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学术著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总序)/001

上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础理论

导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003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004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004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意义/015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028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命题的共识问题/029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命题的名称、概念辨析/037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如何“中国化”及“中国化”的成果/043

四、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的意义/053

第一章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058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1922年~1949年)/060

一、红色政权初级阶段的法(1921年~1930年)/061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法(1931年~1937年)/065

三、陕甘宁边区时期的法(1938年~1945年)/069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形成与完善(1949年~2014年)/076

一、中国社会主义法的起步阶段(1949年~1959年)/076

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低潮(1960年~1977年)/079

三、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恢复阶段(1978年~1981年)/081

四、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全面建设阶段(1982年~2000年)/084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2000年~2014年)/086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与发展的特点/089

一、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立足于中国实际/089

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法理论上的发展和变迁/092

三、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完善之路/094

第二章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与价值/097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098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法的作用/098

二、中国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法的作用的论述/101

三、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法的作用的论述/104

四、总结/108

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价值/116

一、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价值概述/116

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价值目标体系/120

第三章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36

第一节法律体系的界定与结构/136

一、法律体系的界定/136

二、法律体系的结构/138

第二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结构与发展/142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142

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构成/149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发展/159

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170

第一节守法/171

一、守法的概念界定/171

二、守法义务的法理基础/174

三、守法精神的塑造/176

第二节执法/181

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及其成就/181

二、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难题/184

三、解决法治政府建设难题的思路/185

第三节司法/188

一、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特色/188

二、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190

第四节法律监督/19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实质与意义/19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201

下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理论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概念的重构/209

第一节现代社会的分化与现代法/210

一、社会秩序可能性与生活世界/211

二、生活世界的理性化与现代法/216

三、系统整合与现代法/229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概念的重构/237

一、依法治国概念的重构/23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概念的重构/253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基础/270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中国法的现代化/270

一、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法/271

二、中国传统法的现代化的肇始/278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形成/290

一、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结构变迁/29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的社会结构基础/30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形成/308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经济基础/317

第一节经济体制的类型与法律的发展/318

一、中国传统自然经济与法律/318

二、计划经济与法律/325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332

一、双轨制经济与法制/33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338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348

第一节民主政治与法治/348

一、政治与法律的关系/348

二、民主政治与法治/350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359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36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36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方向/36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368

四、我国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展历程/369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371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文化基础/380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381

一、道德与法治的一般理论/381

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与法治理论/385

三、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388

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393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习惯/396

一、习惯的概念/397

二、法律与原始社会的习惯/398

三、法律与习惯的区别/399

四、社会主义法对习惯的认可/400

五、习惯法与制定法的关系/401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宗教/403

一、宗教的概念和发展阶段/403

二、法律与宗教的异同/404

三、社会主义法律与宗教/406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法律意识/408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408

二、对待法律的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410

三、社会主义法治与法律意识的相互作用/411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414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414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415

二、坚持社会主义/418

三、在政治体制上不照搬西方的模式/420

四、重视本土法律文化资源的利用/427

五、中国的法治建设要走中华民族自主创新之路/433

第二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起点和路线图/437

一、《决定》出台的背景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438

二、《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举措/447

三、《决定》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框架基础/458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应当区别于西方仅仅处理个体之间的关系,而更应当侧重研究和处理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现代自主中国知识体系的价值内核。 以传统文化发掘丰盈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制度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对历史保持尊重,就应当善于吸收传统文明的合理化因素加以改造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精选6篇)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特征、缺陷及现实影响 内容提要: 在中国现时法渊源中,只有成文法规范,没有判例。然而成文法的局限性,导致在一部成文法典颁布后不久,又要针对该法的空白和漏洞发布法律解释,但仅凭法律解释,是不能解决成文法所固有缺陷的。纵观我国历史,判例也曾经是法律的渊源,成为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也是其优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ja1s3r2.html
3.国际经济法网摘要:信托制度始于英伦,兴于美、日,目前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而又极具广阔前景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信托法律关系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新型动态的财产权关系,是财产权内部各种权利形式和其各自所包含的权能相互间运动和转换的形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仅不能缺少信托制度,而且更亟待通过健全信托立法https://ielaw.uibe.edu.cn/fxlw/bjmfx1/bjccf/13316.htm
4.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制度与法律论纲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着监察制度与法律的制定与运行。在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制度与法律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战国、汉、唐、宋、明是五个有代表性的朝代。这五个朝代的监察思想、制度与法律各有发展脉络与时代特点,监察思想、制度与法律三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为现代监察法制建设提供历史的经验。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58045
5.传统中国政府治理法制及其清末调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当我们使用“清国行政法”表达,意味着我们不拟进行“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的无谓之争,不拟“行政法”概念作现代语境中的狭义理解,而是以其指称中国传统行政法律文化的制度形态。[33]这里的“清国行政法”既是清朝行政法体系及其政府治理要素、对象与机制的总称,也指向近代日本学者织田万的名著《清国行政法》。该书http://www.sass.cn/109002/69339.aspx
6.社会转型期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具体表现:①政治: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②经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http://m.fz18z.cn/nd.jsp?id=271&id=271
7.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大咖说法【内容提要】法律文化的概念具有独特的含义,是指特定社会中植根于历史和文化的法律价值和观念。法律文化与文化和法律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分为内行法律文化与外行法律文化、官方法律文化与民间法律文化、主流法律文化与非主流法律文化、本土法律文化与外来法律文化以及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在当代中国法治的发展中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20-06-27/content-1430818.html
8.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有什么影响?”唯第三种方法最得人心,可以称道,几乎成了中国古代民事司法审判的基本内容和模式,盖为近世调解之雏形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430894/answer/296245639
9.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第1篇 一、结婚之原则 《礼记·婚义》云: “婚礼者, 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事也。”这句话清晰明白地道出我国古代婚姻的真谛: 其一, 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 而非个人之事。其二, 婚姻的目的在于祭祀祖先和繁衍后代。正因如此, 我国古代婚姻的缔结有诸多原则限制。以下是结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
10.《法史学刊》(《法律史论丛》《法律史论集》《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国法律史学的世纪回顾与展望》,汪汉卿、王源扩、王继忠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9辑又名《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文化》,陈鹏生、王立民、丁凌华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0辑又名《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变迁与社会进步》,林明、马小红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1辑又名《中国古代法律https://www.douban.com/note/79168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