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热点聚焦

农地制度变革的路径、空间与界限

吴毅陈颀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摘自《社会学研究》2015年5期

农地流转中“三权分置”的法律关系

李国强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律科学》2015年6期

破解新时期农村发展的中国难题

陈文胜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摘自《中国乡村发现》2015年3期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病”

段学慧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经济学动态》2015年9期

心理资本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

张宏如吴叶青蔡亚敏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商学院,摘自《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9期

前沿

中国刑法立法改革的新思维

赵秉志袁彬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摘自《法学》2015年10期

视觉文化研究:谱系、对象与议题

吴琼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4期

学人与学林

鲁迅与胡适的古代小说研究异同论

傅承洲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自《河北学刊》2015年6期

重返学术史看陈寅恪的意义

葛兆光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系,摘自《文史哲》2015年5期

新法兰克福学派及其政治哲学转向

应奇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摘自《贵州大学学报》2015年5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放)

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维度

余京华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摘自《江淮论坛》2015年5期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形态的空间界画

胡潇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哲学研究》2015年10期

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扬弃

安启念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二〇一五年五期

身体在马克思感性活动思想中的意蕴

李昕桐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5期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致思路径

乔瑞金李隽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摘自《理论探索》2015年5期

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时代特征

张瑞才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摘自《思想战线》2015年5期

论纪律建设

张英伟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人民日报》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日,第七版

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走向

任映红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8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柯锦华)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公平正义问题

王新生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5期

老庄以“反”为主题的理论探索

蒋重跃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南京大学学报》2015年5期

以“意”释“气”

张再林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摘自《中州学刊》二〇一五年九期

经院哲学中的“共相问题”

刘素民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哲学动态》2015年8期

J.欣提卡著江怡译作者单位:美国波士顿大学,译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摘自《世界哲学》2015年6期

法国社会哲学中的结构主义争论

谢晶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复旦学报》2015年5期

唐代景教与佛道关系

陈怀宇作者单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宗教学院,摘自《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5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文学批评的伦理问题

张江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复旦大学中文系,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2期

打捞失落的中国现代审美经验

刘毅青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8期

钞本时代的文本抄写、流传与文学写作观念

孙少华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5期

汉代悲情文学的兴盛与悲美意识的觉醒

徐公持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摘自《文艺研究》2015年8期

国际汉语教学的语言文字标准问题

李泉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摘自《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5期

论当代英美文论的伦理定位

东亚美学的特点及其世界意义

张法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摘自《文艺争鸣》2015年8期

段玉裁的语言学思想

鲁国尧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摘自《汉语学报》二〇一五年四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周群)

秦和西汉“名田”与“授田”辨正

臧知非霍耀宗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自《史学集刊》2015年6期

中国传统宗族的特性

马新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所,摘自《山东大学学报》二〇一五年四期

明代的会推:从意见之歧到意气之激

李文玉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15年10期

清末保甲编制与村族社会治理

刘道胜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摘自《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5期

20世纪中国的疫病与公共卫生

余新忠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摘自《安徽大学学报》2015年5期

中共对华北战场的战略运筹与布局

于化民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摘自《历史研究》2015年5期

新中国初期党对城市黄赌毒的治理

高中伟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深圳大学学报》2015年5期

自然权利观念与美国拥奴派的政治话语

蔡萌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摘自《世界历史》2015年5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养老保险、孝养伦理与家庭福利代际帕累托改进

张苏王婕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摘自《经济研究》2015年10期

私人代际转移动机

刘岩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摘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二〇一五年十期

新型城镇化中被拆迁户的福利补偿机制

吴福象段巍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9期

公众预期与量化宽松冲击效应

苏治尹力博付萱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摘自《世界经济》2015年10期

人民币投机性货币冲击预警

戴金平靳晓婷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摘自《南开学报》二〇一五年五期

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标准的最新修订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效果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放)

中国地方政府的民主性质

赵永红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法学院,摘自《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6期

行政协商的治理价值

蔡武进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文化法制研究中心,摘自《学习与实践》二〇一五年九期

我国政府规制能力提升的有效前提

张蕴萍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校刊编辑部,摘自《理论学刊》2015年8期

城市雾霾管控与城市风道

徐建春等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土地研究所爱丁堡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浙江分局,摘自《中国土地科学》二〇一五年十期

殊途同归: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路径

徐林许鹿薛圣凡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公共管理学报》2015年4期

网络虚拟社群治理策略

杨嵘均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东岳论丛》二〇一五年九期

国际关系·军事学(栏目主持:舒建军)

难民潮挑战欧洲人权话语

朱颖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1月18日,第5版

核军控与日内瓦禁止核试验谈判

刘子奎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摘自《历史研究》2015年4期

欧盟与俄罗斯缘何从合作走向对立

冯绍雷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摘自《欧洲研究》2015年4期

二战中美国为何采取“先欧后亚”战略

二战中的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

[俄]A.B.斯佩兰斯基著张广翔译作者单位: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历史与考古所,译者单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摘自《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5期

法学(栏目主持:赵磊)

霍布斯:权利本位论的哲学奠基人

凌斌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现代法学》2015年5期

连带责任的弹性不足及其克服

张平华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法学》2015年5期

区域性体制挑战国际贸易法治

刘敬东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摘自《国际法研究》2015年5期

公租房共有产权弊大于利

李克武刘会会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摘自《楚天法学》2015年4期

寺庙道观产权归属的法律解释

张建文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摘自《法学杂志》2015年8期

具体的打击错误:从故意认定到故意归责

欧阳本祺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研究》2015年5期

经济间谍的双重法律性质及其界定

曹亚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摘自《政治与法律》2015年9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冯小双)

共生互促:公共性与中国社会发展

芦恒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摘自《社会科学》2015年9期

项目制与政府间权责关系演变

陈家建张琼文胡俞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摘自《社会》2015年5期

城镇化与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

薛正昌郭勤华作者单位: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宁夏社会科学院地方志办公室,摘自《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5期

大学毕业生与青年农民工就业比较

吴克明余晶卢同庆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摘自《教育与经济》2015年4期

省级教育经费统筹改革的分配效果

赵力涛等作者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育政策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11期

受教育水平对退休抉择的影响

牛建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摘自《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5期

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

张建林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教育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摘自《教育研究》二〇一五年十期

当代世界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态势

龙宝新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摘自《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3期

论点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视域中的财富与幸福滕飞等

列宁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实践依据房广顺等

“听党指挥”:政治本质与实践原则薛海玲

日常生活批判与建构的中国方式刘萍

哲学·宗教学

荀子礼学新论赵法生

商鞅农战思想的价值论基础吴保平等

生态伦理学研究的整体视野佘正荣

休谟的功利主义思想李蜀人

文学·语言学

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陈定家

怎样看小说次要人物郜元宝

经史之学和北宋古文创作的关联与互动张兴武

版本流变与西方文论著作经典化曾洪伟

中国古文标点特征和创制机理孙坤

兼类说反思周韧

历史学

淮河上游的族群迁徙与文化融合金荣权

夏家店上层文化揭示草原金属之路邵会秋等

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东北石油的掠夺孙瑜

文化界与新中国的创建储著武

经济学

中国出口质量影响出口数量李小平等

土地流转并不一定导致“非粮化”张宗毅等

农民工逆城市化的驱动因素蔡瑞林等

近代中国政府债务与金融发展燕红忠

政治学·公共管理

政治过程理论的实践特征于丹等

公共管理视域中的差等正义谢治菊

志愿服务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刘威

国际关系·军事学

金砖多边合作机制建设王友明

欧洲难民危机透视陈旸

能源博弈与苏格兰公投陈海燕

法学

重新明确习惯的法源地位陈国猛等

派出法庭的法官员额制改革傅郁林

人民调解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于语和等

社会法诉讼机制的特性及限制余少祥

社会学·教育学

理解中国社会:从模式争论到立场反思张青仁

层级体系中的分权形式与组织运行效率王水雄

基层治理法治化视域下的社区治理创新张艳国等

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持续上升刘泽云

发展乡村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经济待遇范先佐

推荐论文篇名

(159—160)

学术信息

短讯(48)(72)(96)(110)《孔门理财学》简介(102)《社会主义经济论稿》简介(144)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构建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应当区别于西方仅仅处理个体之间的关系,而更应当侧重研究和处理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现代自主中国知识体系的价值内核。 以传统文化发掘丰盈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制度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对历史保持尊重,就应当善于吸收传统文明的合理化因素加以改造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精选6篇)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特征、缺陷及现实影响 内容提要: 在中国现时法渊源中,只有成文法规范,没有判例。然而成文法的局限性,导致在一部成文法典颁布后不久,又要针对该法的空白和漏洞发布法律解释,但仅凭法律解释,是不能解决成文法所固有缺陷的。纵观我国历史,判例也曾经是法律的渊源,成为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也是其优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ja1s3r2.html
3.国际经济法网摘要:信托制度始于英伦,兴于美、日,目前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而又极具广阔前景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信托法律关系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新型动态的财产权关系,是财产权内部各种权利形式和其各自所包含的权能相互间运动和转换的形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仅不能缺少信托制度,而且更亟待通过健全信托立法https://ielaw.uibe.edu.cn/fxlw/bjmfx1/bjccf/13316.htm
4.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制度与法律论纲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着监察制度与法律的制定与运行。在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制度与法律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战国、汉、唐、宋、明是五个有代表性的朝代。这五个朝代的监察思想、制度与法律各有发展脉络与时代特点,监察思想、制度与法律三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为现代监察法制建设提供历史的经验。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58045
5.传统中国政府治理法制及其清末调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当我们使用“清国行政法”表达,意味着我们不拟进行“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的无谓之争,不拟“行政法”概念作现代语境中的狭义理解,而是以其指称中国传统行政法律文化的制度形态。[33]这里的“清国行政法”既是清朝行政法体系及其政府治理要素、对象与机制的总称,也指向近代日本学者织田万的名著《清国行政法》。该书http://www.sass.cn/109002/69339.aspx
6.社会转型期总体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具体表现:①政治: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 ②经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 http://m.fz18z.cn/nd.jsp?id=271&id=271
7.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大咖说法【内容提要】法律文化的概念具有独特的含义,是指特定社会中植根于历史和文化的法律价值和观念。法律文化与文化和法律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分为内行法律文化与外行法律文化、官方法律文化与民间法律文化、主流法律文化与非主流法律文化、本土法律文化与外来法律文化以及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在当代中国法治的发展中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20-06-27/content-1430818.html
8.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对现代有什么影响?”唯第三种方法最得人心,可以称道,几乎成了中国古代民事司法审判的基本内容和模式,盖为近世调解之雏形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430894/answer/296245639
9.中国古代法律制度12篇(全文)中国古代法律制度 第1篇 一、结婚之原则 《礼记·婚义》云: “婚礼者, 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下以继后事也。”这句话清晰明白地道出我国古代婚姻的真谛: 其一, 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 而非个人之事。其二, 婚姻的目的在于祭祀祖先和繁衍后代。正因如此, 我国古代婚姻的缔结有诸多原则限制。以下是结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03144rm.html
10.《法史学刊》(《法律史论丛》《法律史论集》《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国法律史学的世纪回顾与展望》,汪汉卿、王源扩、王继忠主编,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9辑又名《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法文化》,陈鹏生、王立民、丁凌华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10辑又名《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变迁与社会进步》,林明、马小红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1辑又名《中国古代法律https://www.douban.com/note/79168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