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

一、党中央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在擘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时同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着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始终围绕大局、紧扣大局开展,形成了建章立制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的生动局面。

加大制度建设体制机制保障力度。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履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主体责任,确保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上下贯通、一体推进。健全党内法规审议程序,重要中央党内法规一般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必要时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按照党中央要求,中央书记处研究讨论重要中央党内法规草案,每年听取中央办公厅所作的党内法规工作情况报告,对党内法规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作出部署安排。建立中央党内法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统一高效的跨部门会商协作机制,协调解决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党内法规立改废释工作的组织领导。这样的做法和力度是以前没有过的,为党中央关于依规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二、出台党内法规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建章立制工作,党内法规制定力度之大、出台数量之多、制度效果之好都前所未有,确保这一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统筹推进各位阶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党中央针对全党重大问题,出台147部实践亟需、务实管用的中央党内法规,占现行有效中央党内法规70%,填补大量制度空白,引领带动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加速推进。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立足履行本领域党的工作职责,出台100部部委党内法规,占现行有效部委党内法规61%,为加强党的各方面工作提供重要遵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立足本地区实际,出台2184部地方党内法规,占现行有效地方党内法规67%,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本地区落实落地。

统筹推进各类型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党中央将制定准则、条例作为建设党内法规体系的主体工程,着眼规范和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重要关系、重要工作,出台42部准则、条例,占现行有效准则、条例91%,加快健全党内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配套党内法规,为党的各方面具体工作提供规范和保障,进一步为党内法规体系“添砖加瓦”。

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党中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党中央工作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注重党内法规体系各板块的衔接呼应、互联互动,出台党的组织法规94部、党的领导法规554部、党的自身建设法规866部、党的监督保障法规916部,推动各领域党内法规制度保障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同时,党中央着眼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协调统一,切实发挥备案审查和清理在推动形成党内法规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备案审查工作体系,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③,共审查地方、部门向党中央报备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5万余件,发现和处理“问题文件”1500余件,有力维护党内法规和党的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健全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机制,在全党范围组织开展两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组织开展涉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等,有效解决党内法规制度中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问题,实现了党内法规制度“瘦身”和“健身”。

三、党的领导制度保障之强前所未有,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宪法中明确写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推动从根本上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推动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升。

完善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修订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等,明确规定地方党委全面领导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负责本地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制定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明确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制定修订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对党组的设立、职责、运行等作出规定,推动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制定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规范党的工作机关的设立和运行,推动其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当好党委的参谋助手。

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强劲制度支撑

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把党的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方面建设,党内法规制度基本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有力推动管党治党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有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之严前所未有,党的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中央把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党内法规制度贯彻落实,打通制度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着力破解“中梗阻”,坚决防止制度空转、成为摆设,切实维护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

着眼违规必究,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党中央将党内法规执行情况作为各级党委督促检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对党内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不忽视“灯下黑”,产生强大制度震慑。强化制度权威,敢于动真碰硬、拔刀亮剑,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行为,防止“破窗效应”。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执行,驰而不息纠“四风”,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持续加大对违反党内法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使党内法规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自觉做到尊规学规守规用规。

THE END
1.建构自主中国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中华文明法治蕴含当然,文明总是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中华传统文明在蕴含着丰富的法治基因的同时,却也内含着君权至上,权力专制、重刑威慑等与现代法治文明冲突的毒素。其中,中华传统文明中,可能与法治最为相悖、历来最受诟病的,就是认为中国历史上存在不受制约的皇权。但是,如果认为皇权的行使,完全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可能也不符合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2/id/8265096.shtml
2.法律史范文8篇(全文)第二, “先将某一时段的法律分析置回到历史之中, 然后使之成为衡量所有时期法律发展的一个标准, 并通过这种做法来严格限制反复试错的过程”3。第三, “倾向于根据法官或法学家的个人情感、所接受的训练以及个人联想来填补权利观念的抽象内容;第四, 由于历史法学派方法论上的固有性使他们认为法律史未来的发展方向https://www.99xueshu.com/w/ikey365hwurm.html
3.傅崐成等:南海U形线的法律性质与历史性权利的内涵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这些地区称为“历史性水域”而不是“历史性海湾”。1958 年和 1962 年两次海洋法会议举行期间,大会专门成立专家委员会讨论过历史性水域和历史性权利问题。例如,1962 年 3月联合国大会秘书处发布的《包括历史性海湾在内的历史性水域法律制度》指出,历史性水域的典型代表为历史性海湾,历史性http://aoc.ouc.edu.cn/2019/0815/c9821a255558/pagem.htm
4.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代表性法典是《德国民法典》); ④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 其中①②③又称为私有制社会或剥削者类型的法律,④又称为公有制社会的法律。 五、法系:按照法律的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对于法律的一种分类。也就是说具有某种共同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的国家的法律就属于一个法系。 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影响大的有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5.李红海:英国宪政思想的历史演变英国人将自己权利和自由的起源诉诸了传统和历史,并时时将之追溯至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从而体现出极强的历史性。但这是否意味着英国人今天的权利和自由就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存在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呢?在这个问题上,柯克显得过于机械。比如,为了从历史的角度论证普通法的效力,他说今天法律的很多内容(这就包括民众的权利和https://www.douban.com/note/637936931/
6.政法干警专业综合(硕士类)法理学之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历史解释指通过研究立法时的历史背景资料、立法机关审议情况、草案说明报告及档案资料,来说明当时 立法者准备赋予法律的内容和含义。历史解释的特点是深人探求立法者的意图,保持现行法律与历史的一贯联 系性;从立法历史上发现立法的积极意思与消极意思,从而有意识地避免或尽可能多地减少这种消极意思的副 作用。 https://www.huatu.com/2013/0808/688471.html
7.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和教化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和教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高清精美思维导图.pdf,至共和国初期,罗马没有成文法,仍沿用习惯法 背景 贵族专政在司法上的表现是贵族祭司垄断习惯法的解释权 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欺压平民 目的 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时间 公元前450年左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517/5111134102003231.shtm
8.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什么是有意义的?马恩原典导读: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法律的历史性,法律的阶级性,法律与国家的内在一致,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等。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承载法律本质的价值观和实现法律价值的法治观,对当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13
9.关于解决历史性违章建筑和历史性违章用地问题的若干规定br>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工作,有步骤地清查纠正解决历史性违章建筑和违章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地区历史性违章建筑和历史性违https://china.findlaw.cn/fangdichan/fdcfg/fdcfgk/99574.html
10.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考点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②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11.中国法律思想史精简总结其法律观的内容特点是:①否定君权神授论,提出暴力征服说;②否定君主设刑是“兴利除害”,批判君主“屠割天下”的罪恶;③建立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废弃任何国家和法制。其历史意义:鲍敬言的“无君论”脱胎于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图景,复古颂古倾向,同时其中包含着无政府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的观点,有不科学的一面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01/16/4974854_83164416.shtml
12.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http://news.cntv.cn/2014/11/19/ARTI1416360765255955.shtml
13.人际关系学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例如,人类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到了封建社会阶段,等级森严,原有的平等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等级关系。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提倡民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平等为基础的。 https://www.zikao365.com/demo/zkfd/three/c510896-v101/
14.法制史论述题总结(精选6篇)其法律条文皆“一准乎礼”。 11.唐律的历史地位 1、唐律是一部完备的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在漫长的封建法制发展史中,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2、唐律标志着封建法制的成熟与完备,是中华法系的代表。 3、唐律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立法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g28g3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