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建设的发展趋势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宪法也庄严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党的方针,国家大政。

作为一项历史过程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就目前而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有法可依的基础。虽然法律体系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但法治建设的“主战场”应当适时转向法治体系建设。换言之,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趋势,应当从法律体系建设转向法治体系建设。具体来说,法治体系建设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关键词:系统、权威、实践。

所谓系统,是指法治建设的系统性。习近平同志讲话指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对法治建设规律的揭示,说明法治建设不是一个方面、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的孤立事项,而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这个事业,只有在系统中才能协调,才能发展,才能取得实效。这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经验,更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总结。另外,系统性也说明了,法治建设不能只是一个环节或者某些环节的工作,而应当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全环节、全过程的发展。所以,法治的体系,远远高于和丰富于法律的体系,是更加艰巨和伟大的目标和事业。它不仅包含有立法的体系,也当然包含有执法的体系,司法的体系,守法的体系,以及保障的体系等。

所谓权威,是指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作为社会行为的原则和秩序,应当具有统一遵循的极大权威。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组织,都只能遵守法律、执行法律,而不能在法律之外,更不能在法律之上。习近平同志说,维护宪法的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和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因此,还有谁的利益和意志可以高于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呢?法治之所以须具有权威地位和作用,核心就在于法治中蕴含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权威。

所谓实践,是指法律和制度须切实实施,有效实施,不能停留在文本意义上。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制定了不少的法律。也有不少的法律实施、执行得很好。但毋庸讳言,也有一些法律实施效果不佳,甚至有些法律和法律制度难以真正和有效实施,形同虚设。如何把墙上的法律文本变成地上的法治实践,是我们未来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过去我们说,无法可依,是法治不健全的表现,今天来看,有法不依同样是法治不健全的表现,甚至是更不健全的表现。习近平同志说,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我们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法律实施效果有待于提升。只做不说,不是法治,只说不做,同样不是法治。只有既说又做才是真法治。我们需要建设推进的,就是这个真法治。

要践行法治,关键有三点:

党和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与制度的执行,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来执行和推动。在人的推动中,领导干部的作用是无可替代。我们的法治建设,是建立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基础之上的。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推动法治建设方面发挥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有了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法治的尊重和信仰,才能带动全社会的法治尊重和信仰。

必须强化对法律实施的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确保法治实践的有效推进。法律实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须有相应或者相配套的制度、体制、机制保障。例如,经费支持,是很多法律实施的必备条件。如果一个国家机关的经费是要靠罚款和收费来满足的,很难想象这个机关在执法中会依法而行政,而不是依钱而行政。如此一来,其公正性、正当性和公信力就不复存在了,法治就变成了钱治、利治。可以说,法治建设是需要客观条件的,打造法治建设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需求和趋势。

司法的保障。法律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纠纷。这需要一个中立、公正的裁判者依法来做出判断和决断。在现有体制中,这个中立者就是司法。因此,司法的核心和生命是公正。公正的司法和制度,是确保法律实施的重要因素。改革和完善我国司法制度,使之发挥其公正最后一道防线上的底线作用,是当前法治建设的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司法制度改革,关于司法去地方化、去行政化和尊重司法规律等改革,都是为了增强司法公正性的改革,也当然是为了使改革后的司法更能承担起保障法律实施的监督者和守护神的职责。

THE END
1.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发展的新趋势【摘要】: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人们的行为种类也日趋丰富,以往传统的行为规则因而也就越来越无法涵盖日趋复杂的行为内容,特别表现在侵权领域。从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国际公约的发展来看,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逐渐融入传统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之中,使其焕发了新的活力。在科技日新月异、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3-2004064004.htm
2.《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2017年4月26日,时值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家版权局在北京举办了“2017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大会”。中宣部、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来自中央新闻单位、版权产业界、学术界、法律实务界的代表,围绕“创新改变生活”主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同时,会上还发布了《2017中国网络版权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用https://collection.sina.cn/2017-05-04/detail-ifyeycte8579668.d.html
3.中国律师行业发展趋势(通用6篇)篇1:中国律师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律师法治功能的发展 律师制度的最早萌芽出现于公元前二三世纪的古罗马时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律师制度也在不断发展成为人们维护自己权益的一条路径。1996年5月1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律师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自1997年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9fro7um.html
4.2024年版中国众筹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5 国内外众筹行业发展的差异 2.5.1 法律和文化的差异 2.5.2 项目选择上的区别 2.5.3 盈利模式的探索 第三章 2019-2024年中国众筹行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分析 3.1 经济环境 1.1.1 国际经济发展形势 3.1.1 中国经济运行现状 3.1.2 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3.2 金融环境 https://txt.cir.cn/1596137.html
5.安阳法律咨询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势)安阳法律咨询行业工资收入一般多少钱一个月?61.3%的岗位拿¥6-10K/月,年薪¥7-12W。2023年工资较2022增长了20%,对比安阳高26.6%。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较2023下降2%,招聘职位量占安阳1.085%。地区分布集中在文峰区。发展现状:公司规模少于50人占比最多,成立时长5-10年占比最多。 https://www.jobui.com/salary/anyang-all/ind-jinrongxinxifalvzixun/
6.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发展趋势浅析在现代社会,从总体上看,行政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应趋于平等,行政主体的行政权与相对方权利应该趋于平衡,双方的利益呈现均衡化。行政法的这种权利(力)结构性的变化,顺应了现代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宪法要求,它是现代行政法制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行政法制实践中,行政法权利(力)结构的失衡普遍存在,失衡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4/12/id/142022.shtml
7.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涉外法律适用中的界定再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之中,并未将国际惯例作为应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而排除的对象,因此,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日趋限制化的发展趋势之下,我国也应该结合大多数国家的经验,将国际惯例排除在适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而排除适用的对象之外,从而更好的促进涉外民商事交流。 最后,虽然我国之前的法律之中规定国际惯https://china.findlaw.cn/jingjifa/shewaifalv/swfllw/20140110/1076034.html
8.水城区人民政府网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保护水城区渔业水域资源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域滩涂资源,确保有效供给、生态环境良好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稳量增收、绿色发展,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http://www.shuicheng.gov.cn/newsite/zwgk/zdly/fzgh/202211/t20221104_77011491.html
9.论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走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宣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国际法的发展做出的主要贡献之一“{13}(第263页)。基于中国丰富的国际法实践与经验,首先见之于中印、中缅双边条约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经过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和其它国际法律文件的发展与确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70年代末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开展,和平共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