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膛,准备发射|2022年三辉图书出版计划神学哲学文学

圣诞节前我们回顾了2021年出版的图书。点击标题查看:。

今天的推送向大家预告2022年的新书。

*在此插播一则合作方征集:

即将上架

政治与爱的秩序:一种奥古斯丁主义的民主公民伦理

PoliticsandtheOrderofLove:AnAugustinianEthicofDemocraticCitizenship

埃里克·格雷戈里(EricGregory)著

李晋、马丽译

奥古斯丁并不是自由主义者,但他是最早明确提出自由意志理论的哲学家。本书中,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埃里克·格雷戈里分别以神学、女性主义和政治哲学为切入点,提出了对奥古斯丁主义思想、自由主义公民伦理的全新解读。通过分析以莱茵霍尔德·尼布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程序主义和以小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公民自由主义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奥古斯丁主义及其与如何构想和施行政治间的相互作用,格雷戈里合理重构了奥古斯丁式自由主义。

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AmoralPolitics:ThePersistentTruthofMachiavellism

本-艾米·沙尔夫斯坦(Ben-AmiScharfstein)著

韵竹译

沙尔夫斯坦认为,如果把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具体的政治生活相分离,政治学和伦理学理论不仅会失去对于人类事务的适用性,其理论本身与现实政治的关联度也会遭人质疑;同时,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为达政治目的而摒弃道德顾虑的非道德性,则必然会赋予政治生活中的欺诈与暴力以正当性。

本书探讨的是,政治为何且如何是非道德的。作者从比较文化的视角,考察了古代中国、古代印度、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现代欧洲,以及部落文明中非道德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一方面揭示马基雅维利主义的非道德政治在世界历史上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着重回答:人们为什么会接受违背“真实”“公正”诸原则的政治行为?历史上主流的哲学思想,是否对马基雅维利主义持一贯的批判态度?在政治生活中采用欺诈手段,是否确实有助于政客们追求最大利益?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盛行,是否意味着未来更加美好的政治生活是不可能的?

解放

Emancipation(s)

欧内斯托·拉克劳(ErnestoLaclau)著

白虎译

后马克思主义核心代表人物

反思解放的逻辑,激活新的解放想象

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各样的特殊主义抗争——种族的、民族的、性取向的——风起云涌,反抗着先前几十年统治了政治视域的各种总体化的意识形态。这无疑深刻影响了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和对解放的期望。为此,拉克劳开始探索以下问题:启蒙时代以来的经典“解放”概念,如何在新条件下被重构?

拉克劳考察了源自现代性主流视域的“解放”观念的内在矛盾,及其所固有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治身份的形成,以及政治理论中的一些核心观念的状况,用独特的领导权的解放策略为重铸激进政治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个资本和数据控制横行的世界上,我们需要一种解放的新希望,这或许正是我们今天需要重读拉克劳的原因所在。

书系链接: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

“左翼前沿思想译丛”旨在系统性地向汉语学界引入关于欧陆左翼思想的最前沿的成果。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一批卓越的欧陆思想家开始走到国际学术舞台之前沿,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包括巴迪欧、齐泽克、奈格里(及其合作者哈特)、拉克劳(及其合作者穆芙)与阿甘本。这些思想家在过去二十年间的著述,开辟出了欧陆思想的新气象。

已出版书目:

《王国与荣耀:安济与治理的神学谱系》(吉奥乔·阿甘本)

《混沌互渗》(菲利克斯·加塔利)

《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理查德·沃林)

《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阿兰·巴迪欧)

《当下的哲学》(阿兰·巴迪欧)

《万物的签名》(吉奥乔·阿甘本)

《神圣人:至高权力与赤裸生命》(吉奥乔·阿甘本)

《对民主之恨》(雅克·朗西埃)

*特别预告*

《神圣人》新版也将和大家见面。

性差异的伦理学

éthiquedeladifférencesexuelle

露西·伊利格瑞(LuceIrigaray)著

张念译

当代女性主义理论领军人物

强力推进女性主义与形上学批判的对话

策动新爱欲伦理,达成男人女人的共通解放

在伊利格瑞看来,性差异是我们时代的重要哲学议题,而发动一场性差异的伦理革命,更是刻不容缓。在本书中,她深入追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斯宾诺莎、梅洛-庞蒂以及列维纳斯等六位男性哲学家的经典文本;与此同时,也沉思胎儿与母亲、异性恋爱侣、女人之中、女人与其身体间爱的经验。

通过破除内/外、形式/质料、主体/客体、自我/他者等传统二元关系,伊利格瑞直指经典与当代理论在思索此类经验上的性别盲区。她认为,天使们作为中介本应流动起来,不停地穿梭于尘世与神性之间,以此宣告男人女人婚恋的完满。伊利格瑞深信尊重两性间不可化约的本体性差异之重要性,以“二”去爱,经由爱欲活动,方可达到身体与灵魂的丰饶和美。

它乡何处:城市、动物与文学

黄宗洁著

动物权利与动物福利有何不同?

节育是道德之举,还是权宜之计?

艾柯为何质疑玩具熊的呆萌模样?

《动物解放》作者为何自称“不爱动物”?

文明越是“进步”,动物与自然越可能被当成应该被驱逐的他者,一旦稍有“越界”之虞,便被视作可怖的威胁。又或者被纳入商品化的逻辑,被赋予惹人怜爱的形象,使关怀的面向变得狭隘与失真。那么在妖魔化或可爱化之外,真实的动物于何处容身?我们又如何与之重新建立联结?

本书将各种涉及动物议题的作品皆纳入“动物书写”的范畴,从海明威、J.K.罗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朱天心等作家的文学作品,到关涉动物议题的电影、摄影展和当代艺术,再到以动物为主体的新闻事件,借由文本分析,重新审视动物园、实验室、艺术馆、街头和超市等不同城市空间中,我们与不同类型的动物的真实遭遇,以及其中关涉的伦理议题,探问人与他者的关系,理解爱的局限,也扩大对爱的定义和想象。

系列上新

现代人小丛书

这里有作为一个公民,你应该知道的一切。

作为意识形态的生物学:关于DNA的学说

BiologyasIdeology:TheDoctrineofDNA

R.C.列万廷(R.C.Lewontin)著

罗文静译

“不要将科学交付给专家,不要被科学迷惑。”

世界知名遗传学家R.C.列万廷立足生物学,对当代科学、意识形态等问题展开了批判式解读,通过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福尔摩斯的“记忆阁楼”、杂交玉米等实例,综合分析了基因、生物体、环境这“三重螺旋”,拆解了“纯粹的生物科学”之神话。列万廷检验了当代科学意识形态在引领大众方面出现的一些错误路径,以及所谓的“纯科学”在多大程度上是由社会与政治需要所形塑的。在承认了科学的局限性之后,作者帮助我们重新发现了自然的丰富,并且欣赏了科学的真正价值。

权利革命

TheRightsRevolution

叶礼庭(MichaelIgnatieff)著

成起宏译

“是《权利革命》开启了一条道路,引导我在2005年投身国内公共生活。”

《画地为牢》(多丽丝·莱辛)

《技术的真相》(厄休拉·M.富兰克林)

《无意识的文明》(约翰·拉尔斯顿·索尔)

《培养想象》(诺思罗普·弗莱)

《偿还》(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历史的回归》(詹妮弗·威尔什)

《叙事的胜利》(罗伯特·弗尔福德)

《效率崇拜》(珍妮丝·格罗斯·斯坦)

《现代性的隐忧》(查尔斯·泰勒)

《设计自由》(斯塔福德·比尔)

《必要的幻觉》(诺姆·乔姆斯基)

地球暗面

如何去回应最遥远、最无权、最无声的人们,是地球暗面书系想要提出的问题。其中的各位作者走遍世界,用令人动容的真实案例、深刻的实地考察报告,使我们直面地球上的阴暗角落,并提供了改变的策略和契机。

“我们无法假装一无所知。”

维塔:社会遗弃下的疯癫与文明

Vita:LifeinaZoneofSocialAbandonment

若昂·比尔(JooBiehl)著;托本·埃斯科罗德(TorbenEskerod)摄影

杨晓琼译

社会遗弃空间在巴西大城市到处浮现——像维塔这样的地方,那些不被需要的人、精神病人、患病者和无家可归的人都被留在那里等死。这个令人不安的、难以忘却的故事集中书写了一位名叫卡塔里娜的女人的经历,她的身体日益瘫痪,被人当作疯子,在维塔消磨剩下的人生。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教授若昂·比尔开启了一段侦探小说般的了解卡塔里娜的旅程;解开她所写编写的“词典”中神秘的、诗歌一般的词句;追溯她的见弃命运和病理形成的家庭、医疗、国家和经济的复杂网络。

《维塔》是一部时下经典,因其大胆的田野工作、理论创新和文学力量广受赞誉。它是人类学作品中的顶尖,对于任何试图理解生命、思想和伦理在当代世界中的境况的读者,它都是必读。

《血与大地》(凯文·贝尔斯)

《用后即弃的人》(凯文·贝尔斯)

《健康鸿沟》(迈克尔·马尔莫)

《失控的农业》(菲利普林伯里)

女书系

一套系统的女性话题书系,话题涵盖强奸、女性写作、女性知识分子、平权运动的困境等,独具问题意识和人文关怀。

违背我们的意愿:男人、女人和强奸

AgainstOurWill:Men,WomenandRape

苏珊·布朗米勒(SusanBrownmiller)著

祝吉芳、祝加贝译

“它立足于独一无二的政治史档案、强奸的社会学以及男女在法律上固有的、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简明而通俗,布朗米勒写就了一部具有持续社会重要性的决定性的、压倒性的、令人震惊的著作”。(《纽约时报书评》)

苏珊·布朗米勒基于女性的立场,运用大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各种案例,对男性强奸女性这一普遍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法律和历史分析,内容涉及法律中有关强奸的条款分析,战争中存在的强奸问题、种族间(主要是白人和黑人)强奸问题、监狱强奸问题、警察强奸等问题。

廉价的生命:印度全球代孕的代价

DiscountedLife:ThePriceofGlobalSurrogacyinIndia

沙弥拉·鲁德帕(SharmilaRudrappa)著

邵逸译

入围2005年社会问题研究协会C.赖特·米尔斯奖

沙弥拉·鲁德帕在代孕机构访谈了七十位代理孕母和二十对试图成为父母的伴侣,分析了代孕这一新兴劳动在全球化潮流下的兴起和发展。她的田野调查发现,代孕是一项高度剥削劳力的工作;然而,在这些孕母的眼中,代孕却是一件给予她们力量和生命意义的事业。全书第一部分描述了代孕母亲劳动力市场如何形成;第二部分则阐释了怀孕和生育如何被纳入市场经济。最终,作者从社会正义的角度对这些现象做了解读。

下女:厌女的逻辑

DownGirl:TheLogicofMisogyny

凯特·曼恩(KateManne)著

巫静文译

每个男人心中都藏着一名厌女者吗?绝非如此。厌女不是病态心理、不是人格问题,更非“男性专属”,它是结构的打手、父权的机器,是一个强制女性不得踰越本分的执法机构──而99%的人都深受其害,无论男女。

·为何谈性别歧视之外还要谈厌女情结?两者有何不同?

·厌女情结如何巧妙地伪装成“理性中立客观”,潜藏于集体意识之中?

反扑:针对美国妇女的未宣之战

Backlash:TheUndeclaredWarAgainstAmericanWomen

苏珊·法露迪(SusanFaludi)著

邵文实译

这本书是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著作,是对女性所受攻击的全面审视,它是一个警钟,提醒了每一代女性所面临的陷阱和危机。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乔安娜·拉斯)

倾向与可能

“倾向与可能”丛书汇集了迈克尔·沃尔泽、本尼德克特·安德森、约翰·邓恩、查尔斯·泰勒等当今世界的一流头脑,他们试图用历史的经验和政治的知识,为今天的困难提供部分开放的讨论,这些讨论并没有最终的结果,然而其中所蕴含的视角和线索,每一个都充满深刻的洞见和面对真相的勇气。我们将这些洞见和勇气集合在这里,奉献给所有愿意为当下和未来努力的汉语读者。

21世纪的权力:与约翰·A.霍尔对话

Powerinthe21stCentury:ConversationswithJohnHall

[英]迈克尔·曼(MichaelMan)著

陈冕译

韦伯之后最重要的社会学家迈克尔·曼与约翰·A.霍尔的精彩对话

深入我们这个时代的权力结构思考未来的政治形态

通过记录迈克尔·曼与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约翰·A.霍尔的深入谈话,这本简约易读的作品是了解迈克尔·曼这位我们这个时代颇具原创性的社会学家的思想和作品的简要入门书。

《英国进步主义思想:社会改革的兴起》(迈克尔·弗里登)

《全球化时代:无政府主义者与反殖民想象》(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解放的悖论:世俗革命与宗教反革命》(迈克尔·沃尔泽)

《诸众的语法:当代生活方式的分析》(保罗·维尔诺)

你的文艺课

一套全方位的文艺指南,囊括学术写作、创意写作、文学改编的写作指南,以及诗歌、戏剧和通俗文学的鉴赏指引。作者均来自西方世界,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从鉴赏到动笔,从出戏到入戏,带领你开启兼具灵感与方向的文艺生活。

看戏:戏剧入门手册

Wieeseuchgefllt:DerkleineTheaterversteher

C.贝恩德·苏赫尔(C.BerndSucher)著

房春光译

从原理到实践,从古典到现代,从康德到莱辛,苏赫尔用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现场经验和轻松诙谐的笔调,一步步地引导读者以更有效、更深入的方式,进入戏剧的世界,感受戏剧的魅力。

通俗小说完全手册

TheBloomsburyIntroductiontoPopularFiction

克里斯汀·巴巴利奇(ChristineBerberich)著

赵彦君译

巴巴利奇通过案例分析的讲解方式,有趣味地引导读者认识英国的流行小说。其中,案例分析的素材广泛,从著名学者所撰写的调查报告到不同体裁的流行小说(科幻小说、犯罪文学、浪漫小说和鸡仔文学、冒险故事和男孩文学、恐怖故事、图文小说、儿童文学),包括H.G.威尔斯、伊恩·弗莱明、雷蒙德·钱德勒,到《傲慢与偏见与僵尸》等现代作品,精炼地展示了19世纪至今流行小说的发展史。

《文学改编指南:改编电影、电视、小说和流行文化中经典》(伊冯娜·格里格斯)

《什么算是一首好诗》(汉斯-狄特·格尔费特)

《学术写作指南》(海伦·索德)

《创意写作完全手册》(塔拉·莫克达瑞)

纳菲西作品

阿扎尔·纳菲西(AzarNafisi),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客座教授、对外政策研究院对话研究项目负责人。曾在伊朗的德黑兰大学、自由伊斯兰大学以及阿拉梅·塔巴塔拜大学教授西方文学。1981年因拒戴头巾,被逐出德黑兰大学。1997年,从伊朗来到美国。

想象共和国:三本书里读美国(新版)

TheRepublicofImagination:AmericainThreeBooks

阿扎尔·纳菲西(AzarNafisi)著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作者发来的旅行邀约

唯一的入境条件是一个自由的头脑和一颗敢于想象的心

早在定居美国之前,纳菲西就已经入住到美国的小说和诗歌里,游历了《绿野仙踪》的堪萨斯、《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南方街道、福克纳的密西西比……那是一个与真实世界平行的世界,一个纳菲西称作“想象共和国”的地方,不用护照,没有国界,鲜有束缚。

一如《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在《想象共和国》中,回忆与文学、虚构与现实再一次交叠、碰撞。纳菲西在回忆里的伊朗与文学世界中的美国之间来回穿梭。借由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巴比特》《心是孤独的猎手》,纳菲西勾画出一个异于主流阐释的美国精神谱系,一个属于游荡者的美国,还有其中的自由、反叛与孤独。与之交织的,则是一幅幅伊朗流亡者肖像,他们对自由的不休探索,对新身份和新祖国的犀利审视——极权社会和民主社会就像彼此的哈哈镜,反映了对方的潜能,也预见了对方前路的陷阱。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以阅读来记忆》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卡普兰作品

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D.Kaplan),美国著名地缘政治专家,知名记者,《大西洋月刊》资深主笔;两度被《外交政策》评为“全球100位顶尖思想者”之一。他的作品影响了克林顿和小布什两任美国总统的军事决策。卡普兰游历了近70个国家和地区,擅长运用游记的写作手法处理新闻和政治议题,其作品兼具文学性与地缘政治分析的严肃性。

马可波罗世界的回归:二十一世纪的战争、战略和美国利益

TheReturnofMarcoPolo’sWorld

鲁力,刘玥译

要么投降,要么饿死:埃塞俄比亚、苏丹、索马里、厄立特里亚纪行

SurrenderorStarve:TravelsinEthiopia,Sudan,SomaliaandEritrea

丁汀译

在本书中,卡普兰向我们清楚呈现了“非洲之角”的面目,在对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的报道中,研究了20世纪80年代蹂躏该地区的饥荒背后的原因,探讨了对于理解当今地区至关重要的种族、宗教和阶级冲突问题。

东进鞑靼:巴尔干、中东和高加索地区游记

EastwardtoTartary:TravelsintheBalkans,theMiddleEast,andtheCaucasus

王源,胡碚译

继游历在欧亚政治版图中扮演着重要力量的巴尔干诸国后,卡普兰继续往东,穿越动荡不安却鲜为外部世界所知的一片土地:新近东,它指代着位于欧盟和北约新成员国以东、中国以西,俄国以南的欧亚地区,起于“欧洲第三世界”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再接位居亚欧交界的土耳其、叙利亚、约旦,以及人种混杂的高加索诸国。这片土地受惠于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卡普兰所到之处却鲜有富饶和文明的迹象,绝大部分国家的政治体系都危如累卵,拜占庭、波斯、土耳其帝国的文化在这里盘根错节,民族主义纷争和暴动始终不断。

《荒野帝国》

《成败落基山》

《世界的尽头》

新世界史

新世界史(第3卷)

孙隆基著

《新世界史》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作者孙隆基先生“穷一己之力,积数十年之功”,专为中国读者打造的一套全新的世界通史,2015年、2017年分别出版了第1、2卷。上承第2卷对中古早期几大文明地区的论述,本卷继续以全球化的视野,梳理其在中古后期的发展脉络,并将重心放在欧亚大草原的“历史拓扑学”,诠释蒙古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和它们

我要它们活下去:熊本市流浪动物零安乐死十年奋斗纪实

ゼロ!熊本市動物愛護センター10年の闘い

片野由佳(片野ゆか)著

王华懋译

减少流浪动物的方法,就是把一只只猫狗赶进毒气箱吗?

兽医松崎正吉调到日本熊本市立动物收容所的第一天,第一件工作就是启动毒气箱。虽然他早已有心理准备,但依然几近崩溃——

“我是刽子手!”

“明明知道是错的事情,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

“我不想再杀动物了!”

这是一间公立收容所达成“零安乐死”的奋斗故事,也是一场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的爱的接力赛。它给了我们一种温柔的力量,告诉我们微小善意的汇聚和日复一日的坚持,可以带来怎样的改变——可能是少一只小狗被赶出家门,多一只流浪猫咪找到回家路,也可能是多一座不再扑杀流浪动物的城市。

环境政治

碳民主:石油时代的政治权力

CarbonDemocracy:PoliticalPowerintheAgeofOil

蒂莫西·米切尔(TimothyMitchell)著

钱静远译

从煤炭到石油的化石能源使用史,掀动了整个人类生活波澜壮阔的演变历程。早已渗入人类历史最精微缝隙的化石能源,其影响远远超乎经济层面,更与政治的气候难舍难分。作为中东政治经济研究专家,米切尔在历史和地缘的双重尺度下追踪了化石能源在勘探、开采、加工、运输和使用每个环节上的多元关系,揭示出围绕着煤炭和石油的力量博弈如何深刻影响了不同地区民主的进退,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了能源史、自然政治和民主理论。可以说,同样出现于晚近的化石燃料与民主政治,自发展之初就彼此交织。

时至今日,没有任何国家能从我们对石油的集体依赖所造成的政治后果中抽身。面对“碳民主”可能终结的危机——廉价能源的消失和因含碳燃料而导致的生态秩序的崩塌,各地的政府却显得十分无能。我们正置身于日渐增长的社会-技术性争议之中。本书试图寻求一种有关碳民主的社会-技术性理解方式,为我们战胜在塑造共同的未来时所遇到的障碍提供一种更好的途经。

更多预告

我们的政治天性:让我们产生分歧的进化根源

OurPoliticalNature:TheEvolutionaryOriginsofWhatDividesUs

艾维·图西曼(AviTuschman)著

安雯,徐鸣爽译

《我们的政治天性》通过综合神经科学、灵长类动物学、基因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就人类最重要的价值观——政治倾向——的生物基础进行了一次统一的、资料详实的解释。

从不同的角度和事例出发,图西曼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政治倾向其实来自三簇可以测量的人格特性。它们分别决定了我们对部落主义、不平等、以及人类善恶观抱持的不同态度。

人类的政治个性何以分有如此抵触的光谱?让我们备受困扰的左右分歧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图西曼提供的“演化镜片”,会带领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当下这个意识形态冲突激烈的世界。

法西斯分子

Fascists

迈克尔·曼(MichaelMann)著

郦菁,施含宇,杨雨清,袁子辰,赵琳菲译

《法西斯分子》一书基于对法西斯分子的细致分析,提出了一种关于法西斯主义的新理论。它探查了法西斯主义最盛行的六个欧洲国家: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和西班牙。本书对于谁是真正的法西斯分子、他们秉持何种信念以及他们实施了何种行为等问题做了最为全面的分析。通过这些经验证据,我们可以发现,法西斯主义只不过是20世纪盛行的“民族-国家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最极端形式:法西斯分子认为一个“有机民族”加上一个准备用暴力“制止冲突”的强大国家,就可以超越撕裂现代社会的冲突,特别是阶级冲突。

梦想家们:当作家手握政权,德国1918

Dreamers:WhenTheWritersTookPower,Germany1918

福尔克尔·魏德曼(VolkerWeidermann)著

李姗译

一幅描绘德国11月革命时期众多知名作家群像的时代画卷

1918年11月至1919年4月,对德国而言,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而对众多德国作家而言,这是一个“奇迹”频现、美梦成真的时期。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们,怀着各自的梦想纷纷投入革命。他们中既有读者耳熟能详的著名诗人里尔克、作家托马斯·曼一家,也有库尔特艾斯纳、恩斯特·托勒尔、古斯塔夫·兰道尔、奥斯卡·玛丽亚·格拉夫等。当这群文人作家手握政权之时,会施行怎样的统治?出现怎样的国家?本书描绘的是一幅短暂的“乌托邦”图景:众多作家因理念不同而有所碰撞,也为自己怀抱的梦想而全力奋斗。既充溢着梦想成真时的巨大喜悦,也描绘了梦醒时分的失落无助。

暗星之旅:从开罗到开普敦

DarkStarSafari:OverlandfromCairotoCapeTown

保罗·索鲁(PaulTheroux)著

徐芳园译

在作为志愿者一度深入非洲生活的35年后,保罗·索鲁选择以一种更具挑战性的方式重访了这片笼罩在负面消息和神秘气息之下的土地:沿着尼罗河而下,从开罗一路穿越丛林和沙漠、河流和湖泊,直到开普敦;搭乘火车、船舶、运牛卡车等各式交通工具,见到了世上一些最美丽的风景--经常也是最攸关生死的景致。

而占据他的大部分视线以及本书的大部分篇幅的,是那些关于“人”的景致。此次回来,他发现,今日非洲仍与三十多年前相同,也与一百多年前,殖民者来的时候一样;在某些方面,状况甚至更糟了。他热爱非洲那些充满活力的乡间,却又目睹了城市的腐败如何蔓生于这片土地上,辨认出诸多实质失败的救援计划仍尴尬地留存于当地的躯壳。对他来说,此趟旅行,正像是处于黑暗的星球。

THE END
1.齐参与宪法宣传周答题政务动态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 )尊严、保证( )实施的职责。 A.宪法;宪法;宪法 B.党章;党章;党章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 )的基本经济制度。 http://xf.hainan.gov.cn/sxfj/zwdtt/202412/1cd80621db6047ccac75a6255685431b.shtml
2.主要的法律类型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社会形态息息相关。主要的法律类型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社会形态息息相关。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压力钢管水压试验环境应满足设计要求,试压水温应在 () 答案解析与讨论:点击查看 第2题:发包与承包价的计算方法分为()单价法。 A.工料 B.全费用 C.部分费用 D.工料和综合 答案解析与讨论:点击查看 第3题:发包https://www.netkao.com/shiti/827103/30947487emcl4veyq.html
3.需求理论论文通用12篇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行政手段的合法性,确保行政措施实施到位,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常态机制。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较好的国家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如美国先后出台《国家能源政策法》及《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了大量强制性能效标准,对电力公司与用电客户https://zgycxb.xueshu.com/haowen/2226.html
4.关于政治学综合考试的书后复习题和答案(吐血推荐)答:国家产生的前提与目的,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实质上就是阶级统治行为,但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行为,而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统治行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 33、 意识形态与合法性的关系? 答:政治统治的合法化依赖于法律基础和意识形态教化而获得。国家权力通过统治阶级思想http://www.yuloo.com/zzy/news/2005-04-28/44480.html
5.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特殊法律问题—国有资产评估体制创造基本条件。(2)资产评估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再生产 的各个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部门 和各个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除了以实物和使用价值的形态表现外, 还必须从价值形态上平衡与协调再生产各个部门之间关系,为此,需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092
6.理论网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https://www.cntheory.com/lltt/202405/t20240504_64665.html
7.王金霞:论法律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一种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一方面法律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问题本身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息息相关,或者说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维度下,这个问题才变得如此的清晰。另一方面,只要能说明马克思的理论在这个问题平台上相对其他的观点或对其本身的批判之间具有一种说服力和应对力,马克思的法社会结构理论就是成立的。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51
8.2014年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发展综述我国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其具体表现是时间跨度大(涵盖从原始社会到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之间的历史);覆盖区域广(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古代、中世纪历史);研究难度大(需要具备古语言文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已形成规模,http://iwh.cssn.cn/xscg/sjgdzsjs/201503/t20150310_5225026.shtml
9.我国的招投标制度与法律问题探讨摘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的招投标制度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它的进步和发展与相关法律制度息息相关。 关键词:招标 投标 制度 法律 探讨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的招投标制度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它的进步和发展与相关法律制度息息相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行业特点,主要就建设工程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http://www.ctba.org.cn/list_show.jsp?record_id=2898
10.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http://www.gaokao.com/e/20181212/5c10ab52d6faf.shtml
11.2021年5月22日事业单位联考B类《职测》试题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 :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积淀 B、是因为戏曲作品的故事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Chttp://www.chinagwy.org/html/stzx/qt/202105/98_417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