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基础

7、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对新闻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只有明确肯定了新闻是对事实的能动反映,才能谈到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和党性原则,才能谈到新闻工作的使命任务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主新闻观的基本观点。

8、为什么说新闻活动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

(1)从新闻实践上讲,传播主体的能动作用明显地表现在新闻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观察、采集新闻材料到选取报道角度、根据报道方式去处理材料,以及对受众需求的考察等等,传播主体的能动性无不贯穿始终。那种所谓纯客观的报道即印版式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2)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说,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客观反映,那么反映主体即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认识也就理所当然地存在于整个反映活动中。

“新闻事实”也能够算作一个认识论范畴,是对客观事实的判断、描述或反映,是体现着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性的“经验事实”;“新闻事实”是客观事实的主观化,或者说,是主观化的客观事实。

新闻事实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无论传播主体如何改造事实,都必须做到真实、新鲜,改造是有限的、适度的。传播主体对新闻事实所进行的两次选择(即新闻过滤),都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

9、新闻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实用性强,第二主题单一短小精悍。第三与读者关系密切。

10、我国公认度最高的新闻定义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第三章新闻活动的要素和规律

1、新闻活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及时、准确、客观。

2、什么事新鲜事实?

新近发生的实施、新近消失的事实、新近发现的事实、新近变动的事实。

3、如何理解新鲜事实在新闻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新鲜事实是新闻活动的源头和起点,新鲜事实反馈和制约新闻活动,新鲜事实靠自身的冲击力激发新闻活动,新鲜事实本身的逻辑性制约着对他的解释和报道。

4、如何理解新鲜事实是新闻活动的源头和起点?

先有新鲜事实后又新闻活动,没有新鲜事实的存在和发生,新闻活动无从展开。

5、如何理解新鲜事实是新闻活动的反馈和制约作用?

的对象。新闻活动主体对新鲜事实的认识和反映,以尊重新鲜事实

为前提。新闻活动主体一旦违背如实报道和客观公正的原则,发生

了报道与客体不符的过错,特别是在报道伤害了客体的权益时,客体

是不会默认和无动于衷的。

6、新闻传播者在新闻活动中为什么要对新鲜事实进行选择?

新闻传播者报道能力的有限性与新鲜事实的广泛性决定了选择的必然性,新闻传播者的立场及依附性决定了选择的必然性,新闻传播者的传播目的决定了选择的必然性。

7、如何理解新闻传播者是新闻接收者的服务者?

新闻活动室一种社会活动,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看,新闻活动不过是一个满足“知的需要”的服务过程。无论新闻传播者主观上作如何想法,都无法改变其与接受者的需要与满足需要、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

8、新闻传播者在新闻活动中的任务是什么?

新闻传播者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新鲜事实,但这些新鲜事实还要经过筛选,最后进入传播流程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被选定的新鲜事实,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图标等表述出来,就成为新闻作品,进入播报传递环节。

9、新闻接收者的求知需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了解国内外时事

10、新闻接收者在接收和处理新闻信息时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11、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事实决定律和尊重受众律

12、新闻价值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者用以衡量客观事实是否能构成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这个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1833年9月3日美国大众化报纸《太阳报》创刊,推动了面向全社会的“便士报”的迅速发展。在报业竞争中,各报社老板和主编为扩大报纸发行量,十分重视对新闻事实的选择。美国著名报人J.普利策要求记者采访“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戏剧性的、浪漫的、动人心魄的、独一无二的、奇妙的、幽默的、别出心裁的”新闻,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有价值的新闻。

13、新闻价值构成要素理论的内容是什么?掌握这一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何意义?

④显著性──新闻报道对象(包括人物、团体、地点等)的知名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

⑤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事实,往往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对于采访、制作、编辑等新闻业务有直接的作用。在采访前,记者依据新闻价值判断某一新闻线索有无采访的必要;在采访中,记者依据新闻价值估量获得的各种事实,以便抓住要点,深入采访;在制作中,记者依据新闻价值选取、组织、体现材料,编辑依据新闻价值审视新闻稿,决定稿件的取舍、修改以及版面设计或节目的安排。

14、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1、新闻事业的定义是什么?

新闻事业是指各种新闻传播机构和各项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传播方式不断地发生变革,相继出现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还有网络传播。社会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新闻传播的形式、规模、影响达到某种状态的时候,新闻事业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2、新闻媒介的定义是什么?

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和新闻性期刊的总称。西方称为新闻媒介(Newsmedia)或大众传播媒介(Massmedia)。

一是新闻,一是媒介,新闻好理解,媒介词是外来的。“媒介”在英语中,其义是指使事

THE END
1.齐参与宪法宣传周答题政务动态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 )尊严、保证( )实施的职责。 A.宪法;宪法;宪法 B.党章;党章;党章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 )的基本经济制度。 http://xf.hainan.gov.cn/sxfj/zwdtt/202412/1cd80621db6047ccac75a6255685431b.shtml
2.主要的法律类型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社会形态息息相关。主要的法律类型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社会形态息息相关。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压力钢管水压试验环境应满足设计要求,试压水温应在 () 答案解析与讨论:点击查看 第2题:发包与承包价的计算方法分为()单价法。 A.工料 B.全费用 C.部分费用 D.工料和综合 答案解析与讨论:点击查看 第3题:发包https://www.netkao.com/shiti/827103/30947487emcl4veyq.html
3.需求理论论文通用12篇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行政手段的合法性,确保行政措施实施到位,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建立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常态机制。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较好的国家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如美国先后出台《国家能源政策法》及《公共事业管理政策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了大量强制性能效标准,对电力公司与用电客户https://zgycxb.xueshu.com/haowen/2226.html
4.关于政治学综合考试的书后复习题和答案(吐血推荐)答:国家产生的前提与目的,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实质上就是阶级统治行为,但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行为,而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统治行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 33、 意识形态与合法性的关系? 答:政治统治的合法化依赖于法律基础和意识形态教化而获得。国家权力通过统治阶级思想http://www.yuloo.com/zzy/news/2005-04-28/44480.html
5.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特殊法律问题—国有资产评估体制创造基本条件。(2)资产评估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再生产 的各个环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部门 和各个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除了以实物和使用价值的形态表现外, 还必须从价值形态上平衡与协调再生产各个部门之间关系,为此,需 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092
6.理论网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https://www.cntheory.com/lltt/202405/t20240504_64665.html
7.王金霞:论法律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一种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一方面法律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问题本身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息息相关,或者说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维度下,这个问题才变得如此的清晰。另一方面,只要能说明马克思的理论在这个问题平台上相对其他的观点或对其本身的批判之间具有一种说服力和应对力,马克思的法社会结构理论就是成立的。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51
8.2014年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发展综述我国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其具体表现是时间跨度大(涵盖从原始社会到15、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之间的历史);覆盖区域广(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古代、中世纪历史);研究难度大(需要具备古语言文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已形成规模,http://iwh.cssn.cn/xscg/sjgdzsjs/201503/t20150310_5225026.shtml
9.我国的招投标制度与法律问题探讨摘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的招投标制度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它的进步和发展与相关法律制度息息相关。 关键词:招标 投标 制度 法律 探讨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的招投标制度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它的进步和发展与相关法律制度息息相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行业特点,主要就建设工程方面来探讨这些问题。http://www.ctba.org.cn/list_show.jsp?record_id=2898
10.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 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http://www.gaokao.com/e/20181212/5c10ab52d6faf.shtml
11.2021年5月22日事业单位联考B类《职测》试题戏曲之所以曾经拥有广泛的受众, :他们既熟悉戏曲演绎的故事,亦熟悉戏曲叙事方式和舞台表演手段,所以才能与舞台上戏剧人物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才能为生旦净丑的唱念做打鼓掌喝彩。 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积淀 B、是因为戏曲作品的故事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Chttp://www.chinagwy.org/html/stzx/qt/202105/98_417337.html