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632012

良好地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开发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但前提是不诱发生态环境问题。而事实证明,湿地生态系统开发中诱发较多生态环境问题。对此,应当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斫饩錾态环境问题。这充分说明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与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1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开发中产生的问题

1.1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湿地是位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它分布在世界各地,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对于湿地的概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湿地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多表现为生物多样性、生态脆弱性、生产力高效性、效益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的易变性等特征。

1.2湿地生态系统开发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1.2.1湿地资源面积持续萎缩

1.2.2生物多样性受到挑战

1.2.3湿地气候发生变化

湿地还具有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但是因为人们肆无忌惮的开发,致使湿地的这一功能受损,引发气候异常,造成当地气候变化,不利于调节和保护生态环境[1]。

2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2.1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方法

因湿地生态环境具特殊性,与一般环境不同,相应的所进行的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能运用一般的环境影响评价,而应在以湿地功能为核心的湿地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下,对湿地功能的影响程度进行衡量,也就是用一套功能指标对区域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量化,产生描述湿地功能现状和变化的功能指数,再通过功能指数在外来影响作用下的变化,判断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程度。

2.2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2.3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3结束语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设计原则;探讨

Abstract:inurbanplanningofwetlandlandscapeinecologicaldesign,canmakefulluseofthewetlandecologicalandsocialbenefits.Keepthewetlandecologicalintegrityofthesystem,theconfigurationofplantscienceandenvironment,thedesignoftheurbanwetlandlandscapedesignistheimportantfactors,urbanwetlandparkurbangreenspacesystemistheimportantcomponent.Thispaper,basedonhisyearsofdesignexperience,ontheanalysisofthegeneralsituationoftheurbanwetlandparkanditsprincipleofplanninganddesign,andonthebasisoftheurbanwetlandlandscapeofhowtoecologicaldesignisdiscussedandtheresearch,fromkeepingthewetlandplantssystemintegrity,designandwaterandtheshoreofthedesignoftheenvironment,thepaperproposedsomeforlaterhasthemeaningofthereference.

Keywords:urbanwetlandpark;Planninganddesign;Designprinciple;explore

引言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生态与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城市的湿地公园项目正在启动,资料显示:截止2007年6月,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达到26个;到2020年,武汉市将分批把二十个湖泊湿地建成湿地公园,杭州等城市也计划在2020年前建设多个湿地公园。加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正成为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

城市湿地公园概况及其设计原则

2.1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城市湿地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使其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城市湿地的主要特征:距离城市较近,并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提供必需的水源;一般面积较小且分布不均衡,湿地内部生境稳定性较低;具有多样化的生态功能,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等功能,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

2.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如何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3.1保持湿地的系统完整性

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是在特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组成的生态系统。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和稳定性,以整体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目的。合理协调湿地公园的各种功能,合理发展科普教育、休闲游览等功能,合理维护生产性景观,使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存,促进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调查研究显示对原有湿地环境情况的调查掌握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原有的文化景观因素如历史文化遗迹和乡土文化等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如调查原有的水体、土壤、动植物、地势以及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和期望等情况,这些因素都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不少设计中,并没有合理利用这些原有的要素,而是另起一格,按所谓的构思肆意改变,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及平衡性,使原有的系统丧失整体性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沦为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存在。众多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进行湿地景观规划设计,必须根据规划区自然、人文资源的特点,以维护湿地生态环境健康和延续乡土文脉特色为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体现城市湿地公园的特色,体现其在区域中的生态服务功能,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3.2水体岸线及岸边环境的设计

岸边环境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岸边环境的设计,是湿地景观设计需要精心考虑的一个方面。在有些水体景观设计中,岸线采用混凝土砌筑的方法,以避免池水漫溢。这种设计不但破坏了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引起的过滤、渗透等的作用,还破坏了自然景观。有些设计在岸边一律铺植大片草坪,仅从绿化目的出发,而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功效。人工草坪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弱,需要大量的管理,如人工浇灌、喷洒药剂等,残余化学物质被雨水冲刷,又流入水体。因此,草坪不仅不是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相反加剧了湿地的生态负荷。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生态的设计,可采用的科学做法是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还可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种植湿地植物。这样做,可使水面与岸呈现一种生态的交接,既可以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生活的环境,更加充分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并且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3.3植物的配置设计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的配置是湿地景观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土植物。

采用本地的植物,应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尽量避免外来种。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在生态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生物入侵。维持本土种植物,就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另外,构造原有植被系统,也是景观生态设计的体现。

3.4湿地公园的服务功能

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服务功能。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休闲是人们向往的生活,而湿地公园则可以提供一处休闲好去处。因而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要有休息场所,如休息亭,亲水平台、观景台等,在环园绿道骑自车也是一种休闲方式,当今社会提倡绿色、低炭生活,绿道是绿色开敞空间,沿着公园而建,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生态的休闲环境。绿道集生态、文化、悠闲娱乐于一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统一。

结论

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湿地公园景观规划应以保护或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为前提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设计经验,在分析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况及其规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如何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进行了探讨及其研究,从保持湿地的系统完整性、水体岸线和岸边环境的设计、植物的配置设计及其服务功能提出建议,以便日后具有借鉴之意义。

参考文献:

[1]孟宪民.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J].地理科学,1999,05:385-391.

关键词: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现状;可持续发展

1.湿地可持续发展探讨

首先要停止那些所谓的错误行为,即人类的贪婪造成环境的严重的破坏,所以我们要试着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1.加强对湿地保护,具体方法如下。

1.1用法律保护湿地

1.2提高全民对湿地的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增强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和了解,树立对湿地的保护意识,保护心理。人们可以通过参观湿地公园、科教宣传等,逐渐树立起对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只有全民的保护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湿地,我们的家园。

2.整治规划,合理利用

政府应对滩涂养殖进行整体的规划,只有对湿地进行控制、防止和治理滩涂养殖、水产养殖产生的各种水体污染,发展休闲渔业等,才能促进湿地良好的恢复。

规划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切实考察湿地情况,合理利用湿地的各项忧势。利用湿地的自我生产,自我消费的自然循环力量,保护原有的湿地生态区,为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繁殖的场所,保护好湿地原有的自然生态。通过对湿地的科学研究,合理利用湿地让人们能够参观湿地,认识湿地。因地制宜建立湿地生态旅游区、湿地生态公园。

实现湿地保护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我们将如何建设湿地生态旅游区,湿地生态公园,如何让这些湿地生态区与我们的城市共存,共同发展,成为我们最需要探究及解决的方向。

3.利用湿地资源,构筑城市生态特色区

湿地的建设成为我们发展经济的重点,人工建设的湿地应当成为现代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过对湿地的考察,分析湿地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湿地的自身作用,努力建造我们的绿色家园,突出城市生态特色,通过理水造绿、近水近绿、水绿的结合,建设湿地城市,努力创造“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最佳人居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境界。

4.建立森林公园生态特色区

通过我们城市中现有的植被、农田、水库、城市给排水渠道和湿地,构建以森林和复合湿地为背景,以城市的历史文化、湿地文化为底蕴,结合休闲度假、生态教育、郊野游憩等一些功能,建设一种城市型的森林公园,实现文化、旅游与生态的结合。森林公园以自然生态的大森林为景观主体,水体湿地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组成要素穿插于树林之中,同时又自成体系,人工景观掩映于林与水中,互相穿插。森林公园以生态环境背景下的休闲、度假、休憩为主,以观光为辅,强调使用者的参与性和体验。人们闲暇可以到此度假,可以到此休憩,放松心情,排解生活中,工作中的压力。感受自然的魅力,呼吸新鲜空气,认识生态区中居住的不同生物。

5.建立湿地公园景观特色区

通过我们城市中的水体、草甸与浅平洼地,建设以生态湿地自然景观为主,结合市民游憩的城市湿地公园。结合用地布局特点,营造湖滨草地疏林景观,建设人与环境互动的娱乐休闲观赏带并且能够利用到原有植被,以粗犷、质朴、野趣的特点,构建湿地生态保护带;在此基础上建设湿地保护区、娱乐观赏区和生态休闲区,使游人在游乐、休闲的同时,能够认识自然、陶冶情操、与自然互生共融,能够亲切的感受到自然的呼吸。让人们的生活中多一点这样的景观特色区,让城市中那些不起眼的草甸与浅平洼地靓丽起来,那么人们会更愿意来娱乐休憩,也会更加重视到保护湿地的重要。

6.建立湿地景观走廊特色区

恢复和重建生态斑块并实施截污,使水体变清变美。通过对水体及岸线的治理,充分发挥水上、临水、近水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通过增加休闲、娱乐及公众功能,形成具有湿地特色的公共亲水空间。把各种有利的生态公园连接起来,组成连续的城市景观长廊。例如湿地研究基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沿海净水湿地及水库等等,把它们连接起来,使它们组成贯穿中心城区的湿地景观走廊。那么我们的城市将是一个湿地景观的城市,将是一个绿色的城市。

利用湿地,建设湿地。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能够改善我们生活中一些被破坏了的生态资源,也能够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样能够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它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视觉景观优异、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这符合了我们城市建设中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并且在处理污水的同时,种草养鱼,可以用鲜花绿叶装饰环境,可以把清水活鱼还给自然,在节约资源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有很大的帮助,它能够促进人类与水生生物协调发展,带来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改善原有的自然环境,建造人工湿地在我国中小城市和乡村都可实施操作管理,相信不久的将来人工湿地会出现在我们家家户户的生活中,维护湿地,发展湿地,建造一个天蓝、水清、地绿、气爽的湿地之城。

2.结论

当我们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当我们生存的地球发生病状的时候,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们应该力所能及的保护湿地,保证不去危害湿地。保护我们的动植物朋友们,让我们的家园多一些绿色。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家园能够健健康康。让我们营造一个城市湿地,让湿地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湿地,生活将变得生机盎然,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环境会随着我们的保护变得更加美好。

1、对湿地退化状况的调查及评价

对湿地的退化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以明确造成该湿地退化的原因、恢复潜力等

2、确定湿地恢复区域

要选择一个恢复区域,首先要确定该恢复区属于地方、省级还是国家级优先恢复区域要在一系列的恢复地点中选择最佳的恢复区域,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土壤条件、生物因素

3、湿地恢复区域的本底调查

在设计一个恢复项目之前,应该对恢复区域进行本底调查和评估,以便了解该区域过去和现在的状况,恢复区域在过去是否属于湿地范畴,如果属于湿地,确定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湿地的退化或者丧失,特别是恢复区域过去的水文要素、植被的分布格局、地形地貌、物种对栖息地的需求等?恢复区域现在的状况如何?

4、确定湿地恢复的目标

就是对湿地恢复项目预期的结果的陈述,它反映了开展湿地恢复项目的动机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要求,湿地恢复的目标也会不同有的目标是恢复到原来的湿地状态,有的目标是重新获得一个既包括原有特性,又包括对人类有益的新特性状态,还有的目标是完全改变湿地状态等

5、使用参照地点

即在该区域中能代表恢复湿地类型的受干扰最小的湿地,以此来替代恢复区域退化之前的湿地状态

6、选择恢复方法

湿地恢复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选用最简单的恢复方法,因为越复杂的恢复方法,越容易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采用破坏性最小、最为生态的方法最容易实现恢复目标在实施更多的人为干预之前应考虑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如果一些自然过程不能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应更多地考虑采用生物工程,而不是传统的工程措施

7、实施湿地恢复工作

按照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原则,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设计、风险评价及恢复与重建指标体系等对策与方法进行全面规划和研究在湿地恢复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利用和发展新技术,把湿地的恢复范围从局部扩大到整个流域,最终实现景观水平上的恢复

8、湿地恢复的监测

在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各种方法策略中,特别在评价管理行为的成功性方面,监测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湿地恢复规划制定以后,恢复的监测方案便应同时完成,包括监测方法、监测指标、实施路线、采样频率和强度等通常情况下,湿地恢复前和恢复后的监测都是必要的

9、湿地恢复的长期管理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与周边环境发生响应,并随时发生演变和变化的生态系统湿地恢复措施完成后,仅仅是一个成功的湿地恢复项目的开始,还需要对恢复湿地进行长期管理,以便使其发挥预期的生态功能,并使人为影响达到最小化长期管理通常需要维护现有的各种设施和设备,如水利设施、监测设施等,对生物群落和植被类型的长期管理,解决入侵物种或沉积物过量的问题,解决一些非预期的事件

JOURNALOFLISHUITEACHERSCOLLEGE2001年4月Apr.2001

生态示范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朱圣潮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浙江丽水,323000)

X

摘要:阐述了丽水生态示范区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建议。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中图分类号:X176文献标识码:A

科100种、两栖动物2目7科35种、爬行动物3目

11科54种、鸟类动物15目48科259种、哺乳动物8目23科57种、大型真菌800多种,是浙江省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境类型、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丰富程度。生态系统由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所组成,丽水生态示范区内生态系统较为复杂,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

[2]

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组成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兼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林、山地矮林、山地

灌丛、草丛和竹林等。湿地生态系统虽仅庆元、青田小面积分布,但其所起作用不可低估,淡水生态系统又由水库、池塘、山溪、瓯江等构成,是生态示范区内不可忽视的成员。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与环境和植被动态相联系的景观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它实际上包括了所有其它层次上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尽管有的已为人类所利用,但绝大多数生物资源的潜在价值至今未被人们所发现,丰富的物种资源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自然

[3~6]

财富。近两个世纪来,由于科技的发展、人口

的剧增,对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和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破坏,对各种生态系统及生物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每年有15km2的森

收稿日期:2000-12-22

(,,

49

50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

除了重点加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外,生态示范区的生态规划也应更加科学化。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应把如何保护和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原则,强调生态规划的目标与城乡总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坚持趋适开拓,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寻求最佳的区域或城乡生态位,不断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生态建设。在可能的情况下,生态示范区可建立植物园、植物资源引种栽培基础和动物园,使一些珍稀物种能理直接的得到人为保护,并积极发挥本地基础研究力量较强的优势,进行有关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科学研究,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力度和有关法律政策的宣传,使生态示范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够切实有效的进行。

1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38~3412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63~643曲仲湘,吴玉树,等.植物生态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3.15~25

4李博,弓濯明,等.普通生态学[M].呼各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

社,1993.1~3

5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3.1~6

6金岚.环境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03~2047钟章成.常绿阔叶林生态学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8.1~8

关键词:湿地资源;湿地保护;晋江市

1引言

湿地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维持系统。保护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晋江市作为沿海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合理规划利用湿地资源,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2湿地的作用和意义

2.1湿地具有蓄水防洪的功能

2.2动植物资源丰富

湿地是生物最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是众多动植物的乐园。晋江的湿地生物种已知有:哺乳动物5种;鸟类123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3种;鱼类115种;被子植物10种;裸子植物20种;蕨类植物4种;苔鲜植物25种。许多水生动物,如鱼和对虾,借助湿地产孵并渡过幼年期;许多迁徙鸟类,依赖湿地完成其生命循环,都离不开湿地这个环境。

2.3可化解工业污染

湿地有效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在解决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许多湿地中,较慢的水流速度有助于沉积物的下沉,也有助于与沉积物结合在一起的有毒物质的储存和转换,有些水生植物还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和重金属。沼泽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芦苇对污染物质的吸收、代谢和分解的作用十分显著。晋江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多年来,工业排污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相当部分是通过湿地来化解的。

2.4具有观光旅游价值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方面功能。晋江市先后建立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湖、虺湖自然保护小区、泉州湾河口滩涂自然保护区,拟建立龙湖镇前港湖鸟类栖息地自然保护小区等,主要以湿地的水禽作为保护对象。这些自然保护区(小区))已成为晋江科普活动、参观游览、观鸟等的理想去处和生态教育基地。

3晋江市湿地的现状和特点

3.1现状

3.1.1湿地种类多样资源丰富

晋江市地处闽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光照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湿地类型。据统计,晋江全市湿地面积18704.2hm2,占土地总面积25.64%,其中:滩涂面积2200hm2、浅海1840hm2,河口海湾湿地2326hm2、湖泊386.8hm2、河流湿地1000.1hm2、稻田、灌溉地8388.9hm2、盐田1251.4hm2、水库964.3hm2、池塘382.7hm2。较重要的湿地包括: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湖、虺湖自然保护小区、泉州湾河口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小区、晋江河系、九十九溪等。

3.1.2滥垦湿地导致环境退化

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自古就是山青水秀、森林茂盛之乡,受惠于当地百姓,这里的树木、植被、昆虫、鸟兽、鱼类等自然资源相当丰富。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次大规模资源破坏,大量的湿地减少,耕地虽然多了些,但沼泽干涸了,鱼虾少了,林草锐减,鸟兽稀少,生态条件走向退化。尤其曾一度把陈埭河口滩涂修堤坝围垦用作农业综合开发。其结果是,由于缺少沼泽湿地,海水入侵,加大了地下水含盐量,使200hm2围垦的耕地变成盐荒地,400多眼机井报废,1.4万居民吃水困难。

3.1.3晋江湿地重现生物多样性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晋江市对陈埭、西滨一带的围垦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建立泉州湾河口滩涂自然保护小区,面积达994.7hm2,主要保护对象就是候鸟、水禽和湿地。近年来,晋江湿地环境呈现出生物多样性,而且十分丰富,湿地中的高等动物约有360种,基中水禽90种,约占该市鸟类总种数的75%,在1998年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发现世纪性的珍稀濒危种黑嘴鸥,此鸟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濒危灭绝种类;还曾在晋江东石的围头澳内海面上,发现大量成群结队的小Gf(TachybaptusruficoIlis)、中杓鹬(Numeniusphaeopus)、骨顶鸡(Fulicaatra)、赤颈鸭(Anaspenelope)、苍鹭(Aideacinerea)、绿鹭(Butoridesstriatus)等10种计1735只。可见,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促进晋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晋江市湿地特点

3.2.1湿地面积比例大

全市湿地面积18704.2hm2。晋江河口湿地作为泉州湾的一部分,1989年被亚洲湿地局(AWB)列为亚洲重要湿地,1998年晋江市政府还批准成立泉州湾晋江河口湿地滩涂自然保护小区。

3.2.2生物多样性丰富

晋江湿地具有河口、滩涂、垦区、近海等多样的生态系统,呈现了亚热带河口生物的适温、适盐属性。已记录的物种有360种。

3.2.3珍稀濒危物种多

晋江湿地有国家一级保护的中华白海豚,有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25种和1种两栖动物。90种水禽中的候鸟,多数是中日、中澳候鸟保护规定的物种。

3.2.4开发强度大

晋江是沿海城市,海洋开发早,强度又大。港口建设在晋江历史中有重要地位,深沪港、围头港、东石港曾是重要的通商贸易港区,在晋江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大力推行围海筑堤、修桥造路、围垦滩涂。晋江河口也是全市重要的滩涂养殖区,主要养殖蛏苗、蛏和牡蛎,挖掘和围垦池塘养锯缘青蟹、对虾等,近年养殖产量达几万吨。因缺乏统一管理,往往容易造成无序和滥用,不利于整个湿地生境系统的健康持续利用,急需加强保护和规范管理。

3.2.5外来入侵物种多

晋江河口分布繁茂的互花米草、仙石海滩、仙石洲和法石。有大片互花米草生长的滩涂。据统计,晋江市的互花米草面积达101.57hm2,居泉州市各市、县、区之冠。

3.2.6生态系统亟待修复

残存的代表性生态系统急待保护,晋江水头在1958年时,为了巩固海岸,从外地引来红树林秋茄种植,面积达1.5hm2,但现在只有零星残存部分,只有近几年又人工造林的150亩红树林,晋江沿岸和河口栏门沙滩及河口滩涂物种多样性也急剧减少,以前常见的小Gf现在很难见到。

4晋江湿地资源环境面临的威胁

晋江市人口众多,长期以来湿地开发和保护的矛盾突出,围垦、泥沙淤积、水产滥捕、污染、外来物种入侵以及其他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方式,使该市鸟类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物种生境急剧减少。

(1)环境污染。上世纪晋江是泉州地区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湿地沿岸工厂企业较多,形成的工业废水大量倾入近海,湿地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着许多珍稀动植物的生存。

(2)围垦开发。上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晋江市已先后在湿地造田、围地,使水禽的栖息地日益缩小。

(3)资源掠夺。有些地方急功近利,对湿地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使水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影响了水禽的越冬和繁殖。

(4)非法捕杀。个别地方猎杀、投毒水禽的案件时有发生,致使鸟类资源减少。

(5)台风危害。晋江市是福建省台风多发地段之一,晋江湿地沿岸连年受台风的危害,严重地影响了水禽的栖息。

5保护湿地的思路和对策

尽管晋江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带来的与日俱增的压力。人口增长、占地增多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使晋江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湿地生态系统的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对此市政府对湿地保护和利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一批以湿地、水禽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小区),建立执法机构,严格依法行政,坚决制止破坏湿地的行为。近几年来,晋江市林业主管部门在湿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话动,组织水禽与栖息的调查,加强了湿地保护工作,并把湿地水禽保护列为重点工作来抓。

5.1提高保护湿地意识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湿地意识,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和湿地周边地区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转变其资源利用的观念,对湿地土地资源的规模开发转为深度开发,粗放经营转为集约经营,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大力开展《水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与湿地有关法律的宣传活动。

5.2开展湿地系统研究

开展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的重点研究,为保护湿地和科学利用打下基础。建立湿地保护和科学利用示范点,以示范点获得的经验指导湿地保护管理。建立湿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资源普查基础上,建立湿地监测体系,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引入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中。

5.3开展湿地建设与保护

随着晋江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与发展间的矛盾亦将日益加剧,晋江湿地的建设已迫在眉睫。保护晋江市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促进晋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4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

多方面筹措资金,增加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展湿地宣传、保护、规划和各项科学研究,需要有资金保证,建议政府立项,列入市政府预算项目。

参考文献:

[2]许建林.晋江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R].福建:晋江市林业局,2002.

[3]颜子鸿.晋江年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泉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泉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论文汇编(1995―2001)[C].

[5]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泉州市沿海湿地资源保护和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R].2001.

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为什么要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

2.如何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2.1保持湿地的(系统)完整性

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特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组成生态系统。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

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之上。对原有环境的调查,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查和对周围居民情况的调查,如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水、动植物等的情况,以及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和期望等情况的调查。这些都是做好一个湿地景观设计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掌握原有湿地的情况,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而掌握了居民的情况,则可以在设计中考虑人们的需求。这样能在满足人需求的同时,保持了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持了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就是要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在不少设计中,并没有利用这些原有的要素,而是另起一格,按所谓的构思肆意改变,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完整及平衡,使原有的系统丧失整体性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沦为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存在。

2.2植物的配置设计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的配置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

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具体地说,植物的配置设计,从层次上考虑,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之别,将这些各种层次上的植物进行搭配设计;从功能上考虑,可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的搭配。这样,既能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而在进行精心的配置后,或摇曳生姿,或婀娜多态的多层次水生植物还能给整个湿地的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美。

采用本地的植物,是指在设计中除了特定情况,应利用或恢复原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尽量避免外来种。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在生态学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生物入侵)。维持本地种植物,就是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另外,构造原有植被系统,也是景观生态设计的体现。

2.3水体岸线及岸边环境的设计

岸边环境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岸边环境的设计,是湿地景观设计需要精心考虑的一个方面。在有些水体景观设计中,岸线采用混凝土砌筑的方法,以避免池水漫溢。但是,这种设计破坏了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的作用,还破坏了自然景观。有些设计在岸边一律铺以大片草坪,这样的做法,仅从单纯的绿化目的出发,而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功用。人工草坪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弱,需要大量的管理,如人工浇灌、清除杂草、喷洒药剂等,残余化学物质被雨水:中刷,又流入水体。因此,草坪不仅不是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相反加剧了湿地的生态负荷。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生态的设计,可采用的科学做法是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还可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种植湿地植物。这样做,可使水面与岸呈现一种生态的交接,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生活的环境,还能充分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并且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种过渡区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观。3.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实例分析

随着对自然湿地作用的深入认识,世界上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也逐渐从纯粹的水景设计过渡到对湿地系统的设计或改造。在进行湿地的景观设计时,除了考虑美学上的功能外,生态功能也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下面,对国内外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以说明如何在对湿地系统进行景观设计时,兼顾美学与生态

3.1安姆斯(AMES)湖计划,美国,圣保罗市,1998

美国圣保罗市的PHALEN购物中心,于1960年左右建于一个填平的小湖区上,由一个可容纳100多辆车的停车场和一排一层结构的商店组成。后来,这个购物中心由于商业区迁移而被废弃。1998年,圣保罗市政府决定恢复原来的安姆斯湖,重建为湿地公园。目的是将不远的PHALEN湖区与密西西比河联接起来,恢复野生动物的生物走廊,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一片无需远足便可领略的自然风貌。在对地下和地表水体、土壤结构、居民意见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论证以后,项目实施的第一步是彻底移去所有的人工建筑,开辟蓄水盆地和小运河通道。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接下来,引入活水,在水体内外栽种多种原生的沉水、浮水、挺水和旱生植物,构筑完整的湿地生态景观。最后,在湿地周边种植一片传统型的公园草坪和若干种常见的城市绿化树木,建立一条绿化带;此举一来可作游人野炊休息场所,二来是在居民区与湿地区之间形成过渡。原来的水泥停车场和年久失修的商店建筑用地上,如今清水潺潺,草木茂盛。这是城市湿地景观重建的一个例子,它说明,即便是一片不大的空间,经过科学的生态设计,也能达到重建生态系统,兼顾生态良性循环和为城市生活服务的目的。

3.2湿地中心(theWetlandCenter),英国,伦敦,2000

3.3活水公园,中国,成都,1998

活水公园的创意者,美国“水的保护者(KeepersofTheWaters)”组织的创始人贝西·达蒙(BetsyDamon)女士,同其他设计者一起,吸收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取鱼水难分的象征意义,将鱼形剖面图融入公园的总体造型,全长525m,宽75m,喻示人类、水与自然的依存关系。

活水公园在植物的配置、景观的处理、造园材料的选择上,妙趣天成,通过具有地方性景观特色的净水处理中心,川西自然植物群落的模拟重建,以及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组成全园整体,对环境的主题进行了多方位的诠释,可说是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完整而又生动的例子。活水公园由于在生态、美学、文化、教育功能上的完美结合获得了包括1998年联合国人居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奖项。目前,它已经成为成都市到访率最高的公园景点之一。

关键词:生态用水生态需水

研究河流或流域的生态需(用)水是当前水利科研的热点,“人类用水应当考虑其它生物的用水需求”的理念已经被河流管理者广泛接受并逐渐应用于实践。但目前的研究基本概念较为混乱,研究成果难免会引起误导。

1、生物群是生态需(用)水的主体

生态学最早起源于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即它是一门研究生物的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生态学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生态系统”概念,它的涵义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彼此间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样共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4大组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寄生动物、腐食动物等)、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及活动的场所,即生物的栖息地、繁殖地和迁徙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分是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内的生物群落。

从上述的基本概念看出,“生态系统”至少反映两层涵义:(1)特别强调生物是系统的主体,而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希望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之食物链能够正常运行、生物群落能够正常演替。(2)人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一员。因此,所谓生态需(用)水,用户主体是包括人在内的生物。

这样看来,目前在进行流域生态需(用)水研究时,把人类需(用)水排除在外显然存在一定问题。所谓流域生态用水,应该指全流域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人类、植物和其它动物)繁衍生息所使用的水,其中,人类用水占相当大部分。按此推论,显然违背了人们提出生态需(用)水概念的初衷。所谓流域生态需水,是指整个流域生态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水。它同样包括人类生产生活需水和其它生物需水两部分。但研究后者显然没有实际意义,因为在流域那么大的区域,人们不会为了实现生态价值而经常到山上或荒野去浇灌林草。无论是林草用水,还是林草需水,都只是个被动接受问题。因此,在流域层面如何研究生态需(用)水值得进一步思考。不过,如果能分别把流域生态系统中农地、草地和林地的实际耗水量及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清楚,显然对流域水资源评价和分配具有重要的意义。

仅研究河流生态系统的需水则可以避免以上困难。因为,河流生态系统是指河道的水流区域和与此水域有直接水体交换的生态单元(如湿地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对于绝大部分河流而言,河流生态系统中不会包括人类。由于人类从河川大规模引水,使得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的繁殖地、栖息地和迁徙地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生物群的繁衍生息,这样的情况在世界各国的很多河流都不同程度在存在,因此,人们提出了河流生态需水概念,目的是想通过约束人类对河川径流的索取量,使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能正常繁衍生息。

总之,利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解决水问题,要考虑其适用范围,否则容易让人误解。

2、明确生态恢复目标是确定生态需水的前提

漫谈生态需水是没有意义的。谈生态需水必须要明确生态恢复的目标,即生态健康的指标。

这些年,国内外有不少人作这样的研究,最广泛接受的观点为:所谓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指标包括活力、弹性力和组织等三方面,其中活力指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量,弹性力指系统抵御压力和在压力减小时从干扰中恢复的能力,组织指系统的复杂性,一般认为系统越复杂越健康(但未看到资料说明,为什么系统越复杂越健康)。定性的概念好像很科学,但关键是量化的、具体的指标是多少?

由于研究生态健康指标的复杂性,人们更希望用一些指示性物种来代表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即生态系统保护,应该是保护系统中关键种群的繁殖地、栖息地和迁徙地。所谓“关键种”,是指生态系统或生物群落中那些相对其多度而言对其它物种具有非常不成比例影响,并在维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方面起关键性作用,一旦消失或削弱,整个生态系统或生物群落就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物种。

为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人们需要深入调研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组成,从生物多样性和社会角度,提出最需要保护的关键生物种群和对生物繁衍生息至关重要的湿地或湖泊规模。需要指出的是,确定河流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

3、生物繁衍生息与水流条件的响应关系是计算河流生态需水的基础

必须明确,水流条件不是决定生态系统健康的唯一因素。根据生态学研究成果,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因素包括:

(1)水流条件,包括河流的水循环状态或降水、流速和流态、水体质量等,它是生态系统中生命的基础元素。那么,为了某生态系统在某水平下运行所需要的水就叫做生态需水;该生态系统实际运行用掉的水叫做生态用水。生态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水来自降水、河川径流、土壤水和地下水等水源。

(2)碳、氮、磷等重要营养物质条件,它们分别是生态系统的骨架元素、代谢元素和信息元素;

(3)土地利用方式。特别是湿地附近的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湿地的规模和结构;

(4)空气质量,它对生物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5)气候变化;

(6)外来生物物种入侵等。

由此可见,没有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没法生存和演替;但仅仅有水,远远还不能满足生态系统健康的要求。

正是由于这么多的困难,近20多年来,国际上发展了数十种河流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包括标准流量法(如7Q10,Tennant和Q95等)、水力学法(如R@CROSS,湿周法和Richter法等),并因计算简单而被广泛采纳,计算结果大多在河川天然流量的60~80%之间。但问题是:(1)天然径流系列的选择缺乏科学论证;(2)由于方法本身缺乏物理意义,因此缺乏科学数据来证明,如果满足这样的径流条件,河流生态系统处于什么样的健康水平。

4、黄河生态需水范畴刍议

黄河的情况与其它江河不同,其下游滩区居住着181万人,他们理所当然的成为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生活需水也应是河流生态系统需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全流域缺水的特殊背景下,考虑到目前河流生态保护的重点和热点,可以在有说明的前提下,按照目前流行的河流生态需水概念,下游滩区生产、生活需水暂不纳入黄河生态需水范畴。这样,黄河的河流生态系统需水应包括:(1)维持河流水体一定规模生物群的繁衍生息所需要的河川径流条件,包括流量、流速、水深等。(2)维持一定规模淡水湿地所需要的水量。(3)维持河岸生态单元良性运行所需要的水流条件,不过该问题的难度在于难分清多少来自降水,多少应该依赖河川和地下水。

由于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河道输沙需水以及自净需水等是否纳入黄河生态需水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环境

1林业在生态环境中基础地位

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中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发展林业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

2.1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地球之肾”、“地球的癌症”和“地球的免疫系统”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潜力与现状

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当前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在由一项产业转向另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题。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发达的林业,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3特殊功能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氧气。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良好生态环境是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营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3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

3.1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2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实现清洁生产。

3.3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现已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幅度提高。

3.4培育生态保护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森林是一种纯自然现象,不具有社会性,没有经济意义;人类社会诞生后,森林就具有社会性,带有了经济意义。随着社会发展,森林的社会性日益显著,特别是当代社会,森林的社会性尤为显著。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仍然坚持作为纯自然现象的森林观,势必严重脱离实际,做出种种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来。林业是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同森林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业,是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林业经营者需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向以林业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倾斜,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森林生态的主导作用。保持并改善人类生存的良好环境。■

[1]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通辽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通辽028000;2通辽市生态建设办公室,通辽028000)

关键词:湿地;保护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71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4-11-24

作者简介:柴永江(1960-),男,内蒙古通辽市人,正高级工程师,

1通辽市湿地现状和湿地资源保护情况

通辽市是湿地资源最多的盟市之一。据2010年第2次湿地资源调查资料,通辽市现有湿地面积227647.4hm2,其中:河流湿地面积57715.8hm2,湖泊湿地面积22640.lhm2,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面积65072.5hm2,库塘湿地面积82219hm2。

目前,通辽市有湿地自然保护区16个,其中:自治区级2个,市级2个,县级12个,分布于通辽市7个旗县区。湿地保护区总面积l79716hm2,其中,湿地面积近110000hm2,占湿地保护区总面积的61%。保护对象分别为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水域生态系统、湿地水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湿地保护区内草原、湖泊、水库、沼泽、沙地、苇塘相间分布,地貌类型多样,植被群落复杂,具有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科尔沁沙地平原上最具有生物多样性和代表性的地域之一。湿地保护区滞留大量河水和雨水,对保障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补充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保护区内主要动物有80余种,主要植物120余种。湿地多样复杂的环境类型,为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栖息繁殖提供了理想场所,现已发现的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有40余种,其中,被列为世界濒危鸟类的有近10种之多,以鹤类为例子,全世界鹤类种类共15种,在我国记载有9种,东北地区仅有6种,而在通辽市湿地保护区发现的就达4种,分别为丹顶鹤、白鹤、灰鹤和蓑羽鹤。此外,大天鹅、白鹳、大鸨、金雕和大雁等在湿地保护区都有较大的种群分布。

2湿地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湿地保护意识淡薄

全社会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其功能与作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缺乏理解和认知,对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思想认识和理解还停留在利用水利灌溉和水面养鱼养鸭的原始认知状态,直接导致湿地管理中的诸多缺失,更别提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保护湿地的手段和措施。

2.2湿地面积不断萎缩,资源总量锐减

近年来,由于连年降水量减少,工农业用水量加大,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境内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老哈河等主要外来河流常年断流,湿地外来水资源锐减,导致境内5座大型水库中的4座已完全干枯,13座中型水库仅有6座有水,5个湿地保护区水面完全消失,湿地数量和水资源总量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而且,由于一些水库和排水干渠等水利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造成管理缺失,全市每年都有大量的河水和自然降雨等水资源流向外省,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的通辽市来说是非常大的浪费。

2.3蚕食湿地,乱捕、乱猎、滥垦、滥牧现象严重

借湿地水面萎缩后在周边滥垦滥牧、开矿开发现象比较普遍,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由于习惯使然,湿地周边村屯群众甚至国家公职人员乱捕乱猎候鸟现象依然严重,多数国家一、二级保护候鸟因此而迁往别处栖息繁殖,严重影响了通辽市湿地资源的多样性保护,也使通辽市作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现状受到严峻挑战。

2.4监测体系不完善

缺乏对湿地常规和污染监测,特别是缺乏对开发利用后的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监测。

2.5湿地保护资金缺乏,管理经费不足

由于湿地保护和管理资金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资金渠道无着落,各地湿地保护日常管理工作开展、队伍建设、湿地调查监测、科研、湿地保护宣教、执法、设施建设等方面因缺乏资金支持难以正常开展。滞留在保护区内的农户和牧户,没有资金将其迁出保护区,不利于湿地保护和管理。

2.6湿地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综合协调机制

通辽市的8旗(县、市、区)都没有专职的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职人员,无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粗放,日常工作疲于应付;湿地管理和开发利用牵扯到林业、农业、水务、环保、国土资源等,多部门多头管理,具体开发利用湿地的开发商和承包者们开发利用的目的和目标不同,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湿地保护机构、开发利用机构与开发商承包者之间缺乏综合协调机制,没有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各行其是、各自为战;一些湿地处于根本无人问津、无人管理的无政府状态。

3湿地保护和建设对策与措施

3.1切实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

一是市、旗县市政府应该将湿地保护和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专门的湿地保护计划。

二是要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协调管理机制。由市政府牵头,成立由林业、农业、水利、环保和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跨部门湿地保护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协调领导各部门积极配合湿地保护工作。

三是建立项目监督机构。由地方政府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及人大、政协联合建立项目监督机构,对项目资金使用、建设进度、措施落实、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监督。

四是做好现有重要湿地晋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晋级管理工作。

3.2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充实专业管理人员

应该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和管理机构。市里可以考虑建立隶属于林业局的专业性强,职能全面的保护管理机构,专门司职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工作,强化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建设,明确责任主体,着重加强制度执行和责任落实力度,兼顾湿地保护与利用。要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切实提高现有职工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应该聘用一批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专门人才,充实到通辽市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管理的队伍中,切实提高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

3.3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模式

在湿地保护过程中要跳出为了保护而保护的观念,灵活运用退耕还林还草、土地置换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水草产业,在保护湿地的前提下带动农牧民增收,形成湿地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针对通辽市湿地现状,对于水域面积较小或没有水域的湿地,应尽量减少农牧业生产活动,加大现代畜牧业发展比例,实行舍饲禁牧制度,减少耕地面积,确保湿地环境能够休养生息,逐步恢复原生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对于水域面积较大的湿地,建议推广渔业养殖和水稻种植,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以确保湿地生态环境安全为原则,实现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3.4搞好退化和消失湿地的恢复与重建

3.5加强科学研究和监测

3.6加大湿地保护资金投入

一是应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市、旗县级政府应尽快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将湿地保护资金列入两级财政预算,确保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湿地项目资金支持。

三是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湿地生态效益受益于全社会。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使湿地保护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所以,应尽快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并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到湿地保护过程中来,积极捐赠资金。通过地方政府主导、争取国家投资、捐赠、基金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湿地保护资金投入机制,整合现有湿地保护资金投入方式和渠道,加大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监测、救护、巡护、执法、防火等设备,使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3.7加强湿地保护执法力度

林业公安、林政管理和湿地保护管理部门要统筹安排,统一步调,协调一致,强化对滥垦滥牧、乱捕乱猎和破坏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的执法和打击力度,特别是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和“自然保护区宣传月”等重要时段,在湿地所在村屯周边等重要地区组织保护野生动植物,尤其是保护候鸟的专项执法行动,坚决遏制滥捕滥猎候鸟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护候鸟和湿地资源。

THE END
1.法律法规大全全面解析各类规范的涵盖与重要性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基本准则,它们对于任何一个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对法律法规的一些主要类型及其作用的概述: 国家基本法 国家基本法是指国家最高层次的立法,包括宪法和其他具有根本性质的法律。这些法律规定了国家政体、政府组织原则、公民权利义务等关键内容,对于https://www.3svb9bc3.cn/mei-ti-bao-dao/352663.html
2.深度解读,举报法律法规详解及其法律定义要义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指的是那些与特定案件或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各类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法、立法法、国籍法等宪法性法律,还包括行政法领域的行政复议法、行政http://www.syxycc.com/6459798A6cAb.html
3.100个法律法规知识点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地方各级人大是我国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依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在制定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MjA2NjEwNg==&mid=2247569975&idx=3&sn=2b2cad9688ccaa459cc5e5f6ef4fb988&chksm=cf87e53f399fcff71e02546edf9b72a3357c7e657232440b8189ed3da00cc7c443d50aadd090&scene=27
4.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定制服务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宪法和法律:了解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的基本内容,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以及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条件。,2. 行政法规和规章:熟悉各级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了解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施情况。,3. 司法制度:了解国家司法制度的基本构成和运行方式,包括审判、检http://gdairwin.com/post/2.html
5.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法律基础知识 什么是合法? 合法,即符合国家或地区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不违反任何相关条例或规章制度。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遵守法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律源自哪里? 中国的立法来源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基本自治规范性文件以及部门规章等。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6.法律常识了解中国十大最基础的法律知识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拥有众多复杂的法律体系,其中一些是所有公民必须熟知的。以下是中国十大常见法律,它们不仅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包括了更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刑法- 这是规范犯罪行为和处罚犯罪者的主要法律之一,涵盖诸如杀人、抢劫等严重罪行,以及其他形式的违法行为。 https://www.nu445dn1f.cn/zhan-hui-zi-xun/872925.html
7.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法规司法实务与专业术语不同行业如金融、医疗等都有其特定的法律规定。在这些领域内,《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提供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南,帮助业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国际贸易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成为越来越多公司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了解国际条约和协议,如WTO规则,对于避免跨境交易中的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60461.html
8.舞弊审计识别论文8篇(全文)有“根据”的舞弊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表面上依据了一定的“事实”或“规定”,但企业往往根据对自身是否有利的需要,故意篡改、歪曲了事实情况,或故意夸大、缩小了相关数据,或在此基础上虚拟了部分事实,或故意片面、歪曲了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执行。 常见的有如下十四种问题: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rxworav.html
9.迈向科学的法律实证研究【摘要】 当前中国法律实证研究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依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对现存问题进行技术性讨论、批评和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为论题、理论、论据和结论这四大研究要素的残缺,研究要素在理论世界和经验世界的转换不当,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当衔接。由于这三类问题的存在,使得相当一部分法律实证研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67127
10.2015年重大立法案例全面梳理北大法律信息网这项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最高人民法院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一件大事,更是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要求的重要举措,对于人民法院准确适用法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529&year=2015
11.2023信息与网络安全期末复习(完整版)2023年信息安全岗复习内容11.5 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 概述 1.1 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否认等,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信息安全威胁是指某些因素(人、物、事件、方法等)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使用可能构成的危害。 https://blog.csdn.net/jennycisp/article/details/132479777
12.法治与民主:中国从亚洲经验中吸取的教训三、何种类型的民主?从至尊无上到陷入险境再到遭到弹劾 东亚民主国家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然而,某些共有的特点可能与中国民主的未来相关。其中一个特点是,东亚民主国家强调构建一个强大的政府,而不是更有限的自由状态。在被殖民主义、战争和内乱削弱后,亚洲国家转向民主体制,将之作为一种加强和巩固政府的方式。国家安https://www.guancha.cn/comment/2011_04_20_56372.shtml
13.市场调查报告15篇(模板)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1626619/
14.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法律类)(精选13篇)年国家公务员证监会特殊专业职位专业科目考试大纲(法律类)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发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国证监会参照事业单位考试大纲(法律类),根据最新官方消息确定: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考试大纲将于2017年10月末发布,10月30日-11月8日报名,12月10日笔试。现提供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22c20go.html
15.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2014试题作业及考试答案D.行政法规签署公布后,应及时在国务院公报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全国只有1个)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在国务院公报上刊登的行政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4.关于法律优越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律的效力等级高于行政立法 B.一切行政活动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C.在法律对某些事项作了明确规定时,行政法http://www.zjb360.com/news/?8722.html
16.教师资格证(小学)思维导图模板教育法律法规 13-16(4) 教师职业道德 17-25(9) 文化素养 26-27(2) 信息处理 28-29(2) 逻辑推理 主观题 材料分析3(42) 职业理念14 教师职业道德14 阅读理解14 写作1(50) 职业理念22 第1节-教育观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转变 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选择题)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5ee0eccf07912929cb392b51
17.银华工银南方东英标普中国新经济行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动甚至出现较大亏损的风险,以及与创新企业、境外发行人、中国存托凭证发行 机制以及交易机制等相关的风险。 本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后,如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 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则本基金将直接进入基金财产清 算程序并终止基金合同,且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故基金份http://www.howbuy.com/fund/info/dtl/1598223506454.htm
18.调研报告100篇专栏当前,我们要以贯彻落实中央18号文件和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为契机,开拓思路、统筹推进,不断加强全省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当前加强县乡人大建设应当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重视并开好乡镇人代会。要进一步规范程序,切实按照法律规定,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开好、开出成效。要合理安排会期和会议次数,http://xjzclk.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453.html
19.《探索》杂志盘点08年度100项重大科学新闻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学家科林·拉塞尔(Colin Russell)说:“大约60年了,遍及世界的流感病毒传播路径仍是一个谜团。”他和研究小组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监督网络80个国家收集的分析数据显示,流感持续地在亚洲一些国家循环传播,这些国家地区是韩国、新加坡和中国。一些“不知情”的旅行者在这些国家患有流感后作为“传播体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09-1/200915120013.htm
20.匈牙利是不是申根国,最新的规定是什么截至2024年,申根的成员国增加到26个,他们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冰岛、意大利、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瑞士和列支敦士登。【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搜索与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36631014.html
21.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虚假诉讼100万元的定罪应人民法院报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卢建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龙卫球、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立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林灿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春晖为上述2020年度十大案件作了精彩点评。 人民法院回应社会关切、为公平正义保驾护航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充分肯定。这十大案件https://www.51zlaw.com/flzs/97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