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金声玉振:15本中国法律史书籍推荐法学史学判例思想史

一部中华法律文明发展史,是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紧密结合不断向前推进、不断完善的历史,它是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有机结合的学科。将中国法律制度史与法律思想史相结合,才能对整个法律史学做出全面、系统的梳理。

(部分文字摘自《重述中国法律史(第二辑)》)

图为《补子:明清时期的品级标识》书内插图,清乾隆时期御史的丝绣獬豸补子。獬豸为传说中能区分正直与邪恶的动物,是我国古代的法律象征。古代执法官的帽子称獬豸冠,以表示像獬豸般是非分明。

法史学刊(2023年卷/总第18卷)

张生主编

王帅一执行主编

2023年10月出版/定价119.00元

ISBN978-7-5228-2512-0

制度与秩序:元代地方司法运作研究

郑鹏著

2023年7月出版/定价89.00元

ISBN978-7-5228-0441-5

司法活动是官与民的共同实践,联结国家与社会,是对历史进行整体性观察很好的切入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肇建的大一统王朝,由于多元法律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元朝统治下的法律制度与前代相比产生了鲜明的特色,地方司法运作接续与变奏交杂。本书借鉴法律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制度中的司法—实践中的司法—社会中的司法三个层面展开,探讨元代地方司法的制度变迁、实践状态和社会图景,力图对元代的司法运作与地方社会进行整体性理解。

虚拟的权利:中国古代容隐制度研究

魏道明著

2023年6月出版/定价78.00元

ISBN978-7-5228-1545-9

容隐是指庇护亲属的犯罪行为,帮助其逃脱法律制裁。这种因私废公的行为被确定为法律权利,若在主张个人权利为国家权力之本的近代社会,尚属正常,但出现于强调君权至上的中国古代,则显得有些超前,不合时宜。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设立容隐制度的目的何在?社会文化与国家司法是否做好了真正接受这一制度的准备?容隐行为的正当性是否会被真正认可?容隐权究竟只是法条层面上的虚拟权利还是有司法保障的实际权利?本书依据法典及其他文献的记载,以清代为例广泛搜集75条生动的案例,通过对容隐制度发展轨迹和司法实践的梳理描述,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里赞刘昕杰主编

2022年12月出版/定价198.00元

ISBN978-7-5228-1183-3

方向与方法:反思中国法律史研究

胡永恒著

2022年5月出版/定价45.00元

ISBN978-7-5228-0042-4

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回归法学,还是朝向史学,都有其狭隘偏颇的一面。现阶段的中国法律史研究,没有必要用某个范式一统天下。理想中的法律史研究,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兼容性、实验性的学术园地,百花齐放、多元竞逐、各美其美。任何形式的画地为牢与故步自封,都会妨碍它的繁荣和发展。中国法律史研究,或许还需要经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生长的阶段。

法律与书商:商业出版与清代法律知识的传播

[美]张婷著审校

张田田译

2022年4月出版/定价69.00元

ISBN978-7-5201-9785-4

明末开始延续到清代的商业出版革命对清代法律知识的产生和传播带来了深远影响。历史学者张婷结合出版史和法律史的研究方法,收集了131种不同版本的《大清律例》、65种讼师秘本,以及诸多圣谕宣讲时涉及法律知识的宣讲底本,深入而生动地分析了清代法律知识的商业出版与传播,及其对司法体系和法律文化的冲击。她认为商业出版不但影响了法律书籍在司法系统内的传播与阅读,扩大了法律知识的读者群,而且加强了成案和私家律注的权威性。商业出版还通过《讼师秘本》等通俗读物影响了民间法律知识的构成与运用。除了文字传播,法律知识还通过口头传播,尤其是在圣谕宣讲时涉及大量民间常用的户律和刑律条款。

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

[美]丛小平著译

2022年3月出版/定89.00元

ISBN978-7-5201-9394-8

本书以1940年代陕甘宁边区“封张婚姻纠纷案”为切入点,讨论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改革和司法建设。作者讨论了从司法案件的原型到文艺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全景式的视角,探讨了此案在司法实践、乡村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女性研究等方面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革命中出现的新话语、新的文化符号进行解析。作者认为,新的话语和新的文化符号凝聚了20世纪社会运动与革命的实践与经验,同时也连接了传统与当代,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念化表达。

重述中国法律史(第二辑)

杨一凡陈灵海主编

2022年1月出版/定价198.00元

ISBN978-7-5201-9455-6

《重述中国法律史》以“质疑成说,创立新说,重新认识和阐述中国法律史”为编辑宗旨。第二辑收入论文19篇,就重述中国法律思想史、再识先秦法家、法家学术的历史贡献、破解“成文法公布”之谜、古代专职法官起源、律令形成史、重审“春秋决狱”成说、“唐之刑书有四”解读、元代“弃律用格例”、清代法律位阶关系、清朝《都察院则例》与《钦定台规》之关系、清初《巡城条约》、清代成案是否司法判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新的见解。

明清律合编

孙家红编纂

2022年1月出版/定价680.00元

ISBN978-7-5201-9542-3

清代家族内的罪与刑

2021年2月出版/定价68.00元

ISBN978-7-5201-7996-6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14辑)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编

桂涛主编

2020年12月出版/定价138.00元

ISBN978-7-5201-7618-7

宋元断例辑考

胡兴东著

2020年8月出版/定价188.00元

ISBN978-7-5201-6287-6

本书以宋元两朝基础性法律史料为基础,兼考其他史料,全面反映了宋元断例这种法律形式的性质、特点、作用等,同时反映了宋元断例在不同时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全书对宋朝断例,元朝断例,宋元断例的性质、历史地位及兴起原因进行了考述,并辑录了宋元两朝所见史料中与断例有关的材料。本书在中国古代法律形式、传统判例制度的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当今中国案例指导制度建设中借鉴、吸收中国传统判例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元代戏剧中的法律文化

孙永兴著

2020年2月出版/定价79.00元

ISBN978-7-5201-6156-5

元代的法律制度反映了中国传统法制的发展与进步。但形式完善、内容进步、指导思想宽缓的元代法律制度,在元代戏剧中却表露出另外一张面孔。

元代戏剧,特别是其中的公案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体现。本书从诉讼参与人、诉讼程序、程序法律制度、实体法律制度出发,对元代戏剧中的法律文化进行研究。

洋律徂东:中国近代法制的构建与日籍顾问

熊达云著

2019年5月出版/定价168.00元

ISBN978-7-5201-4304-2

清末民初,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其中,建设近代法制、编纂近代法律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这项破旧立新的事业无例可循,当局只得聘请外籍顾问协助,其中来自邻邦日本的顾问发挥作用堪称最大。本书从众多的日籍顾问中撷取几个典型人物,根据中日两国所藏档案资料以及当事人和见证者的回忆,对清末立宪活动、民初制宪活动中的有贺长雄,中国近代民法教学和民事诉讼法编纂中的松冈义正,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建章立制中的寺尾亨和副岛义一等人发挥的独特作用,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和深入的论证。

明月清风:明清时代的人、契约与国家

王帅一著

2018年10月出版/定价49.00元

ISBN978-7-5201-3324-1

在“治隆于上,俗美于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其复杂程度与价值偏好使得我们即使在认识法律史这一相对专门的领域时,也不能仅仅依靠“现实形式上的表象”。这些法律表象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与思想文化,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出某种形态的线索与依据。百多年来,我们从西方汲取中国法律再发展的资源,除了直接从制度层面引进之外,还要认真讨论其制度存在的基础,而西来之制度与中国社会是否能够协调发展,其背后的文化因素无论如何不能忽视。

以契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私法文化,旨在崇尚理性与尊重自治。国家对社会自发形成的“私法”给予认可,中国文化浸润下的有关“细事”的解决纠纷之道基本毋需依靠国家制定法。此种“鼠牙雀角”之争即使上升到州县层面,父母官也是引经据典而非援引律例,依靠经典、历史、常识及契约发生的社会关系网络来解决纠纷,实际上是依靠人的内心,而非依靠外在的强力。

THE END
1.中国法律史11何勤华|周小凡:弘扬中华法律文化 共铸世界法律文明 2021-08-09 12杨一凡:重述中国法律思想史 2021-08-02 13史志强:冤案何以产生:清代的司法档案与审转制度 2021-07-27 14朱勇:论清代皇帝决策的法律机制 2021-03-29 15张生:从德治法治并重传统中汲取治理智慧 https://fashi.ecupl.edu.cn/514/list.htm
2.马工程《中国法制史》的知识考古(形式篇)(中国法制史)书评华政的教材一直叫《中国法律制度史》,直到丁凌华老师那本精彩的讲演录仍然如此 朝代为经 建国后的法制史教材,普遍以朝代为经,以部门法为纬。这一做法也并非天经地义,背后有着深刻的成因 中国古代的政书,以制度类别为经,每类制度之下再按时间叙次。京师大学堂指定为《中国古今历代法制考》课程参考教材的《三通考辑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917161/
3.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结构的几个问题【内容提要】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与结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创新的话题。历代法律史学家建构的 法律史学科体系,向我们展示了法律史学研究的真谛。法律具有调整社会、控制社会的 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社会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内容。法律史学以法律制度史和法 律思想史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宏观体系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5921_6163.html
4.法制史复习指导: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这一期对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做一个整理归纳,内容比较多,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理清条理,避免混淆。 战国法律制度: 一、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一)一断于法:在治国的方针策略上,法家主张“一断于法”,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 (二)刑无等级:在法律适用上,法家主张制定并执行相对公正、平等的https://www.kaoyan365.cn/jm/7025.html
5.中国法律史甘肃政法大学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10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何勤华:《中国法学史》(1——3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王立民:《中国法律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范忠信:《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gsli03011004005/14772479
6.法律史范文8篇(全文)生物学解释以适者生存的竞争的观点去描述法律制度的存在与演变。其有三种类型:第一, 是唯心主义的类型, 同人种学解释的第一种形式一样, 它也是从观念出发去解读法律的发展。其次, 它认为在法律史中存在着许多的法律观念, 各种法律观念相互的斗争, 符合并能最好的体现前述法律功能的法律观念, 将被留存下来, 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65hwurm.html
7.中国法制史讲义: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1、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一、曹魏?新律?的立法成就【考纲内容】?新律?在傍采汉律,删约旧科的同时,还吸收了曹魏前期的立法经验,体 现出一定的开创性,特别在律典的篇章体例与逻辑结构上表达的尤为突出.一改?具律?为刑名,至于律首.曹魏?新律?首次将?具律?的位置提到第一,并改称?刑名?,突出了律典总那么https://m.renrendoc.com/paper/182874571.html
8.中国法制史之元明清法律制度1.2公务员考试网这一变化,是与明代取消宰相制度,强化六部职能的体制变革相适应的,表明了法律 与政治制度戚戚相关的联系。《大明律》其条文简于唐律,其精神严于宋律,是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 其体例直接为清律所承袭,故在中国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明《大诰》的制定及其特点https://www.huatu.com/2013/0809/689667.html
9.中国法制史1(通用6篇)《中国法制史》是讲述我国有史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历史的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是法学的基础学科,同时又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艰深的学问。 在学习《中国法制史》之前我一直认为,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法律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武器,然来现在看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0qq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