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事实

大一法学生关于民法的小小笔记记录,包括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与类型、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民事法律事实

概述

概念

法律所规定

引起民事法律后果

客观情况

特征

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

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事实

分类

事件和行为

合法和不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与类型

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成立与生效

成立

存在即成立

事实判断问题

生效

价值判断问题

成立一般要件

当事人

标的

意思表示

类型与形式

类型

单方、双方、多方

有偿、无偿

诺成、实践

要式、不要式

主、从

独立、辅助

财产行为、身份行为

有因、无因

生前、死因

形式

口头

书面

指定

沉默方式

本人

受遗赠人

继承人

被催告人

期望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表现于外部行为

构成

效果意思(内心意思)

表示意思(行为意思)

表示行为(明示/默示)

分类和效力

有/无相对人

独立、非独立

明示、默示

健全、不健全

对话、非对话

效力

没有对方当事人

对话人之间

非对话之间

公告时发布时生效

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意思表示不一致(表示瑕疵)

故意的不一致

真意保留(单方虚伪表示)

(双方)虚伪表示

包括:恶意串通

故意

相互勾结

损害他人合法利益

隐藏行为

无意的不一致

错误

构成要件

内心真意与外在表示不一致

表意人不知不一致

表意人自己原因造成错误

错误足以影响意思表示

误传

重大误解

意思表示不自由(意思瑕疵)

欺诈

欺诈行为

欺诈故意--陷入错误判断--作出意思表示

因果关系

胁迫

胁迫行为--陷入恐惧--作出意思表示

胁迫是非法的

乘人之危

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

有乘人之危的故意(利用)

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蒙受较大不利

意思表示的解释

解释对象

解释方法

文义解释

最基本解释

目的解释

体系解释

习惯解释

辅助性解释

诚信解释

检验性解释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情形

有效/无效

可(变更)撤销

效力待定

部分有效,部分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

一般有效要件

相应行为能力

真实

确定/可能

合法

不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性规定

没提到地方性法规等,说明若违反其仍然可以生效

特别有效要件

附始期的

附延缓条件的

实践性行为

民间借贷--必须有交付行为

要式行为

类似房屋买卖等书面形式生效

死因行为

eg.立遗嘱

善意取得行为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已成立但严重欠缺条件

自始不按行为人意思表示发生效力

有行为无法律效果--不被法律所认可

行为成立要件

没有相应行为能力实施

特殊情况,效力待定

不可能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性规定/违反公序良俗

具体无效行为

不具有相应行为能力所实施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实施的(除了单纯获利)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允许实施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THE END
1.法官诠释——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客观事实,是指人的认识所反映的不依人们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和事件;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件和行为。听概念很抽象,近期办理的一个案件,法官的一段话,对于法律事实、客观事实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分享如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领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0281954107799007&wfr=spider&for=pc
2.法律事实的概念的英文翻译法律事实的概念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法律事实的概念的英文,法律事实的概念翻译,法律事实的概念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3g.dict.cn/s.php?q=%E6%B3%95%E5%BE%8B%E4%BA%8B%E5%AE%9E%E7%9A%84%E6%A6%82%E5%BF%B5
3.于立深:行政事实认定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解释摘要:“不确定法律概念”是法理学和各部门法中经常遇到的基础术语,它们被用于行政法律规范和行政诉讼判词之中。不确定法律概念不仅仅涉及到法律适用中的解释问题,其所指涉的事实认定的争议性,使得概念解释进一步复杂化。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行政事实相互缠绕、相互印证,在做出不同种类的行政行为时,对二者相互关系的理解也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47/6219.htm
4.浅析法律中的事实问题7篇(全文)本文所称的同居关系是指狭义的男女两性未登记结婚的同居生活关系,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对同居关系的认定采取狭义的同居概念。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同居关系原则上不予保护。事实婚姻与同居关系除了在概念方面的不同点之外, 还有两者的构成要件、法律后果、适用的程序与规定也不同。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dz25g4r.html
5.“事实”与“规范”的关系:一个哲学问题的政治首先,哈贝马斯主张对法律的正当性(有效性)和合法律性(事实性)进行概念区分或范畴区分。在概念上,"正当性"和"合法律性"是必须区分开来的。忽视这种区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刚才提到,纳粹迫害犹太人是根据纳粹政府所颁布的法律而实施的,但那显然是不正当的,是不具有"legitimacy"的,尽管在纳粹的法律系统中,是有"legahttps://www.douban.com/note/64332197/
6.法律概念事实概念 这是用以表达各种时间和行为的概念,如失踪、不可抗力、违约,等等。 其他概念 除上述四种概念,如正当程序等。 依其所涉及的内容,法律概念可以分为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渉物概念。法律概念还可以按涵盖面大小,分为一般法律概念和部门法律概念,部门法律概念又可分为宪法概念、刑法概念、民法概念等。 http://baike.soso.com/v701017.htm?ch=ch.bk.innerlink
7.法律事实与法律事件的区别律师普法法律事实与法律事件的区别2022-09-18 12,049 普法内容法律事实和法律事件的区别是: 1、概念不同:法律事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不依权利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和客观现象。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2、特点不同;法律事实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https://www.110ask.com/answer/14970.html
8.客观事实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比较 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客观事实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过程,它是一种本体意义上的范畴,无所谓对错之分。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只有当这种假定的https://baike.kuaiji.com/v42665358.html
9.法律逻辑审判要件九步法之:在法律规范中解读出要件事实标题文章“推定”是法律上一个技术性的概念,只要看到“推定”,就是表明:应当首先认定它是真实的,同时应允许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相反的证据来证明它不是真实的。 https://www.jianshu.com/p/be9580805a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