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系范文10篇

摘要:本文基于对宪法法律关系体系的分析,以及对宪法和宪法法律关系法律性的审视,指出我国宪法法律关系没有得到有效实践的原因在于我国合宪审查与宪法司法化制度还不完善,认为宪法法律关系的有效实践,依赖于合宪审查与宪法司法化相结合模式的建构。

关键词:宪法;法律关系;法律性;合宪审查;司法化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宪法法律关系性质的再认识

摘要:分析案例,要讲求方法。看起来复杂的案件基本是由于存在多种复杂的法律关系造成的。如果能够通过对法律关系的分析和把握,将各种法律关系分割开来,以不同的法律关系确定当事人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就可以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本文就从一个案例开始,阐述法律关系分析法的应用。

关键词:法律关系;权利;义务

王多鱼有一个古董花瓶,市价20万左右,因为要出国去索斯比竞拍一件展品,所以王多鱼将自家钥匙交于好友庄强,让庄强不定时照看家。王多鱼出国后,庄强带朋友来王多鱼家中聚会,并对外宣称这是自己的家,朋友柳建南看中了此花瓶,当场愿意出价22万元购买此花瓶。立刻,二人付款交货。柳建南把花瓶拿回家,并送给正在追求的女朋友夏竹。王多鱼回国后,发现家里花瓶没了,却出现在自己会计夏竹的办公室,王多鱼想要回自己的东西,可是夏竹说这是柳建南送我的,不能给你。那么花瓶到底是谁的一个花瓶,辗转几手,案例中人物、关系相对复杂。我们可以用法律关系分析法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共有特征

行政相对人作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不可或缺的一方,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对于完善行政法基本理论框架,更进一步指导行政法制实践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研究行政相对人问题,对于完善行政法学的理论体系有重要意义;其次,研究行政相对人问题,对于发展完善依法行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再次,研究行政相对人问题十分有益于我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对行政权实施监督以及扩大行政相对人民主参政的法律实践。

一、行政相对人的定义

“相对人(或称行政管理相对人)是目前行政法学中使用较频繁的称谓,也有学者称之为‘行政相对方’。”[1]它原是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个行政法学概念,2004年国务院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作为一个法律性文件则已明确使用了“行政管理相对人”[2]一词。由此,它现在已成为了一个法律术语。

人们对行政相对人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两种角度:(1)从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对象角度理解行政相对人。(2)从行政法律关系的角度理解行政相对人。即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中,行政主体是一方,与其互有权利义务关系的对应一方就是行政相对人。

一、提单法律关系理论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二、提单法律关系概念的理论界定

三、提单法律关系类属及法律根据的辨析

在我国,随着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和公民权利意识增强,校园伤害事故及其所引发的学校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受害人主张的赔偿金额日渐攀升,校园伤害事故逐渐成为影响学校工作和困拢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后,侵权学生家长或受害学生家长往往不问任何理由均把矛头指向了学校。由于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学校已经难以完全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有些学校为了规避和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竟然采取了限制甚至取消自认为容易引发伤害事故的、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修的实验、实践课或体育活动课,这与开展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是显然相悖的。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学校是否一定要承担赔偿责任,关键是学校与学生之间属于什么性质的法律关系。因此,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妥善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确定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律基础。本文拟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就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法律上,对于中职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一直没有明确。目前,我国学界对此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监护关系论

一、对于劳动法律关系是否存在客体,我国劳动法学界最初持否定态度,认为不必提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问题。关怀主编的原统编教材《劳动法学》在“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这一节中仅介绍了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而未涉及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注:参见关怀主编:《劳动法学》,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第116页。)追根寻源,这引进于前苏联的教科书。(注:参见[苏联]亚历山洛夫:《苏维埃劳动法教程》,李光谟、康宝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5页。)

原“统编教材”所持的观点,受到以后许多学者的批评。这种批评在1997年召开的全国劳动法学会年会上仍在延续。侯文学在所提交的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新探》中指出,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在劳动法学研究上,曾一度有一种令人不解的现象:即在劳动法学教科书中一般只讲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而对客体问题只字不谈。究其原因,在于法律关系客体问题在整个法学界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劳动法学界对劳动法律关系客体也未必能讲清楚。但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既然大家公认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法律关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那就应研究它,讲解它。否则,劳动法律关系的理论就不完整。

这一批评显然有一个理论前提:法律关系“三要素”理论是各个部门法学的通用件。某一个部门法的法律关系没有“客体”,该部门法的法律关系理论就不完整。依笔者看法,以“三要素”理论来说明一切法律关系的观点本身是值得探讨的。

有关法律关系的理论最初是在西方民法中产生的,后来在前苏联法学中得到发展,并引申成了法律关系构成的“三要素”理论。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国内外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以下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各种法律关系都无不例外地存在“三要素”,即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我国学者基本上都接受了这种观点。

张文显认为,从语义上,“客体”与“主体”相对,指的是主体的意志和行为所指向、影响、作用的客观对象。它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发生权利义务的中介。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中介,关系通过中介而发生,又通过中介而构成。按照这种观点,法律关系的具体客体是无限多样的,把它们抽象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七类:(1)国家权力,(2)人身、人格,(3)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4)法人,(5)物,(6)精神产品(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7)信息。这七类客体可以进一步抽象为“利益”或“利益载体”等更一般的概念。由此我们可以说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定的利益。(注:参见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75~179页。)

作者:汤黎虹单位:温州大学法政学院

【内容提要】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但是,经济法学界对此探讨并不多。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只能使我们抽象、模糊地认识经济法,要进一步探讨经济法律关系则使我们更具体地把握经济法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有助于认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关键词】经济法律关系/要素/种类

一、经济法律关系概述

(一)经济法律关系具有强烈的国家思想性

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之一,它是由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公共管理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注:本文关于经济法的概念和本质的观点均来自王保树主编《经济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这种关系是一种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经济法正是通过经济法律关系实现其对社会关系调整的职能的,它是经济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法律形式。

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它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相对于也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民法的民事法律关系来说,经济法律关系的思想性更强。我们知道,经济法是国家运用其能力而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手段,其处处体现着国家的某种意图。如反垄断法,它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关系密切,其要旨是从宏观上防止市场竞争不足,以保持经济具有相当的活力,提升本国企业和整个经济的竞争力。所以,它具有鲜明的政策性、灵活性和行政主导性特征。其他经济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财政金融法、外贸法等,它们均体现着国家的某种意图。所以,经济法确认和调整而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这种思想性是民事法律关系所达不到的。民事法律关系虽然也是思想的社会关系,它最直接地表现了生产关系,如财产所有权关系、契约就是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象地说,民事法律关系是把经济关系的要求直接翻译成法律上的语言。也许正是如此,我国有学者曾提出民法属于经济基础,民事法律关系是物质的社会关系。这种观点虽然有些过激,但它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民事法律关系思想性的弱度。

THE END
1.民法典解读权利义务与法律关系的全面探索法律关系类型及其特点 根据不同的法律属性,可以将民事法律关系分为公私法律关系两大类。在公私法律关系中,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债权债务、财产所有权使用权以及人格尊严保护等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性质和运作方式。 民事主体资格 在民法人治下,只有具备相应主体资格的人或组织才能成为合法的诉讼参与者。因此,在https://www.3svb9bc3.cn/mei-ti-bao-dao/354367.html
2.法律关系有哪几种?由于根据的标准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可以对法律关系作不同的分类,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人民https://mip.64365.com/tuwen/aaaktlz/
3.什么是卫生法律关系,其种类有哪些卫生法律关系是指卫生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卫生行政管理关系、卫生服务关系、卫生https://www.bkw.cn/wszgks1/ask/5197966.html
4.民事法律关系的种类有哪些律师普法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一条其他法律对民事关系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https://www.110ask.com/tuwen/14319686323222575525.html
5.教育法学3.教育法律规范(一)含义: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变现形式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二)类型: 1.按基本职能:调整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 (1)调整性规范:指设立一定教育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内容的教育法律关系模式的。其关键在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能够正常实现。 http://www.cqwenbo.net/wap_doc/15840617.html
6.读书笔记《要件审判九步法》之贰:九步法详述(上)确认之诉与给付之诉,可能形成对抗关系,亦可能形成补充关系(确认+给付)。就「对抗关系」而言,指的是提出一种诉以后,另一种诉即当然不能成立。就「补充关系」而言,确认之诉有一个天然的缺陷,即不具有强制执行性。因为它只解决法律关系状态(如归属、效力、性质等)的认定问题。如:股权确权属确认之诉,而股东名义变更https://www.jianshu.com/p/af2d4e44bea1
7.民法中权利设定的几个基本问题民法对权利的设定是通过民法规范而成就的,而民法规范则又是由概念组成,对民法中的概念的基本类型与性质的分析是探索民法权利设定技术之奥妙的入口。 (一)民法中的概念的类型 民法上的概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描述事实的概念,如有体物、侵权行为等,二是描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如物权、债权等。但是,…… 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5135_6113.html
8.律师与律所之间到底建立什么关系?(超详细)林振富有观点认为:合伙人或者提成律师个人聘用的律师助理没有任何法律关系,被聘用的律师助理为合伙人或者提成律师个人工作,其报酬由聘用律师助理的合伙人或者提成律师个人支付,合伙人或者提成律师与被聘用的律师助理之间属于雇佣关系。 笔者认为:合伙人或者提成律师个人聘用的律师助理,无论是已取得律师执业证,还是未取得律师执业http://linzhenfu.66law.cn/wenji_407785.aspx
9.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中国行政法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起源于德国,最早可追溯到中古时期领主与其家臣之关系。1794年普鲁士一般邦法把“穿制服的国民”和一般的国民区分开来,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特别权力关系的内容加以确认。该法明确规定:“军人和公务员除了尽一般下属之义务外,并对国家元首负有特别忠贞和服从之义务”,显示出公务员和军人隶属在一个特殊状况下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610.html
10.中外法学新刊法律关系最初产生的请求权—义务,是原生请求权与原生义务,原生义务遭违反而产生者,为次生请求权—义务。A对B之原生请求权(例如交付标的物)未能获得满足,A会转而对B获得次生请求权(例如履行利益损害赔偿)。再以人格权为例,相对于A,世上任何他人(BCDEFG等)都有不得伤害A身体的原生义务;若B违反了,受害者A对http://journal.pkulaw.cn/NewIssue/Detail/16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