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行为规范总结范文

1.以法律规范为依据。由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到了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因此,在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时候,要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免出现法律行为与大学生行为规范的混淆,任何行为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违背法律规范的要求。

2.以道德规范为基础。道德规范是在道德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行为规范,主要对人们的信念、习惯等行为进行约束,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其道德行为规范必须要符合我国公民所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而法律规范则是在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与道德规范相比,法律规范更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更多的是通过思想上的引导以及舆论环境的影响来实现规范的效果。由此看来,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3.以纪律规范为保障。高校设立纪律规范的目的在于建立稳定的校园秩序,约束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然而,大学生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应该享有合法公民的一切法律权利与义务,既不能有特殊的权利也不能剥夺其合法的权利。因此,大学生的纪律规范的制定,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体现出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纪律规范的建立,为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除此之外,还要确保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在制定行为规范的同时,要突出学术规范的重要作用,坚决抵制伪学术的行为,实现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真正价值。

2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作出创新

2.1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可以分为管理方法的创新和管理技术的创新两个方面。在管理方法的创新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做到人性化、规范化以及差异化。人性化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功利工作应当体现出多层面、个体化、强调双向互动与交流的指导方式,不仅要重视通过直接的教育管理来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同时要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来实现隐形教育。规范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利用学校内部的制度规章以及学校外部的法律和道德来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对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差异化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以学生资质与条件的差异对学生开展分类别、分层管理;在教育管理技术的创新方面,高职院校要重视使用现代化教育管理技术来开展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对信息网络化的建设以及应用来推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成效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包括学生后勤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综合素质评测系统等。

2.2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团队的打造中,不仅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同时要强化学生管理干部的参与,从而体现出学生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要认识到辅导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对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于辅导员队伍应当从人员的聘用、使用和辞退三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在聘用中,有必要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包括学历要求、从业资质要求、基本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等。其中基本素质要求应当体现出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重要地位。同时高职院校有必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强化辅导员队伍的学习意识,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以及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肯定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同时对学生干部所具有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强化,让学生干部发挥出模范作用。另外,干部选拔制度以及干部培训制度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通过树立教师监督制度和学生监督制度来对学生干部行为以及工作作为做出评价,从而推动学生干部在参与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1、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交往和发展的的基本保障,也是他们将来融入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帮助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摆脱心理困扰并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是高校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生入学教育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中学的应试教育与高考的压力,进入高校后压力过度释放,学习与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心理不适应或心理障碍。高校辅导员在组织和开展学生工作的同时,要尽力了解和掌握新生的思想状况,尤其是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帮助作为重中之重,科学地去组织和实施,做到有针对性地及时疏导和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渠道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还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组织和协助所在学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又需要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实施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既要有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又要有课堂知识,还需要与科普宣传等活动相结合。

2、人身安全教育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学新生们刚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离开父母的呵护,自身的安全意识淡薄。他们涉世未深,但对学校周围和外界环境又充满好奇,急于去了解和探索。但是,在新的环境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疏于防范就会发生安全问题。对于安全问题,“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必须进行人身安全教育。新生安全教育,无论对于学生的个人人身财产安全,还是对于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人身安全教育中,辅导员要树立“说了不听也要说”的观念,不能因为学生不愿意听或者态度冷淡而放弃说服教育,而是要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说教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比如针对校园防火教育,邀请消防队的官兵现身说法,以具体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onEducationofBehaviorCultivation

ofLowerGradeCollegeStudents

ZHENGShuyue

(CollegeofChemistryandMaterialsScience,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Hubei430074)

AbstractCurrentlymentalstatusofthecollegestudentsispositiveingeneral.However,thesituationisfarfromoptimistic.Thefigureofunnaturaldeathamongthecollegestudentsiskeeprising,whichhascomingtobeaprominentproblemtothementaleducationofthecollegestudents.Therefore,toenhanceeducationofbehaviorcultivationofthecollegestudents,especially,lowergradestudentsisofgreatsignificancetobuildahealthybehaviorhabitsandmoralcharactersofthecollegestudentsandisthekeytothesolutiontothepuzzle.

Keywordslowergradecollegestudents;behaviorcultivation;education

作为90后的低年级大学生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新构建的关键时期,往往会遇到迷茫困惑、目标精神匮乏、自律缺失、心理亚健康、自理能力差等问题,能否成功实现自我蜕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总结思考,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实施行为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健体魄等。

1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其特殊性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加强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在校大学生一般都是“90后”,他们伴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成长,新媒体和信息化带来了多元思潮冲击,再加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除了学习,其他事情都由家长代办,没能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没有形成“不需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家长和老师的管教,很多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上网成瘾、厌学逃学、打架斗殴、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日常行为失范现象也随处可见,比如不讲卫生,随地吐痰;在图书馆、自习室大声喧哗;在食堂进餐不排队;上下课在教室门口拥挤,不懂先出后进原则,在楼道或路上行走,不懂遵守靠右走原则;师生狭路相逢时,不懂尊敬师长,让老师先行等等。此外,大学生中还常出现同学关系紧张、心理问题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诚信意识、不懂勤俭节约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校的育人效果,所以对大学生加强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刚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性格尚未形成,易于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很强,此时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行为养成教育实质就是综合多种教育方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行为养成教育开始,从学生的仪表仪容,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抓起,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最终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低年级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应该由社会、家庭和高校共同完成,所以,目前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发挥育人功能的效果有限,主要归因有:

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多种利益矛盾凸显,多元思潮冲击着大学校园,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浪潮中,原有的道德体系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社会道德素质教育缺失,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削弱了学校行为养成教育的效果。

二是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升学成为衡量学校和学生的唯一标尺,学校和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放在第一,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导致当代大学生依赖性强、忍耐力差,缺乏独立处理矛盾的能力。此外,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家长以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就放松了管教。家长主动和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很少,有的甚至没有一点联系,这种家长教育缺失的情况,对于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非常不利。

四是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机制并不完善。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辅导员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其他环节也要不断改进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岗位上的教师,要切实在日常行为中起到表率作用,将育人思想渗透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构建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相结合的全方位教育网络,切实做到关心、爱护、培育每一个学生。

3在低年级大学生中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的对策

学校应根据低年级大学生尤其是新生的特点,以行为养成教育为突破口,系统地开展正确行为指导和良好习惯训练,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的培养,才能为学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1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低年级大学生受到中学教育思维定势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学校首先要提供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让大学生行有所依,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怎样做,行为规范是养成教育的前提。通常来讲,学校一般都有系统完善的学生行为准则,新生入学后,要组织宣传、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住宿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通过网络、班会、答卷、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掌握这些行为规范,使其对各种制度、规范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遵守践行。

3.2长期坚持反复实践

好习惯的形成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范的学习宣传上,必须付诸实践,长期坚持,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行为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辅导员必须有耐心和信心,不厌其烦,通过长期反复的讲解、实践,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长期坚持或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学生克服很多困难,意志薄弱者可能临阵偷懒、逃脱、敷衍。比如晨跑制度,能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毅力和体魄,但部分学生会因为贪睡而导致出勤率不高。所以,辅导员一定要严格要求,坚持让大学生在长期刻苦训练中,培养坚定的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注意研究和创新,因时因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索出好的教育方法。

3.3严格监督检查机制

大学生自制性、自觉性、自律能力差,要让他们克服惰性,养成好的习惯,往往需要外力约束和监督,要建立经常化的规章制度,来强化大学生好习惯养成。比如,建立寝室卫生和安全检查考评制度、课堂出勤抽查制度、班风考风检查评比制度等,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对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必要处分。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能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道德感,规范其行为,鞭策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激励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为了将行为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也需要对教育过程、教育效果进行监督检查,以此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行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3.4强化思想教育作保障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促成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因此,外在的行为养成教育必须与内在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金枚.新时期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缺失现状及加强途径[J].价值工程,2011(15).

THE END
1.法律知识内容大全解密法律之谜守护正义的旗帜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它不仅仅是一系列规则和规定,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揭开其背后的奥秘,并探索如何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内容来更好地守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12434.html
2.法治时报数字报我们要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强制性地惩罚违法行为,但不能代替解决人们思想道德的问题。我国历来就有德刑相辅、儒法并用的思想。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如果人人都能自觉进行道德约束,违法的事情就会大大减少,遵守法律也就会有更深厚的基础。 ——习近平2014年1月7日在http://szb.hnfazhi.com/html/2024-11/22/content_87149_18014876.htm
3.法治体系的基石法律法规的多样性与完备性法律层面 首先,法律层面上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刑法、民商事法等,它们是国家最基本的法律规范,对于所有公民和组织均有约束力。宪法规定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以及各项基本权利义务;刑法则明确了犯罪定义、处罚标准及相关程序;而民商事law则涵盖了合同、物权、侵权责任等领域,为市场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https://www.gntpr.com/tu-pian-zi-xun/78765.html
4.2015年创建文明单位知识测验复习题(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7、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http://www.zyytlz.com/html/party/11111F12015.html
5.2015年证券从业考点精讲第九章:证券投资咨询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投资分析师负有监督、审计以及影响其他人行为的责任,来禁止各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者职业道德标准的行为。另外,投资分析师负有告知雇主有关国际和国内职业道德标准的责任,以避免不必要的制裁和冲突。 例9—4(2012年3月真题·单选题)以下关于证券分析师执业纪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https://www.gaodun.com/zq/756758.html
6.2018级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及社区管理等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备能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具备健康管理师的职业道德、伦理素养,在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养生会所、养老机构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6.htm
7.“六大纪律”包括党的财经纪律道德纪律廉洁纪律群众【单选题】由于人类活动具有( ),根据其活动而产生三种道德。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眼内容物包括(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以( )为评价标准。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虹膜由后至前可分为( )四层。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 )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查看https://www.shuashuati.com/ti/c7f793a248444e6297a28aa2bb6f9139.html?fm=bd5aa65d1c72523d9620bbe61fd06189c8
8.企业管理中的合规风险有哪些一、根据合规义务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合规风险分成三大类:行为不合纪律与道德规范的风险、行为不合企业合规承诺的风险、行为不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的风险。 (一)行为不合纪律与道德规范的风险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违反发布的各种纪律风险、违反社会道德风险、违反社会文明约定风险、违反社区文化风俗风险等。 https://www.x315.cn/doc/tB5WQb
9.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1. 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对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职业道德的稳定性特征,说明职业道德是稳定而不变化的 C.职业选择属于个人权利的范畴,不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 D.职业道德与法律分属不同领域,二者没有关联性 A B C D 2. 美国于1978年确立了一部规范政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0&ex_Id=1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