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法答网是最高人民法院“一竿子插到底”的“调研法宝”;有人说,法答网是基层法院法官“寻医问诊”的重要平台;还有人说,法答网是法律适用领域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2023年7月1日,法答网正式上线。截至12月31日,全国法院干警在线咨询问题224809件,累计答疑165044件。一个新生平台,短短6个月间,如何凭实力“圈粉”?目前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几家法院。从几则引人深思的小故事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故事一:外卖骑手究竟在为谁打工?
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互联网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孕育了大量新职业。灵活化的新就业形态也给司法实践中劳动关系的认定带来了新挑战。
小齐是某配送公司的外卖员。入职后,小齐以某个体工商户的名义与某送餐平台签订了格式化承包协议。送餐途中,小齐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为申请工伤鉴定,小齐与配送公司因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产生争议,诉至山东省高唐县人民法院。
接到案件后,承办法官李明月有点犯难:“小齐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接受送餐平台的派单,同时又由配送公司管理和发放工资。那小齐是作为商事主体与某送餐平台构成承包关系,还是作为劳动者与某配送公司构成劳动关系?”
更让李明月欣喜的是,在“最高人民法院精品答疑”专区,最高法民一庭就“认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给出了具有裁判指引意义的答复意见。
“虽然该答复意见所针对的情形是网络主播,但对于其他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问题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下,李明月心中有了数。
结合案件事实,深入分析小齐的工作模式及送餐平台对小齐的管理程度,法院最终认定送餐平台属于信息媒介,小齐与配送公司之间存在劳动管理,构成劳动关系。宣判后,双方均服判息诉,小齐拿到判决书后很快提起了工伤申请。
民商事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往往错综复杂,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种新类型纠纷层出不穷,对司法保护规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持续加强学习研究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更高需求和期待。而法答网给广大法官群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研究平台。
据最高法研究室民事处处长陈龙业介绍,法答网上有很多前沿性、新颖性的法律适用问题及答疑,海量数据不断汇集,将为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新型案件提供解题思路。
故事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挡光怎么办?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我国老龄化趋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但在加装电梯过程中,高低层住户容易因需求不同产生矛盾纠纷。
走进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记者看到,部分老旧小区已经或正在加装电梯。居民们说,这些电梯能够顺利加装,要感谢樊城区人民法院的帮助。
原告陈大爷、卢阿姨等9人与被告焦大爷是一个小区同单元的业主。这个单元共6层12户居民,业主多是中老年人,陈大爷、卢阿姨等9人为高层业主,焦大爷为一层业主。
分析完案情,承办法官陈迪非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加装电梯程序合法,关乎老年人的出行权利;另一方面,低层业主的相邻权诉求也合情合理。
如何在冰冷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社会现实之间找到一条公正、合理的解决之道?
“有问题、找法答”,陈迪非想到了法答网。通过检索关键词,陈迪非发现,因加装电梯引起的低层住户和高层住户的利益冲突问题普遍存在。
“应在尊重老年人出行权利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受影响业主的合法权益,建议低层住户通过寻求合理的经济补偿实现利益平衡……”
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焦静平从三个方面具体考量,为陈迪非的问题针对性地给出了答疑意见。这起看似无解的矛盾就这样找到了一条合法、合情、合理解决的好路子。
该案最终判决焦大爷对此项民生工程有合理的容忍义务,不得妨碍安装电梯工程的正常进行,如增设电梯后确对其房屋采光等产生了负面影响,其可与受益各方协商处理或另寻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该院主动联合住建部门、街道办事处、电梯安装公司等进入小区,共同召开“电梯加装协调会”,由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宣讲电梯加装政策,打消低层业主的顾虑,促进高低层业主相互理解。辖区内再未发生因加装电梯引发的邻里纠纷。
“通过法答网咨询答疑,法官兼顾了情、理、法,并在化解个案基础上推进诉源治理。”最高法研究室民事处副处长蒋家棣说,该案对人民法院审理类似案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故事三:奶茶店“套路加盟”骗局如何破?
奶茶,作为一种时尚饮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然而,这个看似甜蜜的行业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骗局——奶茶店加盟骗局。
某套路加盟合同骗局是一起涉及5800多名受害者、涉案金额达4.4亿元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也是上海市首例商业特许经营领域“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法官钱莹是这起案件的承办人。审理过程中,一系列法律适用“疑难杂症”几次让她犯了难。
商业特许经营中加盟行为刑民如何界分,属于民事欺诈还是刑事诈骗?“套路加盟”的涉案总金额如何认定?几千家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如何维护?
近年来,涉及虚假招商加盟的骗局逐渐增多。许多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宣传、夸大承诺、恶意违约等手段,骗取加盟商的钱财,让其陷入经营困境甚至债务危机。
最高法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表示:“此次答疑最大的价值在于及时有效地帮助基层法官明确了法律适用,从而为被害人挽回损失,向社会揭露了‘套路加盟’诈骗手段。”
法答网如何凭实力“圈粉”?问题的答案或许已经蕴藏在以上几个故事之中。而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
各级法院把法答网作为深挖审判实践重大疑难问题的源头“富矿”,有针对性开展成果转化工作,将咨询、答疑等工作不断落到实处、推向深处——
最高法民一庭结合法答网高频问答,推动发布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等,同时推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等司法解释起草工作;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针对法答网中发现的集资诈骗、商标权侵权认定标准不一等问题,出台全省参考性案例;针对人格权编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问题,编发调研成果交流,并发布典型案例;
上海高院针对法答网关于“电商平台责任承担认定”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建立“电商平台经营者承担责任适法统一”应用场景,对于判决书中责任认定与嵌入规则不一致的系统自动提醒,有效避免类案不同判问题;
……
可以说,法答网上的20多万个咨询问题,就是全国中基层一线法官现实困惑的最直接反映,是详细、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新故事还在书写,一切都是未完待续。
打开法答网,一句话格外醒目:“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正是法答网创建的初衷。
鼓励干警“提好问”,激励专家“答好疑”,法答网的咨询、答疑数据每天都在刷新。
每个变动的数字背后,都有一段引人深思的故事。而由此引发的每一次提问与回答,或许就将是法治中国建设道路上努力行进的一小步。(记者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