对社区教育正面舆论的引导。

(二)企业方面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中最活跃、最具有创新力的一个主体,也最能敏锐地捕捉到经济市场的各种信息。因此,推动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对于企业的发展、知识的创新,特别是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社区教育和企业属于不同系统,培养目标、价值取向、管理体制、运行模式都不同,合作中必然出现缺乏对于共同利益的准确认识。究其原因,一是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偏低,带有经济考量的因素,鲜少大笔投入教育事业。二是我国传统文化土壤孕育着企业长期享受低廉劳动力的惯性思维,尚未真正认识到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因此,企业一方面应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变被动为主动甚至在合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加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社区层面

由于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社区教育整体实力欠佳,社会认可度偏低,对于自身定位不准确,加之由于尚未确立起社区教育的社会服务观,与经济社会联系不甚紧密,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效益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这些现状直接导致我国社区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发展速度缓慢,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思想观念入手,借鉴日本公民馆和美国社区学院,面向社会,定位准确,提高对社区教育服务性特征的重要性认识,树立社区教育的社会服务观,提升自身应对经济社会的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寻求与企业的互动合作,并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实际状况随机调整合作方向和重点。

2.树立社区教育服务观促进社会发展。在日本和美国,社区教育要求走出“象牙塔”,与经济体进行合作,以促进社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会同步更新合作方案,并利用自身人力、物力资源优势,建立良性适应机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推动当代日本和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与之相较,我国社区教育还是比较封闭的,还没有形成与企业合作的开放体系,二者互不了解,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合作。借鉴日本和美国,社区教育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地位和价值。只有立足社区、树立社区教育服务观,将实现社区进步、促进社会发展作樯缜及企业二者共同的价值诉求才是正确之路。因此,我国要构建开放的社区教育体系,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充分的教育资源,利用企业设备、资金优势,与企业建立起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

[1]马丽华,杨国军.公民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形态研究[J].日本问题研究,2008(2):33-37.

[2]夏鹏翔.日本战后社会教育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吴树罡.开放实用的美国社区学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2(4):23-26.

[4]刘兴,刘彩琴.中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比较分析与我国推进建议.当代职业教育,2014(1):105-108.

[5]徐树成.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之历史探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3.

[6]宋玲玲.中美两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7]文伟斌.美国社区学院的社会互动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5.

[8]张苏俊.中外校企合作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9):206-209.

THE END
1.第十六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发布翻译词条语料库AIGC怎么翻译?来看这些涉及"人工智能"外语词的规范"中文名"。近日,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审议通过第十六批18组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本次拟推荐使用的外语词中文译名,均为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相关的词条。 本次译名选词主要来源于专家推荐和《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算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2IRCK80514R9KE.html
2.英语词根act,ag,ig=行为,行动搅动;使激动;使不安;(尤指为法律、社会状况的改变而)激烈争论,鼓动,煽动;摇动(液体等);激怒 将粉末倒入溶剂中,搅动到溶解为止。 Pour the powder into thesolventandagitateit until the powder has dissolved. 鼓吹社会变革的政治团体们公开谴责政府处理这场危机的方式。 https://www.englishtour.cn/29122
3.首先,政府应该颁布一些法律的翻译是:First,theGovernmenta王先生是哪里人?他是英国人。 Where person is Mr. Wang? He is the English.[translate] a租约期间,乙方如需扩大租用面积(包括调换房屋),租金应按扩租或调换房屋时执行的标准计算。[translate] a首先,政府应该颁布一些法律 Fir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mulgate some laws[translate]http://riyu.zaixian-fanyi.com/fan_yi_4250353
4.各类证书中英文从1562年到1994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工匠法》《技术教育法》《教育改革法》等,不断推动国内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此外,英国政府还颁布各类法律,且有针对性的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白皮书,作为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的指向标,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拥有了更加稳定的基础。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使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既获得合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jr31v0j.html
5.英文法律术语法律术语 雅思口语8.5分经验分享 冬日不出门家中一对一 口语马上提高0.5-1分看这里 draft 法案,草案 Government bill 政府议案 to pass a bill, to carry a bill 通过议案 to enact a law, to promulgate a law 颁布法律 ratification, confirmation 批准 law enforcement 法律的实施 to come into force 生效 https://m.360docs.net/doc/a12575734.html
6.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专业术语翻译合集,中英对照最近翻译时整理的术语合集,分为NGO组织、政府和法律、内部治理三个部分,如下。我还找到网上前人整理的资料,在文章最后的附注中列出了网址。 一、有关NGO的术语: 民间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s例句:“中国的民间组织或非营利部门通常被批评为‘二政府’或‘准政府’(Page 17)。”翻译引自“北大法宝”数据库。网上另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a37380f01017jab.html
7.法律英语翻译法律英语,法律翻译,法律英语翻译博客法律英语词汇在词源上大量收录采用了拉丁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中的法律词汇。英国法律英语中还大量沿用了中古英语,其主要原因是为了显示法律语言的神圣性、权威性和严密性,以区别于普通英语(common English),而以美国英语为代表的法律英语中倾向于运用简单明了的常用词汇来表达法律意思,即简明的常用语言(plain Englishttps://hffanyi.wordpress.com/tag/%E6%B3%95%E5%BE%8B%E8%8B%B1%E8%AF%AD%E7%BF%BB%E8%AF%91/
8.法律论文:“法治中国”英文翻译问题探析新华社发布的《决定》和《十九大报告》的英文版将“法治中国”译成rule of law in China,该译法目前比较流行。此外,笔者在其他网站还检索出了China based on the rule of law、a rule of law China等译法。即使在一些重要文件中,“法治中国”的英译也未能一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英译https://www.tingclass.net/show-7844-511707-1.html
9.全球环境治理范文12篇(全文)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完善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 研究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 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推动环境公益诉讼。”这是我国政府关于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第一个正式文件。这将极大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和立法进程。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s1d25ao.html
10.乌鲁木齐航空[官方网站]–乌鲁木齐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五)在本条件中如果含有与国家法律法规、民航管理规章、政府规定等要求不一致的条款,以国家法律法规、民航管理规章、政府规定等为准;本条件的其余条款仍然有效。 (六)在本条件中如果含有与乌鲁木齐航空最新颁布的规定不一致的条款,一律以乌鲁木齐航空最新颁布的规定为准;除不一致的条款外,本条件的其余条款仍然有效。 http://new.urumqi-air.com/micro/main/help/63db6a54257effa4641ba47d
11.中潜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连带的法律责任。 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 人以及保荐人、承销的证券公司承诺因发行人招股说明书及其他信息披露资料 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在证券发行和交易中遭受 损失的,将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 保荐人承诺因其为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制作、出具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72000000415_15.s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附英文)制定地方标准的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六条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法律对地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地方标准在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6503
13.易方达精债人民币:2024产品资料概要基金公告本基金可投资的债务证券包括但不限于上市及非上市债券、政府债券、可转换及不可转换债券、定息和浮息债券及高收益债券。本基金可将最多100%的资产净值投资于可转换债券(由诸如公司、金融机构及银行等发行人发行及/或担保)。 本基金可将其少于30%的资产净值投资于具有吸收亏损特点的债务工具(例如: 额外一级资本票据https://fund.eastmoney.com/gonggao/968117,AN202409041639725016.html
14.英语新闻词汇:“法律”用英文怎么说?在英文报道中,“依法治国”多表示为rule of law,“社会主义法治”则是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坊间曾有rule of law和rule by law的争辩,大家可要记清楚了,rule of law,也写作nomocracy,指的是“国家应该由法律来统治,而不是由政府官员个人意志决定”这样的理念;而rule by law则表示用法律来施行专制统治的http://skill.qsbdc.com/mobile/?mid=3&aid=11289
15.翻译'根据法律'–字典英文检查“ 根据法律”到英文的翻译。浏览句子中根据法律的翻译示例,听发音并学习语法。https://ku.glosbe.com/zh/en/%E6%A0%B9%E6%8D%AE%E6%B3%95%E5%BE%8B
16.新时代法律英语翻译全套教学课件.pptx; 特征六; 英文法律文本中大量使用被动句,是由法律文本的客观性所决定的。作为法律英语的一般规则,句子中的行为主体不但要明示,而且应置于句首。但被动结构利于表达法律语言的概括性特征,最大特点就是不带个人的主观性。法律文本的功能是传达信息,核心就是客观真实可信,因而法律英语常用被动句。 ; Example 1;The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14/802404401600411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