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沈乐平《元朱文印纵横谈》全面解读元朱文

可是,元朱文印是何时出现?如何发展?

从古至今,有多少元朱文印名家?有多少种元朱文风格?

元朱文该如何鉴赏?又该怎样临摹创作?

中国美术学院沈乐平教授,结合二十余年篆刻教学经验与篆刻创作实践,从文字修订到图版增补,全新推出的《元朱文印纵横谈》,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系统化梳理元朱文印的理论与实践,将回答你关于元朱文印的所有疑问。

元朱文印纵横谈

沈乐平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简介

沈乐平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博士后导师,

民盟浙江省委委员,西泠印社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日本岐阜女子大学教授

《元朱文印纵横谈》

部分新见印面资料首次出版

清巴慰祖中元甲子人

清徐三庚燕园客隐

人人都爱的元朱文

何时出现?如何发展?

读完《元朱文印纵横谈》,即可全面了解

说起元朱文,很多人言必称陈巨来、王福厂,

但是,你知道么?

元朱文肇始于汉,萌芽于唐宋,定型于元,而盛于明清,专精于近世。

一起跟着《元朱文印纵横谈》的丰富图版,看看2000年来元朱文印的发展演变。

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元朱文印发展的细节?更加了解你喜欢的元朱文印风?明确元朱文的审美取向?

那么你可以在《元朱文印纵横谈》的上篇六章中,寻找元朱文的整体历史发展脉络。

目录

前元朱文印时期

宋代文人印的兴起及其影响

复古主义——赵孟頫与元朱文印的定型

对元末文人印章两种风格倾向的考察

元朱文印在明清流派印中的发展与衍变

陈巨来:技法层面上的极致与美学意义上的终结

元朱文怎么欣赏?

有多少名家?多少名作?

多少不同风格?

《元朱文印纵横谈》中篇以“印人与印作”为主体,历叙赵孟頫、文彭以下直至当代王福厂、陈巨来等70余位元朱文印名家,点评代表作、名作300余方,并大量配图。通过这部分不仅可以欣赏历代元朱文经典作品,还可见作者精彩品评,领悟元朱文审美欣赏要领。

以下解读全部引用自《元朱文印纵横谈》:

·赵孟頫

赵孟頫的印,纯用小篆,朱文细笔圆转,姿态柔美雅致,气象雍容堂皇。“赵”“赵氏子昂”“赵氏书印”“赵孟頫印”“水精宫道人”“松雪斋”诸印,形式上明显带有一种唯美主义的痕迹——线条流动而均匀,线质温润而紧密,章法上讲求平和、匀称,整体感方面则给人以一种浓郁的“书卷”气息。

元赵孟頫用印赵

·文彭

我们于“文彭之印”“文寿承氏”“三桥居士”“两京国子博士”诸印中可以阅读到这种痕迹——篆文姿态柔美、细笔圆转,章法空间疏密有致,直线与弧线交构成一幅古典而精致的图画……

明文彭两京国子博士

·朱简

朱简可以说是篆刻创作实践与印学理论研究之“双重高手”,试看“海阔能容物莲心不受污”一印——配篆高古而雅致,虽是多字印,但丝毫不觉局促拥塞,各字之间和谐统一又不乏精微的变化,以横线、直线为主,斜线、曲线为辅,线条之交叉转折处皆能圆润细腻,既得骨力又不失柔韧,确实是“圆劲生动,精妙入神”。

明朱简海阔能容物莲心不受污

·汪关

汪关走的是一条与朱简截然不同的道路,他取汉印之精致谨严、典雅平实处,故风格归于静谧工稳、细腻醇美一类。汪关所创造的工稳光洁的圆朱文格式,代表了这种特殊的风格样式的定型,对后世影响极大。

明汪关春水船

·林皋

看似闲庭信步,实则绵里藏针——其印风最大的特点便是一“雅”字:林氏的印章工稳端庄的原由无外乎用字与用刀,其用字平整,且单字形状皆统一于全印中,不激不厉,不愠不火,富于装饰美。

明林皋杏花春雨江南

·丁敬

丁敬的艺术创作是比较丰富的,篆刻作品的面目具有一种多样性和宽泛性的特征,故有魏稼孙赞之“浑浑集大成”者也。他追求个性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发挥与表达,也相当注重印面的形式效果,既有广度又具深度。

清丁敬砚林丙后之作

·邓石如

凡此种种,皆在造就一种不平衡中的平衡,全印布局可谓是“疏处走马、密不透风”之典范,充分体现出他“计白当黑,奇趣乃出”的印章美学思想,不愧为一代大家。

清邓石如燕翼堂、守素轩

·吴让之

我们也确实可以从他的作品之中洞察“使刀如笔”的感觉,并非“谨守师法,不敢逾越”,至少在圆转畅达、表现笔意的一面还是颇有创意的,尤其在“细节点”的表达上,如笔画之转折、承接及起笔收笔处,更是精妙、轻快、灵活,匠心独具。

清吴熙载包氏伯子

·赵之谦

“古”与“今”、“笔”与“墨”、“刀”与“石”等一系列关系在此间的融会合流,使他已然占据了清代篆刻史上的一个制高点。

清赵之谦鉴古堂

·赵叔孺

若“净意斋”“破帖斋”“云怡书屋”诸印,端庄典雅,落落大方,正是典型“用元、明以来细朱文旧法”的这样一种创作模式。

赵叔孺安和室

·王福厂

王福厂刻印,布局匀称平稳,气韵淳朴茂密。其作细圆朱文多字印,工整严谨中又讲求穿插挪让,趋臻妙境;而作小玺,字法疏密则稳妥合理,全无错杂之感,极为文雅精整。人谓以“新浙派”之开创者,并非过誉。

王福厂蝴蝶不传千里梦

·陈巨来

元朱文印发展到了这里,纯粹从技法的角度上来讲,已进入一种极限——笔画线条和空间构成两方面,均达到了一个高度理性和秩序的层次;具体而言,用刀以冲削为主,务求干净、平稳、光洁,布白绝对均匀、平行、对称,或者说,其笔画是删减了一切提按和顿挫等可变因子,而以这种极度单纯线条进行着近乎“绝对”的平行、对称、延伸、粘接、交叉等一系列的“运动”和“构造”,由此来完成字形结构和章法空间。

陈巨来待五百年后人论定

清黄学圯象外山人

清黄景仁笥河府君遗藏书画

南北朝以来的大型朱文印

第一代“印学家”——米芾

文质之中:赵孟頫的意义

“自尔非常”的文彭

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双重高手:朱简

汪尹子典雅和平

梁袠、程朴、胡正言、甘旸

何通与丁良卯的“入古出新”

韩约素不让须眉

林鹤田温和雅致

西泠前四家

西泠后四家

邓石如:印从书出刚健婀娜

使刀如笔吴熙载

徐三庚的矛盾

赵之谦——“笔墨”的新高度

清代诸家略览

承前启后赵叔孺

平稳精严王福厂

陈巨来——风格的唯美与技法的极致

元朱文如何临摹?

怎样创作?有什么诀窍?

1.

元朱文印临摹作品6例,附临摹墨稿

如:“巨蔡千万”,有临摹示范稿,有修改稿印面,亦有终稿;

再如:“双江阁”有初刻印面、修改稿印面,终稿。

2.

每一方,都有其创作手记,简明扼要,讲清楚了其创作思路、要点,给想要学习创作元朱文的同学们以参考示范。

如,结合鸟虫篆的“大吉祥”:

大吉祥

此作之印文完全对称,故而在字形上加入些许鸟虫篆印的元素,使之生动活泼。印章上半部分的小弧线、弧线组合略多,则祥(羊)字末三笔皆做“减法”:成为平均且平直的线条,亦是映衬、调节手段,同时可令全印更显得稳定、扎实。

又如拟元人篆法的“饮之太和”:

饮之太和

戊戌暑期,应“艺课”邀,录制篆刻创作一节,特以汉白、元朱二式示范,分作“不知有汉”“饮之太和”二印。

再如,拟明人篆法的“开瓮勿逢陶谢”:

开瓮勿逢陶谢

坡翁有人生赏心十六乐事者,晚咲堂定制组印。有数方设计稿甚为费神,此其一也。终稿,则以元朱为基调(就线形、线质、边栏处理诸要素而言),但于文字上略参用古玺文法,若“陶”之耳部;再借助连笔设计,若“开”“逢”“谢”诸字以连带的线条贯穿、粘接,婉转之间,使全印松活、流动。

还有,参以金文字法入印的元朱文的“采蘩祁祁”:

采蘩祁祁

此刻思路类似“戒之在得”,略参以古玺文字因素、又增加了数处连笔,如“蘩”之“每”部与“祁”之“阝”部的贯穿;其次,若“采”之上部,稍加些许对称的“装饰性”味道;再次,“蘩”之“艹”头与“繁”部左右错位、“祁”两边的上下参差……综合以上元素,配合整体形式之正圆形特征,包括边栏的虚实处理,有意在章法上、于观感中强调出一种开—合、疏—密、聚—散的空间关系。但无论字形、章法怎么变化,一切要素的“基本因子”即线条属性,换个角度来说,所有的“零部件”,仍皆以元朱文法贯之。不知读者认为,此种该归属何类印风?

3.

从设计初稿-上石效果-刊刻初稿-多次修改稿-终稿,完整展现元朱文创作“饮清泉”创作步骤

从中可系统领略学院派临摹创作元朱文教学。

饮清泉

孟翁谓元印有“巧而犹朴,若取其巧,而遗其朴,便入鄙俚”语,真圭臬矣。

故,文末特选此“饮清泉”一例,并以全部步骤之分解一一示意:从篆稿设计、反书上石、略微修整,到刊刻初稿、修改、复改,直至最终定稿、钤出……盖彼时有意将每一步拍照扫描,留作教学档案之用。

今附于此,以报同好。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元朱文临摹创作,《元朱文印纵横谈》下篇将为你全面解答。

关于元朱文印的临摹、创作及其他

元朱文印创作札记

绝版十余年

图文全面完整修订

增补大量文献、

篆刻印稿及实物新资料

此书稿为绝版十余年的《元朱文印论谈》的图文全面完整修订。从32开到16开,从双色到四色全彩,全面升级。

除了前面所说的增加沈乐平元朱文印临摹创作作品,创作手记、创作实例之外,还进一步详实、丰富文献资料。

增加元朱文代表作实物印面48例

增加元朱文印的实物图片与史料知识270余条

增加部分印作原钤印谱书影

4.

增加部分印鉴所在原书法作品图版

因其从纵向到横向,对元朱文的全面梳理,得到了极高评价:

此书不仅有翔实的史料和精辟的分析,文字清新,言之有物,而且诸多关于元朱文印创作的议论,亦能切中要害,诚为难得。

——祝遂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西泠印社理事

纵者,是为元朱文印历史脉络之系统梳理;横者,即对元朱文印审美与创作之综合研究。沈乐平先生此书,得之矣。

——孙慰祖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西泠印社副社长、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元朱文的绝诣,篆刻界的顶流。据此一编悉得之。佳辞妙迹,不可有再。

——陈振濂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以史观照梳理元朱文发生发展的历史坐标;以论带评尝试建立元朱文风格谱系;创研相合建立元朱文印登堂入室的津梁。

——王立翔

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

《书法》《书法研究》主编,朵云轩书画院院长

所以说,即使你已经拥有了《元朱文印论谈》,

《元朱文印纵横谈》也是不能错过的全新元朱文印资料!

图书保持上海书画出版社惯有的品质,内文四色全彩色印刷,封面以精装布面+特种纸拼接,采用烫白+压凹+烫红特种工艺,以画册的品质出版做专业的著作。

THE END
1.这四位名人,谁的书法水平更高?让你惊艳的是谁?草书沈尹默于右任而李叔同,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的书法,与他那个时代的人,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他的书法,大多都是后来才写出来的,是一种独特的风格,虽然看起来像是“儿童体”,但却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 唐驼的书法,独树一帜,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优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GBANH60514VK4K.html
2.了解的中国书法名家有哪些?证券交易所的竞价交易规则有()。 I.进人证券交易所参与集中交易的,必须是证券交易所的会员 II.投资者应当与证券公司签订证券交易委托协议,并在证券公司开立证券交易账户,以书面、电话以及其他方式,委托该证券公司代其买卖证券 III.证券公司根据投资者的委托,按照证券交易规则提出交易申报,参与证券交易所场内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abb0bca7c95544eeb1a8b1839809dadf.html?fm=bd4de36f6424df1596eebb5f29f58ee8b1
3.开发中译外研究的新天地——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的途径探索这两种语系的文字书法都是与人的心智密切联系的线条艺术, 除了组合结构有所差异以外, 书写方式并无二致, 通过合适的途径可以互相转换。 (一) 书法翻译作品的类型 书法翻译作品的类型所涉及的面可以很广, 但总体上可分为以下两种。 1. 名家作品翻译 对历代名人名家的书法作品真迹译制出对应的另一种文字的书法https://jss.usst.edu.cn/html/2019/4/20190403.htm
4.名家临帖系列——王墉临《杨怀表记》名家临碑帖作品蝉联六、七、八届「友誼獎」篆書十佳,当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青年书法家”称号(青少年书法报主办),《中国书法》杂志2010年8月、2012年4月、2017年3月专版推介。http://www.dengdingsheng.com/?from=singlemessage&id=3291
5.当代书法名家王老师《看花悟禅道临帖思古闲》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题名:看花悟禅道临帖思古闲 年代:1009000000 尺寸:长136宽35(cm) 款识钤印:王老师 ,购买当代书法名家 王老师《看花悟禅道临帖思古闲》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无锡市书画院专职画师(副教授)、台湾大台中美术会顾问、新加坡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SFhttps://book.kongfz.com/148886/2013536243
6.镇国之宝中华第一贴《平复帖》及其被人陷害天下为之喊冤的关键词:书法名家 镇国之宝 平复帖 陆机 文赋 中华第一贴 文/安祥 上次我们讲到王珣和他的《伯远帖》,说《伯远帖》是晋代王氏家族(二王家)留下来的唯一真迹,历史价值非同小可。 其实,比《伯远帖》更早的还有一个作品传世。那就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https://www.jianshu.com/p/e32f918b1874
7.赫保真艺术研究展学术研讨会回顾还有书画鉴定家郭明华,青岛日报社国际关系部主任张同俊,著名作家、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黄岛名家美术馆艺术总监、书法家黄飞,青年摄影家张泉,青岛画报张晖,作家、书法家王开生,青岛画院理论部副主任刘春雨,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马新明,青岛大学国画教研室主任亓文平,作家王帅,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肖鑫未到https://www.qdsmsg.cn/h-nd-102.html
8.传承文化薪火助力文化两创这些济宁文化名家有话说今天上午,市委宣传部召开“文化名家领航 助力文化两创”主题系列记者见面会第4场,邀请谢长伟、金徽、闫虹、郑和春4位文化名家代表,分享他们为传承文化薪火而不懈努力的故事。 首批济宁文化名家 谢长伟 “自担任济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以来,我以传播书法艺术,弘扬中国精神为己任,牢记初心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彰显书法的https://m.jnnews.tv/jining/p/2022-07/14/90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