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主要路径

法治理念是培育法治思维的基础,而法治思维又是自觉运用法治方式的前提,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途径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法治思维的内涵

二、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主要路径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过程就是大学生不断学习法律知识、不断进行法律实践,观事察物、论人说理,以法律作为衡量和评判的准绳,从而逐步养成法治思维习惯的过程。

(一)树立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培植法治认同感

(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追求公平正义成为最大共识

(三)开展多元化实践性教学,加强大学生法治思维的训练

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校的主动担当,更需要全社会、家庭的齐抓共管,才能与大学生自我教育形成合力,真正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序言.

〔2〕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3〕陈金钊.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2).

THE END
1.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律修养1,学习法律知识。要想培养法律思维,最基本要对法律有所了解,要知法懂法,知道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多收看法治节目,阅读法律报刊,学习法律知识。 2,掌握法律方法。在正确理解法律的基础上,学会用法。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要有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意识,且懂得法律申诉的正确方法与途径https://www.meipian.cn/1tkbpjvc
2.“丝路法学大讲堂”:如何培养一个有逻辑的法律人11月28日晚,应学校邀请,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求是特聘教授、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熊明辉教授做客“丝路法学大讲堂”,做了题为《如何培养法律逻辑思维习性》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法学院主办,卢俐利副教授主持,近300名师生在线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熊明辉教授从逻辑学、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法律逻辑学等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https://news.gsupl.edu.cn/info/1008/17621.htm
3.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精选十篇)因此, 重视和加强青年学生私法心理的培养, 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法律心理培养应结合青年学生的实际需要, 重视对法律兴趣的培养。在进行《法律基础》课教学、校园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时, 应多结合学生实际, 从身边事例讲起, 培养学生的法律兴趣, 使他们逐步具有自觉地、积极地学习法律的内在动力。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zl0q9e.html
4.“刑事一体化”思维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这样的课程设置反映了方案制定者的如下意图:对法律(法学)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帮助他们“全面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法律技能”,而且要使其“能综合运用法律专业知识,具有担任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仲裁员及从事有关行政执法、立法等法律https://finance.sina.cn/2024-04-17/detail-inasaman9133048.d.html
5.中国法学教育网有人认为,法学教育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专业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3]有人认为,法学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使法律人能够认识法律,具有法律思维、解决争议的能力。”[4]也有人认为,法学教育面临两项根本任务。第一项任务,是要针对中国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合格的法律人;第二项任务,就是http://www.chinalegaleducation.com/article/?id=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