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之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1200条规定: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第1201条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理解民法典上述三法条,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幼儿园、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具体包括哪些部门

民法典第1199条、1200条、1201条所指的幼儿园,包括政府、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设立的幼儿园。学校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开办的普通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幼儿园、学校以外的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教育单位,如技能培训班、课外补习班、兴趣班等。

2、学校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

3、关于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结合民法典第1199条、1200条、1201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民法典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学校伤害事故,适用是过错推定原则,如果学校不能证明自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情况下,不能免除侵权责任,即举证责任在学校一方。

民法典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学校伤害事故,学校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在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才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即举证责任在受害人一方。

同时民法典规定,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园内受到第三人侵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学校未尽管理职责的需承担补充责任,此时举证责任在受害人或第三人。

THE END
1.民法部门包括哪些关于民法部门包括哪些法律解答 慧眼法务 帮助65752人· 响应5-10分钟内 咨询我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包括一) 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二) 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三) 自愿原则(四) 公平原则(五) 等价有偿原则(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28896144.html
2.民商法包含哪些具体的部门法?爱问知识人民商法包括民法和商法。民法主要包括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侵权行为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https://iask.sina.com.cn/b/gW0q5Xk4gZBD.html
3.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哪些 法律体系也叫做法的体系,或者部门法体系,是一个国家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也被称作部门法,是根据调整的对象和调整方法不同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主要划分为以下七个主要法律部门:https://www.kaoyaya.com/shicao/236422.html
4.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十一、划分部门法的标准:①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的标准;②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是划分部门法的第二位的标准. 十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①宪法;②行政法;③民法和婚姻家庭法;④经济法;⑤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⑥军事法;⑦环境法;⑧刑法;⑨诉讼程序法。 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5.《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七个法律部门下列各项中,属于民商法下列各项中,属于民商法部门的有( )。 A 、民法 B 、商法 C 、知识产权法 D 、经济法 扫码下载亿题库 精准题库快速提分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A,B,C】 民商法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也被划入民商法部门。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https://www.bkw.cn/tiku/8OVB1.html
7.反不正当竞争法“权利”与“利益”双重客体保护新论[17]但是,经笔者观察发现,纯粹的利益保护似乎也无法解释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例如,在历史层面,既然反法从民法中分离,而作为“母法”的侵权行为法一直奉行“权利与利益双重保护”的原则,那么缘何“权利保护”的主张在反法的分化过程中被抛弃?在现实层面,从利益与权利的转化关系来看,在几乎不存在部门法仅对权利或利益http://journal.pkulaw.cn/NewIssue/Detail/16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