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本课题分为五卷,下面就各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做一概括的记述。

(一)主要内容

1、第一卷:1901至1927年

2、第二卷:1927至1949年

3、第三卷:1949至1966年

4、第四卷:1966至1978年

5、第五卷:1978至2000年

(二)重要观点

通过对20世纪婚姻史的研究,我们得出如下重要的学术观点。

1、个人意识的觉醒与伦理文化的变焦

2、国家权力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妥协与平衡

3、扬弃与调适的婚姻变革策略

4、国家的管控与民众的自择

5、改革开放与婚姻回归私人领域

6、20世纪婚姻变革与人类精神进化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研究20世纪中国婚姻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学术价值

本课题的学术价值,重点反映在如下两个方面。

1、厘清了20世纪中国婚姻演变的基本线索

20世纪的中国婚姻是沿着从包办到自由这样一条基本线索逐步发展变化的。中国传统婚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婚姻的无自主性,婚姻缔结的基本原则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几乎没有主宰自己婚姻命运的自由权利,酿成了诸多的人生悲剧,造成了很多人的婚姻痛苦。20世纪初年对传统婚姻的改造就是从批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主张婚姻自由开始的。到了五四时期进一步主张婚姻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就是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把婚姻自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改革开放后,婚姻自由的程度已越来越高。一百年来虽然前往婚姻自由的道路上并不平坦,但到了20世纪末中国婚姻的包办态势已经弱化,而自由成了婚姻缔结的基本方式。故从包办到自由是20世纪中国婚姻演变的一条基本线索。

2、认识到20世纪中国婚姻演变与国势的联系

(二)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应用价值,重点反映在如下两个方面。

1、辩证看待当今多元婚姻形态的优劣得失

当今社会婚姻形态出现了一些异于常态的多元状态,诸如未婚同居、试婚、周末夫妻、不婚、闪婚、换偶、形式婚姻等等。如何评价这些婚姻形态,不能一味地肯定或否定,要进行深入的辩证分析和评判。本课题通过全面系统地研究,呈现出中国20世纪婚姻变革的历史面貌,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婚姻形态优劣高低的认识、理解、判断和选择,进而启迪人们去追求和营造高质量的婚姻生活。

2、激发对未来婚姻形态的思考和设计

20世纪初康有为就阐述过未来时代的大同婚姻观;五四时期张竞生曾主张过“情人制”的婚姻观;五四时期还有废婚主义的婚姻观等;改革开放时期出现了松散的一夫一妻制、“智力等级”型的婚姻模式、自愿“联合”的婚姻体制等。这些观念和行为都反映出人们对未来婚姻的诸多思考。恩格斯认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他把未来的婚姻认定为纯粹爱情的结合,那么在达到纯粹爱情结合的婚姻之前,还会有哪些合理可行的婚姻形态的存在?对20世纪婚姻史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未来婚姻形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设计。

THE END
1.婚姻制度范文12篇(全文)[2]哈玉红.浅议《唐律》中的婚姻法律制度[J].甘肃高师学报, 2005, (1) .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第2篇 中国政治制度史讲义 ——第3组中国古代婚姻制度 群婚原始社会,杂婚状态。这种原始婚姻状态至少有二百多万年或几十万年的历史。 由于当时: 1、社会落后,人们全部生活的目的就是生存与繁衍;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hfo0dvyn.html
2.法硕考研之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真题及答案19.关于中外法律制度的发展演变,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西周“七出”、“三不去”、“六礼”等婚姻法律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 B.汉代“秋冬行刑”的死刑执行制度,对唐、明、清的法律制度有着深远影响 C.清末规定的法官和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监狱及狱政管理的改良制度,是清末司法体制上的重https://www.douban.com/note/272504654/
3.中国婚礼习俗演变历程及当代修正观点中国婚礼习俗演变历程及当代修正观点 一、古代婚礼的神圣与仪式 在中国民俗文化概说中,婚姻作为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习俗和仪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结为夫妇的一个象征性事件,更是家族间交往和政治联盟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民俗文化概说智慧树答案》中,我们可以找到对此类活动深入分析。https://www.nknzvtfq.cn/min-su-wen-hua/235142.html
4.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嬗变研究(1919~1949):以婚姻?家庭?妇女本书选取现代中国1919~1949年的婚姻、家庭、女性、性论、娱乐为社会生活领域的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人平等、个性解放、生活幸福感等价值的关怀和探究,从而深入认识、理解这段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态,也有助于今天人们从理性上感悟那个时代。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社会文化史研究逐步向理论探索本土化和研究内容生活http://www.sociology2010.cass.cn/xscg/xzsk/ztlb/qt/201310/t20131011_1980913.shtml
5.浅谈婚姻自由到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演变后,婚姻自由是各国婚姻法律制度的一个核心立足点。婚姻法在对婚姻自由的规定方面,即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权利的同时,附设了道义的“羁绊”。这主要表现为对夫妻间的“互相忠实”、“互相尊重”等义务的设定,对如婚外同居关系、“包二奶”、“包二爷”、“纳妾”等重婚及其他违反“一夫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2/03/id/475760.shtml
6.黄宗智:《清代以来民事法律的表达与实践:历史理论与现实》(三卷仅从法律文本和理论来看,当今的中国法律似乎完全拒绝、抛弃了传统法律以及革命法律,走上了“全盘西化”的道路。但是,如果通过法律的实践历史来看,中国法律则明显是个混合体,其中有旧帝国传统的延续和演变,也有新革命传统的创新和延续,更有对西方法律所作出的选择性转释和改造。本序根据作者这25年研究清代以来法律史的https://www.lishiyushehui.cn/book/item/86
7.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婚姻家庭史研究概述郑书讨论的是先秦时代的婚姻,彭书就汉代人们婚姻关系中的等级状况、地缘结构、婚龄构成,以及结婚步骤、妇女再嫁、婚姻的法律规定、婚姻思想、婚姻观念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中有一章专谈婚姻。作者首先介绍了我国早期婚姻形态的演变进程,又专就夏代婚姻、商代http://iolaw.cssn.cn/jdfls/200407/t20040729_4591892.shtml
8.从宗法制与古代法的关系所想到的古今婚姻制度【摘要】: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为宗法制度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可以说中国古代社会就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制度与国家制度紧密地糅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宗法制的影响渗透在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方方面面,其中古代的婚姻制度就深深打上了宗法制的烙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5.html
9.中国法制史,从四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婚姻制度.doc婚姻沟通着物质与观念、道德与法律,折射出社会的风尚和礼仪。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层论述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形成原因、发展过程和解除条件。首先,概述婚姻制度的形成。其次,从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多妾”制入手,依据史料,分层论述说明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环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再次,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27/602212100000202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