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理与情理并存作文法理与人情议论文800字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衡量人们行为的客观标准,是普遍适用的社会规范。法律的本质在于永恒的、普遍有效的正义原则和道德公理。所以法律,不仅仅是白纸黑字的条文,还包含一种正义、自由、秩序的精神。

安提戈涅说,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法不容情的“情”指的是个人私情和物欲;是阴暗角落的腐败与关系。而法也容情的“情”指的是公情,也系大众之情,恰恰是阳光下的真情厚意,是法律无处不在的人性光芒。就是说法容公情而不容个人私情。

事物是变化的,社会是发展的。法律也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当某项法律或法律条文不能适应大多数人意愿,我们的立法部门就应该迅速组织做出修正,使其时刻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法律必须公正,它要时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体现其“公情”性。

法律的最终目的不是惩戒犯罪,而是达到指引、评价、预测和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法律在执行中充分体现了情的因素,它对罪犯进行惩罚,符合公平原则,合乎情理;它查明事实,据情裁量,是对违法者的有情,合乎情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法律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希望他们重新做人。

但是法律有情不是滥情,不是徇私情,它作为一条准绳,是一种社会意识,它的情是公正的理智的情。

法律有情,是指它使正义得以声张,她对对犯法者有情,闪烁着人文关怀的光芒。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国家机器,它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举起这杆天平,你会感受到法律蕴涵着深深的情感。

作为一位公民,我享受着法律温情的呵护;更应该深谙法律情意的真谛。法律的最高境界不是无情,却是情与法的完美结合!从西周“明德慎罚”的法制思想,到现在“以人为本”的立法原则,法律无一不承载着立法者的情感和人性的温暖;从民诉的证明责任倒置,到刑诉的“未成年人不公开审理”,法律体现的恰恰是人文关怀和对人格尊严的维护。当看到几个死有余辜的极刑犯被绳之以法,而大叹法律无情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恰恰是法律对被害者的告慰之情;当对方因为又一批罪大恶极的不法之徒受到法律正义的审判,而大呼法律无情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恰恰是法律对更大多数人们的呵护之情。

于欢辱母案,昆山宝马案阳光下终结,邪不压正,显示了法律与公情的完美结合,法顺民情民心。法律具有动态性,蕴含人情味,使之成为守护正义的倚天长剑,在这昭彰公允剑锋之下,处处将是一个充满真情的美好人间。

其实在现代法制理念中,恰恰要做到“人有情法亦有情”。法与情的结合减少了法律的滥用,柔化了法条严酷的外貌,便于民众接受。以德化民使民心向善,遏制了犯罪的动机,有利于避免法繁刑酷的虐政。德法情互补互用,使道德法律化,遵守法律的义务和遵守道德规范的义务相一致,既止恶,而又劝善同时,德法情互补又使法律道德化人性化,使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道是无情却有情,有情的人岂能创造出无情的法

现实世界中,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已的情感呢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一、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姐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莆人",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已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二、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缮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THE END
1.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引领新时代法律实践的深度融合依法治国,确保法律的权威和统一性 民法典作为国家最为核心的法律之一,其五大基本原则是依据宪法规定,并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和指导思想。首先,依法治国是民法典所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意味着所有的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法律,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都不得不接受法律的约束。这种方式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https://www.nwifujzth.cn/nong-ye-zong-he/211850.html
2.民法典五大基本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律基石民法典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一部立法成果,它通过五大基本原则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合理性和适应性。这些原则包括平等原则、主体意志自由原则、保护权益与限制侵权行为的平衡原则、历史继承与新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依法治国与依规治事实上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基本原则如何被应用呢?让我们从一个真实案例开https://www.msv8oom8y.cn/ke-yan-jin-zhan/41712.html
3.民法典的三大核心理念公正合理与保护民法典的三大核心理念:公正、合理与保护 一、公正原则在民法典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公平正义是法律赖以存在的基础。民法典通过对法律规则的明确规定和严格执行,确保了所有人的权利得到平等尊重和保护。在民事关系中,无论是合同关系还是侵权责任,都必须遵循公正原则,https://www.wemvhjgm.cn/tu-pian-zi-xun/340276.html
4.法律智囊团解析纷争之谜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不仅包括了基本的法理学原则,还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具体法规,如民商法、刑事法、行政法等。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还能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提供依据。 三、合同法中的权利义务界定 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459907.html
5.探索正义的边界法律学术之旅案例分析,是律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具体案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实践中的应用技巧。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尝试将所学理论与真实事件相结合,从而提升我的应对问题能力。 四、私募基金与金融监管 除了传统领域,我也对私募基金这一金融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私募基金是一个高风险、高回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7.html
6.民法典背景下民商法发展空间与路径研究其次,在坚持与后续民商法的发展存在包容关系的前提下,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实施民法典,使得我国民商法实践可以融入民法典实施中,不断得到现代化的提升,进行特色性、实践性、时代性的演化。当然,运用上述发展机制,也要避免因不当或过度滥求发展而产生不应有的偏离,进而毁坏民法典作为具有基本法律地位应有的最低稳定性。http://legalinfo.moj.gov.cn/sfbzfpffzll/202412/t20241211_510991.html
7.《诉讼有方:年轻律师修炼手册》——阙清华,读书摘录笔记④为了区分或者让阅读者容易辨识不同的法律关系,还可以用不同颜色标示当事人或者相关线条、文字。 ⑤添加好直线和曲线之后,可以在直线和曲线中,根据律师对案件事实和争议要点的理解,添加简要文字标注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标明当事人对某个事项、某个当事人负有的核心义务。 https://www.douban.com/note/856625165/
8.司法裁判中的法理与情理学位法理与情理的结合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尤其是在司法裁判的过程中。法官既要坚持依法裁判,又要针对具体案件考量情理因素。情理是人们常说的社会道德、人情世故,反映了人们的道德感,具有主观因素。而法律是客观的,如果法官审理案件只求符合法律规定而忽视情理因素,就会与大众内心的认知相违背而不被大众所接受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3823037
9.法理与情理的冲突.doc法理与情理的冲突法理与情理的矛盾由来已久,平衡法理与情理之间的冲突是法律能够有效实施的保障。处理好法理与情理的关系不仅有助个案纠纷的解决,还有助于增强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感,树立法律的权威。一、法理与情理冲突的表现(1)历史上情理与法理之争历史上的情理与法理之争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与法家的“礼”、“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3460556.html
10.法律是一种实践的智慧,要善于从法律视角和社会视角通盘考虑法理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法律是一种实践的智慧,要善于从法律视角和社会视角通盘考虑法理、事理、情理。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https://www.shuashuati.com/ti/cff6008ddb2d49e1a8e540dd199ff800.html
11.情理和法理的关系,作为执法者是如何看待的?三、情理与法理在执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情理与法理的结合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5232662/answer/3491926593
12.裁判文书中的法理事理情理裁判文书中的法理 事理 情理 “法律并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背后有情有义。要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要义正词严讲清‘法理’,又要循循善诱讲明‘事理’,感同身受讲透‘情理’,让当事人胜败皆明、心服口服。”这是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作出的要求。应该说,作为司法审判工作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05/id/3882028.shtml
13.请谈谈情理和法理之间的关系。法官只有走出法理与情理冲 突的藩篱,追求缜密的法律思维和深厚的人道关怀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法 治建设。 因此,当法理与情理出现矛盾时,我会把握以法理为基础、 以情理为补充的理念,将法律规定与公众意见、公众要求准确结合,寻找到最佳 适用法律规范,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大化。只有注重法、情结合,才能实现法律 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bgkdetail?id=3771680802020740be1e9b59&fr=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