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怎么区分免费法律咨询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问题分析:故意陷害他人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在认定是否构成诬告陷害罪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捏造犯罪事实的行为,即无中生有、编造虚假的犯罪事实;二是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追究活动;三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所捏造的是虚假的犯罪事实,但仍积极向有关机关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如果故意陷害他人的行为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如拘留、罚款等。总之,故意陷害他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对他人的名誉、人身自由等造成损害,也会破坏社会的法治秩序,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问题分析:合同可撤销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认识,而使自己遭受重大损失的,有权请求撤销该合同。其二,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欺诈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其三,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胁迫方以给对方或者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表示而订立的合同。其四,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订立时,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该合同。

问题分析:一般情况下,合同并非必须要两份签完才成立。合同的成立通常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以及是否满足法律规定的合同成立要件。如果双方当事人在一份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且该合同文本明确表达了双方的权利义务等主要内容,同时不存在其他导致合同不成立的情形,那么合同即成立。当然,为了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争议,双方通常会各执一份合同文本,以作为合同成立及履行的依据。但如果合同约定必须两份同时签完才生效,或者根据交易习惯等因素需要两份合同同时签完才视为合同成立,那么只有两份合同都签完后,合同才成立。总之,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合同必须两份签完才能成立,需要根据具体的合同约定、交易习惯以及法律规定来综合判断。

问题分析:一般情况下,无效合同的结算条款是有效的。合同无效主要是指合同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原因而不具有法律效力。但结算条款往往是关于合同履行后如何进行结算的约定,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必然因合同的无效而无效。其原因在于,结算条款是对合同履行结果的处理规定,与合同的效力基础不同。即使合同本身无效,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仍然需要进行结算,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如果结算条款本身也存在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导致其无效的情形,那么该结算条款也会无效。但在通常情况下,结算条款是有效的,它可以作为确定合同无效后双方经济往来的依据,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问题分析:民间债务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期间可能因法定事由而中止、中断。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中断是指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情形,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此外,对于分期履行的债务,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在债务关系中,债权人应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导致债权难以得到法律保护。

THE END
1.刑事研究是寻衅滋事还是故意毁坏财物2024-08-01 缓刑考验期结束后能否适用从业禁止2024-07-25 “通讯传输”技术支持行为的类型界分与刑法归责2024-07-25 经营“标鱼”钓场行为的刑法规制2024-07-25 提供“两卡”后又实施其他帮助行为应如何定性2024-07-18 不法贷款中介全链条刑事规制路径之分析——以涉罪AB贷为例2024-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index/id/MzAwNDAwNTAwMiACAAA/page/1.shtml
2.请托办事型诈骗罪如何认定?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分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根本界限。不能简单把民事欺诈当作刑事诈骗,应当保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防止民事案件刑事化。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实施的各种客观行为。对于刑事诈骗与民事https://www.360doc.cn/mip/1118462338.html
3.刑民冲突的排除规则北大德恒刑事法理论前沿系列讲座之三一方面,“刑事违法性及其判断”是刑法中非常重要的基本问题,法秩序统一性又是判断刑事违法性的前提,于老师从刑事法域和民事法域的冲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展开,又采取了一个相当独特的理论视角,使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经济案件、刑民交叉案件层出不穷,但目前学界在刑民交叉问题上的研究捉https://www.ilawpress.com/material/detail?id=352738225137123840
4.刑民交叉案件中的事实认定与证据使用此项判断亦适用于交叉案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即事实认定的交互影响以及诉讼证据的交互使用。对这一问题,仍需深化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实践规制的方式与方法。 一、问题界定与考量因素分析 事实认定的交互影响,是指生效刑事裁判的事实认定对后续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影响,以及生效民事裁判的事实认定对后续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https://jzx.jxga.edu.cn/news-show-1160.html
5.一文看懂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的区分3.民事欺诈不需要被欺骗的人(相对人)遭受财产损失(关注的是意思表示不自由);刑事诈骗需要结合整体财产丧失说判断被欺骗的人是否遭受了财产损失。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都需要诈骗行为,二者内容(即诈术的概念)一样,可以结合意思表示、法律行为与契约决议协议等民法商法概念来理解。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0/20/100101_11267241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